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地理(理科)试题 命题人:李素仁一 、单项选择题(共80分) 1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具有的特征分别是 ( ) A地带性、非地带性 B相对一致、差异性 C差异性、整体性 D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2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农业表现为面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交通运输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A B C D 3长江中下游平原将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人均较少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4划分区域的意义主要是 ( ) 更方便地了解
2、区域差异、特点 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 B C D 资料: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 “十一五”规划把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个区域。据此回答5-6题。 5划分这四个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 A单一指标 B自然指标 C综合指标 D空间指标 6这四个区域 ( ) A各有内部特征 B优势特征相同 C开发措施相同 D区位特征相同 资料: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某些特点。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平原广大
3、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较少 D冬季风力强 8我国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 资料: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区域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读图3一l,回答912题。9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 ) A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季风显著 D高温多雨 10乙区域土地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 A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稻土广泛分布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较大11与丙省相比,丁省具有的特点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三产业比重小 D服务业较发达12导致甲
4、区域和乙区域年平均气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 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 D植被条件的差异13下列产业,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 ) A农业 B工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14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的发 展趋势是 ( ) A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稳定不变 B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C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转移 D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转移 15在区域经济达到较高水平后,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和信息 D丰富的矿产资源 16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5、 ( ) A水源不足 B热量不足 C地形崎岖 D土壤贫瘠 图32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回答l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18关于人类不同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利用能源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时期能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时期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6、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资料:西部地区在大面积退耕的同时,已开始建设名优特农产品基地. 据此回答19-20题 19内蒙古应建成的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是 ( ) A 优质棉花基地 B 反季节蔬菜基地 C 高糖甜菜生产基地 D 烟叶生产基地 20.内蒙古,新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 光照强 B 土地广 C 气温高 D 降水多 21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文发展指数 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D人均国民收入 2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 ) A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 B不平衡一平衡 C平衡一
7、不平衡一平衡 D平衡一不平衡 23反映一个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 ( ) 预期寿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教育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 A B C D 24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25下列选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主要特点的是 (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较大规模的中心城市 D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
8、强 26下列关于产业比重的叙述,与其区域发展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 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B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C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D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资料: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2729题。 27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较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 A特色农业 B森林工业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 28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9、)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B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 D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2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人口稠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资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3-4为我国四大地区图,读图回答30一33题。图3-430造成我国四大地区差异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 A资源和人口 B气候和地形 C交通和农业 D城镇和工业3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10、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32关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均占一半以上33关于中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铝土、铜等储量居全国首位 B交通便利,连贯东西,集中了全国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 C农业大多较发达 D与俄罗斯、蒙古发展边境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34我国东部地区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 ) A成为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B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C成为全国能源和原
11、材料生产基地 D成为商品粮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35关于我国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部地带吸纳外资能力强,开发程度高 B中部地带工业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36我国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在 ( ) A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B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差异 C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D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差异37下列各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 )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浙江、山东、北京、江苏资料: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
12、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回答3839题。38关于秦岭一淮河南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以南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以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D以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39造成秦岭一淮河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地貌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 经度位置不同 D山地的阻挡作用40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要逐级提水的是 ( ) A东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西线工程 D三条线路均需要41南水北调规划的“四横三纵”总体布局中, “四横”是指 ( ) A长江、渭河、淮河、海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
13、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长江、黄河、淮河、海河42南水北调工程给受水区带来的效益及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 A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B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43下列选项,不属于启动西气东输工程重要依据的是 ( ) A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 B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 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D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有现成的输气管道可以利用 44西气东输运送的能源使用后,可降低沿线城市的 ( ) A水体污染 B土壤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资料: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
14、五”规划重大项目一一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该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l4个省区市,计划2009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年前全线贯通。据此回答4546题。 45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 A能源浪费严重 B能源消费结构合理 C能源管理混乱 D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4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变 B促进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C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 D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是与西气东输并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而长江流域夏秋季节水量丰富。据此回答47
15、50题。 47我国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电站建设成本低 B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C水电是可再生能源 D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 48山西省大力发展火电工业,变原煤输出为电力输出。这样做的好处有( ) 节省运输成本改善当地自然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增加地方收入 A B C D 49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在供需方面仍存在着季节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 A加大调水量 B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C大力开展人工降雨 D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50关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可以改变调人区的气候类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可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
16、有利于调人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 B C D 读三角形坐标图,回答51-52题 51.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 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 B C D 52.如果、分别代表四地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 A B C D53.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下列各环节中,不属于物流过程的是: A生产 B仓储 C运输 D配送 54.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 ( )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 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 建立现代农业园区 A.B. C
17、.D.5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有( ) 控制人口增长 开发南极大陆为旅游区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大力开采和使用热带雨林A.B. C.D.56.盲目的围海造田,可能会导致( )A.海啸发生B.海洋生态破坏 C.海平面下降 D.海平面上升57.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 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牧羊和牧牛混合农业58.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造成( )A.水源污染B.地面下沉 C.降水减少D.荒漠化59.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 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C、工业文
18、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 D、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80年代.60.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二者的统一,其总的目标是 A. 研究人类如何向良性发展 B. 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并保护环境 C.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 D. 使人类同环境协调发展61.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 B提高人口素质C控制经济发展速度 D禁止污染物的排放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捞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回答6263题。62这种行为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63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厄尔
19、尼诺等气候异常,使渔业资源更新受阻B石油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沿海工程设施,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D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64.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C、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 D、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65.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A、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B、土地、气候和水资源问题 C、能源、生物和粮食问题 D、和平、发展和宗教问题二 双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得1分,全选对得2分,错选不得分)66区域具有的主要
20、特点是 ( ) A都有明确的界线 B由主观随意划分的 C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D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67下列区域之间的界线具有过渡性特点的是 ( )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C江苏和安徽的分界线 D种植农业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68下列产业,从空间分布形式上表现为点状的是 (。 ) A农业 B城市 C工业 D交通运输 69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越高 70关于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工制
21、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B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三产业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愈来愈大 D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图3一l4是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读图回答71-72题。 71图中信息显示,该产业部门可能是 ( ) A玩具制造业 B汽车产业 C服装加工业 D钢铁工业 72该产业部门逐渐转移到中国大陆、越南等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里拥有( )A充足的劳动力 B优良的技术支持 C优美的环境 D广阔的市场 资料: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前列。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8-10题。 73制约
22、西部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 ( ) A资金匮乏 B技术、人才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74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 ( )A给西部地区大量、充足的财政补贴B增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C保护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D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75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其目的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地理第二次月考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D5.C6.A7.D8.A9.B10.All.C12.A13.A14.B15.C16.B17.D18.C 19.C 20.A21.B22.C23.C24.D25.C26.B27.C28.D29.C30.B31.D32.B33.B34.A35.C36.A37.D38.B39.C40.A41.D42.C43.D44.C45.D46.C47.B48.C49.D50 B 51C52 B 53 A 54D 55C 56 B 57 C 58 B 59 D 60 D 61 A 62 A 63 D 64 D 65 A 二、双项选择题1.CD2.AD3.BC4.CD5.AD6.AC7.AD8. AB9.BD10.BD -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