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习题讲解1.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体会略。咏雪: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过了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教材习题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碰面,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离开了。当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友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元方说
2、:“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到,现在他已经离开了。”教材习题讲解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来拉陈元方表示友好。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教材习题讲解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认为“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示例一: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表现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是沉重的颗
3、粒,缺乏美感。教材习题讲解示例二: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教材习题讲解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教材习题讲解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教材习题讲解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俄而:不久,一会儿。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去:离开。乃:才。期:约定。委: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