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州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 政治(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周易注:“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同心结”“团圆结”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 C. D.2.有人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该观点( ).承认了文化对经
2、济的决定作用 .没有看到文化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2011年5月24日,电影海盗4上映三天获1.3亿元收入,创今年首周票房纪录。这告诉我们()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4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电视连续剧中国1921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它带领我们这崭新的年轻一代,又重温了那个年代的中国风貌;另一方面它重新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未建党之前和1921年建党后的巨变。剧中的很多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A.文
3、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5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十分肤浅的B.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C.文化修养往往是自觉形成的D.文化是实践的产物6.海峡西岸建设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7.微博具有书写快、传播广、即时交流等特点,给人们
4、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微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A.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已成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主要手段C.对经济、政治发展起积极的反作用 D.决定了文化创新的方向和途径8.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这启示我们()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 B.对幸福的理解是因人因时而异的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D.应从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
5、展9.2011年是我国辛亥革命100周年。某市教育、宣传、团委等部门开展了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杜绝落后的思想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抓住了文化建设的根本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A.B. C. D.10.2011年5月鹿特丹世乒赛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作用,把世乒赛事和世乒精神、世乒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国人和世人的好评。这说明()A.旧的传媒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B.文化传播要注重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C.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出现为标志的 D.大众传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1.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全家
6、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A. B. C. D.12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13.“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7、。“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标志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4.2010年2月,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论坛”指出,“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这一表述主要是强调( )A.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尊重、培育本民族
8、文化的重要性 D.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繁荣世界文化15流传1 600多年的经典故事赵氏孤儿被陈凯歌拍成电影,并于2010年12月4日在全球公映。赵氏孤儿曾被伏尔泰编写成小说中国孤儿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成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改编为豫、京、越等地方剧种,广为传播;今又被改拍成电影,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古今中外的文化都具有共同的个性和特征A. B. C. D.16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博爱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见贤思齐”等,在今天仍然是人们修
9、身养性的基准。这说明()A.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是正确的 B.教育对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C.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D.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有深刻影响17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Ks5u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8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点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
10、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9“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
11、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20.印象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演出方式和现代演艺技术,展现了武夷山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象大红袍的成功主要在于( )A.广泛运用了大众传媒手段 B.充分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C.大量吸收了民间文化资源 D.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1.“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
12、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 B. C. D.22对右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对待传 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文化创新要摆 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 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23.据研究发现,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批文化家、诗人、画家。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会出现一批聪明的文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4“黄土寻根陕西民间美术作品展”于近日在陕西省美术馆开展,剪纸、皮影、木板年画、面花、泥塑、陶瓷、民间绘画等10多个品种800余幅作
13、品集中亮相,喜迎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具有传承性C.文化具有多样性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5.“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 B. C. D.26.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
14、筑群。对此认识不确切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C.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D.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27.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28.当前,在大力弘扬中
15、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29.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不能表明( )A.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D.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0两
16、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二、主观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312010年初,著名而权威的媒体美国汽车新闻评选了21世纪头十年世界汽车行业的十大标志性事件,其中之一是中国人在购车偏好上的特殊“口味”“加长”。而西方国家消费者仅仅把汽车作为一种代步交通工具。事实上,自从十多年前奥迪率先为中国市场打造加长款车型以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入了“中国化”队伍。即便强调“从不为一个单一市场特别推出车型”的百年奔驰,最终也“入乡随俗”其在中国
17、生产的车型都将加长。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奔驰“入乡随俗”的原因。(12分)32.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16分)33.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
18、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台州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参考答案高二 政治(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题目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DCCBADBBAAACA题目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19、答案DAABDDCBCDBBAAA二、主观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Ks5u31.(12分)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奔驰“入乡随俗”将车加长是由中国汽车发展的客观形势决定的,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助于推动其汽车的销售。(4分)(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奔驰进入中国“入乡随俗”,接受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而将车加长,这是中国消费理念影响其实践活动的体现。(4分)(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奔驰“入乡随俗”将车加长,是对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尊重,有助于中外文化和睦相处。(4分) Ks5u32. (16分)文
20、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4分)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4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4分)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4分)Ks5u33.(12分)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4分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4分)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