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74034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时训练试题(五-B)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庆大一中17-18学年上期高二年级定时训练试题(五.B)学科:历史 命题人:邹洪敏 审题人:李珂豫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BCD2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3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

2、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5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

3、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6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政治的民主化B救亡图存C经济的工业化D思想的自由化7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8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

4、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9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10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这一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它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1120世纪初期,中国有一人满怀信心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运动时期他写了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

5、庶民的胜利C狂人日记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A宣传资产阶级思想B弘扬传统文化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政治变革1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胡适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14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

6、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5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A史学即史料学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治史所以明变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1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7“西风东渐”,近代中国文化、生活全面

7、受到西方影响。下列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的是中山装旗袍四合院自行车ABCD18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D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19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

8、始变革B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C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20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

9、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探究主题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把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

10、冲突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1)依据探究主题一的材料,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2)阅读探究主题二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3)探究主题三的材料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

11、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22材料题古代中国文化是一元,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多元文化生态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郑大华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分析这一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试题摘自学易同步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