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40KB ,
资源ID:14612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1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考语文阅读热点押题素材:哀哀哭声演作歌.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考语文阅读热点押题素材:哀哀哭声演作歌.doc

1、哀哀哭声演作歌“悲歌可以当泣”,这是汉代一首歌曲中的诗句。当人们感到极大的痛苦和压抑时,欲哭无泪,便以哀切凄厉的歌声宣泄自己的情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反过来,痛苦的哭声又可能演变成歌曲。这种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挽歌、丧葬之歌,该就是由哭声发展而成的。又如有的民族、地区(如中国湘西地区的土家族),至今还保留着哭嫁的风俗。姑娘从出嫁之前的十多天起,便每日和母亲一起痛哭流涕,一边哭一边倾吐着心中的话。母女紧紧地依偎着,哭得全身摇晃,那情景足使观者酸鼻,邻居的女伴也来陪着落泪。这种风俗的形成,大约与过去时代交通不便、山川间阻、女儿到了夫家便与娘家形同隔绝有关。女儿就要离开娘亲,离开自幼熟悉的一切,到一

2、个遥远的地方去,成为另一个陌生家庭中的成员;而母亲,则要送走自己的爱女,割舍心头的肉,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这怎不使她们悲痛呢?有关这种风俗的各样细节,民俗学家会感到很大的兴趣;这里要说的是:母女的哭诉声有腔有调,有明显的节奏,听起来很像一首又一首哀痛的歌曲。如果将她们的哭声和话语记录下来,加工整理,无疑可以成为动人的悲歌。这种将哭声加工成歌曲的事例其实古代就有。南朝乐府歌曲丁督护便是这样产生的:宋武帝刘裕的长女会稽公主爱哭,每有不如意事,便号哭不止。她的丈夫徐逵之为刘裕所信任,刘裕想要给他立功的机会,便派他统军征讨,配以精兵利器,打算让他得胜之后做重镇荆州的刺史。岂料出师不利,死在阵前,刘裕只得

3、命督护丁旿去主持殡葬之事。会稽公主要了解殡葬的情况,便将丁旿唤至家中,细细询问。每问辄叹息哭叫:“丁督护呀!”其声调十分哀切。这悲哀的哭叫声竟流传开来,后来被人加工改制成歌曲,便名为丁督护。(沈约宋书乐志)这短短的一句话是怎样发展成一首曲子呢?据说,是将它作为和声来处理的。古代乐歌常有和声,独唱者唱完一句,即由众人合唱一个短句以相和。“丁督护”二字便是这个短句的歌辞。(王运熙六朝乐府与民歌中的论六朝清商曲中之和送声)上述这件事发生在东晋末年,当时刘裕已掌握了军政大权,但还没有篡位做皇帝。又过了几十年,刘裕在做了两年皇帝之后,早已死去,这首丁督护歌仍然流传,并且被人们作曲填词,填了好多不同的词句

4、。其中,刘骏(刘裕的孙子,即会稽公主之侄)也填过两首歌词,但内容已与当年其姑母悲哭之事毫无关系,而是写男女恋爱之情:督护上征去,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黄河流无极,洛阳数千里,坎坷戎旅间,何由见欢子?第一首是女子送别情人的口气。上征,当指由吴地出发,乘船往长江中上游而去。侬,吴语,即“我”之意。石尤风,阻断行旅的顶头风。为何有这么个奇特的名称呢?其中又有个小小的故事:传说某石姓女儿嫁与尤姓郎君为妻,二人情好甚笃。尤郎将经商远行,其妻劝阻,但尤执意不从。离家一去,久久不归,妻子想念不已,愁病而亡。临终时叹息道:“我未能阻止尤郎之行,以至于此,今后凡有商旅远行,我都要鼓起大风,为天下的

5、妻子阻留他们!”此后商旅发船时遇到顶头逆风,便唤作“石尤风”。还有人说,曾有发船时遇到逆风者,暗暗写下“我为石娘唤尤郎归也,须放我舟行”十四字沉入水中,便风平浪静了。这动人的传说反映了古代交通的不便,商旅的艰辛和夫妻离别的痛苦。刘骏这首诗中女子所送的情人,却并非外出经商,而应是随督护出征或调防而远去。第二首中的男子,则已远征于北国,备尝戎旅的辛苦。那女子在吴,叹息相见无由。今天所见南朝丁督护歌还有四首。其作者是谁,不太清楚;其内容则都与军旅有关。其中有一首道:闻欢去北征,相送直渎浦。只有泪可出,无复情可吐。也是女子送别情人之词。后两句颇为真切,令人想起北宋词人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6、雨霖铃)的名句。会稽公主的丧夫之痛、哀哭之声,被人演为歌曲。她的侄儿不会不知道此曲的来历,但仍津津有味地填写新词。他只顾欣赏那曲调的悲切动人,根本不把姑夫的惨死、姑母的哀恸放在心上。这件事叫人想起另一事实。那是东晋前期,在当时有名的政治家谢安那儿,有一回名僧支道林与谢安侄子谢朗进行论辩东晋文人喜欢清谈论理,有时你来我往,相持不下,听者亦高兴踊跃,所论题目多与国家大事、政治经济无干,而与老庄玄理有关。谢朗其时尚未成年,患病初愈,体力不佳,但少年气盛,岂肯相让?他母亲王氏心疼儿子,一再派人叫谢朗退出。谢安却听得入迷,不让侄儿走。王氏不得已,便亲自出来,说“新妇(王氏自称)年纪轻轻,就遭遇艰难(谢朗之父谢据早卒),一辈子的寄托,就在这孩子身上了!”于是哭着把儿子抱走了。谢安此时,竟对在座宾客道:“家嫂辞情慷慨,很是动人,可惜没让朝士们看见!”(见世说新语文学)他竟将嫂子的哀恸当作欣赏的对象。此事与上述丁督护歌的由来不是颇相似吗?只是当时尚无人将王氏的哭声演为歌曲而已。这就是那种“以悲为美”心理的表现。今天人们仍然爱看舞台上、银幕上的悲剧,爱听悲歌。当然,一般是不会将发生在身边、尤其是亲人的悲苦之事作为欣赏对象的。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