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54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学号:_姓名:_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禅让制取代世袭制C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世袭制取代察举制2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下图“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A禹建都阳城 B盘庚迁都至殷C武王伐纣 D周幽王烽火戏诸侯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

2、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A以排行为氏B以所居地名为氏C以封地(国)为氏D以祖先名字为氏4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去,往)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材料反映了()A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B诸侯势力的崛起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5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材料反映了西周()A宗法制盛行 B政治与血缘结合C神权笼罩政治 D森严的等级秩序6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

3、出的结论是()王朝疆域夏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商今河南全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地区西周今河南、河北、山东全部,陕西大部,南到长江下游地区A.夏、商、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B河南和山西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地区C夏、商、周维持统治的时间越来越长D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疆域在不断扩大7学习历史应该以史为鉴,接受前人教训,警示后人不再犯错。学习了夏商两朝的历史,夏桀商纣暴虐致使王朝灭亡,后人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加强国防,充实军备C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8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其中“青铜农具”最有可能出现于()A史前时期 B原始

4、农耕时期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9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期()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高超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A青铜器 B瓷器C丝绸 D甲骨文11“雕琢一枚龟甲或者兽骨,厚重的历史岁月翻过深埋骨头的废墟重现辉煌,瞻仰片片甲骨。”通过这些甲骨堆砌的“厚重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商王的战争商

5、周时期的祭祀活动周王分封诸侯“夏传子,家天下”的社会状况A B C D12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的神话C商朝甲骨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很大改进,当时得到使用和推广的是()A铁制农具和马耕 B青铜器和牛耕C木制农具和牛耕 D铁制农具和牛耕1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

6、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15论语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16春秋时期,各霸主都曾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力,使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得以发展。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发展生产整顿内政注重军队建设A B C D17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又被称为“三晋之地”。“三晋之地”这一名称的来源是()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 B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

7、国被一分为三C人们的约定俗称 D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18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1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名言。在他这一思想的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在时间轴上应该位于()20吕氏春秋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C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2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是因为()A它推行了适合社会经济发

8、展的新制度B它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它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它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度22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C灵渠 D大运河23淮南子人间训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一则寓言,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24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52019年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联席会在迪拜召开,“孔子热”在全球持续升温

9、,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学者关注。下列关于“孔子热”现象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甲国学者:充分说明优秀文化没有国界B乙国学者: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而出现,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体现C丙国学者:只有运用孔子思想才能解决好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D丁国学者:孔子的很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符合人类的共同追求26尽管战国时期动荡不安,但它在经济上的富足,文化上的昌盛,都足以使这个时代在5000年历史的群峰中拔地而起。它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是()A礼乐教化 B甲骨文的出现 C百家争鸣 D私学的出现27入冬以来,我市雾霾天气频发,政府采取私家车限行等多项措施进行缓解,人们也强烈呼吁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下列思想家

10、的主张与这一想法一致的是()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28四位学生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展开辩论:甲认为,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乙认为:穿衣应根据身份地位;丙认为,讲究衣着打扮是一种浪费;丁认为,由政府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四位学生与他们代表的思想流派搭配正确的是()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B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C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D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29战国时期,秦国把效率看得重于人道,一切以富强为目标。因此国力能够高度集中,高度发挥,终能并吞六国,统一“天下”。材料表明秦国主要贯彻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30某中学课

11、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见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31(14分)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初分封略表主要封国受封对象分封目的晋姬姓贵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卫姬姓贵族鲁姬姓贵族燕姬姓贵族齐功臣宋先代贵族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材料二“封建亲戚”的封国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

12、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材料三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都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国对巩固西周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并

13、指出该变化导致的后果。(4分)(4)观察材料四中的两幅图,指出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32(14分)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材料二材料三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摘编自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材料四史书记载,某一水利工程修建后,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4、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1)根据材料一,概括原始农耕生活兴起的标志。并写出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3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2分)(4)材料四中的“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水利工程现在仍发挥着哪些作用。(2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4分)33(12分)春秋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胡曾流沙材料二秦孝

15、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材料三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材料一中“七雄戈戟乱如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3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称赞商鞅为“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的原因。(2分)(4)材料四反映了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局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