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5.50KB ,
资源ID:147434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43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4周定时训练 WORD版缺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4周定时训练 WORD版缺答案.doc

1、重庆大一中17-18学年上期高二年级定时训练试题(一.B)学科:历史 命题人:邹洪敏 审题人:李珂豫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 D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2下列观点与“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观点一致的是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

2、不为盗”32014年8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盅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A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 B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D“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4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

3、的是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5“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法家的思想主张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逍遥无为 C. 事异则备变 D. 事物自相矛盾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古代

4、中国“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言必称三代”说明秦朝和两汉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B“子曰诗云”强调诸子百家和唐朝诗歌对中国文化影响绵长 C古代文学呈现古典与高雅的趋势D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8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这一变化说明( )A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B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C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D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9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

5、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10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孟子 B董仲舒C李贽 D王夫之11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渐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

6、君心”才能天下平12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13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14河北邯郸博物馆藏的一方元代窑枕,

7、中部开光内书写“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A.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 B.人们以财产多寡作为衡量人身份高低的标准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流通 D.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15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16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8、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18某思想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A黄宗羲 B王夫之

9、C顾炎武 D严复19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知行合一” 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20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政府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更加严格二、

10、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广大人们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

11、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12、儒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儒学的传播方式。(2)以西汉董仲舒对儒学的阐释说明材料二的观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22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

13、,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 “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葛兆光中国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士”如何处理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并说明当时“士”的“思想”出现“独立的发展空间”有何有利条件。 材料二 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工具。(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试题摘自学易同步课堂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