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929.50KB ,
资源ID:147461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46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LI.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LI.doc

1、湖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能力试题时量:150分钟 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1至41题是必考题,42至48题为选考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A威慑性、实效性 B制度性、强制性C等级性、仪式性 D规范性、持久性【答案】B考点:礼乐制度。从材料“不敬者君削以地”、

2、“不孝者君绌以爵”、“不从者君流”、“畔者君讨”等可以看出礼乐制度具有强制性,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是一种制度,而不是单纯的礼和乐,故选B。25史料记载:“明弘治年间吴江县有2市4镇,明末清初增为10市7镇。嘉定县市镇由正德年间的15个,增加到万历时的3市17镇。松江嘉靖以前尚城多荆榛草莽,到隆庆万历年间已是生齿浩繁,居民稠密计男妇不下二十余万矣。”材料表明 A明代逐渐呈现市镇化趋势 B明代农耕经济发展到鼎盛 C明代城市的规模发展较快 D明代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答案】A考点: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明代的时候一些原来的荒野之地逐渐的发展成为人口较多的城镇,出现了城镇化趋势,故选

3、A。C项具有迷惑性,此时发展起来的是城镇而不是大城市。26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 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答案】C考点:西学东渐。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期来到中国,是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他修改世界地图,把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央,是为了迎合当时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故选C。27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

4、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答案】B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故B项符合题意。28据“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18对夫妻离婚。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A) A离婚是

5、与“两个凡是”唱反调 B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C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D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两个凡是是在文革以后由华国锋提出来的,因此不可能在文革时期出现。故选A。29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例如某人占有一有形体物,铁提(人名)肯定这物是他的,而占有人主张它是所有人的。铁提既然主张物是他的,所以这是对物的诉讼。这说明罗马法中 A体现了物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B物权与债权转化是客观规律 C所有权与占有权的性质相同 D占有人对物的权利倍受保护【答案】A考点: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

6、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30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达芬奇【答案】B考点:宗教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及史实再现和再认能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是指人与上帝直接对话,据所学知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故选B。31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但世界上还

7、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答案】A考点:孟德斯鸠的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德斯鸠赞赏的是那个自由的国度,在孟德斯鸠时期,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治相对自由,故选A。BC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3215001800年欧洲各地小麦、黑麦、大麦每粒种子的平均产出率(即收获量与种子量之比) 上述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土地出产率较之前有较大提高 B土地出产率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C西欧农民长期普遍地参与了资本的前原始积累 D实现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推动土地出产率的提高【答案】B考点:近代西方的农业。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播种量和收

8、获量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随着西方管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土地的使用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收获量逐渐的增加,故选B。33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苏联已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D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答案】C考点:“斯大林模式”。A不符合史实,B应该发生在1937年,D与题干中的“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不符,故排除掉ABD,选C。 34右图是1945-1949年中欧形势

9、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A巴黎和会召开,民族国家独立 B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B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所给的时间“年”,由图可知,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世界划分为两极格局。二战后,美国,苏联实行冷战,造成了世界局势紧张。所以答案选B。35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这说明 A部分冷战

10、思维依然存在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C美俄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A考点:当代美国思维。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中表达了美国总统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关键是“相互抗衡”、“ 习惯势力”等,说明美国依然有固定的抗衡思维,故A项正确。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部分】40(25分)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

11、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南北大总统(孙、袁)、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 “民军起义,海宇光复。以战争之故,农缀于野,工休于肆,商绝于途。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纷扰浃旬,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生计攸关,剥夫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一一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 材料二 各大爱国团体联合以国民大会上海事务的名义发布宣言内容:“我们请徐世昌办卖国贼,是请卖国贼办卖国贼,是万万做不到的。国民若是有救国的决心,要先把私通日本的卖国政府推翻,然后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

12、子,是万万不行的。” 摘编自国民日报(1919年6月6日) 材料三 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进行了大量的法律条文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东方杂志从1915年1月开设“法令”栏到1921年此栏结束,其公布的各种法令数目如下: 其实,五四时期,中国社会远未实现“以法立国”“以法治国”,统治者也从未真正做到“依法行事”。统治阶级玩弄法律这个魔方,是他们利用“共和”这块招牌的组成部分。他们实际上是政法不分、以政代法的。 摘编自王跃变迁中的心态五四时期社会心理变迁(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怎样的政治心理诉求?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资产阶级对北洋政府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试分析其转变的原因。(12分) (2

1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政府在统治观念上与清末的封建统治相比发生了什么显著地变化?并简要评价这一转变。(10分) (3)从本题主旨中获得哪些启示?(3分)【答案】考点:辛亥革命与北洋政府的统治。(1)从材料“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可以看出商界代表的资产阶级希望国家实现统一稳定,这是考虑的首要的目标,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商界已经认识到北洋政府腐败卖国的本质,对北洋政府已经极度的失望,希望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2)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与清政府相比,北洋政府比较重视法制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这些举措虽然不能真正的做到依法治国,但是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

14、的作用。(3)此题虽然是开放性的试题,但是并不容易,材料的中心思想必须把握才能得到相应的启示,可以从社会群体心理的变迁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1(12分)观察、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雅典学园(柏拉图创办的自由讲学机构)的创办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学术机构,叫稷下学宫。稷下是齐国都城一座城门的名字,究竟是南门还是西南门,有待继续考证。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虽然相隔万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地名命名,创办时间接近,运行方式也相差无几。” 余秋雨 归纳上述图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 【答案】考点: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材料的中心思想和图片的相

15、关信息进行回答,此类试题分值比较高,但是问题比较少,需要从多个角度或者方位进行分析。就本题而言,稷下学宫的相关资料要结合材料进行理解,雅典学院的相关内容要从雅典民主制的宽松的政治和学术气氛进行分析。影响可以根据特定进行分析。选修模块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政权自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发动北伐,迅速取得胜利,不足两年时间,中原、华北、西北等大片地区,均为明军占据。但是随着明军战线不断延伸,补给线日益拉长。洪武四年二月,大同卫都指挥使上书称:“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

16、里险远,民力艰难。”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山西行省提出采用开中法。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这里的“中”有着认购的含意,政府开示纳粮地点与所酬盐数,出榜召商,称之为“开中”;盐商接受政府条件,自报纳粮数量,称之为“报中”。(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开中法的作用。(6分) 【答案】(1)背景:边疆地区战事频繁;当地经济凋敝不能满足军事斗争需要(4分)特点:主要在边疆地区;以军事需要为主(统一战争和充实边储,巩固国防需要);中纳实物(米)为主;盐商为主体;(5分)(2)作用:保证边

17、疆地区的军需供给,巩固边防;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商业、农业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盐商群体的壮大等(五取三,6分)考点:明初开中法的实施。(1)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依据“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可知开中法实施的背景是边疆地区战事频繁以及当地经济凋敝不能满足军事斗争需要。依据“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并结合“表3 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分析可知开中法的特点是主要在边疆地区;以军事需要为主;中纳

18、实物(米)为主;盐商为主体。(2)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依据材料并兵据所学开中法的作用可归纳为:保证边疆地区的军需供给,巩固边防;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商业、农业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盐商群体的壮大等。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在这篇文献中,属于杰弗逊自己的东西并不那么出色,而出色的东西并不是来自他。它以华丽的措词宣称所有人“生来就是自由和独立的”。这份宣言认为人的权利包括“享有生命和以各种手段获取和占有财产及追求和获得幸福之自由”。宣言把这些权利与某种神意的、自然的和人民的根源结合在一起。 法雅克。索雷1

19、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1)据材料,指出“宣言”中“出色的东西”,并说明这些“出色的东西并不是来自他”的依据。(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宣言”“把这些权利与某种神意的、自然的和人民的根源结合在一起”的意图,并据此说明“宣言”的历史地位。(11分) 【答案】(1)宣称天赋人权。(2分)依据:天赋人权的思想来自欧洲的启蒙思想。(2分)(2)意图:为美利坚民族反抗英国的殖民枷镇,进行独立战争提供理论依据。(3分)历史地位:是北美独立战争的旗帜;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4分)考点:美国独立宣言。(1)根据材料信息:它以华丽的措词宣称所有人“生来就是自由和独立的”,回答第一小

20、问。再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宣言”即是指美国“独立宣言” 。其意图是为美利坚民族反抗英国的殖民枷镇,进行独立战争提供理论依据。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将欧洲启蒙思想和北美独立斗争结合起来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比法国的人权宣言早13年,由于它是最单的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因此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

21、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

22、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7分) 【答案】(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影响: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冷战格局)。(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相同:维

23、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3)表现: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认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考点: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1)问材料一是杜鲁门主义,据此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以谋求世界霸权,为此实行冷战,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2)问尼克松认为世界出现了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等几个强大力量,即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美国外交政

24、策由遏制变为均衡,但其维护美国霸权的本质不会改变。(3)问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表现”如欧盟、中国、日本、不结盟运动崛起等,“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增强、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等。(4)问对多极化的认识,要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过程、原因等角度思考。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博尔济吉特。琦善(1790-J 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

25、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

26、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一一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1)提取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并简析。(8分) (2)根据材料三,允析蒋廷黻研究骑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7分) 【答案】(1)肯定(2分):琦善外交审时度势,远超时人;(2分)否定(2分):琦善鸦片战争中卖国。(2分)(2)原因: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3分)因素: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4分)考点:对琦善的评价与认识。(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核心就是:卖国罪名。”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2)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问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角度回答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