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盐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试题(2012.11)命题人:陈勇 杨翥雄 审核人: 朱光辉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 2、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关注社会
2、,留下的是公平正义:平等、互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4、“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
3、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董仲舒 B李贽 C 朱熹 D 王守仁5、“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6、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7、有学者认
4、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工商皆本思想提出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B C D8、“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 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 B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C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9、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
5、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10、下面字体中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是 ABCD 11、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地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 注重写实 B. 注重意境 C. 借物抒情 D. 神韵意趣12、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13、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
6、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并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B梅兰芳是晚清时期最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C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D艺术交流可以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友谊14、“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陈赞。这部著作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15、“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
7、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思想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16、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17、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
8、分别是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18、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19、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
9、本质 B.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D. 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20、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2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
10、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2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23、孙中山:“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这表明孙中山A已发现革命失利的根源 B尚未看到革命失败根源C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 D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2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
11、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25、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图中的推论正确的是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
12、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26、北京时间10月3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进行。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获得了2016年地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 B C D 27、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保证自身安全,提过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28、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
13、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29、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A新航路开辟时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30、下表为世界财富“500强”跨
14、国公司分布变化情况,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国家 年份19911997200120052009美国157175186175140欧盟134155143157152日本1191121058168中国04111534其他4710263345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3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苏、中等44个国家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32、儒家思想
15、从战国以来一直作为古代专制社会的正统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33、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当时的一位书法家的评价是“(其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生而名后世”。推测这位书法家应是张旭。34、鸦片战争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迈开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35、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三、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
16、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材料二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材料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材料四 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 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
17、,“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2分)(3)“二战”后初期,为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而成立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2分)(4)概括材料四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5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
18、,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
19、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4)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明清思想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5分)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
20、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八荒以外,存而不论,焉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潮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材料三
21、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孙中山(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蛮夷观”?其意图何在?(4分)(2)材料二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 (3分)(3)据材料三陈独秀掀起的“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的运动指的是什么?其与材料四中孙中山所评价的运动是什么关系?(4分)(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做出“最有价值之事”之评价的原因。(4分)准考证号 班级 姓名 密封线江苏省盐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答题纸注意: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材料题、问答题 共45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36(1)(2)(3)(4)37 (1)(2)(3)(4)(5)38 (1)(2)(3)座位号:(4)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