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解析A、D两项分别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40年代后期,故排除;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至今美国还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故选C项。答案C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政府对外推行不结盟政策,其含义是()A.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解析我国的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
2、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答案B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策略是()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都属于区域经济、政治组织,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这两个组织的重大活动,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不符
3、。答案C4.新时期,中国提出了外交的“四个布局”,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其中中国发挥多边外交的最主要舞台是()A.联合国B.亚非合作组织C.欧盟D.东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中国发挥多边外交的最主要舞台,故A项正确;B项符合“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排除;C项符合“大国是关键”,排除;D项符合“周边是首要”,排除。答案A5.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A.不利于深化
4、中国的改革开放B.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C.标志着我国外交的重大转折D.表明美国冷战思维的结束解析这些新的外交思想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可知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故B项正确。我国外交政策一直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转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冷战的相关知识,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
5、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材料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求同存异”方针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当代中国对外关系(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并说明其成立的时间。(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国际形势及其重大意义。参考答案(1)性质:新型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时间:2001年6月。(2)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霸权主义与恐怖主
6、义活动威胁世界和平。重大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当前中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战略意图主要是()A.与各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C.建立国际新秩序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国关注的中心,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答案B2.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这一谈话实质是强调()A.坚持
7、反帝、反殖、反霸的连续性B.坚持“求同存异”方针的必要性C.继续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必要的D.我国实行不与大国“结盟”的政策答案D3.目前,中国有数千名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多个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这展现了中国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充分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B.重视同大国建立各类“伙伴关系”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维和是联合国的重要职能之一。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维持和平部队或军事观察团,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答案C4.1950年中苏
8、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也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答案D5.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
9、。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材料指出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特别强调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在外交上的新应用,说明其外交思想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A项正确;外交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B项说法不准确;材料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念,C项不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6.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
10、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以说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结盟性质的组织,题干中的两种观点都没有认清这一点,故D项正确。答案D7.我国的外交转变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到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11、再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国。这种转变说明了()A.政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C.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D.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解析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故答案为C项,其他选项说法均不正确。答案C8.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中国多次派出多批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说明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活动D.多方面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解析由“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等信息,可说明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我国参加索马里海域护航
12、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答案C9.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这主要表明()A.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B.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义务C.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解析材料表明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说明中国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B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外交的多元化,A项不正确;材料只是显示中国参加维和行动,没有体现是否居于主导地位,C项不正确;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调整表现为不结盟,与材料无关,D项不正
13、确。答案B10.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C尼克松总统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正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也并未最终解决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
14、合作,故答案是D项。答案D11.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上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B.乙、丙C.甲、乙、丁D.丙、丁解析材料所展示的中国外交活动
15、,是围绕联合国展开的,它表明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故丙、丁的说法正确。故选D项。答案D12.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积极参加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A.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B.促进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合作与共赢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解析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此,加
16、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根本的出发点;B项不是根本目的;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不结盟,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
17、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答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
18、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2)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南亚经济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任举两例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图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采取“冷
19、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材料四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何意义?材料三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横线部分。(4)材料一、材料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1)方针:“一边倒”。出发点:巩固国防和恢复经济。(2)意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3)填充: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意识形态化到“求同存异”)。因素: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