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超导金牌得主难见分晓.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785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导金牌得主难见分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超导金牌得主难见分晓1986年以来,世界物理学界出现了一场激烈的超导赛。在这场竞赛中,我国物理学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其中的情况吧。原来自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之后,十个多世纪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过去所发现的超导体转变温度太低,必须在液氮下(42k)工作,而氧是一种稀有气体,它的液化又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开发超导体应用的潜力,关键是提高转变温度,寻找高温超导体。后来科学家转向用来源丰富。液化比较容易的(77k)氮,并且一直在为寻找液氮下工作的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而努力,但是这意味着要把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从42k提高到几个k是相当困难的。从1911年

2、到1973年的几十年间提高转变温度的平均速度是每10年提高25k,而1973年到1986年13年间,转变温度一直停滞在232k。1986年4月联邦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和瑞士科学家缪勒最新发现了一种氧化物超导体,这种材料在绝对温度35k时,电阻就能消失,把转变温度从23k一下子提高了12k,而且改变了70余年来只是在合金材料中寻找超导体的老路子,开创出从氧化物体系中发现高温超导体的新领域,他们二人也因此而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极大地鼓舞了科学家们的热情,出现了一场几乎席卷全球的超导赛。提高起始转变温度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科学家也争分夺秒,不断研制出转变温度高的超导材料。1989年初,我国科学家首先研制出临界温度高达132k的材料,是国际上的最高纪录。1991年8月,我国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系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超导体K3C6。超导转变温度远高于现已发现的其他各种有机超导体,说明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竞赛还在继续,谁胜谁负还难以定论。我国超导专家赵忠贤曾说,无论谁拿到金牌。只要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好处,我们都高兴,做为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中国人能拿到。我们也盼着这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