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39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5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廉颇蔺相如列传木炭与沉香有一个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里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到水中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他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集市上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而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他为此深感苦恼。一开始他还坚持自己的判断,但后来他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也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但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粉,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内容赏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沉香”,只是往往不懂得它的珍贵,反而对别人手中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让世俗的尘

2、埃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缪贤(mio) 肉袒(tn) 列观(gun)不怿(y) 睨柱(n) 盆缻(fu)汤镬(hu) 渑池(min) 避匿(n)鄙贱之人(b) 传舍(zhun)(sh)遗赵王书(wi) 礼节甚倨(j)相视而嘻(x) 刎颈之交(j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铁砧板,人伏其上等待砍头)(2)可予不(“不”同“否”)(3)召有司案图(“案”同“按”,比画、指示)(4)秦自缪公以来(“缪”同“穆”)(5)一介之使(“介”同“芥”,小草)(6)请奉盆缻秦王(“缻”同“缶”,盛酒浆的瓦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

3、七十二变(1)遗(2)请(3)负(4)立(5)幸(6)辞(7)顾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一般动词)安置住宿(2)左右欲刃相如(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用刀杀(3)乃使其从者衣褐(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穿(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5)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6)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7)臣舍人相如止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8)秦王恐其破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9)毕礼而归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使归(10)且庸人尚羞之(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1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形容词作名词)急难(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

4、容词作动词)尊重(13)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形容词作动词)撞碎(14)臣请完璧归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1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条约,协议。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人,包括内外亲属和父母。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6)宣言

5、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发表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宣告;声明。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译文: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2)我为赵将。(判断句)译文:我是赵国大将。(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译文: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够得到,白白地被欺骗。(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译文: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5)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译文:你凭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6)以勇气闻于诸侯。(状语后置句)译文:他凭勇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7)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句)译文:在西河以外的

6、渑池进行友好会谈。(8)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译文:想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9)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省略句)译文:秦王这时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缶。(10)独畏廉将军哉?(固定句式)译文:难道单单害怕一个廉将军吗?(1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固定句式)译文: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厉害?常识速览赵国“双璧”廉颇,生卒年不详,山东德州陵县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为将刚勇,用兵持重,多次率军击败齐、魏等国。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大臣,今河北曲阳人,一说是山西临汾人,战国时期的政

7、治家、外交家。先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赵惠文王时期,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九年后,随赵王出使秦国,大灭秦国的威风,因功而被重用,官至上卿。乱世名臣战国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

8、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整体探究1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答案】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面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臣难以选择“予”还是“勿予”。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诚意少而诈骗多,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出场,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2“负荆请罪”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_【答案】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 、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9、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3文中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怎样不同的思想性格?_【答案】蔺相如的性格特征:(1)有智谋相如从利害关系分析,指出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从决定要奉璧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机智胁迫秦王击缶。(2)勇敢,机智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璧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在秦廷上,相如持璧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要与璧玉同归于尽。璧玉送回赵国,相如一人独对

10、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迫秦王击缶,当秦臣想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量过人。(3)爱国,忠心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廉颇的性格:(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只知自己立下很多战功,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2)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做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3)勇于改过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于认错的精神。4作者在写廉颇与蔺相如一

11、生的事迹时,是怎样做到选材和剪裁上的主次分明和详略得当的?_【答案】作者选取了最有典型意义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勇敢。第二件事: 渑池之会。重点写蔺相如,也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机智;对廉颇的描写,穿插在渑池之会的开头和结尾,表现了廉颇参与决策和对赵国的无限忠心。第三件事:负荆请罪。合写两人,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性格统一到爱国这一共同点上来。这样写,既详写了蔺相如,突出这部分的重点,又兼顾了廉颇。在内容上,三件事情紧密联系。正因为蔺相如热爱祖国,所以能自告奋勇,送璧到虎狼之国秦国去;能巧妙地完璧归赵,而且能冒着生命危险,义正词严地廷

12、叱秦王;能在渑池之会上威逼秦王,斥退秦臣,同秦国君臣针锋相对;能够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对廉颇的欺辱一再忍让,终于感动廉颇,两人“卒相与欢”,共同对敌。对两人的描述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1本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_【答案】交代故事缘起,为相如出场做铺垫,同时烘托相如胆识。2从蔺相如的对策语中你发现了他的什么特点?_【答案】出场便不同凡响,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3文中“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一句翻译方式比较特殊,从语法角度看,这是一种什么句式?应该如何翻译才准确?_【答案】判断句。译文: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判

13、断句(1)定义: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2)一般规律: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其主要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规律或标志例句用“者”(表停顿)“也”(表判断)表示者,也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者,(省略“也”)仁者,爱人(出自孟子,译为“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也(省略“者”)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省略“者”“也”)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规律或标志例句用“为”(动词)表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乃”“则”“即”“诚”“非”(副词

14、)等表示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用“是”表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蔺相如接连升级,官位超越了大将廉颇。廉颇恼羞成怒,扬言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念国家利益,抛弃私人恩怨,处处忍让回避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两人最终结为生死之交的朋友。古语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廉颇的这种知错就改,以国家大局为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应用角度】本素材可以在“以大局为重”“计较与宽容”“忍让的价值”“谈嫉妒”“论改过”“勇者无畏”“团结就是

15、力量”“双赢的智慧”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使用。王磊的“忏悔之旅”自行车上插着一面白色的旗子,上面写着四个大红字“忏悔之旅”。2015年11月16日上午,在郑州二七广场,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子引起了路人的围观,他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这个中年男子名叫王磊,原来,老家在驻马店的他,26岁时因在深圳参与一起杀人案,在监狱服刑近17年,2015年4月从唐山出狱。出狱后,他选择一路向南,寻找受害人家属忏悔。【媒评文摘】1.浪子回头金不换,王磊认识到自己铸成的大错,诚心悔改,值得点赞。但正如有人担心的那样,其“忏悔之旅”会带来“揭伤疤”的负面效果,造成“二次伤害”,应该三思而后行。人民网2真心悔过,让

16、心灵得到安宁!骑上单车,开始自己的“忏悔之旅”,虽然遭到了很多非议,但是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真诚,也在用行动反思自己荒唐的过去。新浪新闻赞廉颇廉颇是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相媲美的华夏“德圣”。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时而静影沉璧,时而大浪淘沙,涌现出了多少脍炙人口、叱咤云霄的风云人物。他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嵌镶在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广阔天空,闪烁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光辉,启迪着华夏子孙振兴奋进的行程。 在这些风云人物之中,笔者对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有着情有独钟的钦慕。纵观华夏五千年,古之良将,无逾其功;古之良臣,无越其忠;古之耆耋,无过其志;古之名贤,无超其德。可以这样说,廉颇百战

17、百胜的神威,是华夏民族的脊梁;廉颇闻过则喜的美德,是千古文明的光华;廉颇“刎颈之交”的赤诚,是构建中华和谐社会的精神瑰宝。 忠勇保国第一将廉颇不仅是骁勇善战的一代良将,而且也是一位勇谋兼备、能攻善守的三军统帅。闻过则改第一臣自古高官多矜持。在位专横跋扈者有之,在位贪婪养尊者有之,在位好大喜功者有之,在位粉饰太平者有之。这些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文过饰非,我行我素。成了一个视国事如常物、视百姓如草芥的特殊阶层。 老将廉颇,在这些紫袍华冠之中,却出淤泥而不染,独树一帜。他有过粗鲁,然而,他能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国家利益的天平之上来权衡,他能把自己的言行用赵国老百姓利益这个秤砣来掂量孰轻孰重。他以国事为

18、重,以民为天,放下架子,掉下面子,省身思过,知错改错,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第一个唱响了坦坦荡荡“负荆请罪”的高歌,成为“闻过则喜”“知错改错”的亘古第一臣! 廉颇这种可敬可爱的“为国释恩怨、请罪敢负荆”的坦荡襟怀,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不是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吗? 皓首壮心第一翁廉颇一生,忠于国事,身经百战,不避斧钺。过关斩将,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守土御敌,征尘布满了髯髯长须。不愧为一位功劳盖世的三代名将,昏庸的赵悼襄王惧怕他功高震主,嫉贤的赵氏贵族集团猜忌他名倾朝野,在他晚年的时候,硬是削去了他的兵权相位,逼得他奔走魏、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廉颇仍然割舍不断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他

19、梦魂牵绕着被秦、燕攻伐的祖国。在他临终的前两年,已是六十八岁高龄了,他还跪危请缨,希望返回赵国为国效命杀敌。在赵王使臣探望的宴席上,就像当年少年投军时那样,“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用。”表现出这位“位卑不敢忘忧国,境逆常怀赤子心”的皓首壮心耄耋老将的耿耿忠贞。 当然,在华夏历史上,白发老将血染沙场的不乏其人。如老将黄盖,“苦肉计”火烧曹兵八十万,但那是在周都督重用的顺境中使然;如老将黄忠,雕翎箭威震严颜十万兵,但那是在刘皇叔御封“五虎上将”的隆恩中使然。“士为知己者死”,顺理成章。难的是廉颇,功高遭妒、流落异邦,在如此不公的逆境中,他眷念的仍然是自己的祖国。他既没有心灰意冷“一尊还

20、酹江月”的闲情,也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致,他有的是难能可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忠报国的精神! 而正是廉颇的这种忠贞爱国的精神,与江山共存,同日月争辉,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华夏民族永恒的宝贵财富!懿德高风第一人廉颇老将,起于行伍之间,立于戎马之背,战功显赫,忠于国事,襟怀坦荡。知错必改,“负荆请罪”以从善;释怨和衷,“刎颈之交”而报国。一曲“将相和”成为华夏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财富;一颗“逆境不丧报国志”的拳拳之心更是华夏子孙振兴中华大业的巨大动力内核。 对廉颇文化的研究越深入,越会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廉颇的品德,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华夏民族不懈追

21、求的道德典范。把他尊为“德圣”修“德庙”以拜之,让廉颇身上禀有的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道德品质,发扬光大,永照千秋! 【精要赏析】文章条分缕析,详略得当。老将廉颇,作为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的“战国名将”,大谈他的军事成就,理应是此类文章的写作重心。但作者却是独辟蹊径,把重点放在廉颇精神的时代内涵上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使文章具有了醒人耳目的现实教育意义。这也许就叫作“文章合为时而著”吧。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B请奉盆缻秦王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秦自缪公以来【解析】A项,“案”同“按”,B项,“缻”同“缶”,D项,“缪”同“穆”。【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

22、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人遗赵王书遗:给、送给B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C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D而君幸于赵王 幸:幸运【解析】D项,“幸”的意思为“宠爱”。【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指示代词,这;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均为连词,如果,果真。C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D项,介词,被;介词,在。【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于是相如前进缻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解析】A项,“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B项,“约束”古

23、义:条约,协议;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C项,“前进”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D项,“攻城”古今均为“攻占城池”之意。【答案】D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不辱于诸侯A我为赵将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而君幸于赵王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解析】A项为判断句。例句与B、C、D三项均为被动句。【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

24、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赵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

25、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铁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候: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B

26、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间谍C乃卷甲而趋之趋:追赶D胥后令邯郸胥:通“须”,等待【解析】C项,“趋”译为“快速进发”。【答案】C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赵奢纵兵击之国弱则诸侯加兵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相同,与相同【解析】放纵,率领、指挥,国家,国都。【答案】B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C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D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解析】A项,于:介

27、词,向/介词,表被动。B项,以:均为连词,用来。C项,为:介词,作为/介词,给。D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而平原君丝毫不计较,还把他推荐给赵王并委以重任,反映了平原君任人唯贤的宽广胸襟。B赵奢能力排众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C赵奢在距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留二十八日而不进军,目的是麻痹秦军,以出奇制胜。D赵奢接受了军士许历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因而一举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解析】A项,“而平原君丝毫不计较”与原文不符。【答案】A10将阅读材料中画横

28、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译文:_ (2)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译文:_【答案】(1)像您这样地位高贵的人,能带头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也就都会奉公守法,大家都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就会变得强大,国家一强大,赵王的地位也就安稳了,那时您作为赵王的亲属,难道还怕被人轻视吗?(2)赵奢手下有一个名叫许历的出来请求发表一点有关作战的意见,赵奢说:“让他进来。”【参考译文】赵奢原是赵国的一个征收田赋的官吏。有一次他征收租税时,平原君的家里不肯交租,于是赵奢就按照国家法律一连杀掉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家。平原君大

29、怒,想要杀赵奢。赵奢对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贵公子,现在我要是对你们家的人放任不管,不按照国家的法令办事,那国家的法令就要失效;法令失效,国家的实力就要衰落;而国家实力一旦衰落,那么各个国家就要来打我们,我们赵国也就要灭亡,那时你们家的富贵还保得住吗?像您这样地位高贵的人,能带头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也就都会奉公守法,大家都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就会变得强大,国家一强大,赵王的地位也就安稳了,那时您作为赵王的亲属,难道还怕被人轻视吗?”平原君一听,觉得赵奢很能干,于是把他推荐给了赵王。赵王任命他主管全国的赋税,结果整个国家的赋税工作都搞得很好,百姓们都很富足,国家的仓库也充实了起来。后来,秦国进攻

30、驻扎在阏与的赵国军队。赵王找来廉颇问他:“我们能不能救阏与的赵军?”廉颇说:“路又远,道又狭,难以援救。”赵王又问乐乘,乐乘的回答和廉颇一样。赵王又问赵奢,赵奢说:“路远道狭,在这种地方作战就如同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斗,哪方的主将勇敢哪方就能胜利。”于是赵王立即任命赵奢为统帅,率兵救阏与的军队。赵军离开邯郸走了三十里就停了下来,赵奢对全军宣布说:“谁敢给将军乱出主意,谁就将被处死。”这时秦国的军队近在武安县的城西,秦军列好阵式,齐声呐喊的声音之大,以至于连武安城里屋顶上的瓦都随之震动。这时赵奢部下有一个主管刺探敌情的军官劝赵奢赶紧移兵救援武安,赵奢马上把这个人杀掉了。接着赵奢增修工事,一直在那里驻

31、扎了二十八天,没有前进一步,而且还在继续加固工事。有一个秦国的奸细混进赵奢的军营里来了,赵奢就故意地好好招待他并放他回去。这个奸细回去向秦将报告了情况后,秦将大喜,说:“赵奢的军队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不敢往前走了,只顾在那里加强工事,可以断定,阏与不会再属于赵国了。”赵奢打发走了秦国的奸细后,就立刻命令全军把铠甲脱下来背着,急行军直奔阙与,结果只用了两天一夜就赶到了,赵奢抽调了一支善于射箭的队伍前进到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营盘刚刚扎好,秦军就知道了,他们立即全军猛扑过来。赵奢手下有一个名叫许历的出来请求发表一点有关作战的意见,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本来没有料到赵军会这么快到达

32、这里,现在它全军扑来,气势凶猛,您应该集中力量坚守阵地,不然就会失败。”赵奢说:“愿意接受你的意见。”许历说:“那下面就该按军令杀我啦!”赵奢说:“此事日后回到邯郸再议。”接着许历又提出建议说:“谁能够先占领北山谁就能获得胜利,谁迟到谁就要失败。”赵奢同意,马上派出了一万人去抢占北山。不一会儿,秦国的军队也来了,因为这时山头已经被赵军占领,秦国军队冲不上去,这时赵奢便下令对秦军猛烈出击,大败秦军。秦军撤围逃走。赵奢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回。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命许历为国尉。赵奢在国内的地位和廉颇、蔺相如在同一个等级。二、课内阅读(教师用书独具)阅读“既罢归国,为刎颈之交”, 完成111

33、4题。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位在廉颇之右右:右边B相如引车避匿 引:拉C臣等不肖,请辞去 辞:辞谢D不欲与廉颇争列 争列:争位次【解析】A项,“右”为“上”之意;B项,“引”为“掉转”之意;C项,“辞”为“告辞”之意。【答案】D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为:动词,是;动词,处在。徒:均为副词,只是。【答案】C1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B吾羞,不忍为之下C相如每朝时,常称病D而相如廷叱之【解析】B项,“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C项,“朝”名词作动词,上朝;D项,“廷”名词作状语,在廷堂上。【答案】A14翻译下列句子。(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_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_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译文:_【解析】(1)句中“所以”“亲戚”“徒”“者,也(句式)”是翻译的关键点。(2)句中“孰与”的固定结构是关键点。(3)句中“所以”“先”“后”是翻译的关键点。【答案】(1)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只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2)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个厉害?(3)我之所以这样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首要位置,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