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732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福建省2015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5福建莆田一模5)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 D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解析】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远不如英国,故A项错误;材料里面以英国为“蛮夷”,以中国为“天国神威”,可以看出其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不可能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故C

2、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初期中国没有取得一定的胜利,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福建厦门一模17)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这反映了()A太平天国大力推行近代化 B洋务派试图发展近代邮政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D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解析】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发展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但由于社会条件未趋成熟,又处在敌我对峙的战争状态,没有真正实行,故A 项错误;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政领袖,与洋务派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70年代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福建漳州一模6)“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由私人报纸并以之监督国家政;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材料评价的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孔子改制考 D变法通议【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解析】“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说明该材料与农民战争有关。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学习西方著作,与农民战争无关,故A项错

4、误;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故B项正确;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著作,与农民战争无关,故C、D项错误。【答案】B4(2015福建宁德一模2)直接导致表1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表1 江苏人口数量变动(部分)时间数量地点1851年1865年苏州府6541万2289万江宁府4529万1087万镇江府2475万519万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太平天国是1851年至1864年,与题中18511865年相符,故A项正确;第

5、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186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都发生于19世纪末,时间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A5(2015福建莆田一模6)“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鸦片战争的失败没有使中国真正的觉醒和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给中国以震

6、荡,但其催生了洋务运动而不是带来洋务运动的破产,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以巨大的震荡,其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是维新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顽固派镇压了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仇洋排外,故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是前面一系列事件的结果,而不是引起一系列事件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福建南平二模17)图6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C讥讽清朝腐败无能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同情中国所受遭遇从漫画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积极谋划对中国的侵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7、签订,日本侵华野心公之于天下,故B项错误;漫画中中国的象征龙被狗肆意欺压,反映出晚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故C项正确;共同瓜分中国漫画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福建福州一模16)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否定,不是赞扬其反侵略的爱国运动,故A项错误;“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

8、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说明义和团运动在维护旧式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义和团的“扶清”,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福建福州二模15)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解析】“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考试不是武力方式,故A项错误;“文武各等考试”是中国原有的,不是外部侵略,故B项错误;扩大到“诸国人民被戕害

9、、凌虐之城镇”,没有针对凶手惩凶,故C项错误;对象扩大到“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的所有中国人,方式上延伸到“文武各等考试”,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是采取多种措施使中国人不敢反帝,故D项正确。【答案】D9(2015福建漳州一模7)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解析】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符合材料“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

10、的地步”,故A项正确;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列强驻军京津地区、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只能反映列强获取权益,不能体现题干中的核心依据,故B、C、D项错误。【答案】A10(2015福建龙岩一模38)(36分)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国历史上外贸管理体制的相关论述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二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上海松江府设立江海关,正式以“海关”取代延续了数百年的“市舶司”管理体制。1854年,两江总督怡良派遣吴健彰与英、法、美等驻沪领事订立了上海海关协定,协定的第一条内容是:“兹因关监督深知难得诚敏干练、熟悉外国语言之人员,执行约章关章上一切事务,唯有加入洋员,以资襄助。” 两广总督劳崇光

11、奏称:“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照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季压西、陈伟民著来华外国人与不平等条约材料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舒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2)材料二中英法美等主张

12、“(海关)唯有加入洋员”的主要理由和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对此,清朝统治者所持的态度与依据分别是什么?(6分)(4)“贸易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同时更依存于国家主权。”依据上述材料,试以鸦片战争前后、新中国建立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外贸管理权的变化趋势证明之。(6分)【考点】(2)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鸦片战争(4)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2)第一小问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二信息“因关监督深知难得诚敏干练、熟悉外国语言之人员”、“唯有加入洋员,以资襄助”可知,其理由是“洋员”通晓中外语言,真实目的可结合材料时间1854年这一时间

13、信息以及材料的出处来华外国人与不平等条约,判断此时工业文明后的英法等国已经对落后的中国进行武力威逼和经济侵略了。第二小问的态度和依据,据“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可知是要仿效上海因此赞同,依据即是材料所言“中国海关缺乏通晓外贸管理和语言的人才;防止中国奸商的舞弊;增加关税”两方面信息。(4)这一小问,与前面三个问题可以说是密切联系的,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国家独立自主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从社会性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作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外贸管理自主权从完全拥有到逐渐被破坏;新中国成立后赢得了国家独立

14、因此中国外贸管理自主权归于人民手中。【答案】(2)理由:“洋员”通晓中外语言。(2分)目的:控制和操纵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提供便利。(2分)态度:赞同。(2分)依据:中国海关缺乏通晓外贸管理和语言的人才;防止中国奸商的舞弊;增加关税。(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4)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主权受到侵害,(1分)中国外贸管理自主权从完全拥有到逐渐被破坏;(2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完全独立,(1分)中国外贸管理自主权归于人民手中。(2分)11(2015福建福州一模38)(36分)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 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海

15、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序(1919年)(4)据材料四,指出海权竞争重心的两次转移。结合近现代正反两方面的相关史实,论证“太平洋问题关系着中华民族之生存”的观点。(8分)【考点】(4)新航路的开辟;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4)第一小问转移,根据材料四“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归纳为由地中海到大西洋;由大西洋到太平洋。第二小问论证观点,正面结合对外开放史实,从对外开放角度

16、来说明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面结合列强入侵史实,说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深渊。【答案】(4)转移:由地中海到大西洋;由大西洋到太平洋。(2分) 论证: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海权优势, 从海上入侵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深渊(2分)。史实: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华盛顿会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1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日益快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2分)。史实: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浦东开发开放、加入APEC等。(1分)12(2015福建福州二模38)(36分)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清

17、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1729年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1859年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

18、制大辞典(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10分)【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军机处;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解析】(3)第一小问类别,据材料三中“理藩院”、“军机处”得出清代前期强化封建集权的改革,据材料三1859年后设“总税务司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出后期是仿效西方制度的改革;第二小问评价,据“晚清时期(18401912年)”,应从近代社会的沉沦和近代化等角度回答,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体现了西方

19、列强的侵略要求,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答案】(3)类别:清代前期强化封建集权的改革;后期是仿效西方制度的改革。(4分)评价: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也是晚清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及向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辛亥革命1(2015福建厦门二模17)下列对图7所示货币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当时中国唯一通行的货币B其中的汉字字体为隶书C“宣统”是皇帝溥仪的庙号D武昌起义爆发当年发行【考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解析】仅凭材料不能说明图示货币是当时中国唯一通行的货币,故

20、A项错误;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与材料字体不符,故B项错误;宣统是年号,而非庙号,故C项错误;据材料图示“宣统三年”可知应为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福建龙岩一模15)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是辛亥革命在政治中的意义,材料中未体现,故

21、B项错误;题干信息体现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即民主、平等、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是辛亥革命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深刻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福建莆田一模7)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宣统帝退位后,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手段最后迫使孙中山等承认其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故A项正确;辛亥

22、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福建漳州一模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这一问题有望得以解决的历史契机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爆发 B洋务运动开始C中华民国成立 D新中国诞生【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 【解析】材料中“现代型的经济体制”是指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鸦片战争爆发、洋务运动开始,清王朝统治没有被推翻,现代型的经济体制不可能

23、建立,故A、B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故C项正确;新中国诞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但不符合题干“最早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福建厦门一模18)“或入園中,拖出袁来还我國;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关的背景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 B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C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 D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考点】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从材料“拖出袁来还我國”信息可知当时是袁世凯当政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2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该对联借“園”和“途”字组联,不仅切中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袁世凯,而且表达了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的不满和对中国前途的担忧,故C项正确;1927年1月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福建泉州一模38)(36分)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

25、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3)材料三作者概述了“公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如何理解“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12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3)第一小问论证,近代中国公司崛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首先是兴起了百日维新,后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三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可从这些运动展开论述,答出三点即可。第二小问理解,中国公司没有碰触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意思是中国

26、商品很难进入西方市场,即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可从经济、政治、科技、三座大山等角度分析。【答案】(3)论证:公司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发动维新运动,形成思想解放潮流;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想的广泛传播;发动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6分)理解:自然经济的阻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科技落后等。(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7(2015福建三明一模38)(36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

27、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8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3)时间的跨度是18501930,根据材料三,社会转型的角度可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科学化三个角度

28、展开,将期间的史实代入角度进行论述即可。【答案】(3)表现: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4分)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4分。)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1(2015福建泉州二模16)图8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发表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A五四运动的影响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土地革命的进行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根据材料中19191922年“革命”仅涉及

29、2%,可见不是五四运动的影响,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即在中国传播,因此并非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结果,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出现于192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231926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因此“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福建南平二模19)图7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成功经验的借鉴B秋收起义部队的战略转移 C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D苏俄革命模式在中国失败【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解析】国民革命由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故A项错误;秋收起

30、义沿袭苏俄革命模式遭遇挫败,中共被迫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王明“左”倾错误是在反围剿时期,时间晚于题干,故C项错误;秋收起义沿袭苏俄革命模式遭遇挫败,意味着苏俄革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对苏俄模式的修正,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福建福州一模18)“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 【解析

31、】“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说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处理党内矛盾与分歧,这是在遵义会议上。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而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故A项错误;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表明中共从从幼稚走向成熟 ,故C项正确;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中共七大,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福建宁德一模3)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此语评论的是()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32、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的胜利 【解析】北伐战争虽然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失败,故A项与材料“激动人心”不符,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胜利,其形成的长征精神至今为人们钦佩,故B项正确;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与题中的“远征”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B5(2015福建莆田一模9)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革命中心:从北方到南方B政权性质:从抗日民主政权到工农民主政权C革命性质: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D军队名称

33、:从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图一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二为敌后抗日根据地,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故A项错误;政权性质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故B项错误;革命性质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故C项正确;军队名称从工农红军到国民革命军,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福建泉州一模16)美国时代载:“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文章记载的事件指的是()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4、(淞沪会战) 【解析】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的淞沪会战,坚持了13个星期,打乱了日本三个月灭洋中国的时间表,故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故C项错误;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中的一个战役,历时一个月,国共两党军队合作取得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D项错误。【答案】B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2015福建南平二模20)毛泽东致信:“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文中的“先生”是指()A蒋介石

35、B冯玉祥C张自忠 D张学良【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蒋抗日) 【解析】根据材料“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可知国民政府实际领袖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才能改变当前中国抗日被动格局,故A项正确;冯玉祥作为爱国将领改变抗日格局的能力有限,故B项错误;张自忠系国名党爱国将领改变抗日格局的能力有限,故C项错误;张学良有改变东三省格局的能力,但是不足以改变整个中国的抗日格局,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福建龙岩一模17)19391941年,国民政府军队为保卫长沙奋勇抗日。下面是电视

36、剧长沙保卫战主题歌词节选,该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全民团结坚持抗战C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全民强身不作病夫3(2015福建福州一模19)图6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字样的标语。这表明()A延安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B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C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成为可能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延安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不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故A项错误;延安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能反映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且

37、反映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决心的是1937年8月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可以反映出国共两党有了合作的信息,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福建漳州一模9)“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个战争”()A促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觉醒 B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果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 D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使得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促成中华民

38、族的第一次觉醒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果是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与材料“团结”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这个战争”是指抗日战争,当时新中国没有成立,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促进中华民族团结。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福建宁德一模4)有学者认为,中国主动而有计划地开辟淞沪战场,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使日本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一军事行动发生于()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45年【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正面战场(淞沪会战) 【解析】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与题中“中国

39、主动而有计划地开辟淞沪战场”不符,故A项错误;1935年日本发动了华北事变,与材料中“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不符,故B项错误;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阻止日军侵略,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福建三明一模17)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此前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如图1)这说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B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 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

40、的历史事实 D“一国两制”政策得到切实执行【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解析】材料的主体是2014年海峡两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是在抗战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仅仅是增进民族感情,故B项错误;台湾把左权列为烈士,大陆也把许国璋列为烈士,说明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史实,故C项正确;“一国两制”尚未在台湾执行,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福建宁德二模18)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废止美、英两国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为废除美、英在华特权进行不懈抗争B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不

41、利于美、英两国的变化C中国坚持抗战维护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利益D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导致美、英对华政策的转变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1943年中国正在进行抗日战争,加之美、英和中国同为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所以中国人民不可能在这一时期进行反美、反英的斗争,故A项错误;1943年美、英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的废除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一步推进,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美、英出于中国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为支持中国抗战而废除了部分特权,故C项正确;1943年中国抗战还未取得胜利,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福建三明二模1

42、6)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1943年,中美中英废除旧约,改订新约,这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战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不平等条约并未彻底废除,故B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才改变,故C项错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194

43、5年抗战的胜利,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福建龙岩二模16)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记述道:“今谢晋元死守(上海)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与材料中“任务与目的”有关的言论是()A“使全世界意识到中国之存在”B“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C“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D“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正面战场(淞沪会战) 【解析】材料中淞沪会战虽然失利,但它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显示了中国反抗侵略的决心,“使全世界意识到中国之存在”,达到既定的“任务与目的”,故A项正确;B

44、项反映出蒋介石还未坚定抗战的决心,故B项错误;C项反映出蒋介石虽然决定抗战,但仍然还在犹豫,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1937年7月底,淞沪会战之前,蒋介石此时才坚定了抗战的决心,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5福建厦门二模18)1938年中共在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这一决定()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B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C使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考点】中国军民的

45、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中共中央提供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可知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大量发展中共党员,不能说明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项错误;秋收起义失败后,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5福建泉州二模17)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

46、“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A国共矛盾的激化B红军长征的胜利C民族危机的加剧D国共关系的缓和【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国共矛盾激化仅仅是国内阶级矛盾,不符合“民族性质”,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胜利是1936年,并且长征的胜利与“民族性质”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国共关系的缓和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所下出现的结果,出现于1936年,故D项错误。【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