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从军征说课稿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全诗既含蕴简洁,又深沉凝重,令人感愤,催人泪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之情.同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和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从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进一步加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学生在经过了多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
2、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诗歌赏析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们在十五从军征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其中,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而目标的达成必须要运用语文的手段和方法。
3、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力图做到:加强学段之间、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整理回顾与战争相关的诗歌、文章,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深入学习诗歌时,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建构起诗中生动的情境画面,感知人物形象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力求体现将这篇文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并贯穿到我们每一处的教学设计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4、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所查阅的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了解乐府诗的相关资料。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和诗歌,导入本课这首有关战争主题的诗歌,十五从军征。二、解诗题,知诗人:1、在诗题中从“从军征”了解是与战争有关。2、交流乐府诗,了解十五从军征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初读,正音,了解词
5、语意思; 2、全班齐声诵读; 3、尝试交流诗歌大意。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1、学习1、2行,体会老人始得归的心情。2、深入学习36行,体会老人的悲伤之情,并用个性化的朗读表达。3、学习710行,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老人家里今昔的强烈对比,体会其悲凉场景!4、学习11-14行,联系前文“松柏冢累类”,体味老人生活的艰苦,以及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并用多种方式朗读。5、学习15,16行,感受老人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悲泣之情。五、小结,升华主题:1、用朗读再次走进80岁老人的回乡遭遇。2、小结,让学生从这首诗的角度深刻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之情,鼓励学生继续搜集阅读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和文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