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897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 一 语 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节选)蔡元培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

2、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

3、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1. 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的宗旨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B.

4、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C.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D.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2. 对下面句子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解释:这个句子运用连锁推理的方法,深刻说明了宗旨正大的重要。B.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解释: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外人批评北大的学生道德沦丧,品行恶劣,其原因就是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有做官发财的思想。C. 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解释:作者在这里肯定了北大学子敢作敢为的风格,鼓励不要害

5、怕外人的议论讥讽。D.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解释:“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与上文“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形成对比,从反面说明了“志在做官发财”的危害。“乖”,违逆,强调了“做官发财”思想的错误。3. 对选段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这是他对我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反思之后得出的新认识,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B. 作者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源于他对我国当时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焦虑,企图通过大学教育为国家迅速培养一批科技人才,以实现他的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主张。C. 在这篇演

6、说词中,作者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这说明在他看来,最大的腐败就是思想观念的腐败,腐败的观念不除,真正的改革就不会发生。因此,改革必须首先从破除陈腐落后的观念开始。D. 这段文字,作者先列举以“做官发财”为学习目的种种弊病,从理论上说明这一宗旨的错误,由此引出自己的正大宗旨,接着再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正大宗旨的好处,宗旨乖违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一论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

7、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

8、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

9、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

10、,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

11、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

12、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4. 选出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A. 文章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题目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B.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C.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句话语气平和,感情平静,在沉稳的表述中突出了文章主题。D. 文章所以能征服读者,不仅在于写出了事实,还在于它写出了参观者富有层次而且极其强烈的情绪变化。5. 下列对文章语句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 ( )A. 前三自然段是本篇导语。导语部分用如诗般的语言渲染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情感氛围,起到了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B. 文章有多处对感情脆弱的参观者的表情反应细节进行了描写,如用“张大了嘴巴”表现参观者的惊惧莫名,用“浑身发抖”表现参观者的怒不可遏,用“跪了下来”表达参观者的诚挚祈祷等,这些细节都给读者以立体的视觉形象和强烈的情感震撼。C. 文中有很多语句精辟有力,发人深省。如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一句既说明奥斯维辛条件艰苦,没有教堂,又深刻地揭露了法西斯的灭绝人性。D. 罗森塔尔巧妙地将对比、象征、多样化修辞、散文式笔调等文学叙事手法借用于新闻写作,使客观事实的描述投

14、影着主观的印象,别具匠心地制造出历史与现实、恐怖与欢乐、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反差,从而使文本产生出巨大的张力。6.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集中营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的追逐嬉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乡村宁静郭军平身处乡村,耳边既没有汽车的喧哗声,也没有城市楼房建筑的轰鸣声。乡村当然也有声音,但是这一点声音恰似来衬托乡村的宁静的,而不是给乡村带来热闹的。细听乡村的声音,是田间那一声又一声忽长忽短的蟋蟀的清鸣,是唤起儿时记忆的“知了,知了”的鸣叫,是隐藏于绿树草丛里的一声又一声的锦鸡的“咕咕”声或“嘎嘎”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

15、更幽”,这用来形容乡村的声音是恰好不过的。有了宁静的意境,也就有了一幅淡泊的味道。是的,身处乡村,灵魂仿佛一下子清净了许多,那些功名利禄啊,那些争长论短啊,那些燥烦啊,一下子好似鬼魅一样跑的无影无踪。然而,当乡村从眼前消失的时候,那些鬼魅却又不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占据你的心灵,啃噬着你的宁静和淡泊,以至于让你无法安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乡村的宁静看来是具有极大地调节心灵的作用。这也难怪那些古代的大儒大贤在著书立说之时,常常喜欢隐居于乡村。环境塑造心灵。乡村的宁静有利于内心的安静。倘若要解决一个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问题,或者是在灵感无法到达自己身边的时候,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乡村。在这里

16、,也许一切复杂的想不开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许干涸的心灵之田也会遇到一股清清的艺术之泉的浇灌。乡村是无言的大书,是老子的大道归真、道法自然。宁静的乡村让你可以放下所有的恩怨、所有的负重,在宁静的乡村里你会变得目光清澈,心胸开阔。身处宁静的乡村,也许我们就能很快走进那些古代田园诗人们的心灵,享受他们诗文里营造的意境,与他们一起欣赏斜阳,倾听天籁。而这一种美,远远不是城市里的人们在阳台上弄弄花盆,在鸟笼里养养鸟儿的享受。走到乡村,方才感到这是一块纯天然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树木高大无比,直逼苍穹,也许在它们的生命精神里,有着一种野性的光芒。这里吹来的是带着乡间泥土气息的、带着花木香气的风,而不是城市里

17、高速运转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阵阵热风。要说乡村里的宁静,也许是更多的树木带来的,更多的繁茂的庄稼林带来的。远看,乡村是被树木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是的,走近乡村,田野里是长势喜人的高过人头的包谷林,或者是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蔓,就是村头村尾也是高大的杨槐类的树木,浓荫遮蔽。难怪乡村这样宁静,恐怕都是草木们把所有的噪音都吸收了,只剩下了一片悦耳的鸟鸣与蝉唱。相比之下,可惜城市没有这样的荣光。城市有的是树木,但僵硬的路面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城市的树木显得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有水环绕的乡村更宁静,水的哗哗流动声,不仅驱散了人们一天的疲劳,而且给你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古代田园诗里的意境是能够体会到的,无论

18、是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或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的描绘甚或王维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在这里似乎都可以寻觅得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倘若真遇到了乡村里的绵绵细雨,看着那燕子翻飞、子规啼鸣,你才会真的感觉到宁静的乡村真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在这样美妙的画境里,你真会陶醉了,不愿走出画面来。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章开头以动写静,通过描写蟋蟀的清鸣,知了的鸣叫,锦鸡的声音来衬托乡村的宁静,与写城市的声音不同,作者对乡村的声音充满了喜爱之情。B. 作者热情赞扬了乡村里的树木,认为它们高大无

19、比,与繁茂的庄稼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村宁静的美。C. 环境塑造心灵,宁静的乡村能够调节心灵,让人淡泊名利,沉浸学问,一定能做出不凡的成就。这就是古代大儒大贤喜欢隐居乡村的原因。D. 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名句,这些名句显然增强了文章的诗意境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假若去掉,文章的整体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8. 阅读全文,说说宁静的乡村美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9.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或我们”两个不同的人称,请概括其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

20、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

21、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

22、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

23、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C. 鲰生说我曰 鲰:浅陋 D、籍吏民,封府库籍:户籍1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 下列对选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曹无伤告密是项羽和刘邦产生矛盾的导火索。项

24、羽的谋士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刘邦有野心,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刘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B. 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而张良却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同意调停,并嘱咐刘邦第二天向项羽道歉。由此而有鸿门宴上的斗争。C. 鸿门宴一开始就剑拔弩张,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其对刘邦非常不满,他设宴招待刘邦是想搞好关系。后范增命项庄舞剑,气氛则更为紧张。D. 选段在矛盾斗争中,通过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具体表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其中集中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的性格。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

25、成现代汉语。(共10分)(1)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5分)(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李贺的野歌诗,完成1415题。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注:李贺(790816),808年遭谗落第回到家乡,同年秋天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此诗写于落第回乡之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从全诗看,诗人虽然生活贫穷,衣食无着,但意志并未

26、消沉,气概仍然豪迈。B.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古代诗文默写(6分)16.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5)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28、,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B. 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C. 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D. 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B. 世界

29、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D.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B.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C.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

30、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D.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阅读下面的长联,完成2021题。(11分)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予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0. 根据提示填写相关的作家、作品等内容。(任选三个小题)(5分)(1)杜少陵即 ,他的“五言绝唱”是 。(2)范希文即范仲淹,“两字关情”中

31、的“两字” 出自作品 ,这两个字是 。(3)“前不见古人”出自 的作品 。(4)“此中有真意”出自 的作品 。21.长联在语言形式方面有显著特点,请分条概括出来。(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刘禹锡的秋词,根据要求写作。(60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三十四岁的刘禹锡被贬到朗州(湖南常德)。秋词即写于此时。无论在审美还是做人等方面,这首诗都会给人许多启发。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32、,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9.1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答案】B 2.(3分)【答案】D 【解析】A项是说明“知大学之性质”的重要。B项的测试点有两处,一是对“腐败”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在此处不是指“道德沦丧,品行恶劣”,而是指观念陈腐过时; 二是“以”,在这里不是用作虚词“因为”,而是用作动词“以为、认为”。C项蔡元培的本意是要大家加强修养,改变原来的陈腐观念。如是,也就不怕别人讥议了。3.(3分)【答案】D 【解析】不是“从理论上说明”,而

33、是“以事实证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1分)4.(3分)【答案】C 【解析】话语貌似平静,却蕴涵了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了文章主题,深刻揭露了纳粹的罪恶。5.(3分)【答案】D 【解析】A项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氛围。B项说参观者感情脆弱不妥。C项“说明奥斯维辛条件艰苦,没有教堂”,理解有误。6.(6分)描绘优美的景象,展示和平的生活(2分),和当年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形成鲜明的对照(2分),表现纳粹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沉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答案】C 【解析】说法绝对,不合文意。8.(6分)平静心态

34、,塑造灵魂,让人心胸开阔;山水田园,诗文意境,让人心情愉悦;满眼绿色,风景如画,给人审美享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灵活变换人称,使行文流畅、思维自由,更能显出美丽宁静环境对人心灵的陶冶,引人向往;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增加亲切感,易与读者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感、可信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D 11.(3分)C 12.(3分)C【解析】从文中来看,鸿门宴气氛一开始很平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已消,有和解意。13.(10分)(每小

35、题5分:为、呼、兄、事、要;所以、遣、备、出入、非常)(1)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3分)A【解析】 “男儿屈穷”中“穷”指“理想困窘、不得志”,不能理解为“贫穷的生活”。15.(6分)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每条3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16.(1)风萧萧兮易水寒(2)虽九死其犹未悔(3)鸡鸣桑树颠(

36、4)渺沧海之一粟(5)感时花溅泪(6)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3分)A 18.(3分)B 【解析】A项,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C项 ,句式杂糅。 D项,句式杂糅,不合逻辑。19.(3分)B【解析】“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 “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20. (5分)(1)杜甫登岳阳楼(2)岳阳楼记忧乐(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陶渊明饮酒(任选三个小题,每空1分,最多的5分;如多答,只阅前三题;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称谓不仅限答案)21.(6分)(1)运用问答手法,形式独特。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2)大量引文用典,内涵丰富。借典故、名句、传说描情绘景,抚今追昔,尽情抒怀。(3)使用排比修辞,效果明显。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层次清楚,表现力强,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因。(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2.(60分)见“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