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59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滚动测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地球上的大气1、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B.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2、下图为某地理老师拍

2、摄的一组模拟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照片。读图,回答各题。1.下列照片的排序,能正确说明对流运动先后过程的是( )A.B.C.D.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对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是( )A.极光B.雨雪C.流星D.磁暴3、下图为该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南风D.西南风2.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4、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是()A.亚洲高压B.阿留申低压C.夏威夷高压D.印度低压2.此时,北半球陆地上B气压中心的形成,破坏了以下哪

3、一气压带的连续分布()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3.此季节,北京的盛行风向和气候特点是()A.东南风高温多雨B.东南风寒冷干燥C.偏北风寒冷干燥D.偏北风低温少雨4.半年后, D的盛行风向和主要成因分别是是()A.西南风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B.东南风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C.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位移D.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位移5.若图中C、E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不同B.经度位置不同C.大气环流不同D.下垫面状况不同5、下图是广东省2017年8月气温、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2324日、2728日降水

4、量较大,影响其降水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 B. C. D. 2.据报道,23日珠江口两侧地区降水量最大,则该日粤北的主导风向是()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3.广东省8月持续高温,大约在21日出现极端高温。有关其高温形成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8月太阳直射广东省,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昼长时间长,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21日,台风欲来,广东处在台风外围而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加剧炎热2324日、 2728日降水量较大,使气温有所降低,所以21日气温最高A.B.C.D.6、下图为 2018 年4 月8 日某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 )示意图,图

5、中虚线为某天气系统。完成下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此时盛行东北风的是( )A.甲、乙B.乙、丙C.甲、丁D.丙、丁2.受图中虚线所示天气系统影响,丙地未来几 天可能( )A.烈日炎炎B.阴雨连绵C.黄沙漫天D.狂风巨浪7、 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A.B.C.D.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地中海气候8、读某年10月14日2: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A处为_气压中心(写出具体名称),

6、该气压中心的形成切断了_气压带。 (2)甲、乙为锋面系统,则可判断B为_气压中心(填“高”或“低”),甲、乙两地中,正是阴雨天气的是_地。 (3)此时,杭州和北京两地比较,风力较大的是_,判断的理由是_;未来一段时间,北京可能出现_天气。 9、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左图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大陆性的主要表现。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运用所学西南

7、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C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面辐射的作用。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允许太阳光透射,将热带量保存在地面附近,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A正确。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温的高低,A错;地膜也允许太阳光透射,会增加地温,B错;地膜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能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C正确;夏季不需要增加地温,D错。故选C。 2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B 3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B 4答案及解析:答案:1.

8、B; 2.D; 3.C; 4.C; 5.C 5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D; 3.B解析: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8月,锋面雨带主要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广东省强降水主要为台风登陆所致,台风为发展于26以上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一种热带气旋。图中A为冷锋,B为暖锋,C为气旋,D为反气旋。故C正确。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台风雨区位于台风中心附近,珠江口两侧地区降水量最大,说明台风中心位于珠江口附近,粤北位于珠江口以北,即台风中心位于粤北以南,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风,因此粤北的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故D正确。3.本题综合考查地球运动、气压带等知识。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9、可知,太阳直射点每月约移动8,因此,8月21曰太阳直射点应位于16N附近,错误。2324日、2728日气温有所降低不是21曰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错误。故选B。 6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C 7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B 8答案及解析:答案:1.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 2.低; 乙; 3.北京; 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降温、大风、阴天、雨雪; 9答案及解析:答案:1.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气流;又因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草原区的形成原因: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

10、地,阻挡海洋气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水分条件只能满足高草生长;2.表现:有突出的热季(3-5月);雨季短,早季长(雨季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3.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解析:1.本题考查西南季风的成因和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北半球夏季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吸引气流向陆地辐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

11、随之北移, 此时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叠加,形成西南季风。印度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应该是热带季雨林,但因为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有南北走向山地,阻挡来自海洋的气流,所以中部降水少。由图中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蒸发强,因而该区域水分条件较差,只能满足草的生长,形成草原带。2.本题考查气候的差异性。大陆性一般体现在气温年较差大和降水季节、年际差异大。读孟买和仰光气候资料图可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在3-5月有突出的热季,气温年较差较大;南亚雨季在69月,南亚持续时间短,比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迟一个月,旱季长,降水集中程度高;南亚降水变率大,降水量变化幅度大。3.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特点。印度水稻主产区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在69月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降水,利于水稻的生长。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有的年份季风势力过强,降水量过多,发生涝灾,有的年份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发生旱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