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推知( )A. 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B. 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四民”C.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D. 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3、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4、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因此,在1872 年后的第二阶段中,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A.依靠商办发展军用
3、工业B.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C.化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D.军工产品的市场化趋势明显5、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 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C.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D.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6、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
4、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7、英国人赫德是促成同文馆设立的关键人物,人称同文馆的“父亲”。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长达25年之久。同文馆保留了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式也是官学的那一套。这说明洋务派办教育( )A.具有除旧布新的特点 B.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 C.带着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D.形式上是新式教育实质上是儒学教育8、沈葆桢接管福建船政局后,奏请将所造的第十二号至十五号四艘船只改造为商船,“以便招商试行领运”,旨在借此“广闾阎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A.旨在弥补国家财政的不足B.意欲改善
5、民众的社会生活C.试图在军事和经济上互补D.力争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9、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A.AB.BC.CD.D10、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欧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糖类、棉毛织物等
6、行业发展迅速11、1914年10月张謇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棉纱土布,无论何种花色种类,所有常关、海关、厘金、落地捐等各项税厘,一律免除。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呈文反映了()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列强经济侵略加剧C.经济主权意识增强D.民族工业缺少保护12、据记载,1916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20多张。此现象说明()A.中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B.重工业已经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C.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D.“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1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
7、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由此可以推知( )A.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B.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C.民族工业发展障碍逐步被扫除D.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14、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四,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15、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
8、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买办是近代西方入侵中国在社会阶级结构上的表现,买办纷纷涌入上海反映了通商后上海经济地位的提高,故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并非材料强调重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上海为中国在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排除。故选:D。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结合所
9、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 材料中记述了该厂初期经营土特产品,之后由于洋货输入导致经营的产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的是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A正确;B. 材料中没有说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的表现B错误;
10、C. 也不是表现的商业发展特征C错误;D. 材料谈及的商品的经营而不是经营观念D错误。故选:A。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说明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 企业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故选B项;清政府并未将军事工业 市场化或交由商办,排除A、D两项;洋务企业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并 未化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排除C项。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D. 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D项;B. 材料不能反映,从时间上看已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 从材料的数据看,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企业仍然有所发展,故C正确。故选:C。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
11、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同文馆的教习是美国人,教授的是西学,但是同文馆保留了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式也是官学的那一套,体现的是京师同文馆带着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具有除旧布新的特点的结论,A选项排除。美国传教士任教同文
12、馆的总教习的做法不能得出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的结论,B选项排除。京师同文馆的教育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教育,D选项排除。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改造为商船”“广闾阎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可知,沈葆桢主张将商运获得的资金用于国家财政开支、改 善百姓生活,C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不全面,均排除;沈葆桢的 主张客观上有利于促进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但其根本的出发点 在于维护清王朝统治,D项错误,排除。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ABCD具体是什么经济形态,依据产生发展演变的情况及所学史实可以
13、判断出A是小农经济,B是洋务经济,C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中描述的“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选C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一战期间政府提出发展商业的主张,而不能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一战的开展给民族资本主义予以有利时机,民国政府提出发展工商业的主张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一战期间中国为民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政府发展糖类等行业的发展措施,但未提及其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
14、料是张謇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担忧,没有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信息,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列强经济侵略加强的信息,排除B;材料“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体现了经济主权意识增强,故选C;D项与材料“税厘一律免除”不符,故排除。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1916年处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期,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大增,说明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旧中国时期中国工业化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受到严重阻碍,故B项错误;当时“实业救国”并未变为 现实,故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南京
15、国民政府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与民族工业发展相关,故A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政策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是实办实业,故B项错误;C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得不出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故D项错误。 1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婚姻习俗的变迁。蔡元培的征婚代表新式婚姻现念,“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说明时人并不认同蔡元培的婿姻理念,D正确;A中说法太绝对,且与材料反映内容不符,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报刊,C 错误。 1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普遍”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男女平等主要是相对于民主权利和社会地位而言,而材料信息是生活方面的“女扮男装”,故排除B项;由“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可以看出部分女性的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的习俗,故C项符合题意: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发表通令对女性发式进行干预,体现了思想保守的特点,未能体现法治精神,故排除D项。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