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624KB ,
资源ID:147243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24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限时练(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限时练(无答案).doc

1、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刘文瑞教授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书中写道:“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依据材料的观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鲜明特点应该是A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B削除了皇帝“家仆”对皇权的威胁C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D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巩固2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官员文化素养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公平

2、公正选拔人才A B C D3秦朝设立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体现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B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朱子语类中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藩镇割据之弊严重C皇权与相权之争激烈D积贫积弱局面形成5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参知政事的设置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6吴晗曾形象地描述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

3、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7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8下表为秦至唐末宣城地方行政建制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朝代建置名称历史沿革地方体制秦设鄣郡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设丹阳郡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辖县十七。公元13

4、9年分设宣城郡西汉郡国并行。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唐设置宣州武德三年(620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领县九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宣城一直以丹阳命名 B从秦至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古代地方体制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D古代政治制度变化无常、曲折反复9、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1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

5、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11、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1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各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太尉 B宋朝设立三司使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1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

6、关的历史事件是A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B创立郡县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开创科举制 14、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B监察地方政治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 D监督三公九卿15、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虽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6、“(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

7、,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7、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18、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

8、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B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D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19、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施行“仁义”和“王道” B强化君主专制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20、赵匡胤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以至于出现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

9、象。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乎任命新宰相的程序,只得暂时作罢。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赵匡胤皇权专制思想浓厚 B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C宰相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 D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21、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实施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并为此后历朝沿用22、“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

10、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察举制度2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于上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宰相的数量逐渐增加 C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D皇权不断得到加强24、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2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6、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

11、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相权不断扩大A B C D 27、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A B CD

12、28、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最主要的不同是A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元朝中央实行的是一省制B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关C唐朝有中书省是审议机构:元代中书省则统领百官D唐朝的中书省是执行机构:元朝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29、唐朝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机构众多,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官多职,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30、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13、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31、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此举的意图是 A. 施恩与诸侯子弟 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D.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32、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

14、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33、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B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C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D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34、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

15、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35、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

16、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36、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中央设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37、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38、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温家宝在会上指出: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

17、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门阀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拨39、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40、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二、非选择题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

18、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材料3: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

19、能正之,朕何忧也!”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2)材料2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3)材料3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

20、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最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5分)(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3分)(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

21、的变化?有何意义?(5分)(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班级 小组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二、非选择题:班级 小组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二、非选择题:参考答案:材料分析题:41. 【答案】(1)包括:皇帝和三省大臣。(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3)实质:皇权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说明:法律权威占

22、据上风。(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唐初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42.【答案】(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2分)哪一个更有利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或实现国家长久稳定)。(2分)郡县制(1分)(2)旧俗与汉法之争。(1分)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2分)(3)行省制度。(2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3分)(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2分)材料分析题:41. 【答案】(1)包括:皇帝和三省大臣。(2)特点:皇权之下

23、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3)实质:皇权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唐初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42.【答案】(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2分)哪一个更有利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或实现国家长久稳定)。(2分)郡县制(1分)(2)旧俗与汉法之争。(1分)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2分)(3)行省制度。(2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3分)(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