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314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试题(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仿真模拟试题(二)(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表明()A.西周和明朝都坚持中央集权B.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解析:C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西周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授土”“授民”,从材料信息“不锡(赐)土”“不临民”“不治事”可知明朝不是照搬西周的分封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封建亲戚”“以卫宗社”可得出分封诸王的依

2、据是血缘关系,故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2.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A材料大意为曹操强悍且有大功,但不敢废汉而自立,并不是其“不欲”,而是他担心名不正言不顺。故“名义”应指等级名分,源于儒家思想。3.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钱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瓦解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

3、体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解析:A从材料信息看,两晋时期,钱的别称纷纷出现,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货币,这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瓦解,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货币观念的变化,与文学内容变化无关,故C、D两项错误。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作者认为朱熹()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4、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解析:A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其“理学原则”通过进入日常生活世界而实现,这说明朱熹学说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A项符合题意。5.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他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A.阐述历史进化的必然性B.论证维新图强的必要性C.说明中华文明的停滞性D.批驳革命共和的荒谬性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的社会将会继续延续,不会发生改变。其潜台词则是,此时中国已经面临列强环伺,故传统社会无法延续,中国只有进行变法才可以救亡图存,故B项为其真实意图。A、C、

5、D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均可排除。6.据载,北洋军阀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如张勋是久兴纺织公司的大股东,“股逾半数”。此外,在中兴煤矿公司投资也达80万元之多。张作霖的投资比张勋还多,1925年他以张三畲堂的名义投资500万元改组了边元银行。这说明()A.即使政治上保守的北洋军阀,在经济上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B.北洋军阀是实业救国的提倡者和行动者C.张勋、张作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D.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是20世纪初两大社会思潮解析:A北洋军阀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政治上保守反动,但他们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缺乏充分的材料依据,D项材料无体现。7.

6、1920年,毛泽东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写道:“假定无产者占三分之二任其为三分之一的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且无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因无产的不安而发生共产的要求,已经成了一种事实因此我觉得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各国共产党的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中国应该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D.毛泽东基于中国的现实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方向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无产者应该有产,他们希望“发生共产的要求

7、,已经成了一种事实”;俄国十月革命、各国共产党的发展都是其自然发展的结果。可见,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应该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C项;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方向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D项。8.下图为某一时期我国连续五年的炼钢指标图,出现图中数据最有可能是因为()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完成C.“左”倾错误的影响D.“改革开放”的成果解析:C“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但不是以炼钢为主,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8、不符合题干图示信息,故B项错误;图表中的第三年指标是“1 070万吨”,第四年就增长到“3 000万吨”,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体现了“大跃进”高指标的“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纠正了“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9.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解析:A由材料中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为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等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关注城邦事务,对

9、城邦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说明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关注城邦事务不等于公民参与政治,也不意味着公民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故C、D两项错误。10.“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解析:A“路径依赖”强调传统力量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英国1215年签署限制王权的大

10、宪章,其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至17世纪后期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路径依赖;洋务派“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虽有积极作用亦有消极影响,故C项与题意不符;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在涤荡着旧势力的同时又给社会带来动荡,故D项与题意不符。11.1975年1月,美国驻苏大使在发给华盛顿的外交信函文化展示:流行音乐组中建议,应该优先考虑像麦克林美国派之类的摇滚乐或米歇尔的乡村音乐巴黎自由人尽管这将是一场全新的苏联之旅,相信进行尝试的时机成熟。这反映了()A.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趋势B.美国冷战手段的多样性C.文化传播取代了政治斗争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11、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美国驻苏大使主张将美国的音乐文化推广到苏联,期望以此去影响更多的苏联人接受美式文化;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5年”可知美国希望通过文化手段对付、遏制苏联。这反映了美国冷战手段的多样性,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文化中心的转移趋势,排除A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仅从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或攻势,排除D项。12.1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说:“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材料主要反映苏联()A.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2、B.改革从经济领域已转向政治领域C.改革派主张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D.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解析:D从材料信息看,改革派主张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但利加乔夫不赞同此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和苦难。这说明当时苏联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和市场的争论,故选D项。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86年”可知当时苏联尚未进行政治领域的改革,A、B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反映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计37分)13.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

13、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第二阶段是从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新中国成立

14、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陈维昭红学通史等(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10分)(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10分)(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科

15、技、阶级等角度分析,注意抓住限制词“时代背景”。第(2)问“办学方针”结合所学回答即可;“文化背景”可以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思考。第(3)问联系1949年至1978年的主要政治事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第三阶段研究方法单一,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1978年以后,我国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故第四阶段红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答案:(1)原因:封建专制腐朽没落;理学僵化、文化专制使部分文人将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使其具有广泛的流传性;印刷术的不断进

16、步。(10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5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2分)背景: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8分)(3)变化: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2分)原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实行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3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

17、占比重(%)国别年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1937年41.412.59634.81948年56.411.74.34.12.11.5王斯德等主编的世界当代史材料二简析“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战后的重建作用材料三1947年6月出台的马歇尔计划对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一方面,美国政府认识到,只有欧洲的经济复兴了,“国际贸易组织”才会有现实的可能和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将马歇尔计划视作“讨价还价的武器”,以此换取欧洲国家在关税减让及其他非贸易壁垒问题上作出让步,促使有关国家采取实际有效的步骤支持美国的多边自由贸易计划1947年10月,与会各国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拥

18、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舒建中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与美国对外政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7年美国的经济政策。(12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重要的信息,题干中限制时间为“1947年”,角度为“美国的经济政策”。材料二中“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战后的重建作用”,材料三中“马歇尔计划对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提示本题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从政策的提出、提出的原因、结果以及评价等角度去综合概括作答。答案:(1)政策:提出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关贸总协定。(2)原因: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3)结果: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兴,促成冷战格局形成,削弱贸易壁垒,促成关贸

19、总协定建立,有利于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形成。关贸总协定: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4)评价: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12分)三、选修部分(15、16、17、18题任选1题,每小题15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

20、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8分)(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7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分析两次土地改革的“特征”;“共同影响”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第(2)问“积

21、极意义”可根据土地国有制的优点和土地私有制的缺点分析回答,“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统治者的应对措施两方面分析。答案:(1)特征: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3分)北魏均田制:用来均田的土地属国有,授田后,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3分)影响:加快了社会的封建化进程。(2分)(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2分)认识:商鞅变法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一种固有的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5分)16.辛亥革

22、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9分)(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6分)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第(1)问从“宪法信条,业经颁布”“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可归纳出“清政府颁布钦定宪

23、法大纲,实行预备立宪”及“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从“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归纳出“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从“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归纳出“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中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应对革命的措施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史实: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答出三个要点即可)(9分)(2)应对: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6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9年

24、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材料二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爱

25、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他又为什么感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8分)(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7分)解析:第(1)问“本意”注意材料时间提示“1939年8月2日”,再结合材料信息“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从而分析爱因斯坦提议的本意;结合材料“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从原子弹造成的巨大伤亡损失分析原因。第(2)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既要看到原子弹对加速日本投降和二战结束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原子弹对日本人民造成的伤害,并指出其元凶应是日本法西斯集团,同时美国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答案:(1)本意:抢在纳粹德国之

26、前研制出原子弹,威慑希特勒,使其不敢发动世界大战。(4分)原因:原子弹不但没有制止战争,反而应用于战争,造成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4分)(2)评价: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但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7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的主要贡献和成就有: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

27、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材料二陈独秀在历史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在陈独秀头上的一些不公正的帽子逐渐被摘除。例如,1952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把陈独秀定为“汉奸托派”1996年8月,毛泽东的“七大”工作方针删去了“走到反革命方面去了”明确了陈独秀不是“反革命”在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陈独秀责任的定

28、性,明确使用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提法。2002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变更为“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去掉了“投降”二字对陈独秀在大革命中责任的判定认为:“在大革命后期,作为革命中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里明确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错误”,主语不再是“陈独秀”了2004年4月30日,胡锦涛在讲话中,放弃“右倾机会主义”旧说,采用了“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的新提法。百度百科:陈独秀(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贡献和成就。(7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怎样逐步纠正了历史上对待陈

29、独秀的不公正的评价的。(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分析能力。第(1)问属于概括类试题,材料一已经列举了陈独秀先生的六条贡献和成就,因此只需将这六点概括整合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逐步纠正”“不公正”,再阅读材料二归纳答案,注意利用材料中的三个时间:“1996年8月”“2002年”“2004年4月30日”。答案:(1)贡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领导人;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7分)(2)变化:对陈独秀所犯错误的性质,改变了过去“反革命”的认定;对其责任的认定经历了由“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变化,由“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再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到“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的变化,从而逐渐纠正了历史上对陈独秀的错误定论。(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