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义士还家尽锦衣锦衣:华丽的衣服B归定留滞不 留滞:停留不动C云中谁寄锦书来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这里代指在外的丈夫写给自己的信D不许稍绸缪 绸缪:形容提前做好准备DD项中的“绸缪”,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2下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紧扣一个“独”字,选择如水月色、拂衣寒风、悲鸣孤鸿、盘旋宿鸟等形象,描绘出清冷而凄迷的夜景图。B越中览古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歌写了越王
2、勾践灭吴一事。C一剪梅中词人直抒胸臆,忽而由室外走进室内,忽而又从室内步出室外,愁思忽而“才下眉头”,旋又“却上心头”。D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而今别离(其一)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CC项,“直抒胸臆”错,一剪梅抒情婉转曲折、含蓄蕴藉。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_,_。”(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从视觉和触觉写出一幅清冷明丽月夜图的句子是:“_,_。”(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通过听觉写出夜的死寂来表现作者孤独忧思的两句是:“_
3、,_。”(4)杂诗十二首(其二)中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5)越中览古中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感慨的诗句是:“_,_。”(6)越中览中中表现越军气势强大、耀武扬威的两句诗是:“_,_。”(7)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句子是:“_,_,_。”(8)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句子是:“_?_,_。”答案(1)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3)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4)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5)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6)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阅读提
4、升层(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梁园吟(节选)李白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宋中十首(其一)高适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注】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较为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
5、浓足。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前两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BB项,两首诗开篇描写梁园的目的都是表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悲凉,而不是讴歌古人。5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答案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当年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到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
6、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注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骚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鲜亮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DD项,“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说法错误,词人只是借责怪屈原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并非真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7花品
7、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词中桂花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借桂花表达了对内在高尚品德的追崇。答案桂花色淡味香,在百花中以“味”取胜;“色”属外在,“味”属内在,正与词人所追求的内在高尚德行相吻合;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桂花表达了对内在高尚品德的追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