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高二生物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 制作果酒、腐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果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 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胞外酶D. 制作果酒、果醋的过程需保持菌种活性,制作腐乳的过程不需要【答案】C【解析】制作果醋的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霉菌属于真核生物,A项错误;制作腐乳不需要无氧条件,B项错误;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霉菌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胞外酶,C项正确;制作腐乳
2、的过程需要保持菌种活性,D项错误。2. 实验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去皮榨汁密闭发酵通气发酵B. 培养基制作: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 制作腐乳:毛霉生长加盐腌制加卤汤密封D. 橘皮精油提取:漂洗浸泡压榨过滤静置【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与腐乳的制作、制备培养基的流程、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果酒发酵的流程为:选料冲洗榨汁发酵果酒,A错误;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B错误;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为:毛霉生长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C正确;橘皮精油的提取操作流程为:石灰水
3、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D错误。3. 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B. 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C. 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D. 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进出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详解】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含有18O的有水和
4、二氧化碳,A错误;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装置内气压不变,所以不需拧松瓶盖,B错误;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不含18O,C错误;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但没有氧气消耗,导致装置内气压升高,所以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D正确。故选D。4.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答案】C【解析】【
5、详解】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A正确;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C、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错误;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D正确。【点睛】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据此答题。5. 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
6、正确的是()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 集气管中的气体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如果发酵瓶漏气,发酵液表面可能会出现菌膜【答案】D【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集气
7、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由于受营养液、代谢废物及生存空间的影响,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醋酸菌是好氧菌,能够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如果发酵瓶漏气,发酵液表面可能会出现醋酸菌的菌膜,D正确。6. 下列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不能对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 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C. 在胡萝卜素提取的加热环节只需控制温度高低,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D. 提取玫瑰精油的流程为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
8、合物除水分离油层玫瑰油【答案】A【解析】【分析】1、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之前、每次划线之前、划线结束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依次是:避免杂菌污染培养物,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胡萝卜素提取中的注意事项(1)萃取前往往要将胡萝卜烘干、粉碎,并且原料颗粒越小越好,这样做的目的:让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2)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3)在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鉴定中,点样斑点用吹风机吹干时,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会变成黄色。【详解】A、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应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消毒,不能进行高压灭菌,否则会杀死其中的菌
9、种,A正确;B、平板划线结束时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B错误;C、在胡萝卜素提取的加热环节需要控制温度高低和时间的长短,因为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C错误;D、提取玫瑰精油的流程为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D错误。故选A。7. 下图是苹果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 步骤是对苹果进行灭菌处理C. 装瓶时发酵瓶要装满D. 产生的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测E. 整个过程始终保持无氧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苹果酒制作:挑选苹果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A错误;B、有氧发酵过程要产生气体,所以
10、装瓶时发酵瓶不能装满,B错误;C、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CO2,可用澄淸石灰水进行检测,C正确;D、整个过程期始需要通入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在后期产生酒精的过程需要保持无氧条件,D错误。故选C。8.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醋时,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及发酵B.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 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 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条件的控制、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盐的作用的考查,回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
11、发酵条件的控制、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盐的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制作果醋时,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A正确;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B正确;C、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正确;D、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可以不加酵母菌菌种,直接用葡萄上的酵母菌,D错误。故选D。【点睛】9.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 制备标准显色液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B. 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配制溶液比色C. 配制溶
12、液制备样品处理液制备标准显色液比色D.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答案】D【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详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因此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步骤是: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比色,因此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10.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13、中。下表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B乳酸菌制作酸奶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低温干燥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各种离子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详解】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正确;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
14、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干燥处理,C错误;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11. 泡菜发酵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而在泡菜装坛后的短时期甲,泡菜坛沿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A. 此时期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主要为CO2B. 蔬菜自身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气体;气体主要为CO2C. 此时期酵母菌等活动强烈,其呼吸作用产生CO2;气体为CO2和坛内剩余空气D.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
15、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使水槽中产生气泡;气体为空气【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B、泡菜腌制过程中,
16、蔬菜细胞已经失水死亡,B错误;CD、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12. 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以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应配制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 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C. 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D. 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为所需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
17、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详解】A、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则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A正确;B、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C、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D、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
18、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D正确。故选C。【点睛】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C. 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 培养产甲烷杆菌(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配制微生物培养基时,一般都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水、无机盐,除此以外,还需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适宜pH、特殊营养物质及氧气等,如培养霉菌时需要将pH调至酸性。【详解】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在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
19、确;霉菌生长所需要的pH是酸性,因此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在碱性情况下不易繁殖,甚至会导致霉菌死亡,B错误;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是中性或微碱性,所以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C正确;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培养产甲烷杆菌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D正确。14.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3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倍B. 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7个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答案
20、】B【解析】【分析】在微生物的培养中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包括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操作过程。梯度稀释步骤如下:进行计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公式为: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需要注意,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详解】A、3号试管中样品液的稀释倍数为104倍,A错误;B、4号中稀释液稀释倍数比5号的低10倍,菌株密度是5号的10倍,如果操作正确,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B正确;C、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
21、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106=17109(个),C错误;D、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错误。故选B。15.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10gK2HPO44gFeSO405g蔗糖10g(NH4)2SO404gH2O100mlMgSO4925gCaCl205g+-+-+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
22、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A. 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B. 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C. 甲是自养微生物、乙是异养微生物、丙是固氮微生物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培养基成分完全,属于完全培养基,能培养异养和自养型微生物;培养基有氮源缺乏碳源,能培养自养型微生物;培养基有碳源无氮源,能培养异养型固氮微生物。【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甲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说明甲能够自身固氮,属于固氮微生物;乙能在中正常生长繁殖,而甲和丙都不能,说明乙能够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微生物;而丙不能在培养基和培养基中生长,说
23、明不能固氮和合成有机物,属于异养型微生物。故选D。【点睛】判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时,要依据培养基中是否含有碳源、氮源。如果无碳源,说明微生物能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如果无氮源,说明微生物利用的氮是空气中的氮气,能够固定氮,属于固氮微生物;若只能在完全培养上生长,说明微生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和固定氮源,属于异养型。16.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 通常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关系符合:细菌的数量真菌的数量放线菌的数量B. 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
24、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A【解析】【分析】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方法:用计数板计数; 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
25、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详解】A、通常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关系符合:细菌的数量放线菌的数量真菌的数量,A错误;B、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正确;C、平板倒置后,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故选A。17. 下列是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26、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B. 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D.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学生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2、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
27、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估算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有恰当的稀释度,若稀释倍数太低,菌落太多会长在一起,稀释倍数太高,平板上菌落数目过少,都不易进行计数,A正确;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在没有选择作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作为对照,B正确;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0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错误;D、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故选C。【点睛】18. 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28、B. 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 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D. 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可以直接在锥形瓶灭菌,然后再分装到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如果分装到培养皿中再灭菌,不便移动操作;A错误;接种环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需再进行灼勺灭菌;B正确;微生物培养一般不需要光照条件;C错误;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间隔观察时间不同,如也可能每天定时观察。D错误。19. 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 a处抑菌效果小于b
29、处B. 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C. c处抗生素无效D. d为对照【答案】A【解析】【详解】透明圈大的抑菌效果好,透明圈小的抑菌效果弱。d为空白对照,与d处的比较可说明a处抑菌效果大于b处;A错误,D正确。B处透明圈不规则,可说明 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B正确。C处的与d处相同,说明c处抗生素无效;C正确。20.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稀释涂布平板法能获得单菌落,可以用于计数活菌数目B. 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接种工具和培养物进行灭菌C. 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答案】B【解
30、析】【分析】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详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能获得单菌落,根据菌落数目可计数活菌数目,A正确;B、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除微生物外的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灭菌或消毒,B错误;C、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正确;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D正确。故选B。21. 下列关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
31、物的分离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B. 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C.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梯度稀释之前必须进行选择培养D. 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可通过纤维素酶分解滤纸后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答案】C【解析】【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详解】A、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A正确;B、纤维素酶
32、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B正确;C、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梯度稀释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不是必须,C错误;D、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后产生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D正确。故选C。【点睛】22. 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B. 步骤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液C. 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
33、灼烧处理D. 步骤操作时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详解】A、步骤为倒平板,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A正确;B、中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冷却后再挑取菌液,以防高温杀死大肠杆菌,B错误;C、中每次划线前后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C正确;D、步骤操作时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D错误。故选B。23. 最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
34、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正确的(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不需无菌操作 培养基中不加琼脂 培养基中加有琼脂 不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需要接种环 需要涂布器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详解】两种方法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错误;两种方法都需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均需要添加琼脂,错误;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落进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进行活菌计数,正确;平板划线法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接种
35、工具是涂布器,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是,故选A。【点睛】24. 下列是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B. 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C. 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不会使酚红指示变红【答案】B【解析】【分析】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学生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
36、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2、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算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稀释倍数太低,菌落太多会长在一起,稀释倍数太高,平板上菌落数目过少,都不易进行计数,A正确;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没有选择作用的细菌通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B错误;C、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应采用稀
37、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D、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则能维持pH稳定,不会使酚红指示变红,D正确。故选B。25. 在培养真细菌的实验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合理的是()A. 必须在37下才能获得单菌落B. 可在28下培养C. 倒平板时应该让温度降到40D. 对培养基灭菌时应该是121【答案】D【解析】【分析】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
38、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详解】A、不同的微生物适宜生存的温度不同,因此需要控制不同的温度进行培养获得单菌落,A错误;B、如果培养真细菌来自于人体,则应该在37下培养,B错误;C、倒平板时应该让温度降到50左右时,C错误;D、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过程中涉及的温度控制,要求考生明确在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时应根据微生物的温度要求控制合适的温度,掌握倒平板的操作步骤,识记高压蒸汽灭菌的对象和条件等。26. 某
39、实验小组为了研究pH对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将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在pH分别为6、7、8的刚果红一纤维素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三组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H出现透明圈的 最曱-时间/h24h后透明圈的直径/cm66447103682413A. 观察出现透明圈的最早时间和24h后透明圈的直径的大小可判断纤维素酶活性的高低B. 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所用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出现透明圈的最早时间和24h后透明圈的直径D. 纤维素分解菌更适合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
40、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分析表格: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出现透明圈的最早时间以及24h后透明圈的直径大小。【详解】A、观察出现透明圈的最早时间和24h后透明圈直径的大小来判断纤维素酶活性的高低,A正确;B、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到培养基
41、上所用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以便观察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B正确;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出现透明圈的最早时间以及24h后透明圈的直径大小,C错误;D、由表可知,纤维素分解菌更适合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D正确。故选C。【点睛】27. 下列有关培养基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B. 在溶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糊底C. 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培养皿可用70%酒精擦拭灭菌D. 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再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
42、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判断选项。【详解】培养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成分,若配制液体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琼脂,因为琼脂只是作为凝固剂,不是营养成分之一,A错误;琼脂属于多糖,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B正确;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培养皿须用干热灭菌法或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C错误;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再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D错误。【点睛】注意:培养基中添加琼脂不是作为培养微生物的营养成分,只是作为凝固剂,所以琼脂不是培养基必须添加的成分。28. 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微生物将秸秆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术流程如
43、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秸秆碎屑反应罐水解压滤出渣酒精发酵真空分馏A. 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B. 过程加入的是葡萄糖苷酶C. 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D 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本题中要从土壤中获得分解纤维素菌,鉴定纤维素分解菌使用刚果红染色法。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3、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详解】A、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A正确;B、过程加入的是纤维素酶,包括内切酶
44、(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B错误;C、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C正确;D、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D正确。故选B。29. 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B. 如果要测定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 若图中为对照实验,则其中应含除苯酚外的其他碳源D. 上菌落分布均匀,是用平板划线法获得的单菌落【答案】D【解析】【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
45、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分离过程中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做到全过程无菌操作。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详解】A、要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图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A正确; B、如果要测定中的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 C、与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培养基的中加入苯酚作为碳源,C正确; D、上菌落分布均匀,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单菌落,D错误。 故选D。二、非选择题: 30.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
46、如图所示。图中过程和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在酵母菌细胞的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条件下才能完成。(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4)醋酸杆菌属于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重铬酸钾 (3). 线粒体 (4). 快
47、(5). 有氧 (6). 低于 (7). 原 (8). 不含有【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分析题图: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1)图中和表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
48、胞质基质。乙醇可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因此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 (2)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其将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3)第一阶段是果酒发酵,其适宜温度是1825,第二阶段是果醋发酵,其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温度低于第二阶段。(4)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条件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
49、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1.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图1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图1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3)图2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
50、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4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 管号123456苯酚浓度(mg/L)081如果废水为50mg/L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填序号:51020)倍后,再进行比色。【答案】 (1). 蛋白胨、苯酚 (2). 增加 (3). 稀释涂布 (4). 凝固剂 (5). (6). 0、 02、 04、 06 (7). 【解析】【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
51、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成分中的有机物均可以提供碳源,即蛋白胨、苯酚据可以作为碳源。(2)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目的是筛选酚降解菌,因此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图1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稀释涂布,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
52、。平板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需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3)图2为平板划线法,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菌种进一步被稀释,在图中的区域更容易获得单株菌落。(4)进行实验时,首先需要设置浓度为0的苯酚作为空白对照组,并且6号试管苯酚浓度为1,由此可见,浓度梯度应该为0.2,即表中15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0、0.2、0.4、0.6。如果废水为50mg/L 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即残留液中苯酚浓度约为10mg/L,与以上6支试管中的浓度相比,需要将残留液稀释20倍后,再进行比色。【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以及配制方法,掌握微生物
53、分离与纯化的两种方法,能够结合表格数据对实验进行完善,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32. 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灭菌。(2)取步骤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中将温度约_(在25 、50 或80 中选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3)挑取分离
54、平板中长出单菌落,按步骤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含量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4)步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答案】 (1). pH (2). 高压蒸汽(湿热) (3). 5
55、0 (4). a、b、d (5). 氧气 (6). 无 (7). 30【解析】【分析】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称量溶化定容调pH培养基的分装包扎灭菌。据图分析,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的实验流程为称量土样梯度稀释平板浇注分离划线纯化扩大培养。【详解】(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溶化,然后调节培养基的pH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接着利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2)在步骤中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倒平板。(3)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做到无菌操作,a正确;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防止大量酵母菌聚集,不能形成正常菌落,b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的酵母
56、菌,不需要测定酵母菌中的甲醇含量,c错误;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d正确。(4)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无色细胞才能计数;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假设为n),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而台盼蓝与菌液等体积加入,则n80400(0.1103)10002=3109,n=30,即每个中方格中酵母菌不少于30。【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制过程、灭菌、接种等知识点,掌握血球计数板的构成及实验细节,根据公式计算血球计数板中活菌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