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39KB ,
资源ID:14612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1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考语文阅读热点押题素材:兰亭序与诗.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考语文阅读热点押题素材:兰亭序与诗.doc

1、兰亭序与诗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乃脍炙人口之作。旧时的启蒙读物古文观止也将它选入,因此三尺童子,皆能成诵。而同一作者的兰亭诗,则少有人言及。其实诗、序合观,方能对这位大书法家的心情,有更真切的了解。少年人读兰亭集序,所欣赏的大约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山水清景,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盎然兴致。中年以后,才知作者感慨之深,尤在于序的后半。“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非经历沧桑者,不能道此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少年人又何能体会及此!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有句云:“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

2、年,忽已亲此事。”(杂诗)便说得何等亲切。活泼泼的少年人不爱听长老追计平生亲故、嗟伤岁月流逝的颓丧话,但转瞬之间,自己也到了那样的年纪。岂能不感慨系之!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主旨,在于抒发对已逝年华的留恋,对生死问题的悲哀。而兰亭诗,则体现了他在排遣此种愁烦忧闷上的努力。心病还须心药医,思想上的苦痛须用别种思想予以疗治。王羲之用以消释烦忧的,乃是老子、庄子中随顺自然、安时处顺的观点。兰亭诗云:“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又云:“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整个宇宙永不停息地运转变化,而一个人的生死老壮,不过是无休止的运化中的小小一曲而已。兰亭序(局部)定武本“合散固其常,修短定

3、无始。”事物总是有合有分;所谓生死,也不过是气的分合。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生命虽有修短之异,变化并无始终可言。生是始吗?死是终吗?那不过是执着于“生”的立场、用狭隘自私的目光所看到的小始小终。如果能做到“达人大观”(贾谊鸟赋语),从宇宙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则由无生而化为生,又由生而化为死,化为异物,“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庄子大宗师),既无开始也无终结。对于造物的这种陶甄变化,人实在无能为力,“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那么,便应该任其所遇,“即顺理自泰”。即顺者,安时处顺之谓也。庄子大宗师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当你“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

4、序语)时,不必为之沾沾自喜、乐不可支;当所有者于俯仰之间已经失去,化为陈迹,也不必为之悲哀。因为得与失都只是无穷无尽的运化中的暂时现象而已。“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生便是得,死便是失,正亦无须为之悲欣。彻底地想通这个道理,便能消愁释闷了。因此兰亭诗说:“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晋宋士人富于哲学的气质,又有颇为浓厚的山水意识。幽深秀丽、生气勃勃的自然美景使他们流连忘返,启迪了他们对于宇宙神秘的遐想和体验。他们的推理与欣赏山水常常结合在一起。兰亭诗云: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便是此种情景的

5、写照。在一位具有哲学胸襟的诗人眼中,大自然极其活泼,处处呈现着宇宙妙理。万物虽殊,却都在造化之中自得自足,都是“理”的生动体现。人,也是这神奇宇宙中的一员。他只要参透了宇宙的妙谛,就会感到自己与万物平等,与万物相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与王羲之同时的东晋简文帝有一次入华林园游赏,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也正同羲之的感受相似。哲理与美,在大自然中融洽无间,抚慰了哲人亦即诗人的心灵,减损了他们生命短促的悲哀。“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陶醉于大自然中的诗人,更能体会宇宙的伟大、神秘和永恒;与万物为一的“我”,也因此而永存。千载而下,苏东坡在那月白风清之夜,旷达地说道:“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前赤壁赋)也就是这个意思。兰亭集序抒写的是生命流逝的悲哀,兰亭诗却说要忘怀得失,随遇而乐;兰亭集序批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说教,兰亭诗却处处以庄子思想推理散忧。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正属于同一作者。还可以说,此种思想感情,不仅属于王羲之一人,而且是那个时代知识阶层所共有。今人徜徉于山水之间,遥想晋宋风流,仍然不能不感慨系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