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573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训练(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1(2021江西南昌联考)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产生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其中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寓意是()A我国正遭遇西方列强的大规模侵略B长期战争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状态C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经济极为困难D前进的道路上危险重重,要居安思危解析:选D。在1949年新政协召开时,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其中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是要中华民族不要忘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民族屈辱,要人们居安思危,故D项正确。1949年我国已经没有大规模西方列强的侵略了,故A项错

2、误;据史实可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民族存亡,B、C两项均不是其本意,排除。2(2021河南新乡调研)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 B是无产阶级的政权C实行包容性的民主 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解析:选C。据材料“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可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体现了多党、多阶级团结合作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第一届政治协商

3、会议体现了多党团结协作建国,而非多党执政,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人员,而未涉及全国人民的拥护,故D项错误。3(2021河南名校联盟质检)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中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体现出的主要政治精神是()A民主精神 B共和精神C法治精神 D平等精神解析:选B。据材料“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可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

4、中求同存异,故选B项。民主精神主要体现的是选举,排除A项;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中求同存异,并不是平等精神,排除D项。4(2020百校联盟TOP20联考)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品的基本风格B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创作精神C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极大热情D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解析:选C。据材料“戴好鲜花去选举”可知,这幅年画集中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极大热情,故C项正确。文人画集写意和诗书画印于一体,材料中的年画注重写实,故A项错误;百花齐放指的是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

5、,材料主题强调的是民主政治,不是艺术创作,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不涉及经济层面,故D项错误。5(2021湖北名师联盟调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解析:选D。1949年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私营经济发展,1954年宪法规定了

6、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要求社会主义改造,这体现了中国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1954年宪法并不是对共同纲领的全盘否定,而是继承与发展,故A项错误;共同纲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由政协会议通过,故C项错误。6(2021河南焦作一模)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 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

7、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宣传宪法草案知识,为群众了解和遵守宪法奠定基础,故该做法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故D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党制度,与材料中宣传普及宪法草案知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是指中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与材料中广泛宣传宪法草案知识不符,故C项错误。7(2020湖南名校大联考)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6人)。这表明()A.民主和法

8、治原则得以确立B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D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实行普选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可知,人大代表的选取范围有十类之多,说明代表来源广泛,故C项正确。材料中人大代表来源广泛,是民主、法治的有力体现,但不是原则确立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代表的来源,没有说明采用何种方式产生,故D项错误。8(2021山东泰安一模)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民主政治形式进行探索的情况简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

9、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性质完全一致B民主革命时期不同民主政治制度的任务与作用高度一致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解析:选C。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制度体现了社会中农民、工人、地主和资产阶级等不同阶级的参与,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体现的民主广泛性与其有一定的继承性,故选C项。不同时期的制度性质不可能完全一致,排除A项;民主革命时期不同的民主制度任务与作用

10、不可能“高度一致”,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不是统一战线组织,排除D项。9(2021河南名校联盟质检)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的背景下,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就必须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和各方利益,找到一种合情合理、各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因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应运而生了。这说明“一国两制”()A蕴含了“求同存异”的思想B突出港澳台问题本质的一致性C得益于中美两国建交的推动D“一国”与“两制”两者并行不悖解析:选A。据材料“必须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和各方利益,找到一种合情合理、各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可知,“一国两制”构想具有极大

11、的包容性,体现了求同存异,故选A项;港澳问题属于殖民侵略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战遗留问题,排除B项;“一国两制”与中美建交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一国”是前提,与“两制”并不能并立,排除D项。10(2021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检测)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1962年开始,铁道部(2013年已撤销)、外贸部联合开通“三趟快车”,把货物从内地不同省市经深圳运抵香港和澳门,保证港澳市场蔬菜、鱼、肉等农副产品供应稳定,这一政策长期实行,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说明()A香港和澳门得到祖国强有力的支持B港澳地区与内地经济联系十分紧密C港澳地区成为内地对外贸易的窗口D“一国两制”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解析:选A

12、。据材料“把货物从内地不同省市经深圳运抵香港和澳门,保证港澳市场蔬菜、鱼、肉等农副产品供应稳定”得出香港和澳门得到祖国强有力的支持,故选A项。据材料得出内地支持港澳,但无法得出港澳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紧密,排除 B项;据材料可知农副产品输入港澳是为其稳定,并未体现对外贸易,排除C项;“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11(2021湖北武汉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 时间 结构 1954年序言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3、确立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社会主义法制完善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时期的民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体现了法制的演变过程,故选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1992年后,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不是内容的调整,无法体现矛盾的变化,故C项错误。12(2021山西晋城一模)下表反映的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A.制定村民自

14、治法规B深化基层民主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提升官员素养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以及关于村民治理等信息可知,该法学专家主张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该法学专家要求发展基层民主,不是制定法规实行村民自治,故A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是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官员素养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

15、则是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因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的确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因执政者无限制地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

16、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二次革命”,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均为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摘编自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9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从党派林立

17、、国民党的地位、政党政治的实践结果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国内从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和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国外从西方的政党政治的影响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创新,根据材料中“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可知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颁布,确立责任内阁制;西方

18、政党政治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2)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平台;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第三节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演变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1两岸关系的发展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A国际

19、因素B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C台湾内部因素3两岸交流的现况4当前两岸问题的焦点:统独之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12分)(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角度回答。从政治角度来看,可以增加冷战与两岸关系,理由从美苏全面冷战,两岸分裂角度回答;可以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的角度回答。答案:建议一: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建议二:增加冷战与两岸关系。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决台湾问题,加剧两岸分裂程度。建议三: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