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944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华侨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理)座位号:(命题人:陈静 审题人:罗美) (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答案请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筒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 B道家 C儒家D墨家2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2、A老子 B孔子C荀子D墨子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该思想流派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4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提倡改革,主张依法治国。”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5.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 A出现三教合一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 6.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

3、,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影响人们的思想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7“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主张出自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梁启超将其这一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D严复8认为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D黄宗羲9.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泰勒斯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D

4、柏拉图10.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1“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莎士比D薄伽丘12.古希腊先哲留下许多启迪后人的名言,其中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A“认识你自己”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D“知识即美德”13.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被称为“文学三杰”的是()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莎士比亚 ABCD

5、14.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禁欲主义B理性主义C蒙昧主义D人文主义 15.一天,马丁路德在研读对经时,看到“义人必因信得生”而深受启发,于是他在教堂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引起了欧洲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历史上称之为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6孟德斯鸠强调“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为此他提出了() A三权分立学说B君主立宪学说C君主专制学说D中央集权学说 17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句话反映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蒙昧主义B人

6、文主义C理性主义D个人主义18在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这一学说成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他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19二战后,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诞生了一系列国际组织。下图是哪一组织的会旗()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20一部iPhone 手机,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世界() A经济区域集团化B文化多元化C政治格局多极化D经济全球化二、材料题(本部分有2小题,共26分)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9,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

7、危机,面对危机,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材料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曾使西方陷入长久的梦魇,而当时的苏联却“风景这边独好”。并于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使苏联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而后继者们对于这一体制的失败改革,更是使苏联付出了惨痛代价。(1)材料一中的”调整“指的是什么?(2分)这次调整有何影响?(2分)(2) 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2分)有哪些内容?(4分)(3) 材料二中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8、?(2分)2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主张不分出身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整理诗、书、礼、 材料二 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四 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更胜于李贽请回答:(1)材料一中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他有关教育的思想是什么?(2分)(2) 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对儒学有什么影响?(2分)(3) 材料三中的“理”指什么?(2分)(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

9、知识,写出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三.论述题(本部分有1小题,共14分)2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概述“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并举出3个诸子百家思想应用于当代生活的例子。(14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装订线内不要答题2015-2016学年度高二第二次月考座位号:历史答题卡(理)(命题人:陈静 审题人:罗美) (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答案请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10、7181920二. 材料题21. (1)(4分)(2) (6分)(3) (2分)22.(1)(4分)(2) (4分)(3)(2分) (4)(4分)三. 论述题23.(14分) 2015-2016学年度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理)1-5 CCBDA 6-10 CCDBD 11-15 ACCDC 16-20 ACDBD21、(1)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危机 (2)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3)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22、(1)孔子;有教无类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儒家的伦理道德 (4)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

11、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23、(1)经济:井田制崩溃;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士的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1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以祖陵为中心,有序的排列形成一个整体,是血缘关系的体现,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故A项正确;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宗主督护制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 【

12、解析】从材料可看出,主要体现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服从,不是反映地方长官的权力,故A项错误;从题干来看,中书省处于核心地位,地方行省治理地方要“遵成宪”,“决大狱”也要报中书省认可而后行,表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不是司法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与地方行省的司法权没有任何关系,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宋代御史与宰相的关系变化,以此说明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御史掌握的是监察权,A项题干无从反映, D项不符史实;宋代以前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致力于削弱相权,如汉代的“中朝”和“外朝”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B项排除

13、。4.【答案】D 【解析】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之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视天下一切为个人私有财产,百姓难以摆脱对君主的衣服,故A项错误;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在争夺霸权着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下虽无世禄之臣”可见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这句话可知其介绍的是少府属官中书、尚书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居真宰相之任”这句话可知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

14、的职权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去公顷甚远浸以华重居真宰相之任”的描述可知中书、尚书令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关于中书、尚书令发展过程的描述并未表现出曲折的经历,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故A项错误;唐朝所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不具备民主性质,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结合古代中国君主权力的发展趋势可知唐代皇权进一步加强,故C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的“斜封墨敕”现象说明了皇权受到了一定的约束,故D项正确。7.【答案】B 【解析】梭伦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出任最高执政官

15、。其改革的具有很强的折中色彩,因此选B。8.【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在古希腊罗马,野蛮人、奴隶、被保护民、罗马的臣民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体现出其民主的局限性。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局限性,与主权在民的民主不符合,故A项错误;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局限性表明,这种民主并非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与城邦式的直接民主形式无关,故C项错误;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局限性,反映出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故D项正确。9.【答案】C 【解析】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题干古罗马不符,故A项错误;最早尝试实行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

16、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因此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表明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完全继承,故A项错误;万民法是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随着版图的拓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新变化,所以“吸收了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故B项正确;“万民法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些内容的调整从侧面证明了公民法没有“忽略”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故C项错误;罗马法不断发展,3世纪,随着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

17、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因与“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B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C项是英国的,不符合德国,德国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中。D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正确的是A项.两国君主都为国家元首,但是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12.【答案】A 【解析】英国和法国的现代化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打击、推翻封建势力,建立属于资产阶级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故A项正确;英国是原生型而不是感应型

18、,故B项错误;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它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从英国照样带过来的,属于次生型,德国属于开明专制型现代化类型,故C项错误;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感应型,故D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故正确;辛亥革命是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故正确;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故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一系列妥协的产物,包括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4.【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政党制度下的两党轮流执政现象,因此,B项正确;A

19、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于“一对待支持”;D项题干没有涉及。15.【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这与独立宣言精神相吻合,故A项正确;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1791年美国已经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美国1787年宪法,故D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结构形式上规定了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地方州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自治权,故正确;美国总统领导内阁,人员任命由总统决定,内阁只对总统负责,内阁的权力来自于总统而且并不能反向牵制总统,故错误;总统享有最高行政

20、权,最高法院享有最高司法权,二者相互牵制,故正确;宪法规定国会参众两院行使一定的牵制权,故正确,选项B项符合题意。17.【答案】B 【解析】帝国议会没有权力弹劾宰相的权力,故A项错误;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并组织内阁,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的特征,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18.【答案】D 【解析】“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体现了英国民主渐进的特点,故A项错误;“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体现了美国民主的完备,故B项错误;“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

21、体”反映了法国民主历程的曲折和反复,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是皇帝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故D项正确。19.【答案】C 【解析】18世纪的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影响了欧洲及整个世界。法国政治革命中的启蒙思想传播到亚洲,鼓舞那里的仁人志士为争取独立而奋斗;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通过对外扩张最终确立对全世界的统治。“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它们都具有世界影响力。20.【答案】D 【解析】权利法案是限制国王权力,但与“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不符,故A项错误;美国实行行政权与立法权独立平等,总统

22、也是政府首脑,不对议会负责,不符合“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国家元首是皇帝,不是选举产生,故C项错误;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任命的政府首脑总理对议会负责,是法国工业革命推动的产物,故D项正确。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关键信息,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而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是指辛丑条约,列强开始在华资本输出早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义和团运动主要与反洋教斗争有关,与马关条约没有直接关系,故可排除A.B.C三项。22.【答案】C 【解析】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破

23、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之相对应的应为领事裁判权。23.【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革命对象分别是:封建清镇府和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革命结果分别是: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胜利;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性质分别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任务都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三次高潮一致的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24.【答案】D 【

24、解析】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关于谁挑起甲午战争问题,题干中日各说其辞。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因此,日方文献说法是错误,这是日本歪曲历史,D项正确;AC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因无从体现。25.【答案】D 【解析】虽“捣毁偶像及儒、释、道三教的庙宇”、“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故B项错误;虽有“首条道德准则即为敬畏上帝、耶稣”,但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深刻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根据“敬畏天王”、“孝顺父母”、“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中国传统特点鲜明,故D项正确。2

25、6. (1)背景: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力有限。(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解决: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力。(每点2分,共4分)(3)“完美”之处:不流血或妥协。(2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4分)(4) 因素: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历史传统;社会形态等。 (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7.(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民主运动、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的推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2分) (2)特点:注重社会

26、福利、立法全面、适应时代需要。(2分) 作用:促进了德国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2分) (3)政治制度的选择应适合本国国情,代议制有利于促进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 但是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是相对民主。(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8.(1)职权:掌管图籍;接受群臣奏章;监察官员;统领监察官员(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特点:由皇帝直接任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职责分明;职权范围广。(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遏制地方豪强,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分) (3)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该同学混淆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别。(2分)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而是则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产物。(2分)二者分割的具体权力不同,前者是将权力分为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后者是将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2分)二者目的不同,前者分割相权,是为了加强皇权;后者通过分权制衡,防止出现专制独裁。二者本质是不同的。(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