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陈子昂古代诗歌五首1.反复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学 习 目 标1PART ONE了解背景,明晰方法古来圣贤皆寂寞n 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n 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n 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n 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幽州即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今北京城东南。由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wi),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
2、贤才。幽州台陈子昂(661702)n 字伯玉,唐代诗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诗骨”之称。n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n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n 陈子昂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n 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n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
3、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写 作背 景明 晰方 法n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n 结合课下注释,读通诗意n 联系作者和创作背景,读出情感n 感悟妙处,入情入境,化诵为写2PART TWO初读诗歌,读准读顺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律。读懂古诗大意。朗 读诗 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 读诗 歌chunn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n 念:想,考虑。n 悠悠:没有穷尽。形容时间长,
4、距离远。n 怆然:悲伤凄凉。n 涕:古时指眼泪。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n(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n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意3PART THREE赏析诗句,领悟诗情n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n 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n 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n 你看
5、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n 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哲理。合 作探 究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n 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后世的贤明君主。“前不见”“后不见”,表示时间无止无休。l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l“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诗 歌赏 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n 这两句诗写了时间的长河无尽,而诗人自己的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
6、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孤寂之情。l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诗 歌赏 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n 空间角度(天、地)。n 在无限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l 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诗 歌赏 析n 诗人当时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贬,眼看报国宏愿化为泡影,登上这座古时招纳贤士的幽州台,却不见贤君,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悲伤心理和对贤明君王的渴盼,
7、也流露出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l 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合 作探 究n 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的渺小、孤单、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l 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合 作探 究n 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n 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l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合 作探 究n 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用,面对无尽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l 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合 作探 究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登台远眺怆然涕下时间悠久空间辽阔孤独悲伤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生之短促课 堂小 结登幽州台歌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大有“汉魏风骨”。课 堂小 结背诵并默写诗歌。完成分层作业。课 后作 业七年级下册下课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