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78.50KB ,
资源ID:149174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917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答案】A【解析】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国家统一的意识,A正确;此时南北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感,B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国家统一认同

2、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

3、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3.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 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对抗丞相为首的外朝,排除A;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

4、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管辖的六部执行,排除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是在明成祖时期,排除D项。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4.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材料中涉及古代中国的A. 三公九卿制、察举制B. 三公九卿制、九品中正制C. 三省六

5、部制、科举制D. 内阁制、科举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这些衙门任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制约,分工明确;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故C项正确;三公九卿制中,太尉没有实权,无法体现相互制约,察举制以“孝”、“廉”等为选官依据,不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主要依据,被世家大族垄断,故B项错误;内阁制没有体现内部的相互制约,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这些衙门任职”,学生应该可以联系到三省六部制和科

6、举制的相关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5.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答案A在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是由于人口流动的冲击,影响家族的稳定从而导致家族编修族谱以维护宗族的团结统一现象的发生;答案B的表述是不符合事实情况的,因为即使同一宗姓内部也有贵贱之分,故宗族并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D先秦以来的宗法制度一直存在着,没有遭到重大破坏和中断,所以也就无重建之说;

7、宋明时期儒学家用天理强化人伦关系,为后来(包含明清时期)的家族维系血缘关系、强化宗族理念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明清时期”。考点: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理学【备考指南】近些年关于宗法制度,选择题时有出现,而宗法制度里面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族谱的存在与其相关知识,对于备考来说,不妨结合有关知识,精编精选些关于族谱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了解,扩大知识面和视野。6.张跃在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历史意义中指出,周代宗法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方国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宗法分封制A.

8、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宗法分封制使各方国“平等、松散盟友关系”到“紧密的封建关系”,说明了宗法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B正确。“变成了上下依属”的关系,说明周对各部族方国的纵向控制加强,并非强调各部族之间横向联系的加强,A错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未涉及,C错误。等级社会秩序在夏朝已经存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下周王朝与各方国的关系。商朝时期实行内外服制度,商与各方国之间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关系;周朝实行分封制,再结合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加强了对各方国的控制。7.辛亥革命“完成了国

9、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 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 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历史功绩就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结合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即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是并未完成建设民主政治任务,选项A排除;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实现民族独立,选项B、D

10、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认识,同时能准确解读出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隐含信息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进民主化进程。8.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A. 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答案】D【解析】【详解】1901年是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11、建社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符合材料历史信息,D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错误。辛亥革结束的是君主专制制度,B错误。辛亥革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C错误。9.“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也。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_,而_,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与文中横线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B.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C.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 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终于甲午中日战争,所以选C是符合题

12、意的,正确;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均无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0.1922-1923年,共产国际要求中共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在帮助国民党革命的同时,创造独立的生存空间和斗争形式。1935-1937年,共产国际再次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国际的做法A. 有利于革命力量发展壮大B. 推动了国民革命取得胜利C. 导致了中国革命重大挫折D. 超越了民主革命发

13、展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两次与国民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壮大了革命力量,故选A项;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最终失败,没有取得胜利,故排除B项;国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并不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做法导致中国革命的重大挫折,故排除C项;国共两次合作都是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没有超越民主革命发展阶段,故排除D项。【点睛】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

14、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贯彻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11.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 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B. 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C. 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D. 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答案】C【解析】【详

15、解】据材料“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可知,小农经济在满足自我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并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C正确;A、B、D均是错误的表述。12.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13.明

16、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A. 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B. 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C. 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D. 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传统市镇主要是政治中心或者军事要地,而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其经济功能增强,因此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故A项正确。“密度”“结构”“规模”都不是质的变化,故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区别,应排除。14.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

17、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 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B.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 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题眼在:收蚕、洪煮。缫丝这些流程产生了分工。手工工厂建立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内容,且“普遍”表述绝对,选项A排除;本题主旨是手工业,未涉及农业生产地位的问题,故排除选项B;纺织业产生了分工,这就说明了手工业实现了专业化的生产,故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选项D排除;15.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 重农抑商

18、政策名存实亡B. 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 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政治始终;B项不符合史实,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C项说法错误,主流价值观依然是儒家思想;D项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对商人看法的观念。16.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答案

19、】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张謇”1898年创办大生纱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短暂的春天”是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的一场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包括通商航海等内容的条约,条约中使美国企业在华享有种种特权,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上分析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A正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20、变动是指自然经济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材料不符,B错误;C、D与材料无关。17.“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 朱熹B. 程颐C. 王阳明D. 黄宗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这位学者出现的时间是明末清初,通过“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且其思想又有启蒙的作用,所以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1、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18.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盛行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逐渐形成了“士人政府”,故C项正确: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已经消失,其思想被吸收到儒家思想体系中,A错误;黄老之学被推崇是西汉建立初期的思想状况, B错

22、误;程朱理学的盛行是在宋代以后,故D项错误。19.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 社会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

23、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相关知识,即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20.“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

24、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 主张维新变法B. 坚持三民主义C. 提倡民主科学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的是维新派与坚持三民主义的革命派。故A、B项错误。C项,“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因此他们致力于在中国宣传民主与科学,提高国民的思想精神,从而建立起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D项,马克思主义者希望建设的是俄国式的社会,不是西洋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21.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

25、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

26、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主张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B符合题意;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这一观点产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A错误;“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选自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与材料无关,C错误;“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是孙中山的讲话,与材料无关,D错误。22.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

27、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 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B. 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C. 对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D. 中国人性的逐渐解放【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不能表明传统文化的衰落,故A项错误;“师夷长技”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是民主宪政的探索,故B项错误;“中国人性的逐渐解放”是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逐渐解放出来,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2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 精耕细作技术

28、成熟B. 井田制趋于瓦解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 土地兼并严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联系诗经产生的时间段及“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据此排除AC;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的事了,排除D;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趋于瓦解,B符合史实和材料的描述。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24.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统治政策的

29、调整B. 社会环境的变化C. 城市经济的发展D. 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现状的反映,在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故C项正确。AB不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唐宋元时期的主流思想是儒学,D项说法错误,排除。25.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A. 天文观测手段落后B. 天人感应

30、影响深远C. 科学研究主观随意D. 专制皇权不受约束【答案】B【解析】据材料“日食记录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的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手段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科学研究主观随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专制皇权受到“天意”约束,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内容出发,即可正确判断。26.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

31、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D.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中国越来越多的丝茶出口到国外,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这反映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故A项正确;丝茶大量出口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刺激了中国茶叶、蚕桑种植区的扩大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故B项逻辑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地位”;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

32、扩大不一定会导致茶叶、生丝出口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27.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铁路与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1875年李鸿章正式提出,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 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求C. 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重D. 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解体【答案】C【解析】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抗外来侵略,C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不是清政府的态度,A不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是在轻工业部门,与材料无关,B

33、不正确;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不正确。点睛: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不断加剧,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面临内忧外患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并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8.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 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依

34、据材料中“1935年资源委员会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重,资源委员会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工业领域,有利于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僚资本空前膨胀是在解放战争时期;B选项错误,当时发展与军事工业相关的产业主要是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与轻工业的发展之间没有直接联系;C选项错误,资源委员会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工业领域,与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9.1927年,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发动了南昌起义,下列毛泽东的论断与这个“教训”有密切关系的是A. “星

35、星之火可以燎原”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 “将革命进行到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1927年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挖掘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时间信息,A项是“教训”的影响;B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所以答案选B。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30.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 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

36、段性需求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三民主义在晚清时期主要是推翻清王朝,国民革命时期是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抗战时期主要是民族主义,抵抗日本侵略,显然三民主义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故B正确;A在清末体现不出;C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国民党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错误。二、材料题 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材料二、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

37、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材料三、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

38、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下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答案】(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经世致用。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

39、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转变(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详解】(1)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的主张礼、克己复礼,这是其保守主义的反映;但孔子又提倡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这是其人道主义的体现。(2)主张:据所学可知这种“进步思潮”可从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上经世致用等方面分析。意义:结合所学可从“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活力以及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的角度归纳。(3)积极影响:由材料中“西学、诸书”侧重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西政、诸书“各种学

40、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积极影响:可从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角度回答,如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转变。(4)结合所学可知,该阶段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等。32.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

41、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申报1888年4月材料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3)材料三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什么特点?【答案】(1)原因:宗法关系;小农经济;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影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

42、解体,释放了自由劳动力。(3)特点: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村里人口被附着在土地上的原因需要从小农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观念、重视血缘关系等角度思考。村里人口被附着在土地上最大的影响就是体现在束缚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根据材料1888年申报的报道“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打工热潮需要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等角度

43、思考。(3)根据材料“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呈现的特点是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阶段演变萌芽于战国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于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加强于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

44、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份出现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答案】趋势:不断调整皇帝和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对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强化监察制度;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不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吏;不断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改革,分散地方政权的权

45、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创立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府与政权的垄断与威胁,加强人才的社会流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儒学作为官吏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的影响;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人民革命的打击,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的冲击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等方面来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提到,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再据材料提到,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其衰败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