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鸿门宴一、读准字音飨士卒()美姬() 左尹() 鲰生()卮酒() 按剑而跽() 玉玦() 参乘()樊哙() 目眦() 刀俎() 杯杓()得兄事之() 百余骑() 戮力()答案xinjynzuzhjjushnkuizzshodij l二、辨别通假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张良出,要项伯。()3秋豪不敢有所近。()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答案1.“距”通“拒”,把守;“内”同“纳”,接纳2.“要”通“邀”,邀请3.“豪”通“毫”,细毛4.“倍”通“背” 5“蚤”通“早”6.“郤”通“
2、隙”,隔阂7.“参”通“骖”三、一词多义1幸2去3意4. 故5谢6胜7举8如9坐10且11于12之13为14辞答案1.动词,宠幸副词,幸而,幸亏2.动词,离开动词,距离3.动词,料想名词,意图4.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情连词,所以5.动词,道歉动词,道谢动词,辞别,告别6.动词,经得起,能承受动词,(用)尽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7.动词,举起动词,(杀)尽动词,提出8.动词,唯恐动词,上动词,比得上9.名词,座位动词,坐下连词,因为,由于10.连词,尚且副词,将要连词,况且11.介词,向,对介词,比介词,在12.动词,往,到去代词,这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13.介词,
3、替,给动词,是动词,做,干句末语气词,呢动词,成为动词,认为动词,作为动词,做,担任介词,被14.动词,推辞动词,计较动词,告辞四、词类活用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2吾得兄事之 ()_3常以身翼蔽沛公 ()_4头发上指 ()_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_6间至军中 ()_7沛公军霸上 ()_8沛公欲王关中 ()_9不可不语 ()_10籍吏民 ()_11范增数目项王 ()_12道芷阳间行 ()_1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_14项伯杀人,臣活之 ()_1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_1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_17此其志不在小 ()_18素善留侯张良 ()_19秋豪不敢有所近 ()_20
4、拔剑撞而破之 ()_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2.名词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3.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名词用作状语向上5.名词用作状语像虎狼一样6.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7.名词用作动词驻军8.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9.名词用作动词告诉10.名词用作动词登记11.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12.名词用作动词取道13.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1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制止;使进入,接纳17.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18.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19.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撞破五、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5、婚姻。古义:_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今义:副词,十分,极;异乎寻常的,特殊的。3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今义:山东省。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_今义:河北省。古义:_今义: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_今义:详细地说出。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作宾语)。答案1.儿女亲家。2.意外的变故。3.崤山之东。 4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5.小人之言。6.用来的原因。六、文言句式1此天子气也。()译文:_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译文:_3夺项王天下者
6、必沛公也。()译文:_4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5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_6不然,籍何以至此?()译文:_7客何为者?()译文:_8大王来何操?()译文:_9沛公安在?()译文:_10长于臣。()译文:_11竖子不足与谋!()译文:_12孰与君少长?()译文:_13军中无以为乐。()译文:_14财物无所取。()译文:_答案1.判断句这是天子的气象啊。2判断句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3判断句(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4被动句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5被动句我们这些人即将被他俘虏!6宾语前置句如果不是这样,我凭什么会到这种地步?7宾语前置句你是干什么的?8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时
7、带了什么礼物?9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哪里?10状语后置句(他)比我大。11省略句这小子不值得和(他)一起谋划大事!12固定句式项伯和你相比,年岁谁小谁大?13固定句式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14固定句式一点财物都不占取。七、文白对译 资料链接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二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因李陵事件受了宫刑之后,他更加发奋著述,到五十五岁时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记载了汉武帝太初元年之前的三千年历史,勾画出古代社会三千年来的历史面貌。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
8、著作,其中许多传记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曾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原楚怀王之孙为新的“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相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双方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斗争开始。 文本鉴赏课文围绕“鸿门宴”这一中
9、心事件展开,叙述了宴会的由来、宴席上的明争暗斗以及宴会后项羽纵虎归山等事件,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并预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 答案拉拢项伯范增举玦 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回答问题。1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后,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东西?_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却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此时占有绝对优势,再加上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而他又是楚王后裔。因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居然要“王关中”,这是项羽万不能容忍的。一个“怒”字,也显示出了他的火
10、爆汉子的性格,也让我们感到他日后的失败其实是他性格上的悲剧。我们对他既有赞叹,又有惋惜。2在楚王即将来犯的紧急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也不主张撤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文章这样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_答案“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帮忙游说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这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11、。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回答问题。3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你认为“项庄舞剑”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_答案我认为这不是精心策划的阴谋。范增一再暗示项羽,要他下令除掉刘邦,项羽却总是“默然不应”,可见并未经过精心策划。这一变故是范增一手导演的,虽然阴狠,却并不明示,因为没有得到项羽的支持,再加上项伯又出面援救,终于不了了之。4“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_答案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形神兼备。从语言描写来看:“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
12、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从行动描写来看:“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十分英武。从外貌描写来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十分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计谋的成功。5刘邦在鸿门宴中是怎样化被动为主动的?_答案(1)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军事力量的不足,避免军事冲突。(2)凡事向谋臣讨计。(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笼络人心,化敌为友。(4)善于伪装欺骗,收敛锋芒。(5)说话谨慎,言语得体。(6)内部团结,亲信得力。(7)当机立断,措施恰当主动上门谢罪、逃宴、杀内奸。三
13、、结合全文内容,回答问题。6具体对比分析张良和范增、项伯和项庄的性格特点。_答案张良和范增都是眼光锐利的谋臣,但性格也有差别。张良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范增急躁易怒,不能针对项羽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即使有正确的主张,也难以实现。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触犯了项羽的忌讳。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项羽反以为是在成全自己有度量的美名;一个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7项羽是一个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对于他失败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对于他的失败,我们应如何评价呢?_答案(
14、观点一)项羽错在优柔寡断,错在妇人之仁。想他一介武夫,性格豪爽,血气方刚,容易激动,千斤重担压在身上,致一失足成千古恨。项羽本不是狡猾奸诈之人,他重义,项伯为一己之私坏他大事,他不可能无动于衷;然血浓于水,到底没有责怪项伯。项羽不像历代帝王那样,能为帝王之位不惜牺牲一切亲情、友情、义气。(观点二)项羽是一个过于追求完美的英雄,所以他有时会表现出不必要的妇人之仁,像鸿门宴时,关键时刻没表现出“无毒不丈夫”的魄力。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屑于卑鄙手段,全身散发着才气,项羽是真英雄,真豪杰,而绝非一个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政治家。(观点三)作为一个政治家,项羽缺乏头脑和眼光。我要肯定作为军事家的项羽,他是很
15、勇敢、很能打仗的。他幼年时不愿意读书和学剑术,而要学“万人敌”的作战本领。他后来带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疆场,所向披靡,力量不断壮大,打垮很大一部分秦朝的兵力,为推翻秦朝的暴虐统治,出了很大的力。但在政治上,他远远不及老谋深算的刘邦。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对比烘托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将项羽、刘邦两人的不同性格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护自己。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遗患,又自绝敌营内
16、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2写法指导(1)将同一事物或人物前后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2)两个人物之间的对比,一般指两个人物之间在长相、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品德方面的对比,即横向对比。(3)将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起来使用。3迁移运用请使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论证我们需要善纳人言。_【写作示例】齐王悬赏广邀群臣吏民纳谏,乃有“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盛世伟业;唐太宗开言路、纳谏言,才有光耀后世的“贞观之治”;纣王残害谏臣,终有鹿台之失,落得国破身亡之祸;马谡固执己见,不听王平老成之言,街亭终致失守,破坏了诸葛亮北伐之计,无力回天。无数历史事实向我们证明
17、了:善纳人言,方是为人之大道。 素材采撷1课内素材善于把握机遇一场鸿门宴,对项羽和刘邦来说都是机会。项羽如果把握这个机会,可以兵不血刃的除掉最具野心、最具潜力、麾下人才众多的刘邦集团,那么天下再无可匹敌之人,百二河山终能属楚,成就不世之功业;刘邦如果能把握这个机会,消除项羽的疑心,就能够暂缓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很遗憾,项羽并未能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反倒是刘邦,借助这个难得的良机成功扭转局势,为未来刘项争霸赢得了难得的时间。【应用角度】“机遇”、“成功”等。2精彩应用机遇对人们来说,就如流星,毫无征兆,又转瞬即逝,只有积极准备、全力以赴才可能把握住。马云带领十三罗
18、汉,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看到了国内电商巨大的发展机遇,他抓住了这难得的机遇,以淘宝、天猫享受电商狂欢的盛宴;项羽自视甚高,又顾惜名声,不听长者良言,鸿门宴上对除掉刘邦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不管不问,最终饱尝错失良机的苦果,将天下拱手相让。 群文阅读导读:“莫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充分地印证了项羽这一失败英雄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你,项羽,是一个豪气冲天、侠骨柔肠的西楚霸王。你的武功和豪情,证明了你不是不能成为一代帝王,而是你缺少了刘邦那样的狡黠和世故。其实,在你心中,你早已有了评价英雄的标准,那就是无愧、无悔和认命。且拿勇气寄乾坤乌骓马一声长嘶,撕裂了乌江岸原本的宁静,平静的江水沸腾般的兀自
19、翻滚起来。黑云潮涌,八方雷动,你身披黑色的大氅,在江边站成一块黑色的巨石。你是项羽,是我的西楚霸王,你在“楚汉之争”中败于刘邦,自刎于乌江。虽然是败,但你有去争的勇气,这就够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让这猎猎江风和潇潇雨滴为你送葬,为你唱一曲不朽的乌江颂。你站在庭院中,用枝叶构建出繁盛的景色。而淅沥的春雨,为思念划上一道寂寞的灰。你是梧桐,是我的“树之精灵”。“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愁正苦”,你就是这样的温柔,一如婉约的江南女子,顶着油纸伞悠悠地滑进人的视线里。可是,这样柔弱的你,却也有刚烈的一面。烈火焚烧之时,你用勇气做筋骨不畏高温灼热。终于,你化成一张琴,名曰焦尾,身已残,心未死。
20、就是要用这残缺的身体,也要奏出个千古绝唱!你站在刑场上,笔直如钢,像一棵历尽风雨的老树,你就是谭嗣同,我的变法英雄。无论变法之路如何艰辛,你依然坚持不懈,你用勇气做笔,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书上写下了深重的一笔。你就是一把捅破封建束缚的利剑,尖锐犀利。你站在吊灯下,神情时而凝重,时而舒缓。你应该是个画家吧。灯光是温暖的橘红色,农夫一家围坐在桌前享用他们的晚餐,就连刀具也在那一刻反射出幸福的银色来,你却依然视而不见地专心作画。仿佛经过了几千个世纪,你终于笑了,笑得好像是刚分到糖果的孩子。我知道了,你就是梵高,我的艺术天才。尽管那时大家都排斥你,认为你是个疯子,但你依然用百分之百的勇气去坚持自己
21、的信念,你成功了,那幅吃土豆的人成了传世的经典,而在天堂的你,会不会笑得像你的作品向日葵那样灿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的勇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石灰的勇气。物且如是,何况为人?勇气是前进的助推器,是流在人血液里不屈的人的精魂。不论输赢,就让我们以勇气作为支持自己的脊梁,对着南下的长风高吟。我自横刀向天笑,且拿勇气寄乾坤。这样一个项羽你年轻,没有一丝颓废;你年轻,凭勇气逐鹿中原;你年轻,已种下了称霸天下的雄心。你项羽,西楚霸王的本色。营救赵歇时,你果断取代了无能的上将。率区区五万之兵,留三日之口粮,破釜沉舟,以一往无前之气势,在巨鹿大败秦军二十万,创造
22、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与章邯一战,秦军兵分九路向你扑来。你一马当先,全军上下无不奋勇,以一当十,辗转三回,与秦军激战九次,均获全胜。当时各路诸侯救兵,本不敢和秦军交战,见你的军队如此勇猛,个个心服。你召见时,各诸侯将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一致表示:“听从上将军指挥。”项羽,世人对你褒贬不一。自矜功伐,妇人之仁,胸无城府,沽名钓誉好像每一个弱点都是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的确是先入函谷关,可是流血牺牲、大败秦军主力的可是项羽你啊!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部队,刘邦得以从河南南部、陕西西南顺利地攻占了秦都咸阳。无论功劳还是苦劳,项羽“王”之都是当
23、之无愧的。与其说他自矜功伐,倒不如说这是他自信的表现。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正是项羽“君子之度”的表现。无论在人格上,还是道德伦理上,都表现出了项羽的宽容、豁达之心啊!如果说作为一个君王心地仁慈是个败柄,那也是因为项羽生活在那个多事的年代。假使他生活在现在,情况很可能是另一番模样。也许作为一个国君,谋略当然应该有,但比起刘邦的老奸巨猾,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我个人倒认为项羽比他高尚得多,俗话说“君子坦荡荡”,项羽是真正的君子!自起兵到乌江自刎,亲自领兵打了七十多次战争,“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是凭实力,号令天下。项羽最后虽然败了,但他败得光明磊落,他为后人留下的是在战场上
24、搏击的英雄背影和永远不可抹去的记忆。面对乌江亭长忠实的劝告,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好一个“笑”字。兵陷重围,身边剩二十八骑,犹奋起演绎绝世神功,“溃围,斩将,刈旗”,只为了向手下兄弟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有生路不逃,偏要赴死,理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忍让骑了五年、一日千里、所当无敌的坐骑同死,送走马匹,徒步独杀汉军数百人,最后将一颗大好头颅送给了故人吕马童。项羽死了,他是站着死的,站着!他并非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他少时立下的宏伟志向,扔下响当当的豪语:“彼可取而代之!”即使是后来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依然没有改变这种本色。无论是他“悲歌慷慨”、“泣数行下”
25、,还是“大呼驰下”、“斩将刈旗”,或是“不肯过江东”都不可不被称为英雄之举。霸王别姬,侠骨柔情,乌江畔,撒下英雄泪,长剑在握,最后的一剑,换来的是一片血朦胧。“成王败寇”在你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项羽,你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胜为英雄,败为枭雄。“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是何等高的评价!西楚霸王,你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失败的英雄!(摘自百度网)建议阅读书目:1赞美项羽2谁辜负了西楚霸王3项羽:一时纠结,千古悲情 积文化常识1古代座次礼仪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古人筵席时,设
26、在“堂”上的筵席比较正式,座次一般以南向为尊,故主宾座位在北,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座位则分别在东、南、西,西座为末座。而设在“室”内的宴饮活动,带有因私性质,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2古代地区名三秦:秦亡,项羽三分关中,以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和甘肃东部地区封秦将章邯为雍王,以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封司马欣为塞王,以今西北部地区封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岭南:五岭以南地区,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相对中原来说,该地在五岭以外,故又称“领表”。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江东:长江下游南
27、岸地区。江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诵国学经典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明理知义在家规矩谦恭,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蛮夷之地,也不可背弃(这三个原则)。成长启示恭而有礼,对人有一分尊重,可能就少一点过失。多一分尊重,那你能够达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真正的忠诚不是要求你忠守于某一制度,忠守于哪一人,真正的忠诚只有一种,就是看得见心中良知的底线,这就是老百姓说的摸着良心做事。(于丹心得)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明理知义“中”是天下人们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们共行的普遍规则。成长启示“中”是中道、平衡,“和”是和谐、和平,平衡与和谐不仅具有社会意义,更是人类的普遍原则。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美美与共,万邦咸宁;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平衡共生。创造一个万物和平共处的美好世界,是中国文明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