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726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概念(1)狭义: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2)广义: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2分类(1)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举例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典型地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互关系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2)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界

2、本身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二、环境问题的发展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是以气候危机和食物危机为代表的生态问题。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引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表现为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当代环境问题显示出大范围、高危害等新特点。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产生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3、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判断题1自然原因不会引起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3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大体一样。()4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5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控制人口数量。()答案:1.2.3.4.5.二、选择题6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答案:D7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

4、全球,其原因是()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改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BCD答案:A8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A所有环境问题都有全球化趋势B已经能够被人类准确预见C过程具有不可逆性D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答案:C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合作探究】读教材P11图125“被地震毁坏的大厦”、图126“陷入泥石流中的汽车”和P12图127“沙尘暴”、图128“地面下沉”,探究下列问题。(1)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图中的问题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环境问题

5、?(2)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提示:(1)“被地震毁坏的大厦”“陷入泥石流中的汽车”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沙尘暴”“地面下沉”属于次生环境问题。(2)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核心归纳】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下表所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含义主要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表现多表现为环境某个或某几个

6、组成要素受污染或破坏,多为局部的环境问题多表现为环境各组成要素整体退化,多为整体性的环境问题举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自然景观破坏等分布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主体组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相互联系环境污染,尤其是全球性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二者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2)按照发生的顺序以及发生机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如下表所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含义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的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即

7、狭义的环境问题表现自然灾害地方病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举例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低氟区的龋齿、高氟区的氟骨症、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等森林毁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物种灭绝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相互联系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这种“复合效应”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修建水库大坝可能诱发地震,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局部地区地面下沉或塌陷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8、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二者的关系如图所示。【跟踪训练】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3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

9、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在西欧发达国家分布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等,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第2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第3题,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沙漠周围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答案:1.B2.D3.C环境问题的发展【合作探究】读下面四幅漫画,探究下列问题。(1

10、)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人类发展的哪一时期?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状况如何?(2)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不同?提示:(1)工业文明时期。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2)采猎文明时期,主要是以气候危机和食物危机为代表的生态问题;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引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时期,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当代环境问题显示出大范围、高危害等新特点。【核心归纳】环境问题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问题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从人类诞生起,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矛盾。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环境

11、问题始终伴随左右,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产生了。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环境问题是能够得以解决的。【跟踪训练】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所述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A春秋时代的封山育林B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灌溉C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生活排污D原始社会时期的驯养牲畜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B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C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

12、才可能产生D人类正在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排放的“三废”大量进入环境,当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便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第2题,环境问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产生了。答案:1.C2.C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跨越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

13、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材料二漫画“苦难的地球”。(1)仔细观察材料二图,找出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2)环境问题的产生以人为原因最为重要,其主要表现为哪几对矛盾的冲突?(3)为什么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提示:(1)图中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滥伐、温室效应、噪声污染、火山爆发、土地荒漠化。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大

14、气污染。(2)主要表现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导致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核心归纳】1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产生的问题。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15、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的实质【跟踪训练】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合同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12题。1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B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资源短缺D任意排放废弃物2下列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B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能促进

16、该国的经济发展D有毒废物会给该国带来环境污染解析:第1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公司向几内亚比绍转移污染物是利用了该国政府比较贫穷,急需资金改善国内条件的事实,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第2题,美国和西欧同样具有几内亚比绍的自然环境条件,却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严重污染的特性。同时少量的资金只能暂时缓解该国的困难,从长远来看对其帮助不大。答案:1.A2.D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什么是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是怎样分类的?3.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是什么?4.当代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是什么?5.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环境

17、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微点拨1.人口增加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随着人口的增多,生产需求增大,资源和环境承受的压力随之增大,具体分析如下: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的方法(1)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问题其成因不同,必须针对这种不同进行具体分析。就污染来说,大的成因是因为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对生态破坏来讲是因为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供应能力。(2)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的污染以及垃圾、噪声等污染,不同的污染方式具体成因各不相同,又如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化、盐碱化、森林破

18、坏、草场退化等不同方式,其成因又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些不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一、选择题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C土地荒漠化D西北灌溉农业地区的土地盐碱化2下列问题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B热带雨林锐减C2017年7月21日,希腊发生6.4级地震,造成2人死亡D城市噪声污染解析:第1题,汽车尾气排放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第2题

19、,希腊地震属于自然界本身原因造成的危害,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答案:1.B2.C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A自然原因引起的B人为原因引起的C人口增长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4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A流水侵蚀作用强的地区B流水沉积作用强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引起该地区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全球变暖、人口增多、短期经济行为以及不良消费习惯,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起的。第4题,从图中“草原生态破坏”可知,该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这里风力作用较强。答案:3.B4.C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

20、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56题。5下图中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市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6下列生态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B土壤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解析: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两国,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6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地沙漠化

21、、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主要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答案:5.D6.B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普遍较发达国家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重视环境保护。据此回答78题。7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缓解,其原因是()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能力强、投入多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一些发达国家依靠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

22、为和现象ABC D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现在的许多环境问题B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C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D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以治理解析:第7题,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在避免环境问题发生和治理环境问题方面要优于发展中国家,另外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第8题,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也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人类应

23、当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停止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答案:7.C8.C读下列材料,完成910题。材料一“以邻为壑”的含义。以邻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思是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的垃圾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南太平洋的某些岛国成了美国的大垃圾场,虽然当地人也知道垃圾贻害无穷,但因经济贫困,只能无奈接收。材料三张涛同学在一个超市门口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就有多达80个方便袋被带出超

24、市,被访问的26人都知道方便袋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为了方便,几乎全选用了方便袋。曾经,人们习惯用“菜篮子工程”比喻贴近民生的某项措施或工程,但现在大街小巷已难觅“菜篮子”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飞舞的方便袋。材料四大多数饭馆里都准备两种筷子,一种是多次使用,消毒处理后装在袋子中的,这种一般提前摆放在桌子上;另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一次性筷子,短且弯,有时还有挫口,但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往往一进门就让服务员把干净好用的筷子换成方便筷,尽管大家都知道非一次性筷子最多只要自己再洗一下,比方便筷好用得多,但鲜有人拒绝撤换。9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材料一、二反映的是()A人类无限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

25、盾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C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的矛盾D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认识不足10方便袋和方便筷等一次性消费品的大量使用,分别会带来的问题有()A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B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和过度消耗资源D水土流失和酸雨解析:第9题,“以邻为壑”以及发达国家将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都体现了只顾本地区或国家的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的状况。第10题,一次性方便筷会造成森林等资源的过度消耗,方便袋会造成白色污染。答案:9.B10.C二、综合题11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_,B表示_,C表示_。(2)该海岸被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

26、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和_。(填选项字母)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C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解析:(1)结合相互联系的文字信息,可以判断A、B、C的含义。(2)海岸带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地表径流和海浪沉积可营造海岸,海岸也受地表径流和海浪的侵蚀。海岸后退是因为营造建设比侵蚀弱,而入海泥沙量减少,使得构筑海岸缺少了物质来源,这是海岸后退的主要原因。(3)苇滩、湿地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繁衍物种和保护生

27、物多样性的功能。(4)枯水期水量过少,海水可能逆河道上溯产生咸潮;河流携带泥沙少,海岸线营造能力弱,侵蚀后退严重;对河口和整个海洋提供淡水水量少,难以稀释和降解污染。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能带来更多的淡水,减轻淡水变咸状况;携带更多的泥沙,延缓海岸侵蚀后退速度;稀释海水污染物,减轻海洋污染。答案:(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B(3)BD(4)减轻了淡水变咸的状况;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122015年的两会,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之前的地方两会工作报告中,环境治理也多次被提及。原因是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状况,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事件屡次上演。下图是

28、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A酸雨危害()B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 D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地区最为严重。(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解析:(1)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我国森林锐减的地区主要在各大天然林区。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一带,为水土流失。从图中看,水体污染以长江中下

29、游最为严重。(2)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3)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4)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是指大量不同的动植物,其中有半数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物种的灭绝主要归结于森林的破坏,森林消退(特别是热带雨林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答案:(1)丙甲乙丁(2)黄土高原(3)丙(4)甲13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E土地破坏 F粮食产量下降(2)造成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_;自然原因是

30、_。(3)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生态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2)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殖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3)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F、A、C、E、B、D(A、C、E可互换,B、D可互换)。(2)不合理地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