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西巨大反差英国早在17世纪就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中期又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根本原因)。此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在有利的出超地位。(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3)林则徐
2、领导虎门销烟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林则徐上书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直接原因)2.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领导虎门销烟,打击鸦片走私。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3.战争进程: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至天津白河口;1841年,英国扩大侵华,又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4.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
3、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协定关税)。(附件:南京条约签订以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5.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方面: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贸易主权等遭到了破坏经济方面: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国民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外交方面: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开了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先例。总之,鸦片战争是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
4、民地半封建国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直接原因2.经过: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1858年英法联军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第二阶段:1859年英法联军再攻天津;1860年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1860年签订北京
5、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4.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的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二、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矛盾加剧重要原因;官吏加剧搜刮,阶级矛盾激化主要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发动群众3、经过:(1)兴起:18
6、51年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 发展:永安建制,北上进军,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军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1852年从永安北上,连战连捷,势力壮大。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南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3)全盛:北伐、西征,1856年达到全盛1853-1855年,为推翻清政府,太平军北伐,一直打到天津郊外。由于战略决策失误,孤军深入;敌人调集重兵围攻,经两年浴血奋战,最终失败。1853-1856年,太平军西征和东征,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军进入全盛时期。(4
7、)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腐朽思想日益增长,内部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小农经济所决定的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局限性)经过:1856年秋,韦昌辉杀死杨秀清,洪秀全处死韦昌辉,石达开率部出走。性质: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5)后期防御战: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又让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1858年破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1860年破江南大营、秀成进军上海附近;1861-1862年:安庆之战、陈玉成牺牲;1864年天京保卫战。(6)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4、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时
8、间:1853年内容: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或“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实行圣库制度)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评价: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它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有一定的落后性。(2)资政新篇提出: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
9、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化上:开设新式学堂等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当时形势,且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未能实行。5、评价(1)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2)失败原因:主观方面: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3)历史意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等等。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
10、发展、大肆推行扩张政策以及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政治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野心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导火线2.主要战役:丰岛海战:1894年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因是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清军失利,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中国境内。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进行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影响:1895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11、给日本大片领土的割让,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4.清政府战败原因: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清朝政治经济制度落后,军事实力落
12、后(根本原因)客观原因:日本制度先进,国力强大,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列强出于各国的利益及相互矛盾对日本侵略者的支持。5.战争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实质是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刘永福领导的驻台清军反对割台;徐骧领导义军,为国捐躯。(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列强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根本原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高涨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1898年兴起于山东等地,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900年,英、法、日、俄、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天津等
13、地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抗击。联军先后攻陷天津和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功绩是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3.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禁: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拆: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14、驻: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战略要地;惩: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划定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社会根源: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没能挽救统治危机经济基础和阶级基
15、础:“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著名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广泛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
16、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起义锻炼: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其中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最为壮烈、影响最大的起义。有利时机: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2、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城内的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武昌,很快占领武汉三镇。接着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各省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潜伏着危机。(注:狭义上讲,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它又是革命党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重要革命斗争,故称辛亥
17、革命;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3、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18、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性质: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3)终结帝制: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4、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篡夺辛亥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原因:帝国主义的支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旧官僚、立宪派的破坏;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
19、;袁世凯个人的实力与权术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系列法令措施的颁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些破除封建陈规陋习的法令,促进了社会习俗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总之,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6、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没
20、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所以革命以失败告终。7、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等。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爆发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
21、”,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2)经过及结果:1919年5月4日6月底时间中心主力第一阶段1919.5.4 - 6月初北京学生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6月底上海工人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拒签凡尔赛和约(3)历史意义:它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拓展:“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
22、学”。)2、中国共产党诞生(1)成立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组织基础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2)成立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大会内容:会议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今后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1)第一次国共
23、合作的形成合作原因: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等人在之前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后的认识;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外因: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推动合作方式:党内合作(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合作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因为它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作用: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2)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兴办黄埔军
24、校,整编国民革命军。高潮: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基本消灭北洋军阀势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东迁往武汉。失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不久,宁汉合流。败因:客观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六、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1)背景:中共从国民
25、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将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到敌人兵力薄弱的南昌附近,以便发动起义。(2)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后来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转战湘南,后来上了井冈山。(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
26、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和湘南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是指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密切结合的思想。意义: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5、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
27、剥削,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6、中华苏维埃共和的成立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中国出现了国共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7、红军长征(1)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的危害。(2)目的:实现战略转移(3)经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人,从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三个月内,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转折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集中全力纠正王
28、明、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到达陕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刘志丹等领导人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七、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日本侵华既定方针(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
29、经济危机导致法西斯势力膨胀,加速了其侵略的步伐;有利时机:当时中国的内战局势和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又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2日本侵华进程及其滔天罪行(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三省。(日军局部侵华)(2)华北事变: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威胁平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日军全面侵华)(3)制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六
30、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30万人。(4)发动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如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专门研究细菌战,用中国活人作实验。(5)此外,日军还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3、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1)全民族的抗战的实现根本原因: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标志:1937.9.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经过: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193
31、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双方在上海地区展开激战。营长姚子青率500官兵坚守宝山县城,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谢晋元团长率800名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奋战四昼夜,最后安全撤离。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期间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八路军115师);徐州会战(1938年春天,台儿庄战役是抗
32、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李宗仁指挥)广州、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战开始后,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人后方,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著名战役: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伪军,歼敌4万多人,以破坏敌人的据点以及交通线为目标。)(4)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942-1945原因: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的安全;应英国政府的要求战绩:1942年中国远
33、征军到达缅甸,同日军作战,救出被围英军。1945年配合英美军队击败侵缅日军。作用:积极配合了盟军的作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进行的战争性质上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红军出兵,美国投掷原子弹,美英盟军进攻日本本土等,大大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历史地位:它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34、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八、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政治斗争(过渡时期1945.8-1946.6)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和平与民主,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进行谈判。通过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解放战争的进程(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70多万,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又被解放军粉碎。(2)战略反攻阶段(19
35、47.6-1948.9)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有1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获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横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6、。1948年911月,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接着,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华东解放军歼敌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以北。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迅速入关,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平津战役。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10.1)(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报告,他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北平和谈背景:在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共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谈判: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结果: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3)渡江战役和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