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开学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2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3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4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属系图如图,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
3、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7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
4、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mol/L胰岛素1.75.020.0mI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9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
5、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10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11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
6、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0分)12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
7、系为(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13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侧
8、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14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
9、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量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
10、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填“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多选,只填序号)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15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相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亲本组合F表现型F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
11、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实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和(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12、: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开学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
13、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此答题【解答】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B、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错误;C、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然后吞噬细胞将其分解,C错误;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故选:D2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
14、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2、每个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3、分析题图:由题干可知,用某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试验组细胞,不用抗癌药物处理
15、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对照组细胞,两题图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知,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B、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C、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D、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
16、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3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
17、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解答】解:A、短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A错误;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B正确;C、抗维生素D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D、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故选:B4甲病和乙病均为单
18、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属系图如图,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分析甲病:3与4正常而儿子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分析乙病:由于1和2个体不患乙病,而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1患乙病,而父亲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
19、、b表示)【解答】解:A、根据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1正常,1患乙病,3患甲病,所以1的基因型为BbXAXa;5正常,4患乙病,7患甲病,所以5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因此,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B错误;C、3与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所以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和23=6种表现型,C错误;D、由于7患甲病,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基因型为XaXaY,其父亲为XAY,所以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正确故选:D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
20、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解答该题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两个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后的基因频率,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特定的基因型频率【解答】解:由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相同,因此两个种群合成一个种群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80%+60%)2=70%,a=(20%+40%)2=30%,由题意知,该种群非常大、
21、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影响,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Aa=270%30%=42%故选:C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外侧为消化道,内侧为组织液,故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所以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
22、交换;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内液浓度降低,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还可分泌激素,如能分泌促胰液素【解答】解: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正确;B、小肠上皮细胞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故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B正确;C、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故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正确;D、由于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故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错误故选:D7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
23、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mol/L胰岛素1.75.020.0mI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A、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
24、糖浓度,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C、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变慢,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
25、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A、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B、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茎的伸长,B错误;C、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正确;D、用秋水仙素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D错误故选:C9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26、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解答】解:A、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A错误;B、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错误;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
27、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C正确;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D错误故选:C10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
28、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说明研究者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在处理区都定时灌溉时,驱走大蚂蚁后,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增加较多,说明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在处理区定时灌溉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是增加;而在处理区不灌溉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是减少,说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答】解:A
29、、根据图表数据,大蚂蚁抑制小蚂蚁的数量增长,A错误;B、由于在处理区的多个观测点统计数据,说明不同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C、由于是否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正确;D、由于是否灌溉,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故选:A11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农业生
30、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920100%=25%,B正确;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31、,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0分)12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24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
32、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负反馈(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分析】据图分析,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解答】解:(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24a;欧洲兔持续增加,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即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33、生物多样性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则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都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也是捕食(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调节方式是负反馈(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故答案为:(1)24a 生物多样性(2)捕食(3)负反馈(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13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
34、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缺氧时间(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内膜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
35、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 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25pA 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解答】解:(1)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自变量为缺氧时间,因变量是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或静息电位的强度(大小)(2)据图分析,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
36、omV静息电位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3)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 30pA 以上,所以给予25pA 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合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形式实现跨膜运输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进行无氧呼吸,ATP的合成减少,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故影响主动运输故答案为:(1)缺氧时间(2)外降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4)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14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
37、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传至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量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
38、显减少,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溶剂M(填“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a、c、f(多选,只填序号)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
39、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溶剂M及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基础知识考察,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中的信号传递以及突触之间的信号传导;2、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酶A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A含量较对照组低【解答】解:(1)当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发生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传至轴突末梢,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2)从题干中获取
40、有效信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实验处理方法,检测实验结果因为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会亮,故实验结果检测单位时间内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因为抑制剂会抑制酶A的活性,所以实验组小鼠体内酶A含量较对照组低(3)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剂都用溶剂M在RNA干扰实验中只有与酶A的mRNA序列互补的小RNA才能相互结合发挥作用,故对照组的小RNA应选择核苷酸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而序列完全不同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溶剂M及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故答案为:(1)神经冲动(兴奋) 神经递质 后膜(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
41、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减少(3)溶剂M a、c、f 溶剂M及小RNA中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15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相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亲本组合F表现型F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实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两空可颠倒)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3)用某基因型的雄
42、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和(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为亲本进行
43、杂交,如果F1表现为黑体,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一、二:长翅与残翅杂交,子一代全部是长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在雌雄性中长翅:残翅都是3:1,说明与性别无关,在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一代都是Aa;实验一:刚毛截毛,子一代全部是刚毛,说明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在雌性全部是刚毛,雄性刚毛:截毛=1:1,说明与性别相关联,基因可能
44、在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实验二:刚毛截毛,子一代全部是刚毛,子二代在雌性是刚毛:截毛=1:1,雄性全部是刚毛,说明与性别相关联,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则亲本基因型为XBYB、XbXb则实验一中的果蝇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则亲本基因型为XbYb、XBXB【解答】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长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刚毛(B)对截毛(b)的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子一代都是Aa,所以F2
45、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符合要求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_YB,实验一的后代不存在这样的雄性个体,实验二中这样的雄性个体占后代的(4)用图甲品系1和品系2 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2d、d1d,表现型都为黑体;用图乙品系1和品系2 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品系1和品系2 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故答案为:(1)常 X X和Y(两空可颠倒)(2)AAXBYB、aaXbXb(3)0(4)、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 黑体、灰体:黑体=9:7、灰体:黑体=1:12016年8月2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