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1.22MB ,
资源ID:146343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34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版学案》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二节 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包括文言断句)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版学案》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二节 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包括文言断句) WORD版含答案.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节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包括文言断句) 一字点评古人诗人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中,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十分精妙。你能猜出他是怎样评点的吗?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字,然后说说为什么要填这个字。“论语气_,孟子气_;庄子气_,楚辞气_;史记气_,汉书气_。”“韩如_,柳如_,欧如_,苏如_。”答案:依次为:平(论语主要记载孔子言行,循循善诱,心平气和,显示出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故说“气平”)、激(孟子以雄辩见称,言辞富于鼓动性,气势充沛,锋芒毕露,故说“气激”)、乐(庄子文章想象奇幻、色彩浪漫,节奏和谐,机趣横生,故说“气乐”)、悲(屈原一生饱受磨难,其

2、作品充满凄苦忧患,悲愤沉痛,故说“气悲”)、勇(司马迁具有超人胆识,敢于揭露上层丑恶、同情人民反抗,故说“气勇”)、怯(班固汉书表现出的见识与批判精神远不如史记,有些甚至与史记相反,故说“气怯”)。依次为:海(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妙语连珠,如浩瀚大海,广袤无边,波涛汹涌)、泉(柳宗元散文短小警策,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如叮咚泉水,深邃明快)、澜(欧阳修散文叙事简括,议论迂徐,章法曲折,语句圆融轻快,内容含蓄蕴藉,恰如微澜,令人荡气回肠)、潮(苏轼诗文,随笔挥洒,如潮水奔腾,气势豪迈)。,1高考常考的文言虚词有哪些?其考查形式有哪些?(1)常考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

3、、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2)考查形式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包括虚词填空,2015年广东卷)。主观题主要是将虚词的考查糅合到翻译题中。2从考查形式看,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有几种题型?从考查形式看,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客观题,选取阅读材料中的几句话,给出四种断句样式,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新课标全国卷、广东卷、湖南卷、重庆卷等;二是主观题,要求考生断句的内容有节选自阅读材料的片段、与阅读材料有关的其他文章片段等两种情况,一般要求断开68处,比如 2015年高考湖北卷、四川卷等。(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3题。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

5、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

6、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 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次序。D白刃始合 合:交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的能力。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实词的含意正确与否,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军皆定次”中的“次”应为军队的驻扎宿营。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7、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意的能力。A项,都表示顺接,可译为那么、就。B项,前者介词,替;后者动词,给予。C项,前者助词,的;后者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前者副词,表强调,才;后者副词,于是、就。答案:A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

8、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太史负责“卜”,斋戒的行为是进入太庙的人所需要的,保持自身的干净不亵渎神灵。斋戒要跟上日期,斋戒三天后,到太庙,然后对那只可怜的乌龟做出某种暴力行为,看龟的裂纹占卜,选一个好的日子举办一下斧钺的交接仪式。由此可知,正确的断句为C项。答案:C【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将帅的仪式是怎样的?”太公回答道:“凡国家遭遇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上召见主将,向他下达诏令说:国家的安危,全系于将军身上。现在某国反叛,请将军统率大军前去征讨。”“主将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

9、,钻炙龟甲,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立;主将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国君亲自拿着钺的上部,把钺柄交给主将,宣告: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处置。然后又亲自拿着斧柄,将斧刃授予主将,宣告:自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见到敌人虚弱就前进,见到敌人强大就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因为任务重大就拼死,不要因为身份尊贵就轻视部下,不要认为自己意见独到而违背众意,不要由于能言善辩而自以为是。”“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牵制而疑虑重重就不

10、能专心一志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全权处置一切,若不允许,我不敢担此重任。国君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一意。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从而取胜于国外,建功于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武王说:“说得好啊!”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太公说:“将有三礼。”

11、武王说:“请你谈谈详细内容好吗?”太公说:“作为将帅,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拿扇子,雨天不撑伞篷,这样的将帅,称为礼将。将帅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没有办法懂得士卒的冷暖。途经险要的地方,通过泥泞的道路,将帅一定要从车马上下来步行,这样的将帅,称为力将。将帅如果不身体力行,就没有办法了解士卒的辛劳。军队的驻扎宿营都安排妥当之后,将帅才回到自己的住处去休息。士卒的饭菜都做熟之后,将帅才开始吃饭,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自己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称为止欲将。将帅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没有办法体会到士卒的饥饿。将帅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召就欢乐,听到结束的号令就恼怒

12、。攻打高城深池时,即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一往无前。士卒并不是本性爱好死亡、乐于伤残,而是因为将帅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借助文言虚词突破文言断句文言文中虚词是重要的断句标志。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面一般要断开。例:(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加点的虚词作为发语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断开。2句尾词:“也、矣、焉、耳”等常

13、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例:(1)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加点的虚词放在句尾,作为句尾语气词,应与后一句断开。3表疑问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词与“如之何、若之何”等固定结构,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上下文意贯通,就可断句。例:(1)孰与君少长?(鸿门宴)(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3)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加点的虚词都是疑问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断开。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

14、、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其前面一般要断开。例:(1)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六国论)(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加点的虚词一般作为关联词语,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断开。5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其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的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例:(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2)吾从而师之。(师说)(3)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加点的虚词用于句中,其前后一般不断句。1(2015湖北卷)请用斜线(/)给

15、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王慎中为文,初_亦_高_谈_秦_汉_谓_东_京_以_下_无_可_取_已_而_悟_欧_曾_作_文_之_法_乃_尽_焚_旧_作_一_意_师_仿_尤_得_力_于_曾_巩_唐_顺_之_初_不_服_其_说,久乃变而从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判断这段文字的特点。从本段文字看,主要谈王慎中为文的特点。从文句看,有“初”“已而”“久”等时间线索;从关键词看,有“谓”“乃”“尤”等表判断的词,这些都是断句的钥匙,值得认真思考。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2用(/)

16、给下面文段断句。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选自淮南子精神训)答: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精神”是怎样产生的,可以以文言虚词和句中的顶针格作为断句的标志。答案: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参考译文】人的精神是从上天那里得到的;而形体则是从大地那里得到的。所以说“道生阴阳二气,二生三,三产生出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阴阳激荡而成和气。”题组一文言虚词1(2015湖南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禁家人侵渔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

17、;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A之与而B者与其C之所其 D者所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正确运用的能力。者,表句中停顿;与,介词,和,同;其,表期望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两句话,没有真正理解深刻体会的人,不要轻易同他说话。官府中的君子,一定要谨慎地选择啊!答案:B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

18、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A项,前一个是代词,译为“他”;后一个是副词,表猜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B项,均为介词,在;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把。答案:A【参考译文】曹端,字正夫,是渑池人。永乐六年考中举人。五

19、岁时看到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代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

20、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某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

21、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选自陈书,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D项,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被”;第二个“于”是介词,“在”。B项,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通过”。C项,第一个“与”是连词,“和”;第二个“与”是动词,“亲附、亲近”。答案:D【参考译文】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人。(周文育)少年时父死家贫,原先住在新安寿昌县,本姓项,名叫猛奴。(周文育)十一岁时,能够在河里来来回回游几里远,能跳五六尺高,和很多孩子在一起游戏,没有人能够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

22、口戍主,见到(周文育)并认为他很出众,便召来同(他)交谈。周文育回答说:“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长大了,(我们家)为赋税劳役所困。”周荟(很)同情他,便随周文育到家里,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让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而周母便(把他)给了周荟。等到周荟做官的任期满了,便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城,(带他去)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给(他)起个名字,周舍于是给(他)起名叫周文育,字景德。庐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被高祖击败,而高祖释放了他们,详情被记载在杜僧明传里。某天晚上,(周文育)住在客店里,有个商人要求和周文育博戏赌钱,周文育赢了商人,得到银子两千两。第二天(周文育)去辞别王劢,王劢问他

23、什么原因,周文育便把卜卦及赢钱的事告诉了他,于是王劢就让他走了。高祖(当时)在高要,听说周文育回来了,非常高兴,派人去接他,给了(他)很多赏赐,(并把他)分配在军队任职。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

24、“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本题可采用“代入检验法”。解答时可从每个选项的第二句入手,首先确定虚词的词性和意义,然后再代入第一句,分析是否恰当即可。A项,第二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而”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作“但是”。B项,第二句出自苏武传,

25、“以”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作“来”;第一句“以”为介词,可译作“用”“拿”,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指“结毦”。C项,第二句出自师说,“乃”为副词,译作“竟然”“反而”;第一句“乃”为副词,可译作“于是”。D项,第二句出自鸿门宴,“之”为代词,代指人,即项伯;第一句“之”为代词,代上述事情。答案:A【参考译文】魏略上说:刘备驻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往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

26、不问他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制作饰物,当时正好有人把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于是)诸葛亮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认为(和曹操相比)如何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为这个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

27、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都自行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知晓诸葛亮有过人的谋略,于是以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所说的也是这样。题组二文言断句5(2015新课标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28、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

29、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入贡”意为入朝进贡,其后应断开。“奏贬”意为上奏贬谪,不应该断开。据此应选A项。答案:A【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翛不听。升任至中书舍人。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

30、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6(2015重庆卷,改编)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

31、稍不得专其功矣。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本文是讲述当地人信巫不信医的事,“富贵贫贱”是四类人,应该为一体;“责”意为要求。不要求人们回报金钱,所以应该在“报”后断开

32、。“信而治”是相信医生而且进行治疗,应该断在一起。“乃去不顾”是徐先生的反应,就离开不再回来,应该断开。答案:C【参考译文】我们乡里有个徐若虚先生,是郡里的大户人家。十五岁就中了进士,旋即辞官归家行医。(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历经几十年,他的医术学问成就很大,著有易简归一几十卷。分辨疑难,补充缺漏,通微融敏,人们都说他是古人再生。他治病凭借脉象,不凭借表象特征,无论富贵贫贱,不要求回报金钱,人们相信医生并且积极治疗,没有治不好的。那些不能治好的,一定预先告诉他们。只要一经用巫师治疗,就坚决离开不再回来。从此我乡里

33、的巫师,渐渐的不能独自占有治病救人的功劳。7(2015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答案:(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8请用斜线“/”给下

34、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_麾_下_数_十_人_遁_入_山_谷_保_险_自_固_郡_邑_患_苦_之_江_阴_侯_吴_良_承_诏_求_寇_已_移_檄_旁_县_兵_且_集_召_德_基_计_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选自宋濂吴德基传)解析:进行断句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内容,抓住人物或事件,从而准确理解语意流向;其次要联系具体语境,抓住语境特征和一些规律、标志点断句子。答案: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题组三综合题组(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

35、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

36、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注】 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赤白囊,古

37、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而置之屋壁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 下车:初到任。D力不赡耳 赡:足,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时就要养成梳理和积累文言实词含意的习惯。常见方法有:语法推断、语境推断等。B项“冲”为侵犯之意。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也”表判断,第二个句末助词,表感叹。B项,第一个“则”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却。C项,“而”表修饰。D项,第一个“之”是用

38、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答案: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并非只

39、有王秬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而是其他人也能认识到,却不能像他那样去做。答案:B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先 是 郡 将 欲 楼 居 材 既 具 侯 命 取 以 为 阁 辟 其 门 而 重 之 凡 学 之 所 宜 有 无 一 不 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断句时应先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答案: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译文:(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

40、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本次翻译题比较简单,没有出现较复杂字词。第一句主要考查“略”的“大致”之意和“孰”的“哪一个、还有什么”之意。第二句主要考查“已”的“完成、结束”之意,“兵”的“战争”之意。答案:(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参考译文】治学,自古以来的大事啊。在宗庙读书学习来祭祀孔子,这是后代的礼制;在书阁之中学习,收藏天下书籍,这是古今相通的道义,做臣子的应恭敬以待啊。当涂在江淮间是名郡,有沿学的风俗,但却无教授传道之处;有宗庙

41、,但无祭祀之地;有天子之书,却放置在低陷不平的房屋内。甲申这年的秋天,直秘阁王侯秬来担任太平州知州,当时正有水灾,堤防全被毁坏,老百姓困苦吃不上饭。到了冬天,又有边防战事,当涂兵侵犯,朝廷上下都为之震惊。王秬上任后,实施救灾的政策,防备敌人的策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让挨饿的吃饱饭,毁坏的堤岸得以修筑。十万火急的文书不时地到来,王秬都一一沉静应对。第二年春天,议和之事成,改年号乾道,将要在学校举行祭祀典礼。王秬对教授沈瀛说:“治学的事也应如此!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于是命令他的掾官蒋晖、吕滨中将旧的撤去而换上新的。以前,郡里想建楼,材料已经备好,王秬命人取来用

42、它们建造阁楼,开辟大门并且很重视它,凡是学校所应有的,没有不完备的。有朋友来拜访,感叹说:“做贤人的怎能不像王秬那样啊!现在的当涂,和昔日的当涂,来做太守的,没有不知道学馆应该修葺的,却独独忘却这件事,难道是真的忘了吗?只不过是因为能力不够罢了!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侯改变了百姓的忧虑,把他们安置在安乐的地方,用他的力量大兴学馆,而徭役也不施加到百姓身上,指挥手下的人就办成了事。做贤人的怎能不像王秬那样啊!”朋友于是又感叹说:“尧、舜、禹、汤、文、武的天下,传至今天,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损坏啊。天下有时治有时乱,有时强有时弱,难道有其他的

43、原因吗?只不过是因为人罢了!财用不够补给,军队不够强大,人才不够多,难道真的不能有所作为吗?诗说:不能求全责备于一人。我不相信,请来看看王侯兴办的新学。”这年的夏天,四月十六日,历阳人张某记。“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一)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8)锲

44、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答案:(1)(2)(3)(4)(5)(6)(7)(8)(9)(二)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答案:(1)(2)(3)(4)(5)(三)乎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郁乎苍苍(赤壁赋)(

45、)(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答案:(1)(2)(3)(4)(5)(6)(7)(四)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46、(赤壁之战)()(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答案:(1)(2)(3)(4)(5)(6)(7)(五)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8)吾其还也(

47、烛之武退秦师)()(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答案:(1)(2)(3)(4)(5)(6)(7)(8)(9)(10)(11)(12)(六)且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6)北山愚公者,年

48、且九十(愚公移山)()(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答案:(1)(2)(3)(4)(5)(6)(7)(七)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2)(3)(八)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9、(桃花源记)()(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答案:(1)(2)(3)(4)(5)(6)(九)为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答案:(1)(2)(3)(4)(5)(十)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

50、号内。(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7)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答案:(1)(2)(3)(4)(5)(6)(7)(十一)也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身死人手,为

51、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答案:(1)(2)(3)(4)(5)(十二)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6)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7)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9)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52、)()(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1)(2)(3)(4)(5)(6)(7)(8)(9)(10)(11)(12)(十三)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4)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5)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答案:(1)(2)(3)(4)(5)

53、(6)(7)(十四)于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4)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5)不拘于时(师说)()(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答案:(1)(2)(3)(4)(5)(6)(十五)与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2)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4)秦伯说,与郑人

54、盟(烛之武退秦师)()(5)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答案:(1)(2)(3)(4)(5)(十六)则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答案:(1)(2)(3)(4)(十七)者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2)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答案:(1)(2)(3)(4)(5)(十八)之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5)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7)作师说以贻之(师说)()(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答案:(1)(2)(3)(4)(5)(6)(7)(8)- 4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