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30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必修1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讲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考加试)1冻雨是上层的过冷水滴、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触到0C或以下物体立即冻结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气温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冻雨的是()解析依据材料中冻雨形成过程,可看出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特点:上层要低于0C、中间高于0C、近地面又低于0C,四幅图中B图符合。答案B读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23题。2此时甲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3未来几天,浙江最可能面临()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C大风降温 D晴朗干燥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北侧等压线是1 035百帕,南侧等压线是1 0

2、30百帕,经甲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大致由北指向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大致为东北风。故C正确。第3题,从图中可以判断,陆地上为高压中心,浙江位于雨区的前方,该雨带是一个冷锋形成的雨带,题目问的是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该雨带将会移动到浙江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故C正确。狂风暴雨一般是台风带来的天气状况,A错误。阴雨连绵一般是暖锋带来的天气状况,B错误。晴朗干燥一般是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D错误。答案2.C3.C4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

3、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解析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此实验中底部放土的玻璃箱内气温高,说明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D(2016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二期末)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他们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教师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读图完成56题。5若图中信息是正确的,则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最可能是()A8:309:30 B11:0012:00C14:0015:00 D22:0023:006甲

4、、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5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依据图示信息,若图中信息是正确的,则谷地气温高,只有出现在夜晚时段,所以D选项正确。第6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夜雨一般出现在谷地,气流上升处会形成降水,所以A选项正确。答案5.D6.A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78题。7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POMNP BOPMNOCMNPOM DNMOPN8在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中,能表示城市近地面的点是()AM BN CO DP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的海拔可以判断出O、P两点位于近地面;M、N两

5、点位于高空;结合图中的气压高低可以判断出在近地面O为高压,P为低压,风由O吹向P;在高空M为高压,N为低压,风由M吹向N。第8题,在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中,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应为图中的P点。答案7.B8.D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据此完成第9题。9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析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7月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明显

6、。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两项错误。答案C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东西、南北方向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据图推测该市的市区轮廓应该是()11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角度考虑,该市的主干道布局宜选择()A东西向 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解析第10题,由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可判断出,该市东西向的空间距离大于南北向,因此选B项。第11题,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市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市区主干道与盛行

7、风向一致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答案10.B11.C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1213题。1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 C或 D或13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则近地面风向为,高空风向为。第13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风向为,南半球风向为。答案12.A13.C14读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材料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

8、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因是_。(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_,原因是_;口感较好的是_,原因是_。(4)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解析第(1)题,温室大棚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建造而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第(2)题,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第(3)题,A、B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处热量较充沛,蔬菜长势较好。A处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

9、生的营养物质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少,集聚在蔬菜内的营养物质多,口感好。第(4)题,大棚技术改变了冬季的光、热、水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答案(1)热量大气保温效应(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3)B处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A处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营养物质多,口感好。(4)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15结合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绍兴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

10、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甲中小区1下垫面吸收率较高,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下垫面吸收率较低,平均吸收率为0.64。材料三图乙中小区3风速较大,风速为3 m/s;小区4风速较小,风速为2.5 m/s。(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3)分析

11、该研究性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解析第(1)题,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大气温升情况。第(2)题,风速越大,散热效果越明显,城郊之间温差变小,热岛强度亦变小。第(3)题,降低热岛效应,主要从减小下垫面的吸收率、减少地面辐射量、增加散热率等方面分析。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温升值小。(2)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值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局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