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前预测篇】一、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灿明珠。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涵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化/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 。它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
2、等 ,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渊远流长 蕴(yn) B抹(m) 引申C曲(q) 璀灿 D朗(lng) 着(zhu)(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或 抽象化 传诵 B和 形象化 传颂C和 抽象化 传颂 D或 形象化 传诵(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音、形、义变化的特点B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义、音、形变化的特点C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义、音
3、、形变化的特点D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音、形、义变化的特点【答案】(1)B(2)D(3)C【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源远流长;C项,璀璨;D项朗朗lng,答案是B。【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等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首先,我们必须做到: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
4、,特别是意义。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其次,要注意以下方法:语义辩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例如: A项中的“源远流长” 基本释义为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所以应该用表示“源头”的“源”。字形辩识法。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结构分析法。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连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语音辨识法。
5、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来源结合法。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言名句中来,联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字形。(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干问的是“最恰当的”。答案选择D项。或:表示选择关系。和:表示并列关系。题中第一空,谜语应该是物或文字;第二空“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格显然是“形象化”手法;传颂:传布颂扬。传诵:传布诵读。第三空,强调的是传布诵读。【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
6、的大小等。比如题中的“传颂”和“传诵”,含义相近但不同,要注意区分使用。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衔接最恰当”,考生
7、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依据上下文,选择语句。“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与前面主语一致,语气贯通,“猜中”“谜面”不合适;“义、音、形变化”中的语序与“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呼应。【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与前面主语一致,语气贯通,“猜中”“谜面”不合适;“义、音、形变化”中的语序与“一字
8、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呼应。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孔子对学生说话也大都和言悦色,孟子对国王说话却经常疾言厉色,显得很可爱。孟子周游可以说是谋职也可以说是跑官,拔高点说是为了“行道”,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求于人,他仍然用这样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语气,可见他所说的“浩然之气”是真的。孟子有青春气,少年时代读有同怀之感,现在读则有对少年的羡叹。本应是古人为老,我辈为少,但有时情景恰恰反转过来,从古人处汲取得少年精神,也是读古书的一种奇缘。 (1)第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订正。 (2)请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虚词。(3)文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答案】(1
9、)第一个“言”改成“颜”(2)却(3)第处,改为句号。(“,”改成“。”)【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题干要求“第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订正”,“孔子对学生说话也大都和言悦色,孟子对国王说话却经常疾言厉色,显得很可爱”,此句中的“和言悦色”中的“言”应为“颜”,“颜”的意思是“面容”,而非言语,该词的意思是“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人开心”。“疾言厉色”的意思是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此处的“言”是言辞,故没有错。【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1)从形旁入
10、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错因如下:(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4)因音近
11、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5)因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请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虚词”,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止下文,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语句内容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运用哪一个虚词。本题处上文说孟子周游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求于人”,下文说他“仍然用这样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语气”,可见上下文之间是转折关系,由此可确定此处应填“却”。【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
12、使用。答题的时候,考生应先整体把握语义,然后重点研究虚词所在前后句子的语境,研究两句的意思,以辨明两句之间的关系,依据这些内容填写关联词语。从本题来看,第二句的前半句说孟子为了谋职而周游列国,以理而言,应是摆低姿态;而后面恰恰相反,故两句之间应是转折的关系。(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文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处,意思已经很完整,和最后一个句子是另外一层意思,所以,处应用句号。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
13、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难点主要在辨认、识别上。主要有两种题型: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句末点号使用要注意的重点是: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语言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
14、是我去监考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如:你来一下好不好?主谓倒置的问句,问号放在句末,如:怎么哪,你?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但并非真正发问,应该用句号,如: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3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曲径通幽芳草香 B细草香闲小洞幽C锦屏春短碧纱暗 D晚凉天净月华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可先分析能与“疏松”相对的词,从“词性
15、一致”的角度分析,只有“晚凉”不相对,故排除D项;再看“影落”这个词性,只有“通幽”不相对,故排除A项;再从“平仄相对”的角度分析,“空坛静”音为“平平仄”,须对“仄仄平”,“碧纱暗”音为“仄平仄”,B项“小洞幽”音为“仄仄平”,故可排除C项。【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仗的具体内容,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再有,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
16、、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对仗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上下联词句结构、
17、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此题中,能够与“疏松影落空坛静”相对仗的只有“细草香闲小洞幽”一项,完全符合对联要求,不仅相关词的词性相对,而且平仄也对应。据此可知答案。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D“鸡声茅店月,人
18、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首先判断出诗句是谁写的,是什么篇目,然后结合诗句以及诗句后的阐述加以具体分析、判断。A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乡;C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意境不符;D商山早行表现游子早起上路的辛苦,与后面描述内容不符;B韦庄菩萨蛮表现江南春天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符合语意。【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此题名义是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其实是变相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9、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分析诗句与情境、心情合不合;诗句与语境的情调合不合;诗句中时间和所见的景象以及心境对不对等等。本题需要逐项加以分析,结合学过的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按照诗句后的解释,加以比较分析即可,只有B项符合意思;其余三项都有错误。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夹(ji)袄 木讷(n) 蜇(zh)伏 不着(zho)边际B桎梏(g) 洁癖(p) 佣(yng)金 解(xi)甲归田C拱券(xun) 笨拙(zhu) 孱弱(chn) 谆谆教诲(hu)D谂(shn)知 消弭(m) 泥泞(nng) 犄(j)角之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0、的能力。题干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选项中C项没有错误。其他选项改正后为:A蛰(zh)伏,不着(zhu)边际;B洁癖(p),解(ji)甲归田;D泥泞(nng),掎(j)角之势。【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语体色彩等记忆。舍众取寡辨析法:有些多音字的读音的词汇量差异很大,有的读音只能组一个词,同学们可以舍众取寡,记住词汇量较小的读音,以减轻记忆负担。如:更:表程度时,大多数情况下修饰形容词,读gng,其余情况下读gng。混:读hn义同“浑”,其余的混读hn。不同的词性,读音往往不同。例如
21、:冠:有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之义时读gun,作名词。帖: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读ti;作动词、形容词和姓氏时读ti;其余情况下读ti。多音字有不同的含义,往往有着不同的读音。例如:闷mn1心烦,不舒畅:愁。沉。郁。懑。不乐。2密闭,不透气:子车。闷mn1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气。热。2密闭,使不透气:茶刚沏上,会儿再喝。3不吭声,不声张:他只是头苦干。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尺椟 墁地 回廊抱厦 如鸟斯革B阈值 穹窿 讫今为止 感恩戴德C拱券 梗节 骨鲠在喉 叠床架屋D屋檩 毗邻 富丽堂煌 交头结耳【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题中C项全部
22、正确,其他选项修改为:A尺牍,B迄今为止,D富丽堂皇,交头接耳。【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如记(记载)纪(本纪)。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如捧(两手托着)奉(信奉)。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换(交换)幻(变化),变幻莫测:幻:变化;变幻:经常的不规则地变化;测:
23、捉摸;莫测:不能预料。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殇(为国而死或早夭)觞(古代酒器;欢饮,进酒),滥觞: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犹泛滥;过分。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俄美搏弈集中在东欧和波罗的海等与俄罗斯毗邻的地区,这是俄罗斯维护周边稳定、保持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地区。B毋用讳言,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工艺和设计水平等还存在差距。一些企业习惯于走捷径、赚快钱,粗制烂造、山寨抄袭并不鲜见。C欧盟在一定程度上阻击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英国
24、所代表的、一度甚嚣尘上的“疑欧”“退欧”思潮,并抑制了在西班牙等重债国内普遍漫延的反紧缩民意。D四川甘孜的稻田神峰,一个编织神话、激发人诗情画意的雪域圣地,其惊世骇俗的神韵让你不由得匍匐跪拜,将胸膛和大地贴近,让灵魂和天空相融。【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搏弈博弈; B毋用讳言毋庸讳言、粗制烂造粗制滥造;C漫延蔓延。【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上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此题中的
25、“烂滥”“用庸”属于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搏博”“漫蔓”属于形近音近字,也要据义定形。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不论政界还是军界,对于贪腐现象,必须露头就打,不能养虎遗患,更不能挂一漏万,让贪腐者存有侥幸之心,而是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B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安之若素。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处乱不惊,是一种境界,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走出困境。C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爱莫能助。D“转基因玉米”事件的双方涉事者首鼠两端、各执一词;转基因技术本身没有错,最重要的是关系民生的
26、科学试验都必须履行法律审批程序。E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发表了演讲,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答案】BE【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挂一漏万: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不合语境。安之若素:安,安心;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对待,和往常一样。比喻遇事无动于衷或非常镇定。使用正确。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多指客观上有强大的阻力而无法相助,或指婉言推辞。首鼠两端:形容躇踌不决,瞻前顾后的样子。不合语境。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
27、和。使用正确。【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要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要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要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要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9
2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3个百分点,成为促进今年经济增长的最强支撑。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C今年,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依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D2020年,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考量内容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0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
29、,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句式杂糅,第一句去掉“根据”或“显示”; B“进入”缺少宾语,“并已开始”前主语省略不当;C语序不当,应把“虽然”放到“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前。【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
30、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10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通盛产棉花,通州棉和海门,崇明的棉花都很有名。唐闸离南通城6公里,四围一马平川,到处是棉田,周边的农家世世代代有纺纱织布的传统。B小说的主人公几乎是老年人,您着力把老年人的生活写得活色生香,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是否跟您在新疆的经历有关系?C一次是发动
31、机在试车时,发生了高压压气机四级盘破裂事故;另一次是在高空台模拟试验和调整试飞中,5个起落出现3次“特情”(喷零件)。D“在国内,的确没有类似感恩节的节日。”但高巍认为,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中华感恩节”,“这就有些盲目跟风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A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不应使用逗号。“海门”“崇明”并列,都是“棉花”的定语,中间应用顿号。B考查问号用法。C考查分号和句中括号的用法。D.考查引号的用法。【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常
32、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1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金庸小说艺术上的成功,得力于戏剧、电影者尤多。戏剧和电影方面的实践,对他的小说创作很有影响。如果说其小说场面和人物调度的舞台化来源于戏剧的话,那么笔墨描写的视觉化、场景组接的蒙太奇化等则得力于电影。金庸在小说中运用戏剧技巧,形态多样;至于将电影技巧引进小说,更构成了金庸作
33、品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答案】金庸小说艺术 戏剧 电影 技巧【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这是考查提取关键词的能力,一般可以分为定向和不定向两种。从题干来看,这属于不定向提取关键词。此类题目应先抓材料说明的对象,本则材料的对象是“金庸小说艺术”,然后再看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内容,这则材料主要是从“戏剧”“电影”“技巧”几个方面来说明“金庸小说艺术上的成功”的。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提取关键词的步骤如下:(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金庸小说艺术”、戏剧、
34、电影是主题词,不可不取。(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技巧”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三)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12阅读下面有关砚台保养的文字,概括出砚台保养的四点禁忌,不超过30字。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养砚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这两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忌抹植物油的原因是: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
35、油多招尘土,易使砚污秽不堪,散发出怪味或产生霉变。【答案】(1)忌阳光直射 (2)忌触碰硬物或叠放 (3)忌砚堂磨墨处涂蜡 (4)忌涂抹植物油【解析】试题分析:所给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要点是砚台“避免阳光直射”;第二层是第二句话,要点是砚台“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剩下的内容是第三层,有两个要点:一是可以涂蜡,但“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二是“忌抹植物油”把这些要点根据字数要求整理一下,即可得到本题答案。【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
36、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13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70字。【答案】(1)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璀璨,新月如钩,就像深色的锦缎上点缀着珍珠与美玉。夜空下的池塘,澄澈如镜,把漫天星斗揽入怀中,又像把珍珠撒在了水面上。(2)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越发光鲜艳丽。【解析】试题分析:想象合理,抓住景物特点:天晴、池清、风静、星月同辉;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7、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语句扩展的题目,注意一般有连词成段、语句扩展、话题扩展等形式,注意扣住所给材料的要求,此题注意“晴空”“星月”“池塘”等意象,然后由这些意象联想,创设意境。注意语言的生动,生动的方式主要是运用修辞。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决策。转型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极大地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它将_,_,_,_,_,_。 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尤其是将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
38、的“重学轻术”思想逐步改变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的“黑板上种田”式教学方式而且可能将彻底改变某些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不良局面A B C D【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该段话题中心为“高校转型”,第句涉及“技术”,第句开头的“尤其”二字不能接在第之后,因此第句应在第句前,同时,“尤其”二字也不能放在第一空,可知应放在最后。第谈及高等教育的问题,四句中,第句和句都紧扣“改变”,但第句是在第句基础上的递进,第句和第句是在第句和第句具体的基础上的概括,正面谈论转型的意义,且由浅入深。【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
39、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这是一道考核语言连贯的题目,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1语料生活化;2突出实用性;3答案开放化。“连贯”是表达中句与句之间排列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要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词语的运用三个方面。具体要求话题要统一,表述角度要一致,语境要和谐一致,保持合理的句序。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
40、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 。一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就共建“丝带丝路”做出巨大努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途国家双边和区域合作,取得可喜进展。 ,它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 、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答案】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这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具体而言,本段的中心应是“战略构想”的意义及影响。根据这一中心意思及句前的表述,可推断句应补写这一“战略构想”的影响
41、及意义;句可由“承接古今”推断“什么”“承接古今”,由句前的内容可总结出应填的内容;句由其前后的句式“一个”“一项”可推知所填的内容。【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另有字数限制,并且不能照抄材料。那么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何处?答曰: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16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下面是“ofo 和摩拜单车月度和日均活跃用户对比”图表
42、,请根据图表内容写出统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100 个字。【答案】两家的活跃用户都是从2016 年8 月起开始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摩拜单车进入北京、深圳和成都后当月的日均活跃用户增长非常明显。ofo,在10 月走出校园之后增长加快,但是增速慢于摩拜单车。【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和提出建议。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考生解答此题,抓住 “ofo 和摩拜单车月度和日均活跃用户对比”的关键提示,结合表格内容,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43、,注意字数不超过100个。【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徽标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概括出徽标中图案,图案注意抽象性,比如此题中的“手”“鸽子”就较为抽象,然后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寓意,如此题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应结合他的职能进行寓意分析。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
44、;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
45、戚相关。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
46、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由此可见,人们
47、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1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
48、出外买酒。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的东西。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
49、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成为艺术形象。B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没有前者人与自然就不可区分,没有后者人与自然的联系将很难建立,人们就不会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C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D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
50、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答案】1C2B3D【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理解“生命共感”。首先要根据文本提炼出“生命共感”的含义,文本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说“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可知“生命共感”的概念可以从文本第一段罗列的现象来归纳提炼,即人由自然引发了生命感慨。浏览选项,A项繁华落尽引发黛玉的对生死的感触、伤感。B项松树傲立、菊花怒放引发了陶渊明内心的积极向上和愉悦之情。D项柳宗元感受到竹林和小石潭边的冷清,引发了他内心的凄清。C项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
51、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较之一般的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不同,他不仅要求考生理解“生命共感”的概念,还要考生能运用该概念进行判断,将选项中不能体现“生命共感”这一概念的选项找出来。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C项林冲在严冬时节,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只是觉到了身上寒冷,并没有引起他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没有让他感受到生命。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B项“这
52、些特定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赋予它们的,最终也不能说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曲解文意,文本第四段说“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B项把“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曲解为“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东西”。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
5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分析饮冰室文集中梁启超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曲解文意,梁启超说的这段话前面有一句“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
54、表现”。后面有一句“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它强调说明的就是“不同”二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
55、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
56、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
57、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
58、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
59、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D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
60、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答案】1D2B3A【解
61、析】1试题分析:“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选项D“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曲解文意。2试题分析: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
62、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B曲解文意。3试题分析:“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A曲解文意。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
63、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
64、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 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
65、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
66、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3下列
6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
68、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答案】1C2C3B4(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原文正确断句,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69、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
70、“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
71、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C项,表述错误,“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3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
72、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B项,“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4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制”“籴”“纾”,(2)“向”“春秋鼎盛”“遽”。文言文翻
73、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74、。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
75、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
76、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
77、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
78、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四、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水龙吟(苏轼)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细。
79、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注】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辐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C下片开头六句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词人此时被贬黄州,他想象着“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美景。这反映出他遭逢大变,灵肉煎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态。D“飘坠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
80、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E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2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蹭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答案】1BC2(1)感叹光阴虚度,功业无成。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面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却感叹自己“寸阴虚度,了成何事”。(2)于苦闷中见旷达。词人虽然对自己当前的困境感到苦闷,但又从“ 丝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3)怀念京城
81、生活。诗人想象的仙境生活亦可看作是对往昔和旧友痛饮沉醉的京城生活的怀念。(4)想要超脱苦闷而不得的无奈。词人虽然借美食,仙境,回忆来自我疏解,甚至还要“抱素琴”向月独奏来遥慰旧友,但任有“此怀难寄”之感。【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选项中,B项这里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了谪居的苦闷;C项逃避现实不合理,反映了东坡借仙人、仙境以疏解空虚苦闷的心态。【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词人的情感,答题关键词“被贬黄州”“结合全词”“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考点定位】鉴赏评
82、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第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83、”。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
84、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金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
85、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CE2情感: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闹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对自然美景的
86、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心念国事。首联写作者应檄赴邓,着敝跨羸,星夜赶路,隐含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颔联写虽不情愿,但征召有期,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解析】1试题分析: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不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E“比兴”,错。【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
87、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希望终老田园,心念国事,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等,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五、小说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这
88、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
89、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不过,你孙少安
90、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
91、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
92、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
93、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
94、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表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C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老实胆小怕事、朴实木讷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D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2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D2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清醒地知道世上没有鬼神,意识到真正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对村民重建庙宇的做法和陈旧的观念强烈
95、不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作为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拿出一大笔钱去改善学校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超常的勇气和胆量:敢于和“建庙会”唱对台戏;对故土的挚爱和依恋:拿出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故土做点事,饱含着对故土的无限热爱。3甲处: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并为下文他决心重建学校做铺垫。乙处:此处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其作用是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A项,“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说法错误,孙少安并不是想到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才来到儿子读书的
96、村小学的;B项,过度延伸。双水村人对神鬼问题是不敢有所非议,不是“精神生活空虚”;C项,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老实胆小怕事、朴实木讷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没有心理描写。【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第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第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
97、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的现象去剖析其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
98、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对村民重建庙宇的做法和陈旧的观念强烈不满”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有先进的思想观念”的性格特征。【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必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一般解题思路:总体把握小
99、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所考查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主人公,考生在解答时可首先明确他的身份,然后再筛选出他的言行,概括他的性格特点。3试题分析: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他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
100、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要牢记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常见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和暗示;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六、散文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下雨天,真好琦 君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我却不然。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
101、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雨下得愈大愈好。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老师不
102、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双手熟练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懒惰的四姑一点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
103、满头满身。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不会晴呢。母亲愈加发愁,我却愈加高兴了。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
104、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星期天下雨真好。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那一年回到故乡,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
105、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浙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
106、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眼中的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喜爱。B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C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衬托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D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2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琦君曾言:“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呢?”请结合全文
107、,谈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的。【答案】1C2强调了作者与他人不同,喜爱下雨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下文,总领下文与雨天有关的“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强调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照应题目3以一个无忧尤虑的孩子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童年时代的雨天生活,过滤掉了绵绵雨天带给大人们的现实苦恼,凸显了雨天带给“我”的温馨感受和独特乐趣,如雨天的早晨躺在母亲的臂弯听故事的温馨,逃学的快乐,从发霉的谷子里挑曲的好玩,等等;捕捉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如父亲坐在廊下赏雨,给我指点各种花木。我在洗牌声和 雨声中安心读书等细节温馨而祥和;在叙事中融入了对雨天的喜爱之情,作者由衷地喜爱雨天,所
108、以雨天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美好的,如雨天帮母亲的剪线头、到河边去看涨大水等无不让作者感到快乐;用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人生中的痛苦与不幸,作者的生活中,有外出求学时思念母亲的痛苦,有父亲病重离世的哀伤,但她并没有渲染这些痛苦不幸,而是用温婉的文字去叙述、追忆,让原本悲痛的话题变得哀而不伤。用诗化的语言来增添雨天和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如文章结尾写到我与西子湖弄笛人邂逅,湖山静谧,心意相通。美丽的的湖光山色,美好的知己之情,让雨天的邂逅更加美好而富于诗意。【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C项理解有误,没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主要是白描。【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
109、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选择题的形式,解题时可以根据选项确定答题区域。题干明确“最恰当的一项”或者“不恰当的一项”,所以有些选项的理解可能也有道理,但是不一定是最准确的,解题时必须注意。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全文”“开头两段”“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题。【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段落作用: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行文的艺术手法,答案应该包括两个部分:手法+结合文章分析。意思
110、对即可。如有答案外的其他理解,比如环境渲染等,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看似很自由,其实不然,答题时一定要围绕文本。七、传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
111、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
112、,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
113、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
114、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第8期,有删改)【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
115、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注】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1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116、的两项是( )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E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答案】1A2CD3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
117、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A项,“学贯中西”这一评价没有错,但评价的依据有问题,因为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可见“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有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评价”来自于传主的言行事迹,故解答本题,一是要看评价的特点是否准确属实,二要看所说事例是否存在或者有无曲解拔高。2试题分析: C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
118、的”。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D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文中并无此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最后进行比对。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对诗词研究的贡献”是筛选信息的方向,考生应到文中找出叶嘉莹在诗词研究方面的付出和获得的成就、取得的影响。第三段“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
119、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第四段“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第五段“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半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第六段“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演讲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范围来看
120、,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答题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即找到区位,把原文和选项对读,发现细微的错误,注意题干中出现的“所以”“以致”“因为”等表因果关系的词语,还要注意“都”“全”等表绝对关系的词语。八、非连续性材料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
121、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供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爆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
122、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
123、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摘编自2017年0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
124、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材料四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
125、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126、)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也都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
127、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答案】1C2AD3采用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利用电子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工具。【解析】1试题分析:A项表述错误,属于偷换概念,选
128、项所显示的信息是“收视率”这一方面,但创收视率历史新高的根源不在于“平台”和“黄金档期”,原文说的是“好口碑的综艺节目”,比起“平台”和“黄金档期”,似乎更有理由成为根源。B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属于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电视人的观点。C项正确,分析符合文章实际。D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的叙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都是此前的文化节目,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考点定位】分析作品内容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作答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本文和一般的传记不同,然后将各选项代入文本
129、,与文本进行比较,去伪存真,筛选答案。2试题分析:A项正确,是对这则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的推断和解释。B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应改为“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因为第一则说到了平台、档期、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形式创新等方面,更为全面。C项错误,“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不符合原文“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说的这一导向。D项正确,分析符合原文实际。E项错误,材料四并未提到新闻背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举办、传承和传播等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进行,
130、需要深入思考,进而建言献策。回答时从方法、方式和思路等方面写出一些内容即可。【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此题是综合性题目,首先向内挖掘文本,然后向外延伸,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要结合事例,即便向外延伸时也要紧扣文本进行。九、作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
131、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银川市计划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自行车建设,计划引进成熟共享单车企业,在今年5月“上线”城市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让市民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更加便捷。我们也将要有共享单车了。街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换乘提供了方便。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据报道,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周围,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现象明显,在成都甚至出现了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
132、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信共享,拒固守共享单车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针对部分人对这种关系的破坏,我们不应退缩于一块称为“国民素质不高,我们玩不起”的龟壳里,因噎废食。相反,我们更应该相信共享单车的可行,拒绝自我否定,拒绝认为国民素质太低的陈旧观点。共享单车就像是一个刚诞生的生命,充满了人们美好的期待和祝愿,若仅仅因为人们对它的伤害便干脆抹杀新事物,岂不是更大的伤害?新生命的分娩不是一丝苦痛都不会产生的,阵痛让母亲痛苦,但不能扼杀新事物出生带来的欣喜、改变,乃至革新,真正让新生命成长的是遭遇伤害、痊愈,消灭伤害,而非母亲的自我否定和对新生事物的扼杀。我们
133、相信共享单车的可行,因为它客观上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着人们的进步,要看到的不该是有一帮人破坏规则,不守秩序;而应着眼于在这么几十上百万人中只有一小撮人破坏着整体形象。我们相信共享单车,也是因为国民素质是在稳步提升的,尤其是在新的一代人中,素质教育更是被提及又提及。知礼明让已成为了新一代中国人奉行的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时也有资格去接受这样一种经济形式。故步自封,不知实际变化的断言是武断、狭隘、缺乏价值的,正如同水源一般,诚然,方今中国确实有一些水面有污浊,便若是自我否定,自我放弃,自我封闭,放弃从新事物变化中汲取活的水源,结果是会且只可能是越来越坏的。现如今一部分人素质不够,不能以偏概全地
134、认为所有人都不够格。一棒子抡死了所有人,那谁又知道断言人所期待的“现在”之后的哪一分哪一秒该是我们玩得起共享单车及其类似共享经济的时候呢?人总是带着原始破坏性的,所有以才有了伏契克临终一句:“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让人们小心,但是我却认为应该“人们,你要警惕,可我爱你们”。局限于阴暗的树木必将枯廋将朽,只有把阴影甩在背后,面对阳光的人才能活得出真滋味。我们需要政府及有关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监督,也需要个人坚守底线。相信共享是相信自我,拒绝固守是拒绝自我否定。【解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立意分析:“生活即语文,作文即表达”。考试作文从不回避社会热点,引导学生
135、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是语文作文的应有之义。(一)“是什么”分析分析材料可知,共享单车有好处:低碳出行、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方便出行。同时,共享单车也显现了自身的不足:乱停乱放、被盗遭毁、私自加锁、改装兜售。比较共享单车的优劣可知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需要直面,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不能简单祭起“国民素质低下,共享单车我们玩不起”的虚无主义旗帜。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多看事物的优点,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一棒子敲死。(二)“为什么”分析是什么导致了“共享单车”问题多多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根本就没有监
136、管;其二,共享单车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其三,部分国民素质不高,自私使然。(三)“怎么办”分析“怎么办”主要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要想出解决的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吐吐槽,摆出一副虚无主义的样子。就政府部门而言:其一,关于共享单车的停放,要建立文明用车的奖惩制度;其二,提高维护故障车辆的处理速度;其三,建立第三方结算用户实名制度,与个人的信用挂钩;其四,公安机关介入,对蓄意破坏、盗窃单车的人依法查处。就个人角度而言:我们要提高个人素养,做合格公民,摒弃私利,抛掉戾气。【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
137、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成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
138、索。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近来比较迷茫,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明天开始到我指定的地方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三天之后,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第二天,年轻人跑到山
139、下菜市场上去卖,有位家庭主妇出价20元钱要买。第三天,年轻人又前往博物馆卖,有人愿出200元买。第四天,年轻人又前往古董店卖,又有人出价2 000元买。年轻人从古董店回到寺院后,禅师拍拍他的肩膀,指着那块石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可值2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却价值2000元!这就是你人生最大的价值!”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请全面分析材料,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石头”的价值在当今残酷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
140、渺小和上天的不公。自卑、平凡、普通,这几个尖锐的字眼,不仅让许多人陷入了迷茫,甚至忽略了自我。我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生长在孤儿院,他常常悲观的问院长自己是否有生存的价值。可院长总是笑而不答。一天,院长给他一块石头,让他去卖,当然不是“真卖”。于是,小男孩按院长说的分别去了杂货市场、黄金市场和宝石市场。石头的身价也在奇迹般飞速上升,甚至被人们传成了“稀世珍宝”。后来,男孩问院长这其中的缘由,院长望着他笑了读到这里,我顿时心头一颤,又不禁产生了疑问。一块平凡而又普通的石头竟有那样奇异的魅力与夺目的光彩,究竟是什么让它能够完美的“蜕变”?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我终于懂得了:人生也可以给我
141、们最好的诠释。在一生的起点,每个人都好比一块天然的璞玉。上天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当它为你关闭一扇门时,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只是你没有觉察而已。只有在千锤百炼、精心雕刻后,它才会变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在付出努力的不久后,说不定那平凡如沙粒的你,已长成一颗珍珠。文中的小男孩也应如此,平凡并不可怕,说不定还会成为你的另一笔财富。可怕的是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别人也会更瞧不起你。只有努力去充实、发掘自己,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在生活中,我们国家的例子也很多:世界级钢琴大师郎朗,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老师并没有认可他的琴艺,还严厉评判郎朗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这一句话,深深打击了这个满怀“
142、钢琴梦”的青年。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一般人肯定会虚伪的“知难而退”认为自己确实不行。可他却不这么想,郎朗把老师的话语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放弃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成为当代著名钢琴家,向世界证实了自己的价值。也许你目前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请你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不要放弃自己。精彩的人生等待着你的主宰。快行动起来吧!用今天的汗水换取明天的成就。【解析】试题分析:参考立意:一个人,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不断地为自己寻找更大、更高的平台!【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所谓审题立意是指应考者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材料主旨,确定作答文章的主题
143、,及其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由于试题的给定材料内涵丰富,“横看成岭侧成峰”,针对同一个题目、同一则材料,不同的应考者选择的写作角度也不尽相同。而在作文评分标准里,一类内容标准是“切合题意”;二类是“符合题意”,也就是说在“结合材料”“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前提下,立意仍然存在优劣,即诸多符合题意的立意中有一个最佳立意。那么最佳立意的标准是什么呢?1紧扣材料主题,切合题意。毫无疑问,给定材料传达的诸多信息中,只有材料的核心主旨才能准确传递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应考者只有抓准材料的核心主旨,才能做到立意“切合题意”。2联系实际,具有时代感。这里的实际包括本岗位要求的实际以及社会现实大背景两个方
144、面。好的立意一定是从现实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深层次矛盾,抓住生活、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闪光点,运用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方式,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文章内涵丰富,见解独到、深刻。3传递阳光、积极的正能量。扬正气,树新风是当前考试作答文章的主旋律。如果一味地写社会阴暗面,仿佛满身是刺的刺猬,多数不会赢得阅卷者的青睐,得到高分。因此,最佳的文章立意要传递出一份阳光、积极向上的力量。【考前技巧篇】论述类文本阅读篇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津指津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
145、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指津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论述类文章
146、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可采用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对
147、于第一种,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意。对于第二种,应该按照 “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第三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承上启下,有的阐明要旨。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指津三:抓住概念,识别混淆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目,在设置选项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其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
148、“都“等修饰词语。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3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解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省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4现实和设想的混淆。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5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有些选项的设置,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
149、找到依据,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6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混淆、颠倒。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要重点辨析,找准答案。指津四:筛选判断,逐步排除对选择题要分析、比较、选择,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要点,进行筛选,再次排除干扰选顼,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这样做题,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2事理分析法。在
150、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3巧用选项法。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文言文阅读篇解答文言断句题的五个“锦囊”锦囊一:靠文段大意断句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意。对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对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对于对话性
151、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对于某些文段来说,也许就相当于已经得出了答案。锦囊二:以动词宾语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们的宾语,就可以宾语之后断句。锦囊三:凭特殊虚词断句这里的所谓“特殊虚词”,指的是一些多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和一些表示说话的词语,以及文段中的诸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词语,它们往往可以成为给文言断句的重要参考标志。比如,常用于句首的文言虚词有“若夫、乃夫、至于、于是、虽然、是
152、故、是以、已而、向使、夫、焉、盖、惟”等,见了这些虚词,在它们前边就可断句;常用于句末的文言虚词有“矣、焉、乎、也、耶(邪)、欤、哉、夫、耳、者也”等,在它们后边也大多可断句;相当于“说”的词语有“曰、道、云、语、白”等,在它们之后也大多应断句。对于文段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职名、谦称和敬称等词语,断句时要分析其是作主语还是宾语。锦囊四:据句式特点断句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果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对于断句也很有帮助。比如,了解了“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如(奈、若)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给文言断句时以十分明显的指示。此外,还应该知道,古汉语比较讲究句式的
153、对称,给文言断句时可据此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句式。锦囊五:参考他题断句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和试题中其他题所提供的信息,作为断句的参考。总之,如果我们能在复习备考时,按照以上“锦囊”所提到的方法,深入细致地思考,适当地多做练习,那么,曾被视为畏途的文言断句题,就一定会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翻译文言语句的解题技巧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一: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技巧二:要注意
154、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技巧三: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技巧四: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技巧五: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技巧六: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古代诗歌阅
155、读篇指津一:鉴赏诗歌形象解题指津1人物形象解题指津(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2鉴赏意象解题指津(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
156、然属性。(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指津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一)炼字题1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来历为人陈道
157、,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某字进行赏析。(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1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158、(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指津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解题指津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但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2答题步骤简单地说就是
159、: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160、。)【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指津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题目解题指津1读题目。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2关注作者(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如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
161、高。(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帮助。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3看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4抓关键句。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5把握形象。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
162、月、长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6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名句默写篇默写工夫在平时1以大纲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主,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3一定要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4默写题要看准要求,必须用钢笔写正楷字,此题万不可连笔。如果是“X题中选填Y题”的选择模式,一定要选准你最有把握的Y题。没有把握的千万不要填,这样既为了节省时间,还因为高考阅读卷的时候按前Y题批阅,后面的即使正确也不算。文学类文本阅读篇(一)散文阅读指津一:“答案在文中”张建华先生说:“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
163、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高考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具体方法:(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命题人常常围绕文章主旨制题,中心主旨句移用法是既省时又准确的好方法。(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而许多文章自身,作者都会对要点和主题作必要的归纳和概括。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事半功倍。(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164、,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从阅卷的角度看,分条答题显得条理清晰,更能阅卷人的好感。指津二:“主题在心中”答题时也要有主题意识,心中时时想着文章的主题,想着能否从主题的角度解答本题。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还要有“文体意识”,从文体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答题不得要领。指津三:“方法在胸中”既然“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我们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事实上,许多高考主观题的评分参考答案,都是直接抄自原文;能概括原文答题
165、是中策,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答题策略1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语言准确到位,表述规范,简明扼要。2分条回答,条理清晰,字迹清楚,便于阅卷,更易得分。3主观题的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如不限定字数可尽可能多陈述自己的感觉可能拿分的点,但不是多多益善,把不相干的都写上,错的多了反而淹没了对的,阅卷人不易发现又反感。4文通字顺也是提高答题得分率的关键,许多时候甚至直接作为“得分点”。考生先拟草稿,组织好语言,再正式作
166、答。5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6阐释、概括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句的意思,要努力探求其本义:是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的,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等。只有探本、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东西,同时也可进一步看出文章的行文之妙。(二)小说阅读指津一: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
167、情感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指津二: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指津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
168、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揭示主旨。指津四: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就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同学们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
169、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实用类文本阅读篇(一)传记类文本阅读指津一: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
170、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指津二: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
171、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指津三: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传记,可以记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归纳阅读材料的
172、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指津四: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
173、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2人物描写方法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
174、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3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
175、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4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指津五: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176、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2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置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指津六:如何探究传记文本探究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和思维方法
177、。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准绳,没有客观正确的标准就难免人云亦云。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小结: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总之:1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2了解文本特征,从结
178、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3阐释文本意蕴,发掘文本特色。4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二)新闻类文本阅读指津一:关注文体基本特征包括对新闻中要素的考查、对新闻材料运用的作用的分析、对新闻特点的考查等等。考生往往过分注重命题对材料内容上的考察,而忽视形式上的东西。像对于“新闻”“通讯”这样常见的文体特征往往弃而不理,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失分。指津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两题时,要找出作答区间,筛选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分条表述作答。此类题目既考查访谈文本的特征,也考查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的主要方法是在解读好文章的基础上,理清记者提问的思路,以提问为线索,整体把握文
179、义,理解被访者的品质、功绩、人生观等,分清整个人物访谈的结构层次。指津三:注意主要写作技法的考查包括新闻的结构特点、标题的特色、句子的作用、语言的特色等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明确全文的主旨中心,考虑此部分内容与主旨的关联之处和它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需要考生能够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明确各部分在新闻中的地位,才能够准确作答。新闻中的背景往往对新闻的来龙去脉起着补充作用,在报道人物的新闻中往往对人物的经历、心理和性格等起补充作用。在这篇以报道人物为主的新闻中,大量背景的补充自然有助于对人物的刻画。解答此类题,要能从背景部分的大量文字中概括出人物的经历、心情和性格等等。指津四:含蓄性语句的理解包括新闻
180、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的理解,文本的社会价值的评价等。解答此类题,若是要求理解段意,则梳理文义,抓住关键词,提取“文眼”组合答案;若是要求理解全篇内容,理则解各段之间的联系,归纳要全面、准确、简明,在梳理文义后,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篇章结构、段落之间的关系等,抓住“文眼”进行全面归纳;若是要求理解主旨,则须通过梳理文义,审视全篇,寻找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或摘录或提取或概括,准确全面的组合答案。指津五:探究题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刊播事实后引起社会的正面效应。思考的方向是:事件本身有没有宣传价值(什么价值);事件中的人
181、物有没有示范作用(什么作用,一般可从精神层面去考虑);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程度,是否切合时代主旋律。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敏锐地发现一个事件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社会价值是成就一篇新闻的价值的核心要素。新闻的社会价值的确立会全面影响作品的叙事策略、表达方式和材料的取舍。对于读者而言,阅读新闻也要从作品中解析出独特的新闻社会价值,发现隐藏在新闻事实背后的社会意义,并充分评估新闻可能形成的社会影响。对新闻价值的探究,首要的还是要结合文本提供的新闻背景来进行。一般来说,新闻的作者为了保持对事件的客观公正的报道,在新闻中很少议论和抒情,但客观叙述中包含着一种倾向,而背景材料凸现着这一倾向
182、,有时还借新闻当事人之口道明作者的想法。这些都是我们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的文本因素。对文本某一内容进行探究,主要是对某一内容的合理性进行辨析,探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从文本主旨出发,探究某一内容在文本中的意义;从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的特征出发,辨明这一内容和总体特征的关系;从文本其它内容与这一内容的关系着眼,探究其内在联系;从文本提及的其它因素考虑这一提法是否合理;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考查这一内容的合理性。这些都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语言运用篇成语题解答有妙招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
183、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将各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病句题解题四大技法技法一:压缩法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采用压缩法,删去枝节,留下主干,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解析:这个句子“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中“塑造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应作修改。技法二:化解法对一些语句内在关系复杂的句
184、子,可采用分解成小步聚的形式加以化解。例如: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外,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节约用水,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解析:这个句子,我们可把“高新科技产业、节约用水”拆开来,再分别搭配,即为“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努力发展节约用水”,就比较容易看出后半句的搭配问题。技法三:替换法对于一些吃不准的结构或句子,我们可根据其结构,用自己熟悉的语词替换陌生的语词,从而很快作出判断。例如: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制造者以致命的一击。如果对句中“电子注册即将推行”的是否搭配吃不准,可以仿造一些句子,如,“课间做操即将推行”,“
185、午间自修即将推行”,等等,这样一对比,我们马上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技法四:加强敏感要对语病题中常出现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加强敏感,建立起类似于生物学中“条件反射”般的反应。1敏感点一:顿号或并列词句反射之一:并列不当,指的是有从属、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实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解析:“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在一起,因为“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可将“一切出版物”改为“一切新闻机构”。反射之二:照应不当。实例: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井造
186、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解析:句中的“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是“电子工业能迅速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迅速发展”,也就无所谓这个“关键”了。这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前后缺少照应。反射之三:搭配不当。实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解析: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可说“扩大规模”。反射之四:逻辑不当。实例: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解析:“发现和推广”的关系就是先发现,后推广,这里前后应互换。反射之五:有歧义。实例: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
187、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解析:这里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表达不清。2敏感点二:否定词或反问句反射之一:多重否定不当。实例: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解析:这里有双重否定,还有反问句式,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认为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这就犯了否定不当的毛病。反射之二:有歧义。实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解析:句子停顿不同,可产生两种理解:一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二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188、谁也不相信”。3敏感点之三:数量词反射之一:有歧义。实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解析:这里有两种理解,一是“15日”去汇报,二是“15日以前”去汇报。反射之二:数字用法有错。实例:小明的年龄刚好比他的哥哥小一倍。解析:使用数字作倍数时,只能说张三比李四大几倍,而不能说张三比李四小几倍,故本句应改为“小明的年龄刚好是他哥哥的一半”。4敏感点之六:介词反射之一:介词搭配不当。实例: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解析:这一句的后半句“关于”用得不当,可改为“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反射之二
189、:缺少主语。实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析:虚词“对”的误用,淹没了主语,应去掉。5敏感点之五:关联词反射:关联词误用。实例: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解析:句中前句主语是“我”,后句主语是“反对过他的人”,主语不一致,因此,关联词“不但”应放在“我”之前。6敏感点之六:两面词反射:前后照应不当。实例: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解析:“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有两面,“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等只涉及一面,可在“不在于它”与“而在于它的
190、词语用得”后面分别加上“是否”与“是不是”。表达题解题技法分类指津一:简明1去次留主法围绕中心,抓住要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啰嗦。3删除繁冗法避免重复,删除多余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方法:(1)
191、找主干,理枝叶。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句子成分分析,理清句子结构,以便发现和删除重复的词语。(2)分析句间关系。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发现多余的短语和句子。4辨识歧义法防止误解,避免歧义表意不明,令人误解或费解,是常见的语病,也是与“简明”的要求相违背的。要本着“必须保留”原则,可有可无的就无。答题时可从句中有多义词、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关系不清等角度辨识。指津二:连贯1排列句序(1)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
192、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2)抓思路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
193、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均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
194、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2填充复位(1)话题要统一所谓话题要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无关的话不掺杂在里面。陈述对象一致。主句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的现象。观点材料要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2)
195、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表达要合乎事理。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如果上下句在整理上出现“裂痕”,就衔接不上。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分;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指津三:得体1注意场合特定的场合往往需要特定的话语形式来传递信息。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假如某盘山公路边竖立的警示牌上面写着“由于前面很陡,开车请减速!”,那么它绝对是一块催命牌。因为太长,司机还没看完,死神已降临。其实有“危险
196、!慢!”几个字,司机就会立即减速。2注意谦敬谦敬之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或辈分)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了“家”“舍”这两个谦辞和“令”这一敬辞外,“小”(如“小女”)、“拙”(如“拙见、拙荆”)、“鄙”(如“鄙见”)、“寒”(如“寒舍”)、“愚”(如“愚见”)等都指自己的,属于谦辞;“贵”(如“贵庚几何?”)、“大”(如“大作已拜读”)、“高”(如“愿闻高见”)、“贤”(如“贤弟”)“尊”(如“
197、尊姓大名”)等都指对方的,属于敬辞。3注意对象即看对方的身份、年龄、性格、经历、心理状态、文化素养等而进行语言交流。向尊者、长者请示、请教要用敬称、敬辞。一位年过半百的人丧妻后很悲伤,有人劝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安慰还是调侃?其实完全可以这样说:节哀吧,好好保重自己,才对得住您的妻子。4注意语体同是书面表达,公文类要求庄重、严谨、准确、简明,科技类要求有术语性、客观性、逻辑性、符号性,文艺类要求形象性和人物语言个性化,政论类要求具有逻辑性、鼓动性、综合性;口语要求通俗、明白。指津四:“准确、鲜明、生动”(一)语言表达准确准确用词要注意几个“符合”:1符合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
198、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迥然不同。2符合语法、逻辑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应注意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句义要有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概念不清,语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也是不通顺的。3符合对象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二)语言表达鲜明语言表达鲜明,应注意以下几点:1恰当选用词语在选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时,不要使用诸如“可能”
199、、“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时,要关注整个语境,根据在表达时的不同态度与感情,选择词义的褒贬。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贬义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选择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时,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找到具有强烈效果、表达鲜明的词语。2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三)语言表达生动生动的语言不但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感情充沛,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具
200、体来说,要想语言生动,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描绘性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合适的地方便显得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表达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鲜活起来。2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要特别重视比喻的使用,因为它的主要功用就是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而拟人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对象仿佛充满了生机和感情,而使它生动起来。图文转换解题技法指津一:图表题解题技法1找主体,抓特征。介绍漫画内容时,要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否则便不能清楚地揭示漫画的内涵。2客观描述。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注意说明
201、顺序,在整体上可按“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还可用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来说明。3勿略标题。一定要写出来,内容要囊括所有画面,不要丢三落四。指津二:漫画题解题技法1概括主题的方法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2拟加标题的技巧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
202、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3描述画面的原则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4综合考查题的答题要领此种题型多是将图文转换与编拟公益广告语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其答案必须涉及画面的内容、主题和公益广告三个方面。做这种题型,要注意考查的角度和要求,可在理解画意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内容作答。指津三:徽标类解题技法1仔细观察画面,抓住图标的特点联想;(图画的构图,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的服饰、动作、表情,物的
203、地理位置、特征等,画的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2扣住行业特点准确理解内容和寓意。理解应以画面为主,结合注释(文字、符号)。3抓住特征说明。抓住能反映画面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才能清楚地揭示画面的内涵与外延。注意顺序:总分、上下、左右。作文篇作文出彩有技巧高考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次。简单地说,在基础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入格”;在发展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出彩”。下面结合高考考场写作的实际,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技巧。l严格审题,深入发掘。所谓严格审题,深入发掘,就是要对试题及其要求认真推敲,准确领会命题意图,深入发掘提示或要求中的含义,写出符合题意及要求,立意较高的作文来。立意上要
204、尤其注意两点:一是准确性,二是全面性。在此基础上,再谈思辨性、深刻性、创新性等等。审题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弄清作文类型(命题型?材料型?话题型?),确定文体(限制型自主型?);二是要分析材料,选准角度。一定要注意材料中议论性语句,它往往给考生指明写作的方向,写作的方向是不能改动的,否则,就会偏题!另外,看是否明确要求联系自身。不要抨击社会、发牢骚等,少用政治术语,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一些考生在审题立意上吃的亏已经不小,今年要引起高度重视。2广泛搜集,精心选材。材料要典型,要有意义,有意味,有文化性。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建议多使用近几年出现的新人新事
205、。对一些过于“新鲜”评卷老师可能不知道的,要适当地交代大体情况,以免给人捏造之感,运用的材料尽量与提供的原材料保持一致,即使关系不够紧密,也要注意围绕题旨恰当勾连,表明不偏题。不要去写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允许”编写故事,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杜绝“无我文章”和“抄袭文”的出现。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要以事实和道理来写文章切忌大话、套话、废语,要避免空发议论,乱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 3发挥所长,合理定体。文体不限不
206、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像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考生一定要发挥自己所长,写自己擅长的的文体,还要根据自己占有的素材来确定文体。 4结构完整,眉目清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有一个较好的标题(命题作文除外),标题能较好地引领文章的内容。文章内容要精于分段,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以五至八段为宜。不管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一定要在标题(命题作文除外)、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开头反复用材料中的
207、关键词或标题中的词,材料作文如果拿不准,就找准材料陈述的对象和材料中的议论句,就事论事,反复论述,多角度论述、正面说、反面说,假设推理(如果不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5力求新颖,创造亮点。作文贵在创新。好的作文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作文是不可取的,也难以得到阅卷老师的首肯。求新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否则意欲求新求异,反而会因形害义,落了俗套。盲目创新,认为这是一个省力的捷径的想法是危险的。好的作文,总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自己的亮点。可在以下几方面出彩:标题要靓。审美性、哲理性强的标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阅卷老师精神振奋,如名言为题,比喻为题等。构思要巧。构思中比较容
208、易被忽略的是写作的角度。好的切入角度容易出彩,容易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和写作者的个性。选取一个小的切入点,对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写具体,写深刻,往往能够以小见大,写出好文章。构思要耐心: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先写在草稿上;稍加思索想到的也写上。花上几分钟,列出提纲,绝对严禁胡编乱造。即使编写故事也要做到一大胆想象,自圆其说。谋篇出彩: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开头结尾忌讳冗长、拖沓,废话太多。情感要真。高考作文中,屡见无病呻吟之作。
209、作文要抒发真实的感情,要求写作者要用心感悟生活,要把自己的情感态度投射或融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中。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感情,但人的情感又往往有许多差别,写出自己独到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就做到了新颖。语言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语句华丽一些不是坏事,或排比,或比喻,或整句、或短句、成名词化用为动词、形容词化用为动词、或用动宾短语、或用省略号感叹号疑问号等。背诵的名篇名句要有意识地使用。6回头反观,弥补小足。主要有三方面的任务:一是看审题是否恰当,如有
210、偏差可矫正,在结尾部分充分解说你写的内容与话题或材料的关系,一旦跑题就不及格了;二是看标题、字数是否少,不写标题,按评分规定扣2分,字数不足(50字1分);三是看是否有错字(1个错别字1分)、病句。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作文中的硬伤,扣分无形之中往往是双扣分,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考生在考试书写上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四不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自造字,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八小”锁定高考一类作文对高考作文的期望值要从追求满分作文降到追求“一类作文”上来,因为满分作文要靠天赋和运气,而“一类作文”则可靠训练。从操作层面来讲,就是要从追求满分作文的“三大”(大手笔,大气象,大
211、智慧)降到追求“一类作文”的“八小”上来。一、有一点小生活“小生活”就是要在文章中写属于学生的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去展现一个本色、活蹦乱跳、童心未泯、当代风味、可亲可爱的“你”。它虽小,但香气扑真;带点青涩,但可信可近。 二、有一点小感情 “小感情”抒发的是自然流露的感情,而不是做作的煽情:它是对“大感情”的反拨,它抒发的是“我的切身的感情”,而不是“我们的大而化之的感情”:它是对“空感情”的反拨,是“跳动着心灵颤音的感情”,而不是“口号式的感情”。三、有一点小发现 高中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事物的看法一般不大可能高屋建瓴、石破天惊,但如果他们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小发现,同样可以
212、让阅卷者眼前一亮。大家看秃子看到的都是光头,而你却看到了头上的几缕青丝,这就是小发现,这就别有意味。 如话题作文“借”的写作,许多考生都以“中国制造”为骄傲,但有一位考生却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小发现”“中国创造”。他在文中说:“技术是可以借到的,但思想无法借得。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才能真正强盛起来。否则,只能永远被别人勒着脖子。的确,无论是“中国芯”,还是“神舟五号”“嫦娥一号”,靠的都是原发思想,靠的都是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不是有多少“MAID IN CHINA”,而是有多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是一字之变,但却别具慧眼,星光闪烁。四、有一点小
213、哲理 那些带着泥土气息、带着情感余温,带着生活盛悟的小哲理,往往因为其真诚、真挚、真切,给人以“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它不大,就是日常所见;它不远,就是日常所及;它不深,就是日常所感。因其切近、切身,故而沁人心脾。 “孩子,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这句话虽然质朴,却蕴涵着小哲理“孩子的出息”就是母亲的切,它胜过世上切物质的拥有、形式的表示乃至精神的慰藉。这句话中蕴涵的哲理虽然很小,但因为它带着母亲的体温,散发着乡村泥土的芬芳,因而使人怦然心动,回味绵长。五、有一点小描写 记叙类文章要想打动阅卷者,依靠的不是叙述,而是描写。因为叙述搭建的仅仅是骨架,而描写凝结的都是血肉。“小描写
214、”并不要求成篇成段,只要求“时有风骚”,它可以是一句对话、一个动作、一丝心动,甚至是一景一物,便可以突显人物神韵,传达文章旨趣。 如命题作文“我的歌”的写作,有位考生写了一首“用父亲的血为词、我的泪为曲”谱写而成的歌。他在对“背尸匠”父亲的刻画上就用足了“小描写”: 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父亲才从老家来到我的新房。上楼时,父亲显得十分吃力,我伸出手准备拉他一把,谁知他倏地把手缩了回去,只笑着说了一句:“不必了。”到新房时,我高兴地打开门,对父亲说:“瞧!”并随手拿了一双拖鞋让父亲换上,父亲刚准备脱鞋,随即又停了下来,用袖子揉了揉眼说道:“我站在门口看看就心满意足了。” “倏地把手缩了回去
215、”是因为父亲怕把手上背尸体的晦气传给儿子。“刚准备脱鞋”是父亲下意识的行为,也是他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随即又停了下来”是因为父亲怕把自己身上的“晦气”带进儿子的新房。“用袖子揉了揉眼说道”是因为眼中有老泪溢出,这个“泪”是欣慰之泪,儿子终于有出息了;这个“泪”是骄傲的泪,自己一辈子被人瞧不起,儿子终于让自己“在一村老小面前可以抬头做一回人了”;这个“泪”也是辛酸之泪,为了这一天,自己背了一辈子尸体,这一天等得实在太久了。“小描写”虽小,但传情,传神,让人物形象霎时丰满起来。六、有一点小化用 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升文章的理性层次,但有时也给人“掉书袋”之嫌,而那些已被人引用过千万遍的名
216、人名言更是让人大倒胃口。为此,大可不必去“嚼别人嚼过的甘蔗”,完全可以在这些名人名言里加入一点你的“情思”,而这些流淌着你的血液的“凡人名言”就会顷刻间变成一道“风味小吃”,让阅卷者满口生津,这就是“小化用”的魅力所在。 如材料作文“经典与时尚”的写作,有位考生就在名句“所有的果都曾经是花,但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思”,使之由一道“大路菜”变成了一道“时鲜小吃”:“所有的经典都曾经是时尚,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尚都能成为经典”。虽是“小化用”,却将“经典与时尚”的辩证关系演绎得深入浅出。七、有一点小技巧 在文章主旨确定之后和写作素材选定之后,如何使既有的素材更好地表现主旨,有时需
217、要使用一点小技巧。它可以是:行文上的小布局让文章有点眉目;情节上的小调整让文章有点想头;论证上的小安排让文章有点层次,呈现上的小手法让文章有点味道。 如命题作文“学会调整”的写作,有位考生在行文上就进行了一点“小布局”,他根据“水”有固体、液体、气体的“三态”变化,为文章设计了三个小标题:“甸甸的冰”“流动的水”“升腾的气”,并在三个小标题下分别写了一个创业者夯实基础、兼容壮大、促成飞跃的历程。其实,很多考生在文章中都写了这个内容,但写得东扯西拉。而这位考生因为用了一点小技巧,使文章布局整齐匀称,眉目一清二楚,故事简洁紧凑,主旨一看即明。八、有一点小才气何谓“小才气”?就是在文章字里行间带点小
218、聪明、小机智、小文气、小风格,它不一定很大,也不一定很鲜明,只要有那么一点样子,有那么一点意思,有那么一点味道,有那么一点感觉,就会让阅卷者顿首一笑,称道:“狡猾,狡猾,也亏这小家伙想得出来。”上述八个方面,说其“小”,是因为它们对你来说够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当然,它们也仅仅是示例,旨在给你以启迪。最后,我们对周杰伦的金曲蜗牛“小化用”一下:“小小的你有大大的梦想,只要你带着这小小的启迪,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你会撑起你作文的一片天。”【考时注意篇】高考获胜第一步:培养健康心理贵州 杨廷珺一项针对高考状元的研究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连续5年对高考状元进行跟踪研究,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
219、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中间的心态”,其次是考试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是学习基础。高考考的是知识,是能力,这一点应该没有谁不知道,没有谁不重视;但是,高考也是对考生心理的考查,知道并且重视的恐怕就不多了。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广大考生与他们的老师和家长:注意培养考生的健康心理,过好“心理关”,对成功参加高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常常看到,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不少考生会产生一种焦虑、浮躁的情绪,有人戏称为“高考复习综合症”,其“症状”是:心中莫名的烦躁,既害怕高考时间一天天的临近,又巴不得明天就考了算了;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好像什
220、么都复习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记住;失眠、多梦、常有体力不支的感觉;思维迟钝,有时甚至连面对简单题目,头脑都好像出现“断路”现象,不会做了。这一切带来的后果是:信心下降,效率下降,导致各种测试的成绩下降,这又使信心下降,产生严重的恶性循环,对高考十分不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浮躁心理给学校、学生和家长都产生不小影响,导致所有相关人员在考前都产生一种十分严重的焦躁心理,大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制造考前紧迫情绪,这种情况越临近高考与明显;二是家长和学生对高考的期望值过高,脱离了考生的实际水平;三是目前我国“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考生的压力太大
221、,超过了考生的承受能力;四是随着复习过程的一步步进展,要求考生尽快形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步伐,部分考生一时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因而产生焦虑和急躁的情绪。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过好“心理关”,把“高考复习综合症”治好?关键在于增强信心,培养健康心理。办法主要有两点:一、学会善于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客观积极地、正确真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所谓“纵向”,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以前比,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在比较中增强自己的信心。特别是从考前两个来月开始,各科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尽力用考试或作业、辅导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多提供一些有利于增强信心的信息,经常表扬学生,让学生心情
222、愉快,受到鼓舞。所谓“横向”,指的是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复习方法上,要更加注意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设法让学生把学科中的薄弱环节转换成努力的目标,转换成一步步进步的台阶。即使是发现了学生知识的缺陷、漏洞或欠缺,都既要给学生补正,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学生的焦虑和急躁就可以逐步转化为愉悦和信心。在这里,“形式”甚至比“知识内容”更为重要。二、明白知识从积累到释放的演变道理从复习到考试的过程,是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能量积累到能量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心态便是一剂很重要的催化剂。心态越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就越完全,越充分,因而也就越完美。良好的
223、心态来自于充足的信心。因此,相信自己、长自己的志气便显得十分重要。一些考生在考场上一碰上难题就左顾右盼,看见别人总在写,就总以为别人比自己行,这在心态上就先输了一分,是考场大忌。须知,你不会做的别人也很可能不会做,而你会做的别人却不一定会做。这种考试心态一定要建立。另外,老师和家长也要鼓励学生注意以下规律:“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在考前,如果只是鼓励学生“别害怕,别怯场”,这只是一种下策;鼓励学生“正常发挥”,这也只能算是中策;只有鼓励学生“超常发挥,尽情释放”,才是最好的上策!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克服“高考复习综合症”绝不单单是考生一方面的事,需要教师和家长(甚至社会各方面
224、)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在这里,过分的关心和过多的指责,都是绝对不行的,决定地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我们不能只注重了知识而忽视了心理,一定要把对心理的重视提高到应有的地步。送给考生的高考小贴士童鞋们,我的亲,马上就要高考啦。你的身体、心理、“装备”都准备好了嘛?!快来跟着我一起做考前最后的准备和检查吧!NO1装备篇有了装备才能“打妖怪”,童鞋们,要提前准备好哟!别等到了学校,手忙脚乱痛哭流涕哦!哈哈!一、准考证和身份证。考生可以找一条喜欢的丝带,把准考证和身份证挂在脖子前,以防丢失、遗忘。二、文具2B铅笔至少两支、黑色签字笔至少两支、直尺、圆规等(不要带涂改液、胶带、修正带)。特别提醒:涂答题
225、卡使用的铅笔削得太细,会延长涂卡时间,建议把铅笔削成扁扁的“鸭嘴”形,也有卖现成的楔形头的考试专用笔,请确保正规商场购买正品。进入考场的有效证件,必须妥善保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建议,三、手表。考试时最好带一块手表合理安排时间。提前调好时间四、必要的生活用品,如清凉油、水、纸巾。五、雨具。考试前两天考生或家长应注意天气预报,了解高考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有雨,提前准备好雨具。六、着装。如果高考当天温度较高,应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场中暑。七、眼镜。戴眼镜的同学最好准备副备用眼镜,要提前试戴其是否舒服。戴隐形眼镜的同学要准备好一副框架眼镜和明目眼药水。八、出行:如果骑自
226、行车去考场,提前检查好座驾,车胎气是否足等;准备乘公共汽车或出租车的考生,准备好零钱;家人驾车送,请提前看好线路。NO2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心理篇”马上高考,很多孩子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头痛、失眠、脾气暴躁等问题,你要知道现在再紧张再压力再使劲熬夜补习,已木有用了,放松心态,深呼吸吸气吐气吸气吐气告诉自己,心态决定一切,遇事有个好心态才能事事顺利,不就是“伸头一刀么”,高考来啊,我不怕你!PS:考生的心理状态与考试成绩的关系一、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考好!一定能实现目标;之前学过的都记得都会用得着;题难难所有人,我不会不一定别人的就会;我今天真精神一切都会顺利”二、要充满斗志
227、,昂首挺胸进考场。天上写着五个字:这都不是事。见到监考老师,记得微笑以待哦!三、为自己准备平时最喜欢穿的最舒服的衣服和鞋子,让自己保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四、考前不要喝太多水,免得进了考场突然想上厕所,造成心理上的慌张。NO3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身体篇”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棒精神好,做什么都好。考生也一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迎接考试,绝对是重中之重。一、饮食上平时吃啥 考试也吃啥考前大换食谱可是饮食的大忌,不要食用平时考生没有吃过的新食物。因为新食物平日没吃过,可能存在过敏、不耐受、胃肠不适等问题。也要注意忌口,少吃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防上火,冷饮也要少吃噢。不要临时大补、迷信保健品,如果
228、不吸收、不适应的话,反而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适得其反。二、适当运动早晚,天气不热的时候可以外出散散步,既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内心紧张,也可以保持精神的状态。三、洗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泡。热水澡是最古老的镇静剂,要放松自己,最好浸泡在比自己的体温高一些些的热水里,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热水泡脚同样能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疲惫。四、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临时改变自己的生物钟。考前不要晚上临时熬夜抱佛脚,这只会让你第二天考试更疲惫。终极考问:遇上不会做的题怎么办?高考不难,但是也一定会遇到不会的试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讲究方法,就能将失分点降到最低。一问:要不要把全卷看一遍?拿到卷子
229、以后看一下,是看考卷一共几页,多少道题一定要先知道,千万不能落题和落页。关于是否要把全卷的题目全看一遍,同学们按自己的习惯来做,没有对错之分。模拟考你们怎么做的,高考还是怎么做,不要改变你的习惯做法。对于第一场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是要先看一看的,因为这是一道得分最高的题目。看了作文,做到心里有数,等到真正开始作文的时候再认真考虑,不会出现无暇细想的情况。二问:如何提高一卷的得分率?调查显示:一般试卷前几题的错误率比较高,因为一开始考生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所以提醒大家,在心情恢复正常时要着重检查一下前几题。比如语文第一题便是现代文阅读,虽说都是客观题,但是刚开始做题便接触到阅读理解类比较大的题目
230、,考生在紧张的情况下,这个题的失误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在平静下来之后,要抽出时间重新检查下第一题。三问:遇上不会做的题怎么办?高考是选拔考试,碰到难题是非常正常的。碰到不会做的题不要紧张,要想到,我不会做,那好多人也未必会做。我只要把能拿到的分拿到就行了,一定要稳定心态。四问:有的题可以上手,但做半截又不会了,怎么办?碰到这样的题不要慌,仔细审题,能做一步做一步,能做两步做两步。高考试题题题设防,题题把关,比如理科计算题按步计分做对一步便有一步的分,不要因为半截不会了,前面的就不算分数了。文科的主观题,也是按点计分的,答对一点有一点的分。所以心态一定要放松,能做几步做几步,能得几分得分。不要想着
231、一道题会做,就一定能做到底。高考考题看重的是区分度。五问:最后一题是最难的吗?不一定。高考试卷有一个长度,指题量的答题时间的一个参数:中等程度以上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试题。语文的最后一题是作文题,作为得分最高的题目,作文也不是最难的,所以遇到作文题不要惊慌,合理安排作文时间,一个小时左右完全可以打造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所以对这最后一题一定要写,并且最大努力把它写好,事实上,作文得高分、得满分的比比皆是。六问:要不要最后检查一下全卷?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规定时间内答不完题,但一定要留下15分钟左右时间检查全卷。往往检查一遍,能检查出一个错误,从而多得几分,这也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方法。七问:有没
232、有一个具体的答题要领?基本的答题要领是: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比如理科计算题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指的是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也许这才是高考的真正内涵:它虽然不能定义你的未来,却浓缩了你最好的青春时光。【考后心理篇】7种方法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结合工作经验,给广大家长和中、高考考生提供了7种舒缓心理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方法一 转移思路法:离开令人不快的情境,转移到高兴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忘却烦恼。方
233、法二 亲近动物和植物法:走入大自然,与动植物亲近,让植物的生机盎然、小动物的顽皮可爱来感染自己,排遣心中的烦恼,改变自己的阴郁心情。方法三 谈心法:把心里的郁闷或牢骚倾诉于自己最亲密和信赖的人。这种谈心不仅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也可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有时候,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朋友的一番话可能会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方法四 自我暗示法:不妨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只要有自信,任何人都不能使你自卑。方法五 日记法:把内心的愤恨和痛苦尽情地宣泄在日记中,别人也不会知道。慢慢地自己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方法六 补偿升华法: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例如学得某种专长)补偿高考失败造成的痛苦;把
234、不良情绪导向积极方面,通过做出突出成绩化解心理矛盾,获得心理平衡。方法七 宣泄放松法:把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或大声叫喊,或痛哭一场,或“潇洒”玩一回(当然要有益),通过宣泄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考后提醒:高考结束适当娱乐可以放松不可放纵黑色的六月过去之后,你就迎来了五彩缤纷的三个月假期以及绚丽多姿的四年大学时光。接下来的这三个月,你要怎么过?许多考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不过,无论怎么安排这个暑假,都应该好好珍惜,因为,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长的一个暑假了。当然,还有考生没想过怎么安排,那就参考下吧。N01考个驾照,有备无患很多考生已有学车的打算,这是个很好的选择。许多驾校针对学生也有不同程
235、度的优惠,因此,高考之后,是考生考取驾照的最佳时间之一,而且开车作为一项技能,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工作等都有帮助。N02锻炼身体,保持身材高中三年,考生们的心思全花在了学习上,体育课被文化课占据,周末也很少休息。高考之后,总算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吃喝玩乐,直呼快哉快哉,不料身材走样,体重直线上升。所以,前车之鉴,不可忽视。如果考生有条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加强锻炼。或者,学习一种新的运动,瑜伽、游泳等皆可。N03外出旅行,长长见识济宁一中高三七班的董亚宁正在着手准备去天津旅行,因为,那里有她梦想中的大学。其实,即便不是为了提前去看看以后要生活四年的大学,出门旅行也是一个度过假
236、期的好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想高中三年,读的书何止万卷啊,可所走的路,不过是家、食堂、教学楼这三点一线。所以,趁着年轻出去看看吧,外面的世界不是一般的精彩!N04睡觉聚会上网,也不能少考完要先睡上三天三夜,这是众多考生考完后的第一想法。的确,睡觉、聚会、上网这些方式是放松的好方法。虽然不提倡考生以此打发漫漫长假,但睡觉是储备体力等重要方式,聚会是同学间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而上网是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窗口,所以,只要不是长时间沉迷,家长没必要阻止考生做这些事情。温馨提示:可以放松,不可放纵友情提示各位考生,可以放松,但不可放纵。最好的方法是,给自己的假期划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利用。出成
237、绩之前,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为主;出成绩之后,为填报志愿阶段,可以参加本报的高招咨询会;录取结果出来后,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同时可以外出游玩,长长见识。假期的每一天,都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终极押题篇】2017年高考终极押题卷语 文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语言资源调查记录是语保工程的核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十大
238、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如汉语官话方言使用人口达66亿,吴方言、闽方言的使用人口也达7000多万,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这60年一遇的语保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呢?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基本面全覆盖”主要考虑语种和地区两个维度。从语种
239、来说,全国130多种语言每一种都要调查。不过,这里所谓“语种”也泛指主要方言种类,例如藏语分卫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都要设点调查。从地区来说,全国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都要统一布点。在一个省份内部,则要兼顾各二级行政区,例如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但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只有5年,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
240、个方面。我国语言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拿汉语来说,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因此,在东南地区要多设点,尽量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语言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并且优先实施。例如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义都语,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2月14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是语言资源调查记录,它需要
241、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B我国因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故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其中汉语就有十大方言。C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D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语保工程有两个重要原则
242、: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B“基本面全覆盖”是说既要考虑到我国的130多种方言,又要兼顾全国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行政区。C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D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是无限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语保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所以,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B汉语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东南地区的方
243、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C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并且优先实施。D处于濒危状态的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楼宇烈: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大暑刚过,窗外虫鸣不止。北京西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坐在家中,面前一杯清茶,背后一面书架,宁静自在。两个月前
244、,82岁的楼宇烈结束了在北大的最后一堂公开课,但他普及传统文化的脚步仍在继续。近日,他的新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在信息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在他看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怀揣宝珠,沿街乞讨”“从幼儿园到高中,我都是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度过的。”和今天的许多城里孩子一样,楼宇烈的青少年时代,没有经受过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楼宇烈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晃就是60多年。“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例明显失衡。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
245、,一个是中国的戏曲家,一个是英国的剧作家。但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却不知道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甚至连牡丹亭都不一定知道。”楼宇烈把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比喻为“怀揣宝珠,沿街乞讨”,“一个国家要有文化主体性,才能去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文化主体意识的缺失会使一个国家的灵魂游荡不定,哪里强就往哪里去,哪里吸引力大就去哪里。失去了文化主体意识,分辨能力就差了,随声附和的东西也就多了。”然而,楼宇烈不是一个“拒绝现代”的守旧者。用手机看电子书、看电视直播,上网看电影,他都习以为常。而对现代生活的融入,更让楼宇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拿到今天来实践,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
246、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人文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引领,科技文化就会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因为有人文文化,才会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生活的奴隶。”楼宇烈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我们如果能坚持人文文化,并用人文文化来弥补科技文化的缺失,这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重大的文化贡献。” 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在楼宇烈的书架上,摆放着不少和夫人、孩子的合影,不难看出他对家的眷恋。“家应该是一个安乐窝。在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中,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
247、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小家稳固了,大家就稳固了。小家和谐了,大家也就和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我们家的理念。当然,国家也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楼宇烈不是躲在书斋中的学者,对于传统文化,他更强调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会感悟。楼宇烈常常引用清代学者陆世仪的话:“今士大夫家,每好言家法,不言家礼。法使人遵,礼使人化;法使人畏,礼使人亲。”他认为家礼是比家训、家教、家规、家风更为重要的问题。礼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法”。再烦琐的法律都难免有空子可钻,但如果有了好的社会习俗,法就可以简化。说起眼下的少儿读经热,楼宇烈认为,实践比背诵更为重要。“我不太主张让孩子去背诵太多经典。四书五经里的很多概念现在都发生
248、了变化,别说孩子不理解,教师要想说清楚都很难。”楼宇烈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在平常生活中实践基本的礼仪。“与其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不如做到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晨则省,昏则定这三条。如果能做到这最起码的三条,孩子跟别人交流、应答的面貌就会发生改变。其他的,可以再一条条实践。”楼宇烈说,传播传统文化,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搞得轰轰烈烈,往往会走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10日,有改动)相关链接:对于“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如何面对未来”,楼老先生也给出了答案,他认为,近百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科技时,未能摆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致我们对历史,甚至对身
249、边的地理环境都产生了陌生感。(北京晚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楼宇烈不是躲在书斋中的学者,对于传统文化,他更强调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会感悟。但是他认为家礼是比家训、家教、家规、家风更为重要的问题。B楼宇烈认为儿童并不需要背诵太多经典,实践比背诵更为重要。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在平常生活中实践基本的礼仪。C楼宇烈认为儿童学习弟子规应首先做到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晨则省,昏则定”这三条。如果能做到这最起码的三条,孩子跟别人交流、应答的面貌就会发生改变。D楼宇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是因为“搞得轰轰烈烈,往往会走样
250、”。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楼宇烈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近百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科技时,未能摆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致我们对历史,甚至对身边的地理环境都产生了陌生感。B从幼儿园到高中楼宇烈没有经受过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楼宇烈才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因此,现在的中小学生也不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C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例明显失衡: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却不知道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甚至连牡丹亭都不一定知道。这
251、是“怀揣宝珠,沿街乞讨”。D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重大的文化贡献。E楼宇烈很眷恋自己的家。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中,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小家稳固了,大家就稳固了。小家和谐了,大家也就和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我们家的理念。6楼宇烈认为我们应怎样继承传统文化?(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只五万元的橘子路曼的丈夫患了重病,辗转求治一年后,撇下她和女儿还有一大堆债务,撒手西去。路曼是个坚强的女人
252、,她在街口摆了个水果摊,和八岁的女儿艰难度日。这天傍晚,路曼正忙着招呼顾客,忽听邻近的一个水果摊老板正大声驱赶一个乞丐模样的男顾客,路曼从他尖刻的话语中听出,这个人在他的水果摊上翻弄半天,却提出只买一只橘子,害得他耽误了好几笔生意。路曼感到很好奇,她摆了好几年摊了,却还没遇到过只买一只橘子的人。当那个乞丐路过她摊前时,不免多看了他几眼。只见他衣服凌乱,头发乱蓬蓬的,身材不算矮,只是佝偻得厉害,走几步路就直喘粗气,显然是生病了。这一幕不由得使路曼想起陪护丈夫看病的那段日子,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轻声招呼道:“这位大哥,请等一下,我可以卖给你!”乞丐闻声停下来,用戒备的眼光看着她。路曼拿起一只大橘子
253、,象征性地称了一下,并用包装袋包好,递给了他。乞丐盯着路曼的眼睛看了好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多少钱?”路曼本不想收钱,但怕不收钱会伤害他脆弱的自尊心,就告诉他正好三毛钱。乞丐转过身去,掏出一个脏得看不清颜色的手帕卷,手颤抖着一层一层打开,从一叠残破的纸币中拈出三张递给了路曼,那三张纸币带着浓重的汗味和霉味,路曼硬着头皮收下了。第二天黄昏,那个乞丐又来了。他犹豫着对路曼说:“我还想买一只橘子,行吗?”路曼爽快地说:“行,怎么不行呢!”她边说边在橘子堆里翻找,想找个大一点的、味道好点的送给他。路曼忍不住问:“你是不是生病了,特别想吃橘子?”男人的神情一震:“你怎么知道?”路曼说:“你很憔悴,这谁都能
254、看出来。对了,你这样硬挺着哪行,去医院看看吧!”男人伤感地叹了口气:“去医院?我哪有钱去医院呢!没事的,挺一挺就过去了。”说话间,路曼装好一袋橘子,真诚地说:“出门在外不容易,看来你是遇到难处了,我帮不了你别的,这些橘子算我送给你的,你若不嫌弃就拿着吧!”男人愣住了,转眼间,眼角闪起了泪花,他叹息一声:“谢谢你!”说完,提起水果袋走了。路曼第三次看到这个男人是三天后的事了。男人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好多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还刮了胡子,梳理了头发,看起来像变了一个人。乞丐沉思片刻,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匆匆地离开了。他走后好一会儿,路曼才发现水果摊上有一只银灰色的皮夹。路曼好奇地打开皮夹,发现里面只
255、有一个薄薄的纸包,拆开纸包后,里面是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的人名叫刘强,正是那个乞丐。路曼展开包身份证的纸,想按原样把身份证包好,却意外地发现那张纸是G省公安厅一年前发布的通缉令,通缉的对象竟然就是这个叫刘强的乞丐!路曼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可是她一看再看,照片和姓名都充分证明,神秘乞丐的的确确就是负有三条命案在身的杀人犯!路曼吓得直冒冷汗,心怦怦地狂跳着,好像立马就要蹦出嗓子眼儿。她竭力控制住紧张的情绪,迅速拿出笔,记下了举报电话,然后按原样把身份证包好。路曼见他进了一条胡同,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了举报电话。路曼清楚,杀人犯再可怜,也还是杀人犯;自己再善良,也不能糊涂到包庇
256、通缉犯的地步。只有五分钟时间,四辆警车飞速驶来,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迅速包围了刘强所进入的胡同。不一会儿,戴着手铐的刘强便被押上了警车。路曼这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三天后,几个警察找到路曼家中,告诉她因为举报有功,G省公安厅决定兑现承诺,一次性奖励给她现金五万元。看着厚厚的几沓钱,路曼却不敢接。经过警察们再三劝说,路曼才忐忑不安地接受了这笔钱。三个月后,路曼接到了城郊看守所转来的一封信,信是死刑犯刘强写的。刘强在信中说:“丢皮夹一事是我故意安排的,我过够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生活,加上重病缠身,兜里只剩下了几毛钱,可以说是走到人生末路了。我原来是想自杀的,是你让我改变了主意。我知道,如
257、果谁举报我,谁就会获得五万元的奖励。我希望你能得到那笔钱,我想,那是对善良的人最好的报答”“天哪,原来是这样啊!”路曼手捧来信,仰天长叹一声,不禁泪如雨下(选自意林,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写路曼丈夫患病去世留下一大堆债务,她在街口摆了个水果摊,和八岁的女儿艰难度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她遇到乞丐买水果和她对乞丐产生同情之心做了铺垫,表现了路曼的善良。B路曼见邻近的一个水果摊老板大声驱赶一个乞丐模样只买一只橘子的男顾客,她感到好奇,就轻声招呼道:“这位大哥,请等一下,我可以卖给你”,她是想知道乞丐的秘密。这里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258、。C路曼通过乞丐的照片和姓名确定他就是负有三条命案在身的杀人犯。见乞丐进了一条胡同,她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了举报电话。因为路曼知道举报逃犯就会获得五万元的奖励。DG省公安厅兑现承诺,一次性奖励给路曼现金五万元。路曼刚开始不敢接,经过警察们再三劝说之后,才忐忑不安地接受了这笔钱。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路曼的心理活动。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9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逃犯故意丢皮夹从而让路曼举报他,这样的行为不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湘,字巨源,华州人。进士甲
259、科,历彰武、永兴、昭武三军节度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新繁县。以吏最,命知商州,徙陇州、兴元府,再迁太常博士。上补政忠言十篇,召判宗正寺,赐白金二百两。久之,上书言:“元德李太后母育圣躬,请祔太宗庙室。”后用其说。册赵德明,假尚书礼部员外郎,为官告副使。擢殿中侍御史,权判三司勾院,上言:“汉章帝以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鞫狱断刑之政,遂定令毋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今季冬诞圣之月而决大辟不废。愿诏有司,自仲冬留大辟弗决,俟孟春临轩阅视,情可矜恻者贷之,他论如法。”真宗曰:“此固善矣,然虑系囚益淹久,吏或因缘为奸尔。”湘又上书请封禅。未几,命管勾南宫北宅事。东封泰山,为东京留守推官,礼成
260、,迁侍御史。升州火,命湘往致祠,兼问民疾苦。还言转运使刘炤弛职不按部,知洪州马景病不任事,皆罢黜之。纠察刑狱,改尚书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湘又言:“旧制文武常参官日趋朝,并赴待漏院俟禁门辟,今则辰漏上始放外朝,故朝者多后时乃入。望敕正衙门主者察晚至,以惩其慢。若风雨寒暑托病不朝者罪之。”时帝亲制五箴以自儆,湘因言:“宗室风化所本,宜有以训厉,愿特制铭以赐南北邸。”帝悦,为制宗室座右铭,赐宁王元偓以下并及湘,且谕之曰:“卿宗姓也,故赐卿。”祀汾阴,为考制度副使,请如周官置土训,录所过州县山川与俗好恶,日上奏御。兼判宗正寺。历三司户部、度支副使。祀太清宫,管勾留司三司事。为盐铁副使,再迁工部郎
261、中、直昭文馆,出知河南府,徙河中府,为京西转运使。又徙凤翔府、延州,迁太常少卿、知襄州。又知应天府,进右谏议大夫,复知河南,为集贤院学士,以疾徙虢州,卒。(选自宋史)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尚书礼部员外郎 假:假扮B俟孟春临轩阅视 俟:等待C兼问民疾苦 问:考察D并赴待漏院俟禁门辟 辟: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历法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是“孟、仲、季”,例如“孟春”指春季的正月,“仲冬”就是冬季的第二个月,也就是腊月。B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
262、作“禅”。C宗室,指同宗族的人,本文指的是与皇帝同宗族的人,也就是皇族。D太常博士,官名。太常寺属官有博士,掌教弟子,分经任职,如诗,分鲁、齐、韩三家,各置一人;国有疑事,则备咨询,秩四百石,汉宣帝增为比六百石。其职相当于后世的国子博士。宋太常博士职守同前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湘向皇帝上补政忠言十篇,被召判宗正寺。西夏国主李德明派使臣奉表愿臣属于宋,宋真宗册封了德明,赵湘奉命代理尚书礼部员外郎,充副使前往。B赵湘上书说腊月是皇上的生月,希望下诏给有关部门,自冬月起不要处决死刑犯,等到第二年正月皇帝亲自审阅查看,对其中情节可怜悯恻隐的予以宽恕,其他的严
263、格按法律规定执行。C过去日常参朝的文武官员每日上朝,在待漏院等候禁门打开,现在辰时才开禁门放外面的臣子朝见,就有大臣上朝很晚,赵湘说希望皇帝下令让各衙门主官察看迟到的大臣,惩治其懈怠;对因风雨寒暑托病不上朝的,则不予治罪。D皇帝为自己写了座右铭,赵湘便奏言皇帝将宗室祖传戒规制成座右铭,赐予宗室诸王。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对,便以座右铭赐宁王元偓等,并特赐赵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真宗曰:“此固善矣,然虑系囚益淹久,吏或因缘为奸尔。”(5分)(2)升州火,命湘往致祠,兼问民疾苦。 还言转运使刘炤弛职不按部,知洪州马景病不任事,皆罢黜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26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清平乐注元元好问溪头来去。坐卧沿溪树,管甚人间无著处。已被白云留住。生平不置肝肠。只今物我都忘。说与山中鱼鸟,相亲相近何妨。 注这首词作于金亡后。作为一个忠于金朝的遗民,金亡后,元好问一直没有出仕。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溪头来去。坐卧沿溪树”两句描绘了清闲悠然的生活情景。B“管甚人间无著处。已被白云留住”两句写词人不怕碌碌尘世中没有安排的地方,自己已经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C“生平不置肝肠。只今物我都忘”两句表明自己一生本不存什么心机,现在更是物我皆忘。D“说与山中鱼鸟,相亲相近何妨”两句意指自己想出仕却没有机会,于是浑然忘
265、机,认为鱼鸟也可以亲近。E“已被白云留住”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不再关心政治,只醉心于大自然。15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 “_”一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两句既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我们是好朋
266、友,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B如果认为对一个小偷搞示众是无伤大雅之事,我们也就等于承认了,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推向违法示众的边缘。C2017年1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计103部,其中古代题材剧共21部,而其中,历史正剧不超过5部,其他仍然以传奇、神话、武侠题材为主。历史正剧的复苏似乎还任重而道远。D淘汰过剩产能绝不手软,给新动能留足成长空间。河南提出,“坚决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东山再起,再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扭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用市场机制、法治手段、环保标准约束淘汰落后产能”。E我国广大知识分子
267、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它并不仅仅是传导人类体验之最简洁、最浓缩的方式;它还可以为任何一种语言操作提供可能获得的最高标准。B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惩戒教育”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它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C社会发展引起科学家们的担忧,全球平均智商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过去的50年,人类综合智商值下降了1倍。D近期,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公布,引起了人们对相关国企改革
268、、人口政策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的重视。19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甲)我校团委决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我爱祖国”演讲会。(乙)您是著名演讲家,对演讲颇有研究。(丙)现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们的活动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A(甲) B(乙) C(丙) D(丁)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法律和道德,一个是硬约束、 ,一个是他律、 ,仅仅依靠强力推行的外在制约会削弱人的自觉性。道德则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 ,促使人们主动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自愿选择
269、有道德的行为。21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韩美林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之邀,设计了丁酉年生肖邮票“鸡票”,请你观察该邮票,说说该邮票的构图要素和寓意。(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中国诗词大会与朗读者这类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让人们逐渐渴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生。最近,16岁的少女武亦姝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每段都以带有春天意向的古诗句起笔,仿佛再现了一场缤纷洒落的“飞花令”,同时也再次引发人们对古典文化教育的关注。有人认为古诗文背诵这一培养读书人的传统办法在当今更能彰显其价值。可也有人认为电脑硬盘和搜索引擎比一个读书人的记忆力要强大得多
270、,用得着花大把时间去背诵那么多古诗文吗?你怎么看呢?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17年高考终极押题卷语文全解全析1【答案】D【解析】D项张冠李戴,把这次语言调查的目的与上次的搞反了。原文“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2【答案】D【解析】“调查对象是无限的”错,原文是“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3【答案】C 【解析】原文的观点是“尽量一县一点”,而选项变成了“一县一点”。4【答案】A【解析】“楼宇烈不是躲在书斋中的学者,对于传统文化,他更强调身体力行,
271、在实践中体会感悟”对应文本第二个小标题的第二段内容,“他认为家礼是比家训、家教、家规、家风更为重要的问题”对应的是文本第二个小标题的第三段内容,这两句都是正确的,但两者不是转折关系。5【答案】AE【解析】A项对应的是选文的第二段和相关链接的内容,正确。B项“因此,现在的中小学生也不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说法错误,于文无据。C项“这是怀揣宝珠,沿街乞讨”中的“这”指代的只是选项列举的一种情况,而原文说的是“楼宇烈把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比喻为怀揣宝珠,沿街乞讨”,该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D项“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重大
272、的文化贡献”。和原文比较,少了“并用人文文化来弥补科技文化的缺失”。E项对应原文第二个小标题的一、二两段,正确。6【答案】(1)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面对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应体现出主体性,这样才能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面对科技发展,我们应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并用这种人文文化来弥补科技文化的缺失;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拿到今天来实践,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每点1分,共3分)(2)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播传统文化,强调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会感悟;孩子学习四书五经,实践比背诵更为重
273、要;传播传统文化,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每点1分,共2分)【解析】根据文章结构,作者把它分成了两个小标题,我们组织答案时也可以分两个方面,然后根据各段内容归纳整合出答案。7【答案】A【解析】B项“她是想知道乞丐的秘密”错,路曼只是看到他生病的样子心里产生了同情。C项“因为路曼知道举报逃犯就会获得五万元的奖励”错,路曼举报逃犯是因为她是非分明。D项“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路曼的心理活动”错,这里没有夸张。8【答案】坚强而自立。丈夫患病去世留下巨债,她和女儿靠卖水果艰难度日。(2分)勤劳又善良。每天摆摊,当她看到乞丐生病没钱买水果时,充满同情心,并尽力帮助他。(2分)是非分明。当她得知乞丐是逃
274、犯时,不因他可怜而不举报他。(1分)【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特点,考生可梳理情节,从“路曼的丈夫患病去世留下巨债,她和女儿靠卖水果艰难度日”可看出她的坚强和自立;文中多次写到她同情并帮助患病的乞丐,可看出她的善良;当她得知乞丐是逃犯时,她想她还没有糊涂到包庇犯罪,她迅速打了举报电话,可看出她是非分明。9【答案】示例一 合理。理由:这样处理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逃犯身患疾病,厌倦了逃亡生活,又被路曼的善良感动,所以才故意这样做;这样处理照应了题目“一只五万元的橘子”;这样处理表现了好人有好报,善良的人会得到善果的主题。这样处理也表明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邪恶,符合时代精神。(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75、2分,共6分)示例二 不合理。乞丐是个有三条人命在身的杀人犯,可见其穷凶极恶,他会因路曼的一点善意而改变吗?作者这样处理只是为了主题需要。(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小说情节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观点来分条陈述理由。可以从情节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叙事形式上分析,从写作时代特点、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分析。10【答案】A【解析】A项,假:非正式的,代理。11【答案】A【解析】仲冬是农历十一月,“腊月”指农历十二月。12【答案】C【解析】选项中“对因风雨寒暑托病不上朝的,则不予治罪”错,原文是“若风雨寒暑托病不朝者罪之”,意为:如果有因刮风下雨天气寒热而
276、假托生病不上朝的人,则将他们治罪。13【答案】(1)真宗说:“这固然好啊,然而(我)担心关押囚犯更长久,有的官吏会因此做奸诈的事吧。”(“善”“淹久”“或”各1分,句意2分)(2)升州火灾,(皇帝)命赵湘前往祭神,同时考察民间疾苦。(赵湘)回朝上奏说转运使刘炤失职不能照章办事,洪州知州马景有病不能理事,朝廷遂将二人罢黜。(“祠”“弛”“知”各1分,句意2分)【解析】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尤其要落实重点的实词、特殊句式等得分点;意译为辅,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参考译文】赵湘,字巨源,是华州人。中进士甲科,历任彰武、永兴、昭武三军节度推官,调任秘书省著
277、作佐郎、新繁县县令。在任多有政绩,升任商州知州,调任陇州、兴元府,再调任太常博士。他向皇帝上补政忠言十篇,被召判宗正寺,赏赐白银二百两。过了很久,他上书说:“元德李太后生育了皇上,请将李太后的牌位放入供奉太宗的庙室。”后来皇帝采用了他的说法。(宋真宗)册封李德明,赵湘奉命代理尚书礼部员外郎、充副使前往。后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权判三司勾院,他上书说:“汉章帝以月令冬至之后有顺应天道助生阳气的文书,而没有审讯判刑的政令,于是确定下令不要在十一月、十二月上报死囚(名单)。现今十二月是圣上诞生的月份,而执行死刑不停止。希望下诏给有关部门,自十一月留下死刑不要执行,等到第二年正月皇帝亲自审阅查看,对情节可
278、怜悯恻隐的予以宽恕,其他的严格按法律规定执行。”真宗说:“这固然好啊,然而(我)担心关押囚犯更长久,有的官吏会因此做奸诈的事吧。”赵湘又上书请皇帝封禅。不久,皇帝命他管南宫北宅事。皇帝东封泰山时,赵湘为东京留守推官,封禅事毕,升为侍御史。升州发生火灾,(皇帝)命赵湘前往祭神,同时考察民间疾苦。(赵湘)回朝上奏说转运使刘炤失职不能照章办事,洪州知州马景有病不能理事,朝廷遂将二人罢黜。他奉命纠察刑狱,改任尚书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管理杂事。赵湘又上奏说:“旧制度日常参朝的文武官员每日上朝,在待漏院等候禁门打开,现在辰时才开禁门放外面的臣子朝见,就有大臣上朝很晚。希望皇帝下令让各衙门主官察看迟到的大臣,
279、惩治他们的懈怠。对因风雨寒暑托病不上朝的,就治他们的罪。”当时皇帝为自己写了五条箴言作座右铭,赵湘便奏言皇帝:“宗室的风气教化是根本,应当有箴言来教诲勉励,希望皇上特制铭文赐给南北宅邸的宗室。”皇帝很高兴,将宗室祖传戒规制成座右铭,赐给宁王元偓等,并特赐赵湘,且谕告他说:“你和皇室同姓,所以特赐于你。”朝廷在汾阴祭祀时,赵湘担任考制度副使,奏请参照周官置土训一职,记录所经过的州县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和风俗好恶,每天上奏皇帝。兼任判宗正寺。后历三司户部使、度支副使。朝廷在太清宫祭祀时,赵湘管勾留司三司事。担任盐铁副使,调任工部郎中,值班昭文馆,出京任河南知府,调河中府,转京西转运使。
280、又调任凤翔府、延州,升任太常少卿、襄州知州。又任应天府知府,晋升右谏议大夫,又任河南知州,为集贤院学士,因病改任虢州知州,去世。14【答案】DE【解析】D项“表明自己想出仕却没有机会”错,结合注释可知,元好问在金亡后便无心仕途。E项“用夸张的手法”错,“已被白云留住”把白云当人来写,是用了拟人手法。15【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元好问晚年对社会纷争、仕途角逐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意思对即可得6分)【解析】“坐卧沿溪树,管甚人间无著处”反映了词人作为金朝的遗民,对仕途及功名的厌倦;“已被白云留住”“只今物我都忘。说与山中鱼鸟,相亲相近何妨”反映了词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16【答案】(1)舳
281、舻千里 旌旗蔽空 (2)大珠小珠落玉盘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每空1分,有多字、漏字、错字的该空不得分)【解析】注意“舳舻”“旌”“燕”“勒”字的写法。17【答案】AD【解析】A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选项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B项,无伤大雅:比喻只有细小的毛病,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使用正确。C项,任重而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途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使用正确。D项,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该词显然用于人,选项用于指事,故用错。E项,舍我其谁:舍,
282、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到该做的事,绝不退让。使用正确。18【答案】A【解析】B项“它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中“它”指代不明,应是“惩戒教育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C项不合逻辑,下降不能用倍数。D项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19【答案】C【解析】“做出认真的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对象提这样的要求。20【答案】一个是软约束 一个是自律 内在的自我约束(意思对即可得5分)【解析】“一个是软约束”和前句“一个是硬约束”对应;“一个是自律”和前句“一个是他律”对应;“内在的自我约束”和前面“外在的法律规范”对应。21【答案】丁酉年“鸡票”一套两枚,第一枚图案展现了一只威武强壮、高傲奔放的雄鸡形象,第二枚则展现了呵护幼子的鸡妈妈与抽象可爱的小鸡组成的“合家欢”形象。全套邮票表现的是生肖鸡幸福美满的一家子,既突出了雄鸡起舞、大吉大利的生肖贺岁主题,又展现了和谐团圆的家庭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题中有两幅图,作答时要分别抓住两幅图的特点,并考虑到它们是生肖邮票,由此联想它们的寓意即可。22【立意指津】对于驱动式作文,学生可以谈古诗文背诵这一培养读书人的传统办法在当今更能彰显其价值;也可以反对背诵。重要的是针对这件事发表观点,有理有据地论述。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