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8KB ,
资源ID:146023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02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 神话传说B 史书记载C 学者推断D 考古发掘2.从下图及说明中可以看出中国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A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B 分布广泛,趋向多元一体C 分布均匀D 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3.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

2、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 具有民主色彩B 以血缘为纽带C 权力高度集中D 神权王权结合4.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A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 农业和工商业繁荣C 中心城市人口众多D 货币流通十分广泛5.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 国家产生B 文明起源C 政权分立D 诸国变法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A “仁”B 恢复西周等级森严

3、的礼乐制度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7.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A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B 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 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D 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8.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9.春秋战国

4、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 政治运动B 启蒙运动C 思想文化运动D 思想解放运动10.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 纲常礼教B 儒家思想C 礼乐制度D 中央集权制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 创立皇帝制B 建立三公九卿制C 推行郡县制D 颁行“推恩令”12.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

5、了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此举主要是为了()A 加强中央集权B 扩大地方权力C 恩泽所有皇族D 削弱宰相权力1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A 秦始皇B 汉景帝C 汉武帝D 光武帝14.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A “七国之乱”的爆发B “八王之乱”的兴起C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 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15.秦汉文化气势恢弘,居世界先进行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最主要的

6、原因是()A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B 吸取了各族的优秀文化C 国家政府高度重视D 先秦文化基础雄厚16.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 )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17.“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段论述充分说明()A 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B 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C 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D 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18.下列言论,可能出自老子的是( )A“克己复礼为仁”B“制天命而用之”C“无为则无不治”D“刑过不避大臣”192019年

7、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0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1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

8、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2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23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2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BCD25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商鞅变法实

9、现了富国强兵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ABCD26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27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 )A设置郡县B三公九卿C皇帝制度D休养生息28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贵族B削弱王国势力 C增加税收D实现民族交融29汉书叙传上记载:“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10、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30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 )加强基层控制监督农业生产平抑地方物价保证赋役征派ABCD31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2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

11、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3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34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三国鼎立B西晋灭亡C东晋建立D前秦统一北方3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中外交流与

12、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1)结合材料一,运用二里头遗址的文明成果作为证据,说说你对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认识。(2分)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

13、受上爵;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从事工商)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子收为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2)概括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6分)材料三(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

14、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3)西汉时,中央政府面临怎样的威胁?到汉武帝时,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7分)37.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15、,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政治制度)(6分)(2) 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对秦朝,对后世)(5分)答案解析1

16、.【答案】D【解析】第一手资料又叫原始资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故考古发掘属于第一手资料,故D符合题意;第二手资料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神话传说可信度不高,史书记载和学者推断属于第二手资料,故ABC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是因为商王把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4.【答案】A【解析】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

17、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其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故选A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夏朝时期国家产生,A错误;文明起源是远古时期,B错误;政权分立是指国家分裂,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与春秋战国时期不符,C错误。6.【答案】A【解析】据材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结合所学可

18、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缓和矛盾以巩固统治,A正确;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与材料“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不符,B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仁”的体现,C不符题意;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是孔子的主张,但与题意不符,D错误。7.【答案】C【解析】抓住两个关键词“无人”“自然”可知,“某思想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这体现了道家思想。故C正确。8.【答案】D【解析】“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是指法家,法家强调君主的权威,强调建立中央

19、集权制;“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是墨家,墨家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是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B、C排除。9.【答案】D【解析】“百家争鸣”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排除A项。诸子百家中思想各异、流派纷呈,排除B项。C项过于笼统,不能体现流派纷呈、“争鸣”的特点,故排除。10.【答案】D【解析】材料中“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0、,“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故D项正确;ABC项包含在D项之中。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新皇帝废除分封制度,设立郡县制度,故C正确。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不是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排除AB;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削藩而颁布的,但并没有废除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排除D。1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通过这项措施,王国的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推恩令”是削弱地方权力,

21、故B项错误;材料中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恩泽所有皇族,故C项错误;材料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对宰相权力的削弱,故D项错误。故选A。13.【答案】C【解析】“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是指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故选C项。14.【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东汉皇帝大多年幼早逝,皇帝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外戚掌握,皇帝长大后,为了亲自行使君权就要依靠宦官,除掉外戚,这又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如此反复循环,出现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初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在西晋灭亡之后

22、;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5.【答案】A【解析】秦汉统治者都进行思想控制,虽然可以形成统一的文化,但对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所以明显看出C项错误。然而,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是无法阻挡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随之进步,科学技术和思想也必然要发展。其余选项不同程度地符合题意,但是B、D两项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问题,并不能完全起决定作用。故选A项。16.【答案】B【解析】黄帝内经包含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故选B;A是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内容,排除。C主要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

23、的临床百科全书,故排除;D主要是药物学著作,故排除。17.【答案】D【解析】“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体现了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魏晋以来,汉族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体现了游牧民族对汉族的影响。由此可知,这段论述充分说明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故D正确;A项错在“完全”,故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双向交流,故BC错误。18. C19B解析:良渚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题目要求用考古发现的证据来说明观点,考查证据运用与解释推导的逻辑,要求较高。炭化稻堆积,说明当时大量种植水稻,且有

24、大量富余,但它是私有还是部落共有,无法判断。城市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反映了当时人们营建聚落的观念,古城遗址建筑规模宏大,水利工程系统规模大,说明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虽然有学者认为这是早期部族邦国产生的标志,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公元前3000年,即距今五千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墓葬中随葬品出现差异,少数墓葬中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出现贵族,也能证明财产私有。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20B解析:本题以文本材料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中记录的时间为周代,阅读文本材料可以发现,其中记载了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分封的诸侯国数量以及诸侯王与周天子的亲缘关系。

25、依据所学习的周代政治制度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禅让制是夏朝建立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产生,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是元朝统一后实行的。这三项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1C解析:作为诸侯的郑庄公僭越犯上,和周王作战,甚至“射王中肩”,这本身就是王室衰微的表现。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直接排除。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东周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需要阅读和理解第一手史料,并与教材的基础知识建立关联。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22B解析:各国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铁农具、牛耕的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使得生产力取得重大进步,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各

26、国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表现为诸侯国内部的权力转移。各国都重视农业生产发展,改革国家赋税征收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展。C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因此排除D。23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能力和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材料引文强调按军功授予爵位,贵族宗室没有军功就不能授予爵位,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概括材料信息,并对应教材所学内容,正确选项为B项。承认土地私有对应的是废除井田制

27、度;革除陋习包括禁止私斗等;强化社会控制包括实行什伍连坐、实行县制等。24D 解析:本题考查对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社会大变革、阶级关系变化、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等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局面;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士阶层队伍的扩大。而各诸侯国君出于加强统治和争霸战争的需要,广泛招揽人才。士人游历各国,对政治统治、社会秩序和宇宙万物提出各自的观点,并相互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25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

28、力,为秦统一六国准备了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历代秦王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吏治清明,为统一提供了组织保障。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各个击破诸侯国,最终完成统一。秦朝统一后,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这是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因此要排除。正确答案为A项。这中间涉及“秦国”“秦朝”两个重要概念的时间内涵的理解。26A解析:本题以图示法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图示中呈现的是秦朝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任命“三公”加强统治。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27D 解析: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

29、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行政、官制、兵种、舆服制度,还有礼仪、道德风俗、历法、疆域、陵寝等等。汉朝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县制度等都沿用秦朝的统治办法。但秦朝统治带来的弊端,是汉初统治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法律过于严苛、赋税沉重,导致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因此,汉高祖入咸阳即“约法三章”。西汉建立后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以恢复经济。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同时,分封同姓诸侯王,最终酿成王国问题,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28B解析:西汉初年,面临着恢复经济、解除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解除北方匈奴对边境安宁的威胁等问题。王国问题产

30、生是由于西汉建立后,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诸侯王势力不断发展,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表面上是“恩泽贵族”,其真实目的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推恩令”的内容,故应排除。29C解析:材料明确提出了汉朝实行郡县制度的作用,从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到解除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都是为了加强皇权。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是分封制、宗法制的沿续。从战国起官僚制度建立,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打击了血缘贵族特权。秦朝建立郡县制度,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朝继续这一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30B解析:上计制度是秦朝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秦

31、朝中央政府据此控制地方人口、垦田、赋役等,有利于劝课农桑,也保证了政府赋役征调。平抑地方物价,是西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令的内容,汉武帝以此增加政府收入。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上计制度教材没有提及,本题重在考查材料信息提取及陌生情境下运用信息的能力。另外需注意,上计制度并非从秦朝开始建立。战国时期赵、魏等国就已经实行这一制度。秦国也实行上计制:每年,地方官吏事先把赋税收入的预算写在木“劵”上,送交朝廷。年终时,地方官吏必须把实际情况(收入、开支、损耗等)向朝廷报告,这就是“上计”。秦国中央政府就通过这种办法考核地方官吏的成绩,掌握各地情况,控制全国的财政收入。31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引文,可知当时

32、形成了富裕的人群,这些人通过农业、牧业、矿业、手工业和商业致富,说明当时经济生产的许多部门都得到恢复和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项。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指人们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包括重利轻义或重义轻利。材料直接告诉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义利观的变化,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因此排除A项。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也没有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地方富裕人群从事的职业和取得财富的途径,没有说明这些富人是不是豪强地主,也没有涉及是否控制了地方郡县,因此排除D项。32C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信息处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

33、“百家争鸣”现象出现。材料观点极其明确,要力避的现象是固执己见、不包容其他学派,没有涉及独立思考精神的话题。学术派别间出现竞争是正常现象,观点主张要相互借鉴与融合。材料并不是要强调各学派相互竞争,也没有涉及到学术发展的方法与路径。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因此“独立思考”“鼓励竞争”“格物致知”都与材料中所列观点不吻合。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33A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并在中央设立官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渐取代世卿世禄制度,就已经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传播儒学学说,掌握儒学的人才能入仕为官,是为了

34、统一思想,而主要不是鼓励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更不是鼓励百家学术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34C解析:三国鼎立是一个时间区间,时间跨度从220年魏国建立,到280年西晋灭吴。西晋于316年被内迁的匈奴贵族灭亡。前秦统一北方是4世纪下半叶。只有东晋建立是在317年。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类似这样的考查时间顺序的题目,要求平时学习时多制作时序图,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与因果关系最为重要,不一定要死记时间。35D解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学习时要注意及时总结,特别是老师课堂上讲解各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时,要注意作好笔记,并理解发展特征与重要历史史实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

35、晋短暂统一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因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民族在冲突和和平交往中逐步走向交融,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等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确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36(1)(2分)言之成理即可。提示:注意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紧扣“早期国家”的特点,注意证据运用与自己结论的逻辑关联。如有兴趣进一步探讨,可以查找相关考古材料进行拓展阅读。(2分)(2)(6分)措施:按军功授予爵位,以农业为本,鼓励农业生产。影响: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3)(7分)威胁:诸侯国控制了全国较大的地盘,自己任命官吏,收取赋税,自己编定法律,在政治、经济、官吏任免和法律制定等方面威胁着汉朝皇帝的统治地位。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颁布法律,歧视王国的官吏,并限制读书人与王国的交往。还在地方设置刺史监察郡国,加强中央集权。37.(1)(6分)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4分)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3)(5分)对秦朝: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