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提出“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强调的是同姓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这受宗法制的影响,正确的选项是A项;BCD项不是其基础,排除。2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
2、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青铜器簋的来历,“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用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武王伐纣这一史实,选择A项;题干中只是一个案,不能说主要用于赏赐依靠军功,排除B项;CD项不是题意主旨,排除。3“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争霸战争是( )A推
3、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战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春秋诸侯争霸是指诸侯在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权力之争,弱化了周王权威,分封制逐渐瓦解,奴隶社会随着瓦解即推动了社会转型,选择A项;争霸战争不是在维持秩序,排除B项;C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考
4、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唐朝“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宋代“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可知将皇帝的姓氏排在第一,可见皇权至上,统治者重视姓氏可见受宗法制的影响,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所以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A项表述正确。5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考点:汉
5、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遭到给事中的反对而未能如愿,可见君权受到制约,正确的选项是B项;A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6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郡国并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班固认为汉武帝推恩导致“藩国自析”“中外殚
6、微,本末俱弱”即说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意,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表述错误;CD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7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认为科举制“实在诗赋”即注重诗赋文章,“所习非所
7、用,所用非所习”是指考试科目缺乏实用性,正确的选项是C项;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8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8、古代官僚体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在唐代的官僚体制中,在职事官之外,还存在着文武散官,并没有摆脱品味的影响,所以C项表述错误;ABD项表述正确。9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至上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宦官专权,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
9、皇位世袭,正是皇权至上这一根源才导致皇帝身边的宦官等干预朝政,形成专制的局面,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0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行省制度“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可见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很大制约,反映的核心是中央集权的加强
10、,符合题意的是B项;AD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行省制度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不单是司法机构,排除C项。11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希腊城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个人离开了城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是题干现象的原因,排除。12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
11、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雅典社会中“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这样就使公民获得了更多参政的机会,符合题意的是C项;B项与“向一切公民开放”不符合;A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13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2、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考点:罗马法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可知该法律体现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符合题意的是D项;罗马法律维护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C项不是题目主旨,排除。14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A开放性
13、和灵活性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C随意性和实用性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考点:罗马法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指罗马法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符合题意的是A项;C项排除;BD项是罗马法律的影响,排除。15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 )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D
14、“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没有涉及到议会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中强调的是英国光荣革命之后社会特征,排除C项;A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定的,排除D项。16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15、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民主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即强调议会的集体意志,确保议会的集体统治,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题目意图,排除。17“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D议会未能阻止
16、国王专权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可知国王在光荣革命后仍旧拥有行政权力,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表述错误;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D项排除。18“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判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
17、(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美国的民主共和制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开创者,其制度发展具有原创性,当欧洲国家封建制度加强的同时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19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A中央扩权有利于
18、缓解各州纠纷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中央集权,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纽约等州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即扩充中央的权力来解决各州对土地的争夺这一问题,选项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20“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人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三权分立制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C国会两院制D联邦制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
19、考查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地域平衡机制”可知其在国会参议员、众议员的选举上根据地域进行名额分配符合这一要求,选择B项;ACD项不能体现出“地域平衡机制”,排除。21有史家评价某部宪法: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释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形成这部宪法如此特点的原因是( )A英国的历史、国情和民主趋势的结合B美国克服邦联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C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D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考点:
20、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政体,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法国历史上封建势力长期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双方之间力量反复斗争双方妥协的产物即产生1875年宪法,这是其历史上唯一一部并非完整系统的宪法,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英国、美国、德国宪法不具备这一特点,排除ACB项。22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考点:
21、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政体,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法国历史上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激烈,即封建势力膨胀,资产阶级力量较弱,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A项;B项与事实不符合;影响法国政体的是共和派和君主派,不是国际工人运动,排除C项;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有效维护了民主,D项正确。23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
22、主专制政体B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政体,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认为得到皇帝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德国皇帝大权在握,符合题意的是B项;德国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专制政体,排除A项;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C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24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这表明当时德国( )A行政体制体现出专制性B帝国议会享
23、有司法权C尚不具备近代社会特征D皇帝有权解散参议院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行政体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体现出皇权专制,即行政体制中专制性,符合题意的是A项;德国在颁布1871年后已经进入到近代社会,排除C项;B项中与“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不符;D项与“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不符合,排除。二、解答题(共3小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
24、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朱棣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奏章,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大宪章宣布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王一个由2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13世纪中叶,平
25、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因为,法律的动议主要来自国王;1688年确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制权转为议会控制。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此后,英国国王再也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案几乎都来自下院。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
26、几下院通过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摘编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晚期中英合法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1)不同:中国:参与方式有限,主要有上书言事、纳赀捐官、科举入仕等;无力制约皇权,参与方式、内容取
27、决于皇帝的旨意(或: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每点3分,共6分) 英国:国王权力受议会、法律制约;国民通过议会、法律同国王进行斗争,争取自身权利;国民参与政治无须取决于国王的旨意;政治参与逐渐法制化、制度化。(任意答3点得6分) (2)趋势:由不完备到完备,议会逐渐取得立法主导权;下院地位上升,逐步确立了在议会中的主导地位。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责任内阁制形成(或:君主立宪制确立);延续议会传统,代议制确立;社会经济发展,议会不断改革;民众民主意识增强,参政议政能力提升;议会同国王,下院同上院的长期斗争和努力。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政治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本题学生从材料
28、中提取有效信息,中国政府“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纳赀捐官、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政治决策内容取决于皇帝意旨等;英国政治“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即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政治制度法律化等特征;(2)本题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案几乎都来自下院”;第二问学生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参政能力的提高、民主革命的推动、议会长期斗争的结果等因素来分析。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
29、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
30、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在此期间,议事会每天需要通过抽签产生一名主席。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赌徒掷出某个点的概率都要大。还有陪审法庭,它让雅典30岁以上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摘自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利弊。(4分)选修题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1)差异:
31、君主专制;人民主权。 原因:中国:大陆文明;大一统帝国;集权思想;农业立国。雅典:海洋文明;小国寡民;重视民主;工商业发达。(各答任意两点即可) (2)中国: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也容易引发腐败、损害民权。雅典:成为人类政治民主的源头,利于保障民权;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局限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本题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概况;第二问学生结合古代中国、雅典的自然地理环境、国家政策等方面来回答即可;(2)本题学生分别答出古代中国专制制度、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作用
32、和弊端,本题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难度适中。27.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
33、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宋会要辑稿食货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得不到保障。 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均田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租调制保证了政府赋税徭役的来源,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又会重新出现。(2)青苗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协调矛盾、发展经济。说明了宋朝的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十分发达;王安石具有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是了不起的改革家。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本题第一问从材料中“富强者并兼山泽”“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概况;第二问学生答出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然后阐述其作用即可;(2)本题第一问从材料中“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可知其在利用市场关系协调经济发展;第二问学生从北宋的经济、王安石本人的角度进行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