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9198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指出:“周代是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通婚。”西周初期的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A. 鲁国和宋国B. 燕国和齐国C. 鲁国和燕国D. 宋国和齐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鲁国与燕国为同姓诸侯国,所以鲁燕之间不能通婚,故选C;鲁国与宋国为异姓诸侯国,鲁宋之间可以通婚,所以排除A;燕国与齐国为异姓诸侯国,所以燕齐之间可以通婚,所以排除B

2、;宋国与齐国为异姓诸侯国,所以宋齐之间可以通婚,故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材料涉及的齐鲁宋燕四国是否同姓。2.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我们可以推测家谱的产生与以下那一制度关系密切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可溯及宗族最早的一支即嫡长子,进而推及后世宗族支系,体现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的观念,故C项正确。A项,禅让制为部落时代的权力继承制度,让贤举能,无法体现家族血缘关系,排除。B项,分封制为西周地方

3、行政体制,与家谱的修订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郡县制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家谱产生无关,故排除。3.有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这一观点反映中国早期国家制度A. 血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D. 最高统治集团权力趋向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来看,这反映了周代形成了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即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故答案为C项。A项官僚政治此时还

4、未出现,排除;B项材料表述与神权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最高统治集团权力趋向集中的特点,也不符合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的特点与作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购藏的战国竹简的简称,原系盗掘出土,具体出土时间和地点无从知晓,司马迁等古人都没见过。史记记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清华简记录烽火制度在战国秦时期才出现。这说明A. 清华简弥补战国历史研究的史料空白B. 清华简是盗掘出土故真实性有待考证C. 清华简和史记互证“烽火戏诸侯”D. 历史叙述者拥

5、有的史料影响历史记录【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叙述内容可以看出,清华简和史记的记载不相符合,说明历史叙述者拥有的不同史料影响了历史记录的差异,故D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代,战国历史研究史料空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文物的获得手段不能作为其是否可信的主要依据,B项叙述不符合材料主旨;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清华简和史记记载不符,不能相互印证,排除C项。5.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A. 秦朝平定岭南并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B. 秦朝在“西南夷”地区,开辟 “直道”,并设郡管理C. 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D. 元朝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

6、、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灭六国后,秦军又展开了统一岭南地区的战略攻势,经过激战,终于平定了岭南。秦朝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故答案为A项。秦朝在西南夷开辟的是“五尺道”,不是“直道”,直道位于云阳与九原之间,排除B项;唐朝设置道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道是监察区,不是正式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排除C项;宣政院是元朝管理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不包括新疆,排除D项。6.读下表,据此能得出的正确认识有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

7、趋势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中表格信息分析可知,秦汉至宋元,县级政区都是县,说法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宋元时期则为县级政区,说法正确;秦汉时期地方政区是两级制,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地方政区是三级制,说法正确;表格信息不涉及中枢权力,说法错误。据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综上分析可知,BCD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均排除。7.有学者在介绍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说到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A.

8、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三司”“枢密院”可知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中央政治机构设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保留行政权,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权力相互制衡。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8.“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处,领以亲信、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家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青海军事兴

9、,始设军机房”可体现军机处是因为军事需要而设,故正确;军机处由皇帝直接控制,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错误;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决策权在皇帝手里,故错误;“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可见军机处由皇帝亲信组成,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错误,ABC选项排除。9.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二十一条”签订后C. 辛丑条约签订后D. 马关条约签订后【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提到西方列强的炮舰舰队在

10、上海到重庆的区域航行,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而重庆是在马关条约里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选D而排除A;“二十一条”出现于马关条约之后,主要涉及中日关系,而题干中说到的西方列强中有英国,故排除B;辛丑条约中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故排除C。【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

11、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10.近代中国,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下列选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片面最惠国待遇,属于1843年虎门条约的内容;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出自1901年辛丑条约;出自1895年的马

12、关条约,故正确顺序是,所以排除ACD,所以选B。点睛:本题以近代不平等条约为切入点,考查南京条约虎门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内容,解决本题首先要抓住的内容中的关键信息(如“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各使馆境界”“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等)各是属于哪个条约,然后根据条约先后顺序即可知道答案。11.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A. “辽宁”舰B. “靖远”舰C. “致远”舰D. “经远”舰【答案】C【解析】【详解】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致远”舰中炮后

13、倾斜,弹药用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12.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日军曾遭到黑旗军和义军的伏击,“遗尸无数,溪水为之断流”。这次伏击战发生在A 新竹B. 大甲溪C. 彰化D. 台南【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日军遭到黑旗军和义军的伏击,遗尸甚众,溪水为之断流。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先后在新竹、彰化、台南等地痛击日军,排除ACD项。13. 1933年吴钊在复兴之

14、基点说:“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A.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发表“八一宣言”B.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C. 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D. 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九运动爆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共产党开始长征;1935年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爆发,A、B、D三项不符合题干时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如1933年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

15、组织察哈尔抗日民众同盟军坚决抵抗,故选C项。14.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A. 遵义会议B. 瓦窑堡会议C. 洛川会议D. 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37年8月”,“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故C项正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时间是1935年;中共七大时间是1945年。排除ABD三项。15.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

16、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下列相关抗战史实中说法正确的有A. 淞沪会战中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B. 二十九军宋哲元等英勇抗战,与日军拼死肉博,使喜峰口失而复得C. 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 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强调了中国的十四年抗战,这认可了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军民的抗战。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初,日军侵占承德后,继续沿长城进犯,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使喜峰口失而复得。故答案为B项。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17、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排除A项;1927年9月25日,为配合第二战区友军作战,阻挡日军进攻,由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不是最大胜利,排除C项;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不是李宗仁,排除D项。16.下图是中国近代发生于华北地区的一次著名战役的示意图。这一战役A. 主要参战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B. 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正面战场作战C.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战

18、役中取得平型关大捷D. 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拉开战略反攻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中国近代发生于华北地区的一次著名战役的示意图”以及地图上“娘子关”“石家庄”“狼牙山”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百团大战,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其主要参战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故答案为A项。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一次游击战争,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排除B项;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是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排除C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D项。17.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

19、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下列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统称为工农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1928年6月起,党领导的各根据地的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1937年10月,组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46年中国爆发国共内战,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综上所述,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所以选A。1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

20、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最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 南京条约和国民革命B. 甲午战争和五四运动C. 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符合“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21、革命,符合“奋起救亡,勇于变革”。故答案为D项。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在1842年,甲午中日战争是在1894年爆发,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维新变法是在1898年,都与“二十世纪”不符,排除ABC项。【点睛】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洋人的朝廷”,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国歌能体现一个国家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的变迁。以下是中国不同时期国歌的歌词(部分),其中对应正确

22、的是A. 晚清政府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 南京临时政府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C. 北洋军阀政府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D. 南京国民政府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答案】D【解析】【详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歌就是国民党的党歌三民主义歌,歌词包括“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等。故答案为D项。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的国旗,排除A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歌词,排除B项;“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是大清帝国国歌中的歌词,排除C项。20.民国十六年

23、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A.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1926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相符,,故A正确;湖北新军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军事力量,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不符,故B错误;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4、开展土地革命,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1月不符,故C错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改组八路军,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不符,故D错误。21. 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 辛亥首义,推翻帝制B. 革命武装,八一建军C.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D. 人民胜利,国旗飘扬【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辛亥首义是在武昌,

25、八一建军是在南昌,“人民胜利,国旗飘扬”是在北京,“开天辟地,党的创立”是在上海,所以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只能是C,ABD选项排除。 2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 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B.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 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制定一个脚踏实地、适合中国国情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材料的主旨也

26、是强调这一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中共一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中共三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八七会议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二大”【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23.下列革命言论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27、,齐奋斗。”“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是大革命时期,时间是1924年到1927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论断,时间应该是1946年;“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是抗日战争时期,时间是1937年;“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是土地革命时期,时

28、间是1928年。所以顺序是。故答案为A项。综上分析可知,BCD三项排列顺序都不正确,均排除。24.“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A.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B. 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C.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D. 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说明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生死攸关转折点会议,这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明确了长征新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

29、幼稚走向成熟,C正确;A是国民党一大;B是八七会议;D是井冈山时期。25.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一开始便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A.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B. 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C. 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近大别山D.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即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近大别

30、山。故答案为C项。A项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千里跃进大别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26.1949 年 10 月 1 日,这个日子被永远载人中华民族的史册。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有: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基石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

31、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即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基石;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直到1956年才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据上得出,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综上分析可知,ABD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均排除。27.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

32、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这部文献A. 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B.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 是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故答案为A项。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排除B项;邓小平在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

33、改革中指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关键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排除C项;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1954年宪法,排除D项。【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8.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

34、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C. 新中国成立后五个省级自治区陆续建立起来D. 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 1965 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的讲话”是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至此,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掀开了西藏历史的新篇章,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故答案为D项。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

35、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1949年”,排除C项。29.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被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此讲话被称为宣言书的理由有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提出了保障人民民主重要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时的总结报告,同

36、时也被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该报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心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创造民主条件的方法和保障民主权利的措施,所以正确;“在党和国家历史上起到伟大转折的作用”属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所以错误。故答案为A项。综上分析可知,BCD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均排除。30.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下列项中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 属于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B. 的回归实现于1999年C. 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D. 问题的解决为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港澳回归。依据材料结

37、合所学可知,地是珠海,地是香港,地是澳门。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不是1984年中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B选项错误,香港回归实现于1997年;C选项正确,澳门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D选项错误,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1.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该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 “一国两制”B. “港人治港”C. 高度自治D. 实现“三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部法律是针对香港的,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针对台湾的

38、,符合题意。32.201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的纪念日,海峡两岸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告台湾同胞书A.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B.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C.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答案为B项。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排除C项;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

39、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排除D项。33.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有关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实现两岸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两岸“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实现两岸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是1979年元旦;“建议举行中国

40、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1981年9月叶剑英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两岸“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是在2008年底,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是在2015年。据上可知,正确顺序是。故答案为A项。综上分析可知,BCD三项序号排列顺序都是错误的,均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34.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

41、是为了时间外交活动上午10:OO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秋普芳上午11:OO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3:OO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16:50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B.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 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D.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答案】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周恩来的活动涉及到的会议参加国来看,有苏英法和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越南,说明这次会议是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故答案为C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A项;1971年中苏关

42、系早已破裂,中国不会与苏联会谈争取支持,排除B项;D项只涉及缅甸,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点睛: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35.对某次重要国际会议,一位美国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在于它没有闪电惊雷。周恩来用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要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

43、了在他之前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这位美国记者报道的会议A.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 首次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D.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回答了在他之前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故A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是日内瓦会议,D是第26届联合国

44、大会,B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回答了在他之前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联系所学万隆会议的史实分析解答。36.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是A. 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B. 坚决反霸反殖,维护国家统一C. 倡导和平共处,支持民族独立D. 壮大社会主义,谋求周边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日内瓦会议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会议最后签署了关于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的协议,体现了中国倡导和平共处,对民族独立的支持;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人民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

45、功,反映了倡导和平共处,支持民族独立。故答案为C项。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都体现出中国的独立自主,但日内瓦会议是大国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并非冲击两极格局,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万隆会议的参与者主要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会议主要讨论民族国家的发展问题,反对霸权主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从中也可以看出新中国支持民族独立和坚决反霸的立场;但维护国家统一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参会国并不都是周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37.下列文献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有1971 年联合国第 2758 号决议

46、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 1978 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未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所以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

47、建交公报,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所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综上分析可知,ABD三项包含不符合题意的,均排除。38.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A. 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B. 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C. 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D. 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握手对象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关系范围日益扩大,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只强调了与美国

48、的关系;C选项局限在区域内,而不是全球化;D选项与此无关。【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9.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的发展进程为当代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实践范例,下列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A. 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B.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C. 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 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的是澳门回归,与上海合作组织无关,但B项符合

49、题意。故答案为B项。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CD三项表述都符合上海合作组织,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40.2019 年 6 月 1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吉尔吉斯斯

50、坦,表示双方要推动两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挖掘新的合作潜力,开辟新的合作空间。习近平主席的言论表明: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同非洲、拉美的关系互相增进了解和合作倡议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的邻国,不是大国;不是非洲国家,所以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所以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据上分析可知,ABC三项都包

51、含不符合题意的或,均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1题12分,42题12分,43题16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

52、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内朝与明代内阁的共同点,并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答案】(1)原因:丞相权力严重威胁了皇权专制;削弱相权导致了中枢权力的空缺。特点:内朝官

53、员出身与职位低微;内朝官员皆是皇帝的亲信近臣;内朝官员可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内朝官员可以制衡丞相为首的官员。(2)共同点:服务于皇权专制。变化:内阁大臣由只备皇帝顾问到可以草拟诏令;从无权管理六部到凌驾于部权之上。【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中的“除吏”“空缺”得出:丞相权力严重威胁了皇权专制,削弱相权导致中枢权力的空缺。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中的“出身低微”“近臣”“参与朝政”“分庭抗礼”得出:内朝官员出身与职位低微;内朝官员皆是皇帝的亲信近臣;内朝官员可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内朝官员可以制衡丞相为首的官员。(2)第一小问“共同点”,据材料中的“为了独揽大权”“参与朝政”“

54、奉皇帝旨意办事”得出:服务于皇权专制。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内阁的职权、地位等作答。42.1919年和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战后),孙中山和中国革命者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摆脱自从 1842年把中国捆绑在外国利益集团上的“条约体系”。在这一方面,巴黎和会是令人失望的。1919 年 5月 4 日,在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发生了学生和工人的旨在反对列强的大规模示威游行。摘自(美)RR帕尔默著的世界现代史(下)(1870 年起)材料二 社会主义这一微弱的支流在东方社会中发展壮大首先得益于一战及一战后东方国家普遍崛起的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

55、十月革命促使马列主义在东方国家的威望空前增长,促使东方国家的先进人物接受这一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也导致中国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组织。摘自马克壵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下)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 年(部分)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1842 年把中国捆绑在外国利益集团上的条约体系”的名称,并指出之所以说“巴黎和会是令人失望的”理由。用一句话归纳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性质,并列举一个“口号”证明其性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表现。(3)任选材料三中三件大事并结合所

56、学知识,分别说明其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答案】(1)体系: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理由: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2)表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或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强大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3)条件: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及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微、国歌等,直接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

57、面的基本政策(若写“确定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亦可相应得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体系”,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1842年把中国绑在外国利益集团上的条约体系,主要包括南京条约以及它的附件。第二小问“理由”,材料中巴黎和会令人失望,主要是由于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第三小问“性质”,1919年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指的是五四运动,其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第四小问“口号”,回顾所学即可得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2)联系所学可知,尤其是经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58、义逐渐成为强大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依据“马列主义的传播也导致中国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组织”并联系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3)从材料可以看出1949年发生的这些事情,为新中国成立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主要体现为三大战役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解放南京、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一届政协会议等重大史实,联系所学简要概述其内容作答。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编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0 次会议通过,6 月 14 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 1.5 亿人,提出 118 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

59、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 月 9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4 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习近平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

60、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部法律颁布的时间及其性质。(2)指出材料一条文所体现的政治体制构建原则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体现的原则,以及材料二中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3)指出材料三中现行宪法通过的时间和会议,并列举我国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三部法律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答案】(1)时间:1912年;1954年。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原则: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思想。两大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

61、时间:1982年。会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成果: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础民主,不断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扎实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4)历史地位: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或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政体的确立);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这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依据材料“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

62、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可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体现原则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总统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知统治权力分工规定体现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根据材料“交全国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可知材料二中宪法体现的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原则。(3)第一小问“时间”,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时间是2012年,所以宪法的时间是1982年。第二小问“会议”,根据所学直接得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第三小问“成果”,根据材料“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并结合设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从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础民主角度作答即可。(4)根据设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三部法律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回顾所学知识,分别作答即可。第一部宪法主要强调它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突出其民主性;第二部宪法主要强调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第三部宪法主要强调它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