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055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时期,士处于统治阶级的最下层。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之士可以做视王侯,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这一变化A. 动摇了诸侯统治B. 体现了社会转型C. 根源于各国争霸D. 形成了重儒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士处于统治阶级的最下层,春秋战国时期,士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说明传统的分封等级制受到破坏,奴隶制走向衰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故B正确

2、;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动摇了诸侯统治,排除A;材料变化的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错误;材料现象与儒家思想关系不大,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之士可以做视王侯,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联系所学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史实分析解答。2. 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体现了孟子A. 重视人才选拔B. 主张主权在民C. 宣扬兼爱尚贤D. 倡导道法自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见贤焉然后用之”,表明孟子重视人才的选拔,故选A;材料反映孟子重视人才选拔,与主权在民无关,排除B;墨子

3、主张兼爱尚贤,不符合孟子,排除C;D是道家思想,不符合孟子,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见贤焉然后用之”,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孟子的思想分析解答。3. 老子认为:“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可见老子A. 贯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B. 倡导礼制顺其自然C.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 以民为本反对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可知,老子认为兵器是不祥的东西,战争杀人众多,即使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去对待战死的人,反映了老子以民为本反对战争的思

4、想,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小国寡民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老子倡导礼制,排除B;材料反映老子反对战争,无法体现辩证法思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4.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全面继承了周王朝敬德、保民、礼乐诗书的文化传统,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汉武帝时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这表明A. 周代文化决定了汉代文化制度的选择B. 儒家思想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C. 从周至汉儒学始终作为官方正统思想D. 汉武帝推崇周代制度采纳了儒家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

5、】材料表明,儒家思想全面继承了周王朝敬德、保民、礼乐诗书的文化传统,说明儒家思想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故B正确;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符合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并非周代文化决定了汉代文化制度的选择,A错误;秦朝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治国,并非以儒学作为官方正统思想,所以C错误;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所以采纳了儒家学说,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儒家学派全面继承了周王朝敬德、保民、礼乐诗书的文化传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可看作是儒家士大夫与君王为开启政治合作而进行的一场对话。“以君随天”和“屈君而伸天”

6、是一个重要内容。下列事件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汉武帝A.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B. 北伐匈奴向外扩张C. 发布罪己诏反思政策过失D. 兴建太学培养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以君随天”和“屈君而伸天”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目的是劝勉皇帝施行仁政,发布罪己诏反思政策过失,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C正确;“以君随天”和“屈君而伸天”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颁布推恩令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天人感应无关,排除A;北伐匈奴是汉朝的军事政策,与天人感应无关,排除B;兴建太学属于教育方面的措施,与天人感应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以君随天”“屈君而伸天”,联系所学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分析解

7、答。6. 宋代儒学思想家程颢和程颐依据理气关系发展了关于宇宙运行理论,他们接受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同时又解释了人类行为经常违背常情的原因。据此可知,二程主张A. 理是万物的本源B. 人必须努力发明本心C. 气是世界的本源D. 人应该积极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他们接受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同时又解释了人类行为经常违背常情的原因”可知,程颢和程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违背善的本性是由于人欲作祟的结果,应该存天理灭人欲,认识天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故D正确;材料强调程颢和程颐对人类行为经常违背常情的原因的解释,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发明本心属于心学思想,不符合程颢和程颐,排除

8、B;二程主张世界的本源是天理,C错误。7. 明朝时,有个官员告诉王阳明,说他忙于公务而无暇学习,王阳明则说,没有必要放弃公务,“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据此可知,王阳明主张A. 格物致知B. 日常生活即修行C. 正心诚意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可知,王阳明反对脱离现实空谈学术,主张学术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实践相结合,故B正确;格物致知是程朱的主张,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A错误;正心诚意指心地端正诚恳,与题意无关,排除C;材料表明王阳明主张学术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实践相结合,无法体现心外无物

9、心外无理,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王阳明的思想分析解答。8. 黄宗羲说:“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所谓可以对最高权力进行约束的“学校公议”,到底是清晰的制度性机构设置,还是模糊的、具有在野性质的社会清流舆论,黄宗羲本人并未作出准确界定。这根源于A. 西方启蒙思想尚未传入B. 黄宗羲受宋明理学束缚C. 商品经济发展不够充分D.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详解】“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议政于学校的民主思想,黄宗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10、,但黄宗羲的思想仅仅局限于限制君权的层面,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故C正确;思想文化产生的根源是经济基础,AB属于思想范畴,D属于政治范畴,故排除A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根源于”,联系所学明末清初思想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9. 顾炎武重视廉耻,强调伦理道德,并要求外化到行动上,按照儒家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行事,不能有所僭越,更不能无所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A. 固守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 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沦丧而辩护C. 主张经世致用治学方法D. 对于商品经济的冲击进行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顾炎武主张按照儒家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行事,不能有所僭越,更不能无所不为,

11、由此可知顾炎武是对当时商品经济冲击进行的反思,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顾炎武固守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和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故A错误;材料表明顾炎武主张人们应该按照儒家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行事,无法体现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沦丧而辩护,排除B;经世致用即学问应有益于国事,不符合题意,排除C。10. 在2018年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中,苏轼画作木石图)创下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该画作简洁明了:一株枯木、一具怪石,怪石后有矮竹伸出。该画作A. 讲究布局构图,具有色与光结合的特点B. 突出市井风情,缺少政治宗教价值判断C. 追求抒情写意,体现画家综合文化素养

12、D. 表现纪实场景,展现皇家工整审美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一株枯木、一具怪石,怪石后有矮竹伸出”可知,该画作现实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体现了追求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的特点,故C正确;“色与光结合的特点”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突出市井风情”是风俗画的特点,“表现纪实场景”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株枯木、一具怪石,怪石后有矮竹伸出”,联系所学文人画的特点分析解答。11. 面对西方的冲击,在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中曾出现这样一批人,他们对中外大势有所了解,甚至对西方制度文化也略知一二,但他们是以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典章制度来比附西

13、方的。以下属于他们主张的A.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B.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C.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国之术D. 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中曾出现这样一批人,但他们是以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典章制度来比附西方的”可知,他们主张学习西方,但不主张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符合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符合中体西用思想,故选C;A是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属于顽固派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12.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期,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组织大都以

14、英美议会民主作为模范。可是在一个对民主、自由、政党、社会、国家等概念的确切意义都不太熟悉的旧社会里,这种模仿往往演变成荒谬剧。这一观点旨在说明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民国初期的政界鱼龙混杂C. 思想领域启蒙势在必行D. 中国的宪政深受列强干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一个对民主、自由、政党、社会、国家等概念的确切意义都不太熟悉的旧社会里,这种模仿往往演变成荒谬剧”可知,材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人对民主、自由、政党、社会、国家等概念不清楚,要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需要进行思想领域的启蒙,故C正确;材料说明人民对民主、自由、政党、社会、国家等概念都不清楚,谈不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

15、;材料反映民国初期人们缺乏近代民主思想,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列强干扰,排除D。13. 晚清时期涉及卢梭思想的出版物数量分布图(1882-1911)由此可见,卢梭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A. 反映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B. 深受国内形势和政策的影响C. 完成了开启民智的艰巨任务D. 对中国维新变法的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片看出,1901年后卢梭思想的出版物数量明显上升,结合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为传播,卢梭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903年卢梭思想的出版物数量开始下降,结合所学,1

16、901年清政府进行新政,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使人们看到了些许希望;因此卢梭思想的出版物数量的变化深受国内形势和政策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卢梭思想的出版物数量的变化,无法体现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排除A;C项“完成了”表述太绝对,错误;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4. 辛亥革命后,黄兴团结社会各界,充分调动社会贤达力量推动民生主张的实行。为反对洋商垄断湘汉航线,他与龙璋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汽船股份有限公司;为解决湘军的军用皮革制品问题,他与谭延闿、程潜发起成立了洞庭制革股份有限公司。这说明黄兴A. 抛却了党派之争放弃民主革命B. 主张社会革命同政治

17、革命并行C. 认为民生问题是当时首要任务D. 补充和完善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黄兴团结社会各界,充分调动社会贤达力量推动民生主张的实行,说明黄兴补充和完善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故D正确;黄兴调动社会贤达力量推动民生主张的实行,不能说明他放弃民主革命,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革命的信息,排除B;材料只是说明黄兴调动社会贤达力量推动民生主张的实行,无法体现黄兴认为民生问题是当时首要任务,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黄兴团结社会各界,充分调动社会贤达力量推动民生主张的实行”,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5. 胡适在美国时就开始号召人们抛弃几个世纪以来被视为文

18、人标志的文言文,他曾指出“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陈独秀支持胡适的文学改良,不久新青年就全采用白话文体了。由此推知,新文化运动A.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倾向B. 尖锐的批判儒家伦理道德C. 是一次彻底清算旧文化的革命D. 有利于推动文学的平民化【答案】D【解析】【详解】陈独秀和胡适主张文学改良,抛弃文言文,使用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方文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批判儒家伦理道德”的信息,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陈独秀和胡适主张文学改良,使用白话文,无法体现“彻底清算旧文化”,排除C。16. 1920年陈独秀、李汉俊创办劳动界,该刊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

19、遇”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中国的工人阶级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改变受压迫地位而斗争。这说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A. 开始关注工人生活B. 致力于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C. 积极宣传十月革命D. 注重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陈独秀、李汉俊创办劳动界,向中国的工人阶级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改变受压迫地位而斗争,说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关注工人生活,排除A;材料表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并非强调致力于学术理论体系的

20、建设,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的信息,排除C。17. 毛泽东曾指出农民(半无产阶级)是一个巨大的革命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朋友。农民是拥有巨大潜力的革命力量,“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一论断最早有可能提出于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指出农民是一个巨大的革命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朋友。农民是拥有巨大潜力的革命力量,说明毛泽东认识到了农民是革命的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结合所学,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提到农民是革命的阶级,故A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7年,抗日战争是19

21、37-1945年,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时间均在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以后,不符合“最早”,排除BCD。18. 1928年初,共产党人方志敏等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随后他又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贛东北革命根据地。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 完全照搬了俄国的十月革命B.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C. 达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共识D. 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人方志敏领导武装起义,并建立革命根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故B正确;根据“形成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贛东

22、北革命根据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并非照搬俄国的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道路,排除A;材料只有方志敏领导武装起义并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个例,无法体现达成“共识”,排除C;材料只是说明方志敏建立苏维埃政权,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排除D。19. 1991年,深圳人确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群众化的产权结构,他们相信任何一种资产的权利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消亡,都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人为地、靠超经济手段大举消灭和割除都要受到无情的惩罚。这表明深圳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先全国B. 对计划和市场关系有理性认知C. 开始探索所有制结构的变化D. 确

23、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任何一种资产的权利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消亡,都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人为地、靠超经济手段大举消灭和割除都要受到无情的惩罚”可知,深圳人认为发展经济应该遵循经济规律,反对过多的经济干预,说明深圳人认识到发展经济需要计划也需要市场,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的改革情况,无法体现深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先全国,排除A;1978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探索所有制结构变化的问题,排除C;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 古希腊早期先哲们认为,自然是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人及其社会只不过是自然的部分。但普罗塔哥拉

24、却非常明确地将人类社会与自然区分开来,指出人与动物有根本的差别,人拥有智慧、品德和技术并具有参加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这反映了A. 人类自我意识的复兴B. 希腊平民地位提高C. 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D. 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普罗塔哥拉指出人与动物有根本的差别,人拥有智慧、品德和技术并具有参加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突出人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故C正确;A是文艺复兴,不符合普罗泰戈拉,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普罗泰戈拉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无法体现希腊平民地位是否提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普罗泰戈拉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无法体现民

25、主政治走向衰落,排除D。21. 尤苏戴莫斯导认为自己在言谈举止方面超过所有人,经过苏格拉底的教导之后,他说“我对于我的回答再也没有信心了,因为我先前所说的一切现在看起来都不一样了”。尤苏戴莫斯的变化印证了A. 人生而平等B. 人是城邦的动物C. 认识你自己D. 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C【解析】【详解】尤苏戴莫斯导认为自己在言谈举止方面超过所有人,经过苏格拉底的教导之后,对于自己的回答再也没有信心了,说明尤苏戴莫斯导通过对自己的深入认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体现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反映尤苏戴莫斯导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自己存在不足,与人生而平等无关,排除A;人是城邦的动

26、物体现城邦利益至上,与题意无关,排除B;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与尤苏戴莫斯导通过对自己的深入认识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的信息无关,排除D。22. 斐奇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很有影响力的人文主义哲学家,他在主张追求人性完美的同时,也认为基督教提供了灵魂的救赎和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 为早期殖民扩张寻找依据B. 追求现世幸福、解放人性C. 积极维护基督教会的权力D. 追求自然赋予的平等权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追求人性完美的同时,也认为基督教提供了灵魂的救赎和永恒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幸福、解放人性,但并不反对对基督教的信仰,

27、故B正确;材料表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幸福、解放人性,无法体现为早期殖民扩张寻找依据,排除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不反对对基督教的信仰,并不等于积极维护基督教会的权力,排除C;启蒙运动追求自然赋予的平等权利,即天赋人权,D不符合题意,排除。23.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的公开书中,提出改革大学的要求,并阐述教育的重要性,此后各地的新教学校纷纷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等也都是路德的忠实追随者。据此可知,宗教改革A. 推动近代欧洲教育和科学的发展B. 反对中世纪的专制主义和教条化C. 有助于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 蔑视权威并追求思想自由的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

28、】马丁路德提出改革大学的要求,并阐述教育的重要性,此后各地的新教学校纷纷建立,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等也都是路德的忠实追随者,说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故A正确;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义,不符合宗教改革,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对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影响,无法体现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宗教改革蔑视权威,排除D。24. 卢梭十分欣赏希腊人的民主,认为凡是人民所需要做的事情都由人民来做。他还对当时英国的议会进行斥责,认为英国人民只有在选举期间是自由的,一旦议员被选出来后英国人民就变成奴隶了。这段话旨在说明A. 卢梭否

29、定英国君主立宪制B. 人民主权论”已经过时C. 社会契约论的优势很明显D. 英国代议制具有局限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英国人民只有在选举期间是自由的,一旦议员被选出来后英国人民就变成奴隶了”可知,卢梭认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D正确;材料强调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局限性,并非否定英国君主立宪制,排除A;人民主权符合政治民主化趋势,并不过时,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契约论,排除C。25. 牛顿力学使人们相信,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只是一个遵循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这使人们对牛顿

30、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寻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这说明A. 牛顿力学摧毁了宗教神学的信仰观念B. 牛顿力学计算出自然宇宙的运行法则C. 牛顿力学推演出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D. 牛顿力学提供了认识社会的科学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这使人们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寻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可知,牛顿力学揭示了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激发了人们探寻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情,说明牛顿力学提供了认识社会的科学精神,故D正确;牛顿不反对对宗教神学的信仰,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的科技成就为人们认识社会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精神,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牛顿力学是物理学成就,不能推演出人类社会的

31、运行规律,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对于不同国家、地区间技术发明之间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技术史家们已经提出了至少 14 个说明性因素。其中4个拟议中的因素战争、集中统一的政府、气候、丰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所起的作用似乎是不一致的:有时候他们促进技术,有时候他们押制技术。例如许多北欧人认为,在气候条件严峻的地方,技术能够繁荣发展,因为那里没有技术就不能生存,而在温和的气候下,技术则会枯萎调零;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有利的环境使人们用不着为生存而进行不懈的斗争,而可以一门

32、心思地去从事创新活动。摘编自枪炮、病菌与钢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要素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1)民族政权林立,战争不断;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的繁荣;海外贸易及造船业的发展。(2)示例:赞同材料中战争、集中统一的政府、气候、丰富的资源对技术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战争:一战促进了潜艇、坦克的问世;二战促进了核技术的发展;唐宋时期对外战争推动了火器的革新与发展。集中统一的政府:19世纪后期的德国和日本通过宪法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本国第

33、二次工业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古代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提供了保障。丰富的资源:煤炭资源的丰富导致煤炭价格低于人力价格,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长江流域丰富的水力资源促进古代中国灌溉工具的革新。【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信息“北宋、辽、西夏对峙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白鹿洞书院”等内容,结合所学,从宋代时期战争不断、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开明、海外贸易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二,概括观点或者对材料中观点表明态度;其次,结合所学史实,分别从战争、集中统一的政府、丰富的资源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34、。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先哲们就已提出有关君权观的思想。韩非子五禽说:有巢氏教民众“搓木为巢”以避毒蛇猛兽的危害,燧人氏教民众“钻延取火”得以熟食,都有大功于民,“而民悦之,使王天下”。汉书,刑法志说:“上圣卓然先行敬让博爱之德者,众心悦而从之。从之成群,是为君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由生产力发展引发的社会大变革导致权利“授”“受”观念的壇变,如礼记,曲礼下中提到的君天下曰天子”。礼记疏中也提到“王者以父天母地,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此尊名也”。摘编自“天赋人权”的中国话语阐释及其蕴含的古代人权思想材料二 古希腊宗教神学并不发达,古希

35、腊人虽然创造了神,但并没有将人重于神制之下。神完全是人性的,神与人是并列的,与人不同的只在于神不死并具有超人的威力。在道德上,他们没有什么值得称述的,而且也很难看出他们怎么能够激起人们很多的敬畏。到了中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王权是在与基督教会的合作中确立起来的从形式上看,国王的权力由教会授予,似乎教会的权力高于王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社会各阶层都希望得到强大王权的保护,加强王权成为历史的必然,“君权神授”的观念也被普遍接受,国王的神权统治自然也从来没有受到实质性挑战。摘编自古代西方“君权神授”观之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君权观的变化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古希

36、腊和中世纪西欧对于人神关系的认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东西方“君权神授”的看法。【答案】(1)变化:由“君权民授”到“君权天授”(君权神授)。影响: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推动国家走向统一(2)古希腊:神具有人性,神人并列;中世纪西欧:神权高于王权,但加强王权是趋势。(3)看法:“君权神授”观念受客观社会环境影响;在一定时期内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而民悦之,使王天下”“王者以父天母地,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此尊名也”概括得出由“君权民授”到“君权天授”(君权神授)。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君权神授的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推动国家走向统一。(2)古

37、希腊:根据“神完全是人性的,神与人是并列的”得出神具有人性,神人并列;中世纪西欧:根据“国王的权力由教会授予,似乎教会的权力高于王权”得出神权高于王权,根据“加强王权成为历史的必然”得出但加强王权是趋势。(3)看法:综合材料,可从社会环境影响、在一定时期内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等角度分析回答。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61年爽诉等人上奏设立一个专门培养科技人才的机构京师同文馆。1867年之前,它纯粹是一所外国语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所以课程方面,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宇;同时也不抛弃汉文”。1867年算学馆成立后,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京师同文馆

38、的课程与考试及其启示材料二 192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直隶省教育厅组织教育大会商讨改革细则。教育界代表认为直隶为工商业发达地区,实业领域人才供不应求,断教育改革应满足此方面人才培养的需求,决定在南开展开试点工作。南开高级中学分为文科、工科、商科、教育科四类,均开设国文、英文、算学、西洋史、中国史、修身、体操等课程。文科还单独设有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第二外语等课程;理科设有化学、物理等课程,增加算学科课时比倒;商科设有商业常识、经济学、薄计学、打字等课程;工科则增加化学、物理比例,增设机器学、测量、建筑学等课程。壬戌学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

39、师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开高级中学的进步性,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答案】(1)特点:以科学技术与翻译人才为主;主要集中于器物层面的学习。(2)进步性:课程设置更加完善;注重培养近代人才;从单一的科学技术、翻译转向人文、科技、工商等全面学习,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和科学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实业对人才的需要;国民政府推行教育改革的结果。【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得出以科学技术与翻译人才为主;根据“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概括得出主要集中于器物层面的学习。(2)进步性:根据“南开高级中学分为文科、工科、商科、教育科四类”得出课程设置更加完善;根据“实业领域人才供不应求,断教育改革应满足此方面人才培养的需求”得出注重培养近代人才;根据“南开高级中学分为文科、工科、商科、教育科四类”得出人文、科技、工商等全面学习,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原因:根据“192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结合所学,可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发展实业对人才的需要,国民政府推行教育改革等角度总结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