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神经调节章末整合提升生物术语第1节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大脑、脑干、小脑、脊髓、神经中枢、脑神经、脊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第2节反射、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兴奋、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第3节负电位、正电位、神经冲动、电信号、兴奋的传导、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内正外负、动作电位、局部电流、兴奋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小体、神经递质、突触小泡、递质受体复合物、兴奋剂、毒品第4节分级调节、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
2、、低级中枢、高级中枢、排尿反射第5节语言功能、W区、V区、S区、H区、学习、记忆、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情绪、抑郁、抑郁症答题语言第1节1.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2.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3.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4.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6.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7.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8.轴突呈纤
3、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9.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10.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第2节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完成的前提条件是反射弧保持完整性4.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6.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7.兴奋从位于脊髓的低
4、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8.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9.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10.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11.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终消退12.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13.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14.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第3节1.在神经
5、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3.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4.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5.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6.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
6、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7.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8.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9.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10.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11.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12.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13.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4节1.躯体的运动不仅受到脊
7、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2.人的大脑有着丰富的沟回,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3.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4.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5.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躯体的运动越精细,对应的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6.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7.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8.其他内脏的活动也受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9.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
8、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第5节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2.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3.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4.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5.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6.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7.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9、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8.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9.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持续两周以上,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发展路径1基于对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网络的理解,认同信息流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问题情境1. 当人的鼻黏膜受到机械、冷空气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入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而深吸气,随即产生一个急速而有力的呼气动作,急速的气流主要从鼻腔中喷出而形成喷嚏。下列有关喷嚏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嚏反射需完整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鼻黏膜B.刺激鼻黏膜产生兴奋的过程中有大量Na+进入细胞C.鼻黏膜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
10、流的形式传入呼吸中枢D.通过直接刺激与呼吸中枢相连的传出神经也可能引起喷嚏反应解析:从题干信息知,鼻黏膜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喷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喷嚏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鼻黏膜,A项正确;刺激鼻黏膜产生兴奋时,大量的Na+进入细胞,从而产生膜电位变化,B项正确;鼻黏膜是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呼吸中枢应经过多个神经元,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为化学信号,C项错误;直接刺激与呼吸中枢相连接的传出神经也可引起喷嚏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D项正确。答案:C素养阐释喷嚏反射是机体内信息流动引发的反射活动,该过程中,信息流动的途径是反射弧,形式是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物质基础是离子的跨膜运输、神经递质
11、的释放、递质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分开等。该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网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流动普遍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路径2阐明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控制中心,能够运用分级调节原理来分析相关疾病的原因。问题情境2.下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处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方框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健康新生儿a处兴奋就会引起e处兴奋,进而完成排尿反射B.健康成年人a处兴奋就会引起甲区域产生尿意,不一定完成排尿反射C.某
12、人因高位截瘫导致m、n处受损,其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D.某人乙处结构受损而其他结构正常,其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解析:新生儿因为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其排尿反射只受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控制,故新生儿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兴奋,就可引起效应器兴奋,进而完成排尿反射;而健康成年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的活动,其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后,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故其效应器不一定兴奋,A、B两项正确;m和n受损,影响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但不会影响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即其排尿反射依然可以进行,C项错误;某人乙处结构受损,即神经中枢受损,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发生排尿反射,D项正确。答案:C素养阐释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婴幼儿尿床的原因是大脑发育不完善;成年人因某些原因导致大脑皮层失去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则会导致排尿不受控制。由此可见,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会用分级调节的原理来分析相关疾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