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84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大主题: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外交发展的曲折历程。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2)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3)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4)意义2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b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c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内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根本组织形式和核心运行机制。在当今世界政治体系中具有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

3、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政策:1949年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施: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三大政治制度二、政治建设

4、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中共八大的探索(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2)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3)意义: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1)民主遭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2)法制遭践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非法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

5、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中国要避免十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3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经济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

6、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修订宪法: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依法治国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史料一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华人民共

7、和国宪法史料二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还说:“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就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中国当代史史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解读(

8、1)史料一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2)史料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特点,说明了该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3)史料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解读史料时注意关键信息“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的比例为14,从此时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选举代表的规定可以看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9、,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试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特点。试答:(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促进史料三中选举比例规定的时代背景。试答:【提示】(1)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质是

10、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3)处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建设;工人阶级居于主导地位。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作用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作用(1)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通过普选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科学决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

11、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2)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如民族区域自治立足于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统一,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问题。(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了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与地方、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

12、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里克利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摘编自美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

13、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材料一“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少数人的民主;材料一“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第(2)问,宪政主义强调宪法对民主政治和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意义,制定1787年宪法是最典型的体现;同时,美国1787年宪法还规定美

14、国的国家结构是联邦制,在权力分配方面实行三权分立。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通过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得出结论。 第(4)问,由雅典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和新中国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可知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并且学习其他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答案(1)公民民主(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2)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4)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1民主一定要制度化、法律化。这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最主要的教训。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但党必须善于领导,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3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进程。4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武汉一模)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A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D本题考查人民政协召开的背景。根据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

16、协的人员组成图可知,人民政协的参会人员包括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代表、各民族代表、各地区代表、各人民团体等,由此可知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邓小平曾指出,新时期政协对政府实施“监督”权,有其固定含义。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A监督权需要制度保障B非国家权力机关性质C参政议政权是有限的D具有类似人大的职能B无论是“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还是“民主监督的权力”,都是国家制度的规定,因此A项不是邓小平强调的内容,故排除;从材料“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

17、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有民主监督的权力,但不是具有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关,故B项正确;参政议政是政协的职能之一,因此C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具有类似人大的职能,故D项错误。3(2019盐城一模)右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这一年,人民的选举()A有力地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B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全新阶段C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D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选举。“共同纲领”于1949年制定,与材料中“

18、1953年”不符,故排除A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创立于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中“1953年”不符;故排除B项;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宪法,与材料中“1953年”不符,故排除C项;在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与材料中“1953年”“人民的选举”相符,故选D项。4(2019青岛调研)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A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发展繁荣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D本题考查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让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行使自治权,故

19、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自治区财政收入及获得的国家补贴,不是民族风俗文化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从图示看,国家补贴超过了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财政收入,说明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故D项正确。 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二、“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1香港、

20、澳门回归(1)概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意义: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3)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4)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教材拓展_香港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

21、自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史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史料二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解读(1

22、)史料一引自邓小平的讲话,主要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2)史料二为文献史料,其中信息“一国”是前提,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祖国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核心。试答:(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基本政策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试答:【提示】(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区别设立区域港澳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沿海特定区域指导原则“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特殊的经济政策自治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三者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一国两制”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正德十一年,葡萄牙人用廉价的商品如镜子、别针、干果、胡椒、香料等换取中国人的茶、生丝、瓷器、绸缎以及黄金、宝石、珍珠等贵重物品,获利可达二十多倍,故葡人趋之如鹜,这些贸易均未得到中国政府准许,属于走

24、私贸易。葡萄牙使团通事火者亚三通过贿赂武宗宠臣江彬,得以陪侍向喜玩乐的武宗,亚三依仗武宗宠溺甚为骄横不法。留在广东的葡人,则“筑室立寨,掠买良民,为久居计”。正德十五年底,御史丘道隆首请逐葡使臣,御史何鳌亦提出尽驱葡人的建议:“乞悉驱在澳舶及番人潜居者,禁私通,严守备,庶一方获安。”此疏得到允准。葡萄牙利用“兵械独精”“海外诸番无敢与抗”的军事优势,于嘉靖二年(1523年)发动西草湾之役,明奋力抵御,杀敌35人,生擒42人,大获全胜。西草湾之役给葡萄牙人以沉痛打击,是中国人民在反抗殖民者历史上取得的第一次辉煌的胜利。摘编自李为香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历史回顾材料二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总

25、理代表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得以保留并延续。摘编自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历史背景及手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澳门回归的意义。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葡萄牙海外贸易发展快;与东方贸易获利巨大;明朝政治腐败,沉浸在盛世迷梦之中。手段:走私贸易

26、、派遣使臣、贿赂官员、发动战争。(2)意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保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并使其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得以保留并延续;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一国两制”构想的关系及伟大意义1关系:“一国”同“两制”的关系,实质上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两制”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主体与非主体的关系。贯穿于这两层关系之间的根本原则,是祖国的统一,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做出贡献。“一国两制”是国家形态史上一种新的国家结构模式。2伟大意义(1)它创造性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丰

27、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4)使“和平共处”理论有了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下图是一张当年台胞回内地所持的台胞证。新华社在1987年11月4日播发的稿件中记录了台胞证首次签注的场景:“两天来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此证此景说明()A“九二共识”是这一情景的重要推力B反映了两岸“互访”的迫切心情C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已成为双方共识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D材料通过一张台胞证,见证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九二共识”达成是

28、在1992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台胞证的签发是两岸民间交往的见证,并不是“互访”行为,故B项错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故C项错误;台胞证的签发反映了两岸从停火到“互通”的新变化,即“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故D项正确。2(2019太原调研)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该杂志又发表了哎哟,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美国政府对中国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B本题考查“一国两制”。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

29、错误;根据材料“1995年6月”“2007年7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保证了香港的繁荣,因此财富杂志态度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是财富杂志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政府对中国香港策略的变化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3(2019惠州模拟)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B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一国两制”

30、构想获得台湾各界认可D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D材料中“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说明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故D项正确。41991年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九二共识”得到认同C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当局C由材料可以看出,1991年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并设计了两岸统一的进程,故选C项。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全国卷

31、20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全国卷全国卷2018中共八大1从考查趋向看,全国卷对本讲内容考查较少,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2从社会热点看,从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布局上看,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政策的创新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3从预测角度看,应重点关注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祖国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真题研练感悟考法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2018全国卷)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

32、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明立意:以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为切入点,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抓关键:“1956年”,此时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理思路:题干内容摘自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所作的政治报告,意思是当前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是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健全法制。将这句话置于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可知,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与之相应

33、的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当前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正是基于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中共八大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策,其中就包括题干材料所讲的法制建设,故选C项;A项错在“开始”和“制度化”,故排除;1956年时,新政权已经巩固,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题干时间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新题快递自我评

34、估1(2019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B根据材料“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民族政策,即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项;周恩来强调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A项与材

35、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政策,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故D项错误。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全国人大职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C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36、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未强调人民代表大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3(2019南充一模)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年份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199157.313.9054.61992270.655.43298.7199370.299.0379.9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B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实现C“九二共识”的达成D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的认同C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故排除A项;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

37、航、通商的实现是在2008年,故排除B项;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故选C项;目前台湾当局并未完全认同“一国两制”,故排除D项。4(2019开封高三联考)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这说明“九二共识”的实质是()A回答了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性问题B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C两岸开展对话的前提是坚持九二共识D“一国两制”是国家统一的唯一选择A“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说明“九二共识”的实质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回答了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性问题,故A项正确;B、C两项都不是实质,故排除;D项太过绝对,故排除。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