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7151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解析》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A已经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B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C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D统治具有松散性2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A生产力的发展B礼乐制度崩溃C社会动荡不安3中央

2、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秦朝实行郡县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末出现藩镇割据 元朝实行行省制。ABCD4下列文献记载的历史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始设军机房”“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ABCD5下列史实或观点中,哪些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弊端()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陶片,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

3、辱性的话以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判死刑。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ABCD6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该诏令的公布意味着罗马法发展成为()A成文法B公民法C万民法D完整的体系7伏尔泰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

4、乱。”伏尔泰评论的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法国的民主共和制C美国的民主共和制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8有一天,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限制民主 减少决策的失误 制约与平衡众议院保障国会权利。ABCD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虚君,没有实权B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C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D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10顾炎武对分封制

5、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下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制度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人权宣言11如图是世界史发展进程中的法制发展阶梯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法治 共和 民族 民主。ABCD12“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故烦请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这一护照的出现最早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3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关税

6、到外务部办理相关手续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节。ABCD14如图是1900年出现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他们痛打的结果是“弱者”()A迅速灭亡B当即被肢解瓜分C知耻而后勇,并迅速发展壮大D成为木偶,任人摆布1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商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毕亥革命16“身在长沙乡下的王王凯运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

7、。”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了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D辛亥革命存在局限性17“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份誓词出现在()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8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会议内容A中共一大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B中共三大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瓦窑堡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

8、的正确领导AABBCCDD19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20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注:东瓜和棠吉是缅甸城镇名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ABCD2

9、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A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B十月革命的胜利C工人阶级的不断觉醒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22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这项措施的实施()A标志着苏俄完成了农业集体化进程B改变了苏俄农村的生严关系C标志着苏俄工业化的完成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23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

10、新政协第一次会议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24当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次会议()A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二、综合题(三个小题,共52分)25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11、,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

12、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2)材料二中刘袆之为何质疑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材料三中体现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哪些主要职责?与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阁臣处于何种地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

13、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军社会革命的主要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2)材料二中,蒋廷黻是如何评价“拳匪运动”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分析指出其确

14、定的依据。(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上述救国运动的不同结局的因素。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一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

15、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岳麓版必修一教材材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指出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与西欧的关系。(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实施的策略及其条件。(4)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2016-2

16、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A已经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B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C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D统治具有松散性【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高考中对西周的分封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西周的分封制的评价【解答】根据题干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是

17、指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即该王朝具有分散性,故D正确;A项中的“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的“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的“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2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A生产力的发展B礼乐制度崩溃C社会动荡不安【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高考中对西周的分封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西周的分封制的评价【解答

18、】西周的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得到了瓦解,表现是礼乐制度的崩溃,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转型,礼乐制度崩溃是表现,不是根源,故A正确,B错误;社会动荡不安是表现,不是根源,故C错误故选A3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秦朝实行郡县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末出现藩镇割据 元朝实行行省制。ABCD【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涉及的君主专制,反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均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综

19、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CD故选C4下列文献记载的历史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始设军机房”“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ABCD【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解答】“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属于明朝朱元璋时采取的措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属于清朝时期的措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属于西周的分封制;皇帝制度开始于秦始皇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5下列史实或观点中,哪些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弊端()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陶片,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

20、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判死刑。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ABCD【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主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带有操作层面的幼稚,程序的合

21、理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合理;(3)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4)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解答】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主权在民”的理念,是其积极意义,故排除,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6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该诏令的公布意味着罗马法发展成为()A成文法B公民法C万民法D完整的体系【考点】罗马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

22、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解答】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渐消失,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故C项符合题意故选C7伏尔泰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

2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C美国的民主共和制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题干“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可知是指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正确美国和法国确立了共和制,否定了君主制,故BC两项错误统一后的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但带有专制主义色彩,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8有一天,华盛

24、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限制民主 减少决策的失误 制约与平衡众议院保障国会权利。ABCD【考点】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美国1787年宪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中央政府,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联邦法院,目的是为了保障民主共和,故错误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从题干材料“我们也可以把

25、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可以看出目的是为了防止谬误和制约与平衡众议院,而不是保障国会的权利,故正确,错误故B项正确故选B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虚君,没有实权B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C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D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考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分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是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

26、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共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17人,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由此可知,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应排除故选C10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下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制度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27、人权宣言【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和美国的联邦制度特点,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题干中顾炎武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制度的弊端是君主权力过大,可见其观点是协调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这和联邦制相近,既肯定了中央集权又给予了地方上一定的自主性,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如图是世界史发展进程中的法制发展阶梯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法治 共和 民族 民主。ABC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考查学生识图、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图

28、示中的“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宪法”可知,体现的趋势是法治和民主,故正确共和只符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故错误民族均不能反映,故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12“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故烦请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这一护照的出现最早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最早”,依据材料的信息“请照

29、赴十八省游历”,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因此题干这一护照的出现最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13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关税 到外务部办理相关手续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节。ABCD【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以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西方列强取得的特权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末”,结合所学可知,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取得的,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取得的,均符合

30、题干时间,故正确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中取得的,均不符合题干时间,故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14如图是1900年出现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他们痛打的结果是“弱者”()A迅速灭亡B当即被肢解瓜分C知耻而后勇,并迅速发展壮大D成为木偶,任人摆布【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1900年”、“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可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1、,故D项正确弱者是指清政府,AC两项说法不符合1900年的史实,应排除中国被瓜分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故选D1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商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毕亥革命【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分析】本题主要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目标和性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和性质的掌握【解答】从材料中的“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贫民失望”、“行为的凶暴”,我们可以

32、推断出这是一场代表贫民利益的暴力革命,其结果没有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次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侵略战争,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虽然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但是它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与题干“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不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16“身在长沙乡下的王王凯运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了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D辛亥革

33、命存在局限性【考点】辛亥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材料“长沙乡下”、“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反映人民对辛亥革命漠不关心的态度,说明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农村的影响有限,存在局限性,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17“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份誓词出现在()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考点】国民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抓住关键

34、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可判断这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的誓词,故A项正确BD两项反对国民党,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反对日本,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18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会议内容A中共一大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B中共三大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瓦窑堡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AABBCCDD【考点】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

35、查中共的会议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共二大,故A项错误中共三大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形成,故B项错误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的会议是八七会议,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D项正确故选D19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36、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考点】南昌起义【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考查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可知,南昌起义的失败是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不足,即没有找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仍然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C20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注:东瓜和棠吉是缅甸城镇名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

37、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ABC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的先后顺序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是红军长征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因此先后顺序是,故A项正确故选A2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A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B十月革命的胜利C工人阶级的不断觉醒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考查学生

38、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的不断觉醒;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发生在1917年,马克思主义产生是在1848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22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这项措施的实施()A标志着苏俄完成了农业集体化进程B改变了苏俄农村的生严关系C标志着苏俄工业化的完成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

39、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于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过土地法令规定,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使苏维埃得到劳动农民的广泛支持,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故B正确AC均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排除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故排除D故选B23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C为

40、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考点】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解答】由题目中的信息“1950年”“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可知此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故B正确;新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于1949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0年”,故排除A项;C项“取消各民主党派”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950年,已经建立各级政权,故排除D项故选C24当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

41、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次会议()A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1971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核心内容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项正确故选

42、C二、综合题(三个小题,共52分)25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43、,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2)材料二中刘袆之为何质疑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材料三中体现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哪些主要职责?与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阁臣处于何种地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考点】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分析】(1)本题考查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

44、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解答】(1)问从材料一中“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等信息从贤良文学之士的地位及作用角度答题(2)依据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并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来概括答案,唐朝中央机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进行概括,材料三中“掌献替可否,皆起草

45、进画,皆审署申覆,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等文字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内阁的职责与职权不对称以及官职不明确等角度归纳答案(4)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候围绕上述材料,概括作答即可,围绕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关系来回答策略故答案为:(1)举措:重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诏敕须由中书省决策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地位: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26阅读材料,

46、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

47、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军社会革命的主要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2)材料二中,蒋廷黻是如何评价“拳匪运动”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分析指出其确定的依据。(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上述救国运动的不同结局的因素。【考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义和团运动;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道路的探索考查太平军社会革命的主要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蒋廷黻对“拳匪运动”的评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及其依据;

48、近代中国救国运动的不同结局的因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的目标,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目标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第二小问的手段,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可知,手段是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2)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二“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可以得出评价是义和团运

49、动是救国救民的爱国运动,但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与近代化背道而弛(3)第一小问的道路,依据材料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可以得出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二小问的依据,结合所学可知,依据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4)本小问的因素,依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因素是领导阶级的先进性或局限性,是否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有坚强有力的组织等故答案为:(1)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手段: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2)义和团

50、运动是救国救民的爱国运动,但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与近代化背道而弛(3)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依据: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4)领导阶级的先进性或局限性,是否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有坚强有力的组织等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一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

51、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岳麓版必修一教材材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指出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亚洲外

52、交政策的相应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与西欧的关系。(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实施的策略及其条件。(4)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考点】美苏冷战;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高考中对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的原因,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的影响(2)本题考查美国与西欧的关系,高考中对美国与西欧的关系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马歇尔计划,欧洲一体化(3)本题考查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实施的策略及其条件,高考中

53、对日本崛起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崛起的背景,日本崛起的内容,日本崛起的评价(4)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高考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美苏冷战,多极化趋势【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竞争;不结盟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等这一时期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从越南撤军(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

54、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3)“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策略:加强对外经济援助条件: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答案为:(1)原因: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竞争;不结盟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等变化: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从越南撤军(2)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3)策略:加强对外经济援助条件: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4)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017年4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