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卷(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严重; B底栖生物是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2. 城市渠化自古有之,中国古代环城水渠的最主要功能为( )A防洪排涝 B军事防卫 C灌溉供水 D降解污染
2、【答案】1.B2.B【考点定位】城市化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名师点睛】(一)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1)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还影响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2)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3)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4)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产生功能分区2)改变居民的就业方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
3、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3)原先的乡村景观成为城市景观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5)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措施:建立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3)控制环境污
4、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水平5)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或小城镇 6)大型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 (二)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利处:城市地表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得到保证;城市交通尤其是水运便利;古代城市临河利于防御弊处:面临洪水的危险,不利于河流两岸交通往来,增加市政建设投资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3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长度大约为6000m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4图中M、N、P、Q四点高差最大的一组是( )AMN BPQ CMQ DNP5一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10司机可
5、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 )A B C D【答案】3.C4.C5.A【考点定位】地形对隧道建设的影响,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太阳方位的日变化。【名师点睛】一.交通区位因素(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 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
6、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Com(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
7、,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索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
8、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3)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5)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
9、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路宽;与市内交通联系;与市外交通联系;工程量.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
10、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少云雾.(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三)、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1)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2)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3)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4)不
11、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线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二.日出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落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1.基本结论:(1
12、)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2
13、.地方时与太阳方位表地方时季节6点以前6点整6点-12点正午12点12点-18点18点整18点以后夏季东北升起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下春秋分(夜)正东升起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下(夜)冬季(夜)夜东南升起正南西南落下(夜)(夜)3、太阳直射点移动与物体影子指向的关系: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即: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下图
14、所示的R为甲国的边境城市。近年来,甲、乙两国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R城市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乙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6. 甲国R城市建设纸浆厂的主导因素为(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技术7. 近年来,甲国向乙国出口量增长最快的货物为( )A.铁矿石 B.石油、天然气 C.机械设备 D.粮食、蔬菜【答案】6.A7.B【解析】试题分析:6.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甲是俄罗斯,乙是中国,俄罗斯的东部以山地为主,森林丰富,有大面积的成熟林和过熟林,因此建设纸浆厂的原料丰富,A对,该地人口较少,市场和劳动力都不是主要因素B、C项错。纸浆厂不是技术指向性的企业,故D不符合题意
15、,7.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费量急剧增长,使得中国的出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丰富,且距离中国近,因此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量增长最快的货物是石油和天然气。选B项。【考点定位】工业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合作。【名师点睛】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
16、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星优势的条件。 注: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二、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
17、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三、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四、工业主导区位分类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厂、水产品加工
18、厂、水果加工厂原料影响在减弱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接近市场饮料厂、家俱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市场影响在加强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有色冶金动力影响在减弱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纺织厂、电子装配厂、服装厂劳动力数量影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在加强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飞机制造、核电、精密仪器仪表厂人才和知识的影响力在加强。下图为某地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海域风浪大于M海域 BP地吹偏北风CQ地吹东南风 DK地多
19、为阴雨天气9. 据图判断,此季节( )A旧金山森林火险等级低 B陆地等温线总体向南弯曲C恒河进入枯水期 D阿尔卑斯山雪线升高【答案】8.B9.D【考点定位】等压线的综合判读,区域气候特征的判断。【名师点睛】一、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进行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前首先要明确: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
20、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2、判断等压面形状:同一地方由于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上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向上空拱起,低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下凹弯向地面。3、判断季节:大陆上空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上空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4、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
21、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越大。5、判断某点风向:做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6、判断天气与天气系统:与高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与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低压槽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高
22、压脊则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7、判断锋面气旋(1)可以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槽处,锋线与槽线重合;(2)可以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南左北右赤无”的规律来确定;(3)确定锋面性质以及移动方向从低纬移来的是暧锋,从高纬移来的是冷锋。8.应用:如已知风向可做如下判断(1)可以判断等压线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逐渐递减,即根据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来判断;(2)可以判断南北半球若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则为南半球,右偏则为北半球;(3)可以确定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若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
23、(受三力作用所致),高空的话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受一对平衡力所致);(4)可以定高压和低压的位置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右后方;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左后方。一、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从大气环流角度来说明据此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见下表)二、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判读前提:要求熟记全球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 气候类型的分布还有一些重要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气候类型的准确判读很有帮助,这些规律是:热带
24、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三种季风气候只在大陆东岸分布;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北美洲(11种),亚洲(10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地中海式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都有)。非地带性分布:如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25、(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
26、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三、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世界各地的气候有不同的特点,是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以及时间不同而千变万化的结果,气候类型判断的考察主要是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方法即常说的气候类型判读三部曲: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见右表)这
27、里要注意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分,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偏多 1500mm左右,雨季偏短(69月份),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的特点,气温最高月在五月;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总量偏少1000mm,雨季偏长(510月份)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气温最高月在四月,以水定型是区分两种气候类型的关键。 四、万能法判读气候类型(一)热月定球其判断指标如下表:半球名称气温最热月气温最冷月月气温曲线形态北半球6、7、812、1、2向上凸,呈峰形()南半球12、1、26、7、8向下凹,呈谷形()(二)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热量带(即气候带)。见下表。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最冷月均温值
28、150-150最热月均温值10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值0(三)以水定型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提供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其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类型指标热带亚热带.Com温带亚寒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季风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寒带降水量(mm)200075010001500-2000125100030010005006007001000400250季节分配年雨型夏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岛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 下列有关该岛不同海岸的分
29、布与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A淤泥质海岸和砂质海岸分布在海湾内B西海岸主要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东海海岸以砂质海岸为主C东部为迎风岸,风力作用强,风力侵蚀形成砂质海岸D西部离大陆近,河流从大陆携带大量颗粒较细物质在西海岸堆积形成11关于I岛开发过程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及解决措施不正确的是( )A缺少淡水、海水淡化 B土地面积小、围海造陆C多大风、建设生态防护林 D土壤贫瘠、大力增施化肥【答案】10. C11. D【考点定位】海岸的类型与形成、岛屿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知识拓展】海岸带类型 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往往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
30、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 白、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砂砾质海岸:潮滩上下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海岸称为卵石海岸,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海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及海南都有这种海岸分布。 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它的平均粒径只有00l0.001mm。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 :在淤泥质海岸的广阔滩涂上,纵横交叉地分布着一些潮水沟。涨潮时海水首先通过这些潮水沟向岸流动,落潮时潮水沟里的海水最后流干。滩面上的潮水沟就象大平
31、原上的河渠,把滩面切割开。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礁海岸、水草海岸、冰雪海岸及人工海岸等类型。 坦噶尼喀湖位于中东部非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高原湖泊。该湖平均深度600m,鱼类资源丰富,有数百种鱼为当地特有物种。读下图,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 与卢库加河相比,A河( )A.水能更丰富B.有冰期较长 C.补给来源不同D.水位季节变化大13关于基戈马气候,说法正确的是()A.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B.海拔较高,属于热带草原气候C.气温年较差大 D.受马达加斯加
32、暖流影响显著14坦噶尼喀湖中多独有鱼类物种,主要原因是( )A.水域相对封闭,只有卢库加河与外界相通 B.独特的气候因素C.周边多火山,特殊物质多 D.当地人长期培育而成【答案】12.C13.B14.A【解析】试题分析:12. 图中没有径流量、落差等信息,故不能说明A河和卢库瓦河的水能大小差别;两者位于热带,无冰期也无凌汛,由于流域内是热雨林气候,A为大气降水补给,没有明显的汛期;【考点定位】区域河流的特征、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区域物种资源独特丰富的原因。【名师点睛】(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想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回答清楚,需要明白两个重要
33、特征,一个是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另外就是气候特征包括哪些要素。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气候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分析 对气候特征的回答,我们往往只关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但面对许多的高考题时,我们却无法回答,这是因为我们对要从哪些方面回答气候的特征不是很了解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气候特征呢? 气候特征包括:光(日照、太阳辐射);热(热量、温度、年较差、日较差);水(湿度、降水、云、雾);大气运动(风和垂直运动);气压;雷等。 二、地形概念应从哪些方面分析 三、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1、高原与气候 (1)、与光照:高原大气相对稀薄,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丰富。如青藏高原等。但 高原上的谷地地区
34、太阳辐射相对贫乏。 (2)、与气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低纬度地区的高原,因为纬度低,夏季气温不高,冬季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大,夜间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如3800米题目)。但气温年较差小。气温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高原边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3)、与降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高原边缘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高原内部则降水少。 (4)、高原谷地与气温和降水:高原上的河谷地带,由于相对地势较低,平坦开阔,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多云雾天气,这里是高原上重要的农耕区。 2、盆地与气候(1)、与光照:外流盆地,由于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多云雾天气,太阳辐射弱(四
35、川盆地)。内陆盆地,由于深居大陆内部,四周远离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丰富。(塔里木盆地) (2)、与气温:外流盆地,冬季风受周围高山阻挡,不易侵入,气温相对较高;夏季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四川盆地)。内陆盆地,寒冷冬季风下沉堆积,不易扩散,导致气温更低(吐鲁番盆地、奥伊米亚康);夏季,热空气堆积,不易扩散,使得气温更高(吐鲁番盆地,还有大陆性增温作用) (3)、与降水:外流盆地,由于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在盆地内堆积,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丰富,加之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天气(四川盆地,雅安题目)。内陆盆地,由于深居大陆内部,四周远离海
36、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塔里木盆地) (4)、与风:外流盆地地形,四周都是高山,对风力具有明显的阻挡削弱作用。风力资源贫乏。内陆盆地,由于盆地内部面积广阔,盆地内部风力较大。风速较大。 3、山地(丘陵)与气候 (1)、与光照:阴坡光照弱,阳坡光照强。坡面正午太阳高度与地平面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2)、与气温: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具有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同海拔高度,阳坡气温高于阴坡气温。(温暖与否看阴阳坡) (3)、与气温:山脉走向与风垂直时,阻挡寒冷气流,会在迎风坡一侧造成气温下降,而背风坡一侧则气温较高;阻挡暖湿气流时,会使迎风坡一侧气温升高,背风坡一侧气温较低。如秦岭、大兴安岭
37、、高加索山脉等。 (4)、与气温:山脉走向与风平行时,会使风加速前进,寒冷空气会造成大范围降温,如美国中央大平原;暖湿气流会造成大范围升温和雨天。如美国中央大平原、欧洲西部等。 (5)、与气温:小范围内,平原气温日较差大于山地。 (6)、与降水:当风与山脉垂直时,暖湿气流迎风坡,受地形阻挡抬升,地形雨丰富;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效应,甚至形成焚风效应。一般来说有一定高度的山脉其迎风坡半山腰位臵降水最丰富,随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减少;越来山顶后在背风坡一侧在随着海拔的降低,降水逐渐减少,甚至到山麓地带已无降水发生(如横断山区的西南风季风背风坡一侧山麓地带是干旱的河谷地带)。受降水影响,迎风坡一侧雪
38、线低,背风坡一侧雪线高,据此可以判断湿润与否。 (7)、与降水:当风与山脉平行时,会使暖湿气流长驱直入,造成大范围的降水天气。如欧洲西部和美国中央大平原。城市化的过程中,高大建筑物的出现会削弱风速,从而使暖湿气流滞留,在城市形成丰富的降雨。 (8)、与风:风与山脉垂直,有利于削弱风速,改变风向。风与山脉平行,有利于加大风速,形成狭管效应;狭管效应不仅加大了风速,如果具备降雨条件,降水也丰富。 (9)、与风:山谷风。 4、平原与气候 (1)、与气温:平原相对周围地势较低,水网密布,热量不易散失,夏季气温较高,形成高温闷热的“桑拿”天气。 (2)、与气温:平原相对周围地势较低,冷空气容易长驱直入,
39、带走热量,冬季气温较低。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武汉市冬季气温较低。 (3)、与降水:相对而言,平原由于缺乏地形的有效阻挡抬升,降水比周围山地降水少。 (4)、与雾:平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气温低时容易形成雾右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后得出的图像,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 如果r城市是s城市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16. 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A.u城市
40、和s城市 B.u城市和t城市 C.v城市和s城市 D.v城市和t城市【答案】15. B16. B【解析】试题分析:15.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B对。16.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总是采用
41、就近原则,甲区域的居民同等线最近的是u,t与同等级城市相比离甲较远,一般不会到达,B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及应用。 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 该铁路干线可能是( )A.陇海一兰新铁路B.京包一包兰铁路 C.京哈一京广铁路 D.宝成一成昆铁路18. 图中地区大量运出的农产品可能是( )A.玉米、水稻B小麦、棉花 C.棉花、大豆 D水稻、柑橘【答案】17.C18.A【考点定位】气候特征的判读,农业的分布状况。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
42、数状况。完成下列各题。19. 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20. 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19.A20.B【考点定位】读图能力,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影响因素,区域人地关系的状况。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1-231道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3、24-26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新疆和田玉有“玉石之都”的美称。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下图中甲处拾玉。试分析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的主要原因。【答案】主要原因:和田玉形成于昆仑山的变质岩体中;矿体经外力风化、侵蚀,出露地表;夏季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大,玉石易被搬运至较平缓的甲处堆积;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水位下降,玉石显露,便于人们拾玉。(10分)【考点定位】玉石分布的原因。【名师点睛】此题为原因类试题的分析,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
44、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模板典例一般来讲说明自然
45、特点(要素)成因分析类综合题的思维过程如下:第一步:在哪里位置;第二步:解释为什么(内因和外因);第三步:怎么样结论即总结语。整体过程为:剖析问题逻辑推理明确思路对接材料回归知识(教材)规范答题,准确表达。2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硝石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化工产品,一般形成于内陆水域蒸发形成,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沙漠是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露天开采硝石的地区。硝石广泛用于生产硝酸、化肥、火药、瓷釉、防腐剂等。目前主要出口中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国。材料二 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简析智利北部开采硝石的有利区位条件及简要说明硝石最大市场在中国的原因。【答案】
46、条件: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埋藏较浅,开采容易;距海较近,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国家政策支持。 (每个要点 1 分,共 6 分) 原因:中国人口多,耕地广阔,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达;(2 分)处在工业化过程中,基础工业庞大,是最大的烟花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2 分)【考点定位】开采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市场广阔的原因。23.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宁县地形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也是黑龙江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优质苹果梨等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逐步形成“山顶坚果戴帽,中间榛子缠腰,山下木耳环抱”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东宁被称为“塞上
47、小江南”的原因,并说出东宁县积极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答案】原因: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纬度较低;西北部有长白山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较小;距离海洋较近,气候温和;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气候湿润。(任答三点得6分)。)意义: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水土资源潜力,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有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任答两点得4分)。【考点定位】气候成因、区域农业发展的意义。【知识拓展】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
48、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立体农业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增加单位面积上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同时也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如麦/棉,大麦/凤尾菇 二、生态效益 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改良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如云南的橡胶/肉桂/茶树/砂仁 三、社会效益 吸收了社会的剩余劳动力,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请考生在第24、25、26三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4(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
49、界各地的游客。下图为西藏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试分析西藏自治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并为其今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有利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环境优美,自然和人文资源独特;建议: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强职业培训;保护环境。(10分)【考点定位】拉萨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及开发条件及措施。【名师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游人产生强烈的诱惑力。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
50、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第三,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的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二)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首先,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其次,旅游消费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
51、费用,称为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三)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四)地区接待能力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五)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
52、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环境承载量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容人量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
53、造成对资源的浪费。25.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偏南的个旧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香格里拉为210220天。描述云南干旱灾害的分布特点,从地貌和气候角度简述其干旱频发的原因。【答案】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旱灾逐渐增加。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势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分的存留时间短。云南位于季风区,每年季风的强弱不同,造成每年降水的时间
54、和空间变化大。(10分)【考点定位】分布特点的描述、干旱频发的原因。【方法总结】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 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
55、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56、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地区范围在哪;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看极值看等值线闭合情况,反映局部某地区的偏大(或偏小)状况。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26. (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
57、带,年降水量约为375mm,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分析农牧界限的变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答案】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加剧;气候变干,温差变大,风速加大;河流水源减少时令河增多。(10分)【解析】试题分析: 从不同年份的农牧界线位置可知,该地区农牧界线向北移动。该农牧界线南部为种植业区,北部为畜牧业区,农牧界线向北移动说明耕地面积扩大,林草地面积缩小。西北部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加上过度开垦,会加剧土地沙漠化;由于大面积的大水漫灌,农业区内会出现盐碱化加剧的现象;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气候变干,温差变大,风速加大;河流水
58、源减少时令河增多。【考点定位】农业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拓展】农牧界线:农牧界线是划分农区和牧区的地理界线。中国农、牧区大致的地理分界线是从东北斜贯西南,即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此线东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农为主或农业区过渡,此线西北部由农牧交错区逐渐向以牧为主或纯牧区过渡。此线两侧为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即半农半牧区。上述界线的划分,主要根据家畜生态环境与牧业生产条件;土地资源结构及其利用;牲畜的饲料和饲草来源;牲畜种类;本地家畜品种与类群;饲养类型与经营方式;放牧畜群结构;经营牧业的民族等因素。农牧界线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农耕区的扩大,中国农牧区界线逐渐向北推移,农牧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对已划定的牧区实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政策,在半农半牧区要求兴牧促农,以林保农保牧,农林牧协调发展。- 2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