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79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4).pdf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短新闻两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新闻知识,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3情感目标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二、教学重点品味文章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三、教学难点品味文章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文本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家国情怀”都是每一个民族的精神主线。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

2、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 1997 年 6 月 30日至 7 月 1 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学 生 倾 听 导入,感受那激动 人 心 的 时刻。创 设 情境,导入本课复习旧知复习新闻知识1.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积 极 回 答 问题,就

3、所了解的知识区分新闻和消息。通过搜集关于新闻和消息的资料明确2五个“”和一个“”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3.消息的特点: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短:消息要求短。快:时效性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 导性要强。4.消息的结构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

4、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倾听,作好相应记录。借助书下注释和手中的参考资料了解消息的结构。二者的区别,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握消息的结构,为分析文本的内容打下基础问 题 探 究一: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投影出的问题,并在文中把相关的内容圈划下来。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明确: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

5、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自读课文。圈出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通过自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3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 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2.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明确:第一次写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降旗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时候的降旗很平常,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 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降旗是写 7 月 1 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

6、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结束了,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明确: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 156 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

7、本身的现实内涵。小组讨论,明确答案。把握三次降旗的意义。4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明确: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 1997 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二、小结并过渡到下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它在选材方面特别新颖,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当时的美国也引起极大轰动,还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小结并过渡到下一篇的学习问 题 探 究

8、二: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 400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戮。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 4 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兰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学生自读投影出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5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 40 平方千米,包括

9、3 个集中营:奥斯维辛主营、布热金卡营、莫诺维策营。莫诺维策营又包括 40 个小集中营,分布在波兰南部整个西里西亚地区。1940 年到 1944 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希特勒的杀人中心,大约有 400 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投影图片。二、课文讲解1.看了投影和课文以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明确】:可怕、惨绝人寰、恐怖2.作者又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如何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明确】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3.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0、【明确】:“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学 生 分 组 谈论,推举代表作答。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6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4.文章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明确】“今天,在奥斯维辛,并

11、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5.作者想告诉人们什么呢?【明确】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可怕、恐怖以及法西斯的暴行。6.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告诉人们的?【明确】一开始,作者就通过震撼人心的议论写出了布热金卡这个地方充满恐怖、阴森、惨绝人寰。接下来,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资料,介绍了奥 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后面的部分,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焚尸炉、女牢 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室。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这些地方多么阴森恐怖,而是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

12、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来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7.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7为什么?【明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四、总结历史不断发展,岁月可以冲淡一切,但有些东西却是永远无法忘记的,也是不能忘记的。虽然二战早已经过去,但“奥斯维辛”仍旧在默默地提醒着人们:忘却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课后作业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1“香港回归,这是一个让亿万中华儿女噙泪的时刻;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香港回归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 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动手写一写引导学生从课文拓展开去,进行写作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