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8838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练9 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突破练9古诗鉴赏(10)压缩语段(5)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吴江张先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1)这首诗通过对吴江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吴江的_和_之情。(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答:_解析吴江流域,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光山色,州桥市镇,美如图画。这首诗写由黄昏至夜的吴江秋色,色彩纷呈,美不胜收,动静和谐,声情并出,合于天籁,而令人神往。三、四两句,不仅在声、色、动、静上落笔写景,颇多生动情趣,更创造出了一种意境,若画中留白,给读者无限想象与联想的空

2、间。答案(1)喜爱赞美(2)颔联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描画了吴江风光:真想画下江上的风光,却又难以描绘江色的秀丽;宁静的江上欲闻鸟啼,应悄悄地去芦苇深处寻觅。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景致生动有情趣,给读者无限想象与联想的空间。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_ (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

3、?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答:_ 解析(1)此类题要在反复品读诗句、整体感悟诗歌大意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及注释,来分析数词在诗句中的妙处。此时的诗人已经被贬官到柳州,只身一人孤苦伶仃,被贬谪到千里之外,一生屡遭不幸。在这种情形下,诗人用“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这些数词就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高度概括出来,给人以震撼,富有感染力。(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如本诗颈联中通过描写桂岭环境不佳,洞庭湖春色浓浓,形成了鲜明的对

4、比,以两地强烈的反差,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还可以从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答案(1)“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表现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十二年”从时间上高度概括诗人屡遭贬谪的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以上内容,只要抓住“一身”与“万死”或“六千里”与“十二年”其中一组分析即可。)(2)颈联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瘴云墨”,营造出桂岭环境的不堪;“水连天”写出洞庭春色的别样,两地反差之大,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或: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桂岭“瘴云墨”的不堪环境与洞庭“

5、水连天”的美丽春色作比,以两地强烈的反差,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或: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瘴云墨”桂岭环境的不堪,想到洞庭“水连天”美丽的春色,两地的反差之大,表达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答:_ (2)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6、。答:_解析(1)这首曲写的是清明,诗人守着窗儿,一无出户赏春的情绪,这就为以下客子的种种回忆留出了地方。诗人以一个“甚”字总领,有感慨万千之意;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2)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

7、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暮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答案(1)“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及情,表达了客人(游子)的愁苦情怀。(2)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4阅读下面

8、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答: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解析(1)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也就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对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方法,它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修辞手法,如本诗中“数声啼鸟怨年华”,显然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二是描写角度,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前者是远景,后者是近景,由远及近,这是从空间

9、角度来写;三是描写方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静景,“数声啼鸟”是动景,这里写景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2)这类题目的解答,最后是对诗句进行梳理分析。如“数声啼鸟怨年华”,写鸟怨年华,也是诗人在怨年华,有诗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答案(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

10、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桥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 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碧玉梢:指马菱

11、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答:_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答:_ _解析(1)题目问得不难,逐问作答即可。要注意的是情感方面,一定要注意到全词的情感基调,不能穿凿附会,景与情是统一的。(2)鉴赏表达技巧,首先要准确判断用了哪些技巧,有一个说一个,不要遗漏要点。其次对技巧的分析,一般要指出是怎样用的,有什么效果或表达了什么内容。答案(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

12、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地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 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答:_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答:_解析(1)仔细审题“哪种修辞手法”,首先心中要有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衬托、夸张、对偶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元曲,整体感

13、悟曲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曲中前四句连用了四个“如”,既是比喻又是排比句,还是对偶。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能起到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如要用排比句,就从强烈的语气讽刺的表达效果来回答。(2)此题要反复品读,整体把握大意基础上,先通过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然后再通过人物前后形象对比来揭露和讽刺他们的丑陋行径。如曲中以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形象,然后又跟他们假装清高的德行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虚伪清高,进行有利的讽刺和揭露。答案(1)比喻。(答对偶也可)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像燕子一样奔波劳碌的时候,斯文消失,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

14、,两鬓如白练斑白。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特点。(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尽道便休官!”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7.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 青房:莲蓬。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答:_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1)解答

15、此题,需要学生筛选诗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瘦影”“淡香”“翠减红销”等词语表现了秋莲的特征。(2)分析作者的感情,需要筛选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莫放扁舟”一词表明作者虽然年老,但仍要有所作为的心态。答案(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2)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天仙子春恨明陈子龙古道棠梨寒恻恻,子规满路东风湿。留连好景为谁愁。归潮急,暮云碧。和雨和晴人不识。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水无消息。强将此限问花枝。乱红积,莺如织,我泪未弹花泪滴。【注】

16、陈子龙(16081647),明末文学家。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1)词法有点(点明情感内涵)有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上片中_一句是点笔,隐隐流露出作者_的情感。(2)词上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答:_答案(1)留连好景为谁愁对国事忧虑(2)在荒凉的古道上,棠梨在寒风中瑟缩。在清冷的春雨里,子规凄苦的啼声铺天盖地。词的起首二句,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深沉的家国之痛,为全词奠定了凄苦的情感基调。9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

17、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 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 (2)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1)此题在分析时要抓住写景的关键词,然后再仔细体会关键词并进行联想,把联想到的写出来就可以。如前两句的关键词是“归云”“江涵星影”“绕”“眠”。仔细分析可知,云在天空,星星的影子在江面,所以特点是远近结合,能给人立体美感。而一个“绕”字,表明写的是动景,即舟之动。“眠”表明安闲静谧,为静景,故为动静结合。(2)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同时要理解题目中

18、“意蕴”的大概意思,才能正确地组织答案。题中的“意蕴”可以理解为深意和内涵。借助于注释可大体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及用意。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为历史的见证人的形象,借吴王的荒淫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警醒统治者盛衰更替无常,讽谏当今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答案(1)远近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二者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于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今日柳扫古落花,柳被拟人化了,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把古今结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借古讽今,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

19、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元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 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答:_ (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答:_答案(1)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

20、的美好别致。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 或者: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绿树江湾图。“绿云”指高大繁茂的绿树。“冉冉”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锁”指“环绕”,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 (2)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1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

21、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013年4月,61岁的山东老人刘伯勤,在网上询问一家杂志是否做“道歉”性质的广告业务。他的网名是“心病”向“文革”中被自己批斗过抄过家的校长、老师、同学和邻居公开道歉是老刘这四五年的心愿。最终老刘在媒体刊登了道歉广告。他的这一行为一下子引起了社会热议,引发了全国各地许多“老刘”的反思和道歉。一周后,河北的宋继操、湖南的温庆福、山东的卢嘉善、福建的雷英郎等人分别在报纸上向“文革”中被他们伤害过的人道歉。这些互不相识的老人,都曾在“文革”中有过非理性的选择,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他们又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道歉。正如宋继操在公开的道歉信中所说“伤害过人的朋友们,让我们道

22、歉、忏悔吧,不只是为了自己心安,还为了能直面子孙,直面历史。”一句话概括:_解析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即谁做了什么事。答案全国多人(或刘伯勤等老人)公开(或在报刊上)向“文革”受害者道歉。1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将主要内容概括为三句话,且三句话都以“大豆”为叙述对象。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下极大的创造空

23、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答:_解析这是一道语段压缩的题目,要求概括内容,首先对原句举行层次划分。第一段主要的意思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发明了豆腐”。第二段主要意思是“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等,“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关键的句子是大豆营养丰富但遭遇尴尬,豆腐让大豆得到升华,然后按题目要求改为以“大豆”作开头的句子。答案大豆是营养丰富而又廉价的食物;大豆一度遭遇尴尬境遇;大豆因豆腐的诞生改变了命运。13下列材料对“湖北菜”作了

24、介绍,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概括湖北菜的特点。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6字。 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类。许多鱼是湖北所独有的,如生长在长江的鱼,生长在长江支流清江的清鱼,肉多刺少,肉质鲜嫩,皆为上品。红烧、清蒸、粉蒸、涮食均很适宜。湖北菜的做工也有特色。如沔阳三蒸、荆沙鱼糕、江陵千张肉、黄陂三合这几款湖北风味的代表菜,选料无非鱼肉之类,但由于做工精细考究,鱼中有肉,肉中有鱼,肉蔬结合,故很受食客欢迎。湖北人做菜极少用有色调味品,讲究原形、原色、原味、原汁,力求突出禽畜的肥美、鱼虾的鲜嫩和蔬菜的清香。湖北菜还特别重视刀工。名师授徒,多要求徒弟在细布上切肉丝,做到肉断布不破,

25、以此练就一手漂亮的刀工。湖北菜的特点:(1) _ (2) _ (3) _ (4) _解析通读整个文段,根据内容可将其分为四个段落,并分析出一、二、三句叙述对象是鱼菜,四、五句叙述对象是做工,六句叙述对象是菜味,七、八句叙述对象是刀工。然后在每个段落中找出关键词组织语言即可。答案(1)鱼菜很多(2)做工精细考究(3)注重原汁原味(4)重视刀工14以下是中国作家协会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所写贺词的部分内容,请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概括莫言作品的创作风格。要求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

26、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答:_解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此处为

27、其作品的创作风格,从中可以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答案扎根乡土 奔放独特 思想深度15下面是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请从中提取五个关键词语(可以是短语,但每个均不超过四个字)。 驱车上路,总能看到一些人的私家车贴着个性车贴。尽管给私家车贴车贴纯属个人行为,别人无权干涉,但是追新求异玩“过火”,就可能伤害公共文明。我们发现,有的张狂嚣张,其实是藐视道路交通法规;有的恶意挑逗,容易激化车主情绪,引发交通矛盾;有的噱头过足,会分散其他车主的注意力,增加了事故风险。车贴一方面是车主的调侃和自嘲,另一方面也显示审美情趣。相对于欧美悠久的汽车文明,我们的“车轮上的文明”还在襁褓之中。一个心灵高尚、文明礼貌的驾驶人,显然应该谨守公共文明的边界,不应该用不文明的车贴吸引人们眼球、对他人产生视觉污染。车流滚滚,谁都希望心情舒畅、顺顺当当,千万别让车贴辱没了文明。答:_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首先应该明确该语段的陈述对象“个性车贴”,产生的原因“追新求异”,后面是弊端主要有“伤害公共文明”“视觉污染”。其余的内容都不是重点。答案个性车贴追新求异伤害公共文明 污染视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