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6143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B. 果酒制作过程中,若发酵条件控制不当果酒可能变酸C. 腐乳制作过程中,适量加盐以防止豆腐变软、变质D. 果醋制作过程中,应连续充入无菌空气以利于醋酸发酵【答案】A【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2、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详解】A、制作腐乳时,宜采用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A错误;B、果酒发酵过程中如果氧气和温度条件控制不当,可能会使醋酸菌增殖,进行发酵产生醋酸,导致果酒变酸,B正确;C、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内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C正确;D、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醋制作过程中,应连续充入无菌空气以利于醋酸发酵,D正确。故选A。2.如图为

3、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D【解析】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酒精的产生速率会越来越慢,A项错误;因果汁并未装满发酵瓶,故开始时酵母菌能利用瓶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项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受营养物质等影响呈“S”型增长,C项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繁殖产生的,说明发酵瓶可能漏

4、气,D项正确。3.变酸的果酒表面长的一层膜、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腐乳外部的一层白色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由哪种菌的繁殖形成的()A.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B. 酵母菌、毛霉、醋酸菌C.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D.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答案】A【解析】【分析】1、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2、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产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上形成一层白膜。3、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详解】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

5、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酒精转化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化成醋酸,因此密封不严的酒会变酸,且表面形成醋酸菌的菌膜;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产膜酵母的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形成一层白膜;腐乳外部的一层白色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的匍匐菌丝。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明确不同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现象,正确的解释传统发酵技术中出现的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

6、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从细胞结构方面比较,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醋所用的微生物不同B. 从细胞代谢方面比较,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酒所用的微生物相同C. 据上图曲线分析,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D. 据上图曲线分析,pH下降是因为乳酸菌数量下降导致乳酸产生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泡菜制作的原理: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发酵时应该保证无氧环境。2、分析曲线图: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过多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因此取食泡菜应该选取亚硝酸盐含量低时取食。pH值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乳酸菌的数量先增多后降低。【详解

7、】A、制作泡菜所需要的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制作果醋所需要的醋酸杆菌也为原核生物,故从细胞结构方面比较,二者都是原核生物,A错误;B、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制作泡菜所需要的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制作果酒所需要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二者的代谢类型不同,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与第3天相比,第8天亚硝酸盐含量明显较低,因此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C正确;D、泡菜制作过程中PH下降的原因是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由图可知,PH开始下降时,乳酸菌的数量在增加,D错误。故选C。5.关于培养基的配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配制培养乳酸杆菌的培养基时,需加入维生素B. 微生物的适应性强,配制培养基时可以不

8、考虑pHC.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D. 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养分的浓度和比例【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详解】AB、培养基除需要满足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几种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确;B错误;C、虽

9、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C正确;D、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养分的浓度和比例,D正确。故选B。6.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步骤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B. 步骤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沾取菌液后进行平板划线C. 步骤通过连续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D. 步骤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X细菌进行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详解】A、步骤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再

10、将平板倒过来放置,A错误;B、灼烧后的接种环需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沾取菌液进行平板划线,B错误;C、步骤通过连续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分布在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分离到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单个菌落,C正确;D、平板划线法接种的培养基上,由于起始段菌体密集,所以无法对其计数,D错误。故选C。7.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的,这些物质是()A. 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 青霉素或琼脂C. 高浓度食盐D. 维生素或指示剂【答案】A【解析】鉴别培养基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物质,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

11、特征,从而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故A正确。8.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A. 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 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C. 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D. 随机的,没有原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真菌的数量要比细菌少。样品的稀释度越高,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数目就越少。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平板计数,所以细菌的稀释倍数要高于真菌的稀释倍数。综上分析,C项正确,A、B、

12、D三项均错误。9.若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可将它们分离()A. 加食盐的培养基和蛋白胨培养基B. 伊红美蓝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C. 斜面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D. 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答案】B【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缺氮培养基可以筛选固氮微生物;细菌等原核生物对青霉素敏感,不能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可以用来筛选真菌;伊红一美蓝培养基可鉴定大肠杆菌。【详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耐高浓度盐的细菌,可以在此培养基上生存,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都不能在高盐的环境中

13、生存,A错误;B、伊红一美蓝培养基能鉴定大肠杆菌;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在缺氮培养基上生存,B正确;C、筛选分离微生物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而液体培养基一般应用于发酵,C错误;D、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都是原核生物,对青霉素敏感,所以都不能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故选B。10.下面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B. 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营养物质C. 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目时一般用平板划线法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蓝,则表明筛选到了分解尿素的细菌【答案】A

14、【解析】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A正确;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B错误;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目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变红,这样就能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D错误。11.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能更有效地清除污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加酶洗衣粉是添加了固定化酶的洗衣粉B. 水质、水量、水温都会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C.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选择同一品牌的普通洗衣粉作对照D.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减少了磷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答案】A

15、【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有:温度、pH和水量,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等。【详解】A、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洗衣粉,常用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B、影响酶效果的因素较多,如温度、水质、酸碱度等,B正确;C、研究酶的效果时,选择同一品牌的普通洗衣粉作对照,是保证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D、普通洗衣粉的N、P含量较高,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减少了磷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D正确。12.利用凝胶色谱法,什么

16、样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A.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B. 溶解度高的C. 相对分子量小的D. 所带电荷多的【答案】A【解析】【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通过凝胶柱时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分开。【详解】A、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柱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先洗脱出来,A正确;B、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与溶解度无关,B错误;C、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柱时,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后洗脱

17、出来,C错误;D、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与所带电荷多少无关,D错误。故选A。1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将适量的苹果泥与果胶酶混合,放入不同温度下保温B. 将适量的苹果泥放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再加入果胶酶C. 将果胶酶放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再加入适量的苹果泥D. 将适量的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保温,然后再将酶加入对应温度下的苹果泥中【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属于自变量,酶活性属于因变量,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预设的不同温度,为防止苹果泥和果胶酶

18、的常温条件对预设温度的影响,应将适量的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保温,然后再将酶加入对应温度下的苹果泥中,观察果汁的澄清度或出汁量,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正确的是()A. 应使干酵母与自来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 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D. 将与酵母细胞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倒入CaCl2溶液中,会观察到CaCl2溶液中有球形或椭圆形的凝胶【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注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

19、,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由于在缺水状态下,酵母菌处于休眠状态,为了加速酵母细胞的活化,将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自来水中含有多种微生物,故不能用自来水活化,A错误;B、为避免海藻酸钠发生焦糊,溶化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B正确;C、将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冷却至室温后,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否则有可能会杀死酵母细胞,C错误;D、应将与酵母细胞混匀

20、的海藻酸钠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CaCl2溶液中,而不是注入,D错误。故选B。1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操作角度来考虑,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更容易B. 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C. 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种酶D. 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选择固定化细胞技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固定化细胞壁固定化酶更容易,且对细胞内酶影响更小,故A、B正确。细胞可以产生多种酶,故能实行一系列酶促反应,而固定化酶不能实现,故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6.关于DNA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分析,正确的

21、是()A. 提取DNA或血红蛋白均可用猪的红细胞或鸡的红细胞B. 提取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均需要用蒸馏水涨破细胞C. 通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D. 在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答案】C【解析】【分析】提取DNA常用鸡血细胞,提取血红蛋白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大步,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再经过透析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

22、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故不能用猪的红细胞提取DNA,A错误;B、提取动物细胞中的DNA用蒸馏水涨破细胞,提取植物细胞中的DNA需要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B错误;C、提取DNA时,可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高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DNA,去掉不能溶解的杂质(如蛋白质),用低浓度的盐溶液使得DNA析出,去除溶解的杂质(如蛋白质),C正确;D、透析可用于去除小分子物质,不能去除大分子的DNA,D错误。故选C。17.在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正确的是()A. 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可用蒸馏、压榨和萃取的方法提

23、取B. 在水蒸气蒸馏出的玫瑰乳浊液中加入NaCl的作用是增加盐的浓度,利于油水分离C. 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等,为了提高出油率,需用CaCO3水溶液浸泡D. 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有很强的挥发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成分都是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一般由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三种方法,蒸馏法一般用于提取挥发性强、能随水分一同蒸馏的芳香油,压榨法一般适用于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提取芳香油,萃取法一般适宜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详解】A、橘皮易焦糊适宜用压榨法提取,不能用蒸馏法提取,A错误;B、玫瑰乳浊液处理过程中,加入Na

24、Cl的目的是增加盐的浓度,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B正确;C、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等,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低,为了提高出油率,需用石灰水溶液浸泡,C错误;D、大部分植物芳香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但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各自的适用范围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是利用水中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下列有关该装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该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先固定热源酒精灯,再固定蒸馏瓶,并要注意蒸馏瓶与热源的距离B. 在安装蒸馏头时,要使蒸馏头的横截面与铁架

25、台平行C. 图中冷凝管的进水口、出水口接错,进水口应在下,出水口应在上D. 将温度计固定在蒸馏头上,固定的位置如图所示,使温度计水银球略高于液面【答案】D【解析】【分析】水中蒸馏法装置的安装顺序及要求:(1)固定热源-酒精灯;(2)固定蒸馏瓶,使其离热源有一定的距离,并且保持蒸馏瓶轴心与铁架台的水平面垂直;(3)安装蒸馏头,使蒸馏头的横截面与铁架台平行;(4)连接冷凝管。保证上端出水口向上,通过橡皮管与水池相连;下端进水口向下,通过橡皮管与水龙头相连;(5)连接接液管(尾接管);(6)将接收瓶瓶口对准尾接管的出口;(7)将温度计固定在蒸馏头上,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处在同一水平

26、线上。【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先固定热源,再固定蒸馏瓶,并要注意蒸馏瓶离热源的距离,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在安装蒸馏头时,要使蒸馏头的横截面与铁架台平行,B正确;C、图中冷凝管进水口、出水口接反,应该与水蒸气流向相反,即进水口应在下,出水口应在上,C正确;D、图中温度计的位置过低,温度计的液泡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保持水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水中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的理解掌握情况和识图能力。19.关于植物芳香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B. 都是由天然植物的茎、叶、树干、花、果实和种

27、子等部位经过萃取而来的浓缩液体C. 它是植物免疫和维护系统的精华D. 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

28、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详解】A、芳香油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A正确;B、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根据植物原料特点,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B错误;C、植物芳香油的存在对于保护生物体本身有作用,它是植物免疫与维护系统的精华,C正确;D、植物芳香油可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D正确。故选B。20.如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此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其中的碳源是(CH2

29、O)B. 配制培养基时,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C. 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D. 若用该培养液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青霉素,加入的是纤维素粉【答案】D【解析】【分析】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根据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详解】A、据表分析,该培养基配方中没有加琼脂,所以应该为液体培养基,碳源是(CH2O),A正确;B、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先进行PH调整,然后再进行灭菌,B正确

30、;C、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为避免杂菌污染,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C正确;D、纤维素分解菌对青霉素敏感,若用该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青霉素和(CH2O),同时加入的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微生物的培养及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设计的能力二、非选择题21.银杏酒以高粱和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适合中老年人群饮用。请回答:(1)

31、在酿制银杏酒的过程中,开始时一般要先通气,其目的是_。(2)在酿制时,不需要对高粱、银杏叶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也能抑制杂菌生长,这是因为_。(3)制作成功的银杏酒(低度)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写出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式:_。(4)银杏叶中的银杏黄酮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萃取时要求温度_(填“高”或“低”),时间_(填“短”或“长”)。采取以上措施的原因是_。【答案】 (1). 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2).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该环境而受到抑制 (3). 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

32、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的温度为3035 (4). C2H5OHO2CH3COOHH2O (5). 高 (6). 长 (7). 萃取时温度高,时间长,有利于充分溶解有效成分【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

33、醋酸。【详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银杏酒制作过程中应该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2)由于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该环境而受抑制,所以酿制银杏酒时,不需要对高粱、银杏叶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也能抑制杂菌生长。(3)由于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所以制作成功的银杏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4)黄酮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醇,常采用萃取法提取果肉中的

34、黄酮。由于萃取时温度高,时间长,有利于充分溶解有效成分,所以萃取时要求温度髙,时间长。【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2.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査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该实验需制备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_可配制成固体培养基。(2)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_法接种,接种前需要采用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以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_。(3)通过观察菌落的_(至少写两个)以初步鉴定手

35、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的生物类群。两电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_。(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0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98、100、10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_个/平方厘米。该实验对照组要取培养基涂布_进行培养。【答案】 (1). 固体 (2). 琼脂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高压蒸汽灭菌 (5). 芽孢和孢子 (6).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7). 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 (8). 4104 (9). 0.1

36、 mL无菌水【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将手机上的细菌取样后制成了菌悬液,说明该实验需要准备液体培养基;右图显示两个电视台的接种方法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央视报道手机屏幕的细菌数远远超过马桶按钮,而北京卫视报道则相反。【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需要准备液体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2)两个电视台都使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基接种前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以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3)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可能是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

37、样都不相同。(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0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98、100、10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98+100+102)3100100.1(55)=4104个/平方厘米;该实验对照组应该取培养基涂布0.1mL无菌水进行培养。【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掌握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误差的原因等。23.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左图为分离获取纤维素酶,并应用该酶生产酒精的工艺

38、流程,右图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得到的一个培养皿上菌落的分布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主要分布于_的环境中,把从这种环境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为便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_。右图培养皿中,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能力最强的位于_部位。(2)在相同时间内形成的四个菌落大小不同,透明圈的大小也存在差异。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_、_。(3)用得到的糖液进行酒精发酵时,除控制好温度、pH外,还应控制好_,否则就得不到酒精。(4)为了在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原因是_。【答案】 (1

39、). 富含纤维素 (2). 纤维素 (3). 选择 (4). 刚果红 (5). c (6). 菌体内所含的纤维素酶的量不同 (7). 纤维素酶的活性不同 (8). 空气(氧气)的通入量(或通气状况) (9).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解析】【分析】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用选择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

40、纤维素分解菌。【详解】(1)纤维素分解菌以纤维素为碳源,故自然界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主要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把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接种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为便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纤维素与刚果红可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消失,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由图可知,c部位形成的透明圈大,故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能力最强的位于c部位。(2)在相同时间内形成了四个大小不同、透明圈的大小也存在差异的菌落,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菌体内所含的纤维素酶的量不同,二是纤维素酶的活性不同。(

41、3)产生酒精的过程为无氧呼吸,故用得到的糖液进行酒精发酵时,除控制好温度、pH外,还应控制好空气(氧气)的通入量(或通气状况),否则就得不到酒精。(4)为了在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原因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理解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是解题的关键。24.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组两组洗衣粉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两种污渍,即血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油渍(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

42、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水温/1020304050组别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清除血渍时间(min)67668852518336347711126891167清除油渍时间(min)93789587639182468575277769868(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和_。(2)据表分析,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3)从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_,表明酶的活性越高通过表中的数据,_(能、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 ”的结论,理由是_。(4)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能够说明酶具有_性。(5)如果甲、乙、丙三组均在水温为8

43、0 时进行实验,发现这三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原因是_。【答案】 (1). 适当提高水温 (2). 加酶 (3). 蛋白酶 (4). 蛋白酶和脂肪酶 (5). 短 (6). 不能 (7). 不知道水温高于50 时脂肪酶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缺少50 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8). 专一 (9). 在水温为80 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水温为80 时酶的活性下降,两者的洗涤效果无明显差异)【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在表中所示的五种温度下,丙组清除血渍和油渍的时间都是最长的,说明丙组为对照组;在这五种温度下,甲和乙清除血渍所需的时间类似,而血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说明甲和乙中均含

44、有蛋白酶;在这五种温度下,乙组清除油渍所需的时间均短于甲组,而油渍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说明乙组含有脂肪酶。(1)将丙组与甲、乙两组对比可知,加酶可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适当提高温度也能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2)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组为对照组,不含蛋白酶和脂肪酶;甲组只含有蛋白酶;乙组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3)从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高;通过表中的数据还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的结论,因为实验缺少50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不知道水温高于50时脂肪酶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的长短。(4)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5)在水温为80的

45、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两者的洗涤效果无明显差异。【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不同污渍消失的时间差异,判断甲乙丙中含有的污渍化学成分的名称。25.胡萝卜素是天然色素,备受消费者喜爱,为获得高产胡萝卜素的菌株,图甲为科研工作者利用三孢布拉霉负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胡萝卜素_的特点,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用到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_,并且不与水混溶。(2)液体培养过程的作用是_,过程是_。(3)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用_法。将萃取的胡萝卜素样品鉴定结果与胡萝卜素标样进行比对,结果如图乙,分析可知,色素_为胡

46、萝卜素。(4)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干皮症等疾病,由此推测,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这些疾病的原理是_。(5)胡萝卜素还可以从大面积养殖的_中获取。【答案】 (1). 易溶于有机溶剂 (2). 沸点 (3). 扩大培养(或增大菌种浓度) (4). 浓缩 (5). 纸层析 (6). (7). 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很可能会转化成维生素A (8). 岩藻【解析】【分析】1、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此外,还要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等问题。2、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胡萝

47、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3、鉴定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详解】(1)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用到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2)液体培养过程的作用是扩大培养(或增大菌种浓度);胡萝卜素提取的实验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因此过程是浓缩。(3)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用纸层析法。对比图乙中样品和标样层析的结果可知,色带、为杂质带,色带为一胡萝卜素。(4)萝卜素可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干皮症等疾病,由此推测其治疗机理是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5)胡萝卜素还可以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取。【点睛】本题知识点是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和扩大培养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