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汉阳一中、江夏一中12月联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他们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等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
2、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他们尽管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做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
3、”之古风成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
4、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较好的答案。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
5、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士因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而被看作是一类特殊的群体。B. 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作了简述与评价。C. 按士的社会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知识分子都属于士,范围极广。D. 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2. 下列
6、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B.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融会了诸子学说,而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C. 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D.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
7、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B.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C.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D.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士文化生命力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答案】1. D 2. A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
8、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强加因果联系,二者之间无因果联系。B项,第一段第二句话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瑰宝”“精神食粮”“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的。C项,根据第二段可知“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这里漏掉了此前提,扩大了范围。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错误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9、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无势”无中生有,也与后文内容“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矛盾。(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围墙陆文夫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
10、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可疑了。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
11、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
12、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和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
13、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
14、”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
15、方弄来四只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B. 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C. 围墙获得了建筑专家众口一词的赞誉,各派代表人物马上转为夸耀自己的贡献,这生动地刻画出这些人见风使舵、无功请赏的丑陋嘴脸。D. 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立的同情与赞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满心“那个”的人们的不满。5.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马而立的形象特点。6.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B 5. 干练:接到任务后,他“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着手干活;一直干到“夜间十一点”,累到睡了很沉的觉;最后两天时间就修好了围墙;修好的围墙得到了路人的赞许和专家门的一致好评。热情:“忙得飞起”,“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炭火盆,体现了他事事为工作、时时为大家的形象。朴实:不管围墙是受到批评还是得到赞誉,他只管做好工作,尽管辛勤,尽管因“娃娃脸”不被人信任,尽管围墙大受专家好评,尽管因级别低,没权参会。 6. 在结构上,马而立在“围墙”进进出出,是对小说题目的呼应;在情节上,结尾是对一波三折的情
17、节的收章,使情节更加完整,更富波澜,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在主题上,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弊端,如夸夸其谈、以貌取人、无功请赏等的批判,也体现出作者对因“权力阶层意识”产生的重身份、轻实干的荒谬思维的嘲讽;(反向回答:“小说褒扬了热情实干、不计得失的精神”一样可以)在形象上,那四个让人“温暖如春”的炭火盆既体现了马而立的朴实热情,又让读者透过这一形象读出一层悲凉之意。【解析】4. 试题分析:A项,“平铺直叙”错误,小说情节一波三折;B项,“信赖和赏识”无中生 有;C项,“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理解错误。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
18、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修好的围墙得到了路人的赞许和专家门的一致好评”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有才干”的性格特征。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辛勤高效”“有才干”“朴实热情”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
19、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结尾,注意从照应标题、情节推进、塑造人物,强化主旨的角度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8月 8 日,九寨沟地震发生 18 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 25 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虑到 25 秒的写
20、作时间,人类完败了。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 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 至 15 年之后,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
21、7 年 9 月 14 日光明日报)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摘编自迈克尔戴尔: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9
22、 月 29 日新华网)材料三:预计到 2020 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 20 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 年 9 月 29 日环球网)材料四: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
23、水平。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
24、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7.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难有用武之地。B. 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C. 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从而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D. 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
25、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其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新闻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B. 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C. 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D.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E. 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深入解析人类是其必经之路。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
26、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答案】7. C 8. CE 9. 利:创造新型产业需求,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推动人的潜力的最大化,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弊:取代部分领域的人类工作,淘汰大量传统劳动力,加剧失业问题。可能导致人类面临新的伦理和现实问题,如机器反过来控制人类等新问题。【解析】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项过于绝对,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不一定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27、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整合文中观点。利的方面,主要在材料二三里摘录整合。弊端主要从材料一和四里提炼整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
28、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居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
29、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三,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B.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
30、之亲临策试C.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D.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B.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使用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C. 古代官制中,一般会用迁、陟、拔、擢等来表示提升官职,用左迁、罢、黜、贬、谪等
31、来表示降级免职。D. 古代官吏初到任称为“下车”;官吏任职期满称为“秩满”;交还官职,即退休称为“致仕”;辞官还乡称为“归田”;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称为“乞骸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梁彦光小时候就显露出卓越的品性,父亲认为他能够使家族兴旺。进入太学之后更注意遵循规矩法度,十七岁就开始当官。B. 梁彦光在担任岐州刺史的时候,治理地方很得法,皇上给予他很高的评价。C. 梁彦光第一次担任相州刺史,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方法治理当地,没有收到成效,最终被皇帝免职。D. 梁彦光第二次担任相州刺史期间,根据当地风俗,不再采取强硬方式,着力推行以德化人的政策,开办学校,以儒
32、家思想教化当地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梁光彦)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向上报答皇上深厚的恩典。(2)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诉讼。【解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抓住关键虚词“乃”“之”,以及动宾结构句式断句。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
33、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
34、“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35、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C项错,“除”是授予官职。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D项,“根据当地风俗,不再采取强硬方式,着力推行以德化人的政策”错误,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
36、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1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为”:管理、治理;“庶”:但愿、希望;“有以”:有用来的方法,;“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事”:侍奉;“阙”: 缺少;“为所”:被动句;“从弟”:堂弟。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37、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梁彦光幼年聪
38、慧,有卓越品行,他的父亲常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候,也一定按照礼仪做事。脱去布衣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等到隋高祖接受禅位,让他作岐州刺史,兼任岐州宫监,做了很多对民有利的政事。开皇二年,皇帝巡幸岐州,为他的能力感到高兴,于是下诏说:“梁彦光操守公平正直,见识才能凝重深远,在岐州施政,威信恩惠遍及百姓,清廉谨慎的美誉,在天下闻名。三年之后,自然应当升迁。”后来又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风俗非常质朴,用“静”的方法治理,全境教化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是天下第一。等到任职相州
39、,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相州是北齐旧都,风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他们写作诗歌,称他们不能用道理教化。皇帝听说之后责备他,最终因此被免职。一年多后,又拜为赵州刺史。梁彦光给皇上上书说:“臣之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向上报答皇上深厚的恩典。”皇帝答应了他,又让他担任相州刺史。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人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关
40、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乐户移居在州城外城。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随便就会有谣言产生,情况非常多变复杂。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崤山以东的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季月召集学生,亲自出题考试。有特别勤奋好学、聪明闻名的,在厅堂设宴席,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坐到庭院中,用草具设坐。于是人们都克制自励,风俗有了很大改变。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诉讼。梁彦光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在孔子庙观看。当时庙中有韩伯瑜母亲打他不痛,他为母亲力气衰弱而悲哀,对着母亲哭泣的塑像,焦通就有所
41、感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训诫之后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以德感化人,都是这样的做法。后来又过了几年,死在任上,当时六十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武昌当时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浑是:全是。14. 下列对这首词
42、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开头两句写楼外之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满”“带”“浅”三字用得尤为精妙传神,把稀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忧伤底色。B. 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凄冷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进行对比。C. “未稳”可见行色匆匆,“又”字给人以时序催人的忧心,“犹”“能”“又”三个虚字呼应,更使词意跌宕。D. “黄鹤断矶头”一句中,“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随意之笔,见出词人锤炼语言的功夫。E. 本词章法谨严浑成。卒章三句写买花载酒,是想苦中求乐,来驱散心头的愁绪。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
43、一转,表示了否定的态度。15. 明代李攀龙说:“旧江山浑是新愁,读之下泪。”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 AB 15. 这句中“旧”“新”对照,突出江山依旧而人事多变,愁恨连绵的思想感情。这里的“新愁”既指故地重游而故人不在和岁月不再的伤感。又指对抗金战事胜负难定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满、带、浅三字用得尤为精妙传
44、神,把稀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凄凉的心境交融在一起”理解错误;“带”和“浅”两个字不能表现出“把稀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凄凉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应是“满”和“寒”两个字。此项考查炼字。B项,此词有对比手法,但眼前景象与回忆、怀念不构成对比,而是虚实结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核心句子的能力。要求鉴赏
45、的句子分量极重,是全诗的关键之点,诗人的思想感情凝聚于此。所以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面较广。答题时,把句子拆分成两部分,先分析“旧江山”江山依旧,“旧愁”未减;然后分析“浑是新愁”国运更加衰败,“全都是新愁”;最后进行总括“旧”和“新”对比,心情极为沉痛。或者从“新愁”上突破。“新愁”,是本题的破题要点。既是“新愁”,必有“旧愁”“旧恨”等,即江山依旧,“旧愁”却未减。既有“新愁”,怎有心情过中秋,极言国运之衰;目睹“旧江山”,全是“新愁”,在新旧的鲜明对比中,忧患国事之情何等沉痛。故从“新愁”切入,本题即被突破。(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46、北固亭怀古,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2)苏轼在赤壁赋中指出,“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从“变”的一面来看,整个宇宙时刻都在变化之中;而“_,_。”【答案】 (1). 可堪回首 (2). 佛狸祠下 (3). 一片神鸦社鼓 (4).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5).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堪”“佛狸”“祠”“鸦”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47、,学生记忆的时候还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农民不积极配合,他们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得知了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她打开身边珍藏着的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由得泪下如珠。“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中一味地大行不顾细谨,不注重个人自身修养,小恶丛生,集腋成裘,必将铸成大错。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次选举,
48、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用来形容辛弃疾的词的气势,与句意不合;反躬自省: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句子用于反思“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符合语境;妙手丹青:指技艺高超的画师。丹青,绘画的颜料。本句误用为画作;集腋成裘:指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多指好的方面,不能用于缺点错误;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符合他“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的语境;不孚众望:“孚”有“使人信服”的意思,“
49、不孚众望”就是“不使人们信服”,根据“结果落选了”推断,成语使用正确。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50、 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B. 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C. 电影选取南昌起义等四个历史片段,构建起了影片的结构和场景,为我们讲述了一支具有革命信仰的军队。D.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
51、搭配不当,提取句子主干后,可发现“引领”“水平”不通,应在“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前加上“提升”。C项,“讲述”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结尾加“的诞生历程”,另“构建”句偷换主语为“四个历史片段”。D项,“采用的是”与“以为准”句式杂糅,将“为准”去掉,或者把“采用的”的去掉。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B.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C. 在信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到:“经理一职,尚祈俯就。”D. 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已经给您斧正
52、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用于此处不得体。“府上”,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种职务,敬辞。“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敬辞。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做冷漠的旁观者,_?在一次次追问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人心向善。如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绚烂花朵般,_。因为那不仅会感动我们,也会激发我们。有时不是我们看不见善良,也不是内心的善良不再,_。拭去那些灰尘,看看这个鲜亮
53、而美好的世界,你会为之感动,你也会为之行动。【答案】 (1). 还是做善良的参与者 (2). 我们自然而由衷地渴求善良 (3). 而是有些灰尘蒙翳了我们善良的心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后面说“在一次次追问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人心向善”,可见前面应有两个观点,其中之一应是“向善”,再仿照“是做冷漠的旁观者”的句式,可以确定横线上的句子句式应是“还是做者”;第二处,前面说“如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绚烂花朵般”,后面应是说以这样的心态向往善良;第三处,后面说“拭去那些灰尘”,且前面说“有时不是我们看不见善良,也不是内心的
54、善良不再”,横线上的句式应是“而是”,再依据后面的灰尘,可以知道,应是说灰尘蒙蔽或遮掩了心灵。【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
55、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比如本题中,可以借助前后句的内容和句式来确定横线上句子的内容和形式。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我国目前有52项世界遗产,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
56、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世界遗产不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绝对不能追求商业利益,不能让自然和历史的馈赠在我们手中消失。我们只要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即使是世界遗产,也应该属于一地一国,然后才属于全人类。_。_。【答案】 (1). 即使是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也可以追求商业利益,但不要过分。 (2). 即使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也未必就一定能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绝对不能追求商业利益”“只要我们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
57、共同体的坐标上,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钱钟书有名作围城。他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有围城,就会有“突围”。“突围”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你的周围有人在“城”中进进出出,或许你也有身陷“围城”,你对“突围”又有什么感悟和体会。请以“突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突围一声巨响,探索者在自古坚硬的城墙上砸开一个口子。围城外的阳光洒在他因奋斗而布满尘土的脸上,他实现了突围。可是,等待他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更大的,有着更坚硬城墙的围
58、城,等待他又一次突围。我们不可能突出生命的围城,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突围过程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不断升华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利箭。美妙的高音把满脸轻蔑的评委转变成为震惊的崇拜者。保罗滑稽的外貌下隐藏着最为雄浑的歌喉。一个平凡的手机推销员可以站上“英国有天才”选秀节目的领奖台,除了对自己的突破还能有什么?他无法改变自己龇牙咧嘴的外貌,如同他无法走出生命的围城,但他在突围,他突出了世人对美的认知的围城,他让那些缩在城内的人看到了灰暗城墙外的旷野与阳光。湛蓝的泳池激起梦想的水花,菲尔普斯以他轻若游鱼的美妙姿态实现了自我的突围。六枚金牌在2004的雅典为他筑起一座看似无法走出的围城。可游鱼又怎会停止自
59、己奔向海洋的步伐?四年后的北京,他以创纪录的八金告诉世人,他要突破的是人类生命的极限,虽然明了这极限是他永远突不出的围城,但他在收获着突围的喜悦,他在成长。耄耋之年,他仍不许世人为自己盖棺定论。诗人余光中也是一个不断突围的勇士。从格律诗,现代主义到民谣风,历史文化探索,他以一种又一种诗歌形式证明了突围的价值。思想与灵感永无尽头,如同围城外的天地,辽阔无边,即使穷尽一生的力量,也无法将其统统收入胸中,他是明了这点的。一甲子的诗歌创作并未让他停止突围的步伐,他以“明日黄花”来称谓自己所有的美妙诗篇,因为他还在突围。人力是有极限的,我们无法胜过时间,胜过自然,这注定了我们无法突围出人生,但我们还是要
60、去突围,只为这个充满艰辛却在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愚人会为自己一次的突围而面对那已在身后的断瓦颓垣沾沾自喜不可自拔,而真正的智者则会拂去面上的尘土,向着下一座更坚硬的城墙走去。前者以为自己拥有了无限的天地却不知自己终究还是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而后者虽明了自己终究无法突围出人生却收获了生命中所有的雨露星辰。生无所息,孔子的话语在4年后仍督促着我们不断地突围,生命的意义即是如此,在不断突围中得到完满。探索者又上路了,以他无畏的姿态去突围。【解析】试题分析:这个作文题目是个比喻性的文题。“围城”在这里不是实指,而是一个比喻,它所指代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可以是阻碍人前行的事物,如不良的习惯、陈旧的传
61、统、僵化的思想、人生的束缚,也可以是舒适的生活、优越的环境,甚至父母的关爱、亲友的帮助等等。 “突围”是指突破包围”突围”的反面是保守、封闭、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突”是“突破”,有主动含义,应为意识到被“围”后主动的“突破”。显然,这里的“围”不是一个实指,而是一个喻指,喻指的内容非常广泛客观上指阻碍人们前行的事物、不良的习惯、陈旧的传统、僵化的思想、世俗的束缚等;主观上指容易让人们产生懈怠、依赖、不思进取心理,从而阻碍人们前行的事物,如舒适的生活、过于优越的环境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围”,你的情感可能是你的“围”,你的事业可能是你的?围?,你的环境可能是你的?围?,等等。 “突围”的意义有
62、:对陈旧僵化意识的剔除,只有这样创新意识才有生存的土壤;对人生繁冗的束缚的挣脱,只有这样人生才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更加自信;“突围”是自我独立成长的开始,只有这样“我”才能变得坚强自信;“突围”是自我精神上的奋起,只有这样“我”的生活才能变得更有价值。选取恰当的“突围”角度,把它的意义表述出来,就会成为一篇合格的好文章。 在你的视野范围内,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有什么?围?需要?突??你为什么要“突围”呢?你认为怎样才能成功”突围”?如果成功”突围”了会怎么样?如果“突围”未遂又如何呢?想清楚了这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很快立意构思,选材作文了。要想成功“突围”,需要胆识、智慧、行动、持之以恒、合作等成
63、功“突围”后,应达到心灵、自然、社会的和谐、美好如果”突围”未遂也不必沮丧,至少我们追求过,也享受了过程。建议学生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个性化的体验、认识只有具有人文的大视野,有思想高境界的文章才能出类拔萃。点睛:探究寓意法是命题作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此题注意分析“突围”的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