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卷)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l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下列有关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生物的阐述,正确的是( )A.组成噬菌体和蓝藻的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B.HIV虽不含有细胞器,但其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C.肺炎双球菌中的遗传物质共含有4种碱基D.高等动物的肌细胞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将a组小麦培养于18O标记的CO2的空气中,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标记的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
2、,a、b两组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B.三碳化合物和水C.五碳化合物和水D.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并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B.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成熟叶表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观察细菌的无丝分裂需用龙胆紫染液染色D.“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需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4.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依据中心法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C.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对的增添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
3、基对的缺失5.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C.为持续获得较大捕捞量,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可能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C.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D.盲目、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7.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ATP的合成B.蛋白质消
4、化分解成氨基酸C.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形成碳酸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8.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两个体杂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下列关于该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现象体现了分离定律B.该实验现象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C.该实验现象体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该实验现象均未体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9.“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捂”会使人体体温升高B.“秋冻”的感觉是在下丘脑形成的C.“春捂秋冻”可以
5、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D.“捂”能够增强机体产热抗冻能力10.下列关于扩散和渗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的热运动是无规则的,而分子的扩散是有方向的B.红墨水将一杯清水染红是溶质分子在水中扩散的结果C.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决定了渗透作用的速率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扩散都可称为渗透作用11.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AIDS是一种后天性免疫缺陷病B.HIV侵入人体时攻击的主要对象是B淋巴细胞C.HIV侵入人体初期,人体还有一定的免疫能力D.HIV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生物都可
6、能发生突变B.重组对生物进化有一定作用C.隔离对物种的形成有重要意义D.使用青霉素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13.研究发现,在线粒体膜间腔含有许多有害蛋白。当线粒体渗透性发生变化或外膜破裂,这些蛋白质将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内,有些进入细胞核内,调节凋亡相关基因,产生凋亡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是人体内唯一双层膜细胞器,是氧化葡萄糖放能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可能导致线粒体膜间腔有害蛋白的释放C.凋亡细胞内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D.细胞凋亡可能是线粒体DNA和核DNA相互作用双重调节的结果14.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
7、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图示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条带1代表基因A,个体2的基因型是AaB.该家系中个体10的条带与其父母的不符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个体11的基因型是aa,是父母基因重组导致的D.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不需要画系谱图15.科学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有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8、. 上述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导致的B. 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7条染色体C. 易位杂合于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D. 易位杂合子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16.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进行实验。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別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和喷施的不同种类的试剂B.对照组的结果不能说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没有生长现象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9、D.生长速率越慢的突变体,赤霉素对其的作用效应越显著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17-20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8分。17.(14分)图一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二表示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作答:(1)图一中,用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A、E分别为反射弧中的_。(2)图二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结构)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是_(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_。(3)图二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
10、激G处,电流表与电流表相比,_(填“电流表”或“电流表”)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若刺激I处,电流表、偏转的次数依次为_、_、_。(4)图二中的H为_,若H能抑制乙神经元的活动,则乙神经元上与H结合处的膜电位为_、_。18.(12分)阳光穿过森林空隙形成的“光斑”会随太阳的移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三七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与吸收CO2和O2有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七叶肉细胞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存在于 。光照照射前,三七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细胞器有 。(2)在光斑照射条件下,给三七提供适量18O2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三七体内出现了含18O2的葡萄糖
11、。此过程中18O2转移到葡萄糖的途径为 (结合生理过程用文字表述)。(3)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速率和暗反应速率相比 (填“前者增加快”“后者增加快”或“同步增加”),判断依据是 。光斑移开后,实线AB段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19.(12分)下图1表示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遗传情况,图2为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方式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目的是_。(2)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3)让F2中的蓝花植株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4
12、)现有一纯合白花植株,为了确定其基因型的具体类型,请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加以证明,并预测实验结果(假设除了待测的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未知外,其他可供杂交实验的各种纯种花色植株的基因型都是已知的):设计实验:_。结果预测:_。20.(10分)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
13、方法是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是_。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_。(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几分。2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2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
14、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来自培养基中的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目时,实际活菌数要比测得的数目_。(4)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稀释倍数为104、105、106的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5)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填“增加”或“减少”)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
15、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填“增加”或“减少”)。(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造成_。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大米铁含量极低,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60的转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营养品质。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其中为过程,ECOR、Hind、BamH为限制酶。(1)该转基因水稻培育过程中选取目的基因用到的限制酶是_。这么操作的优点是 。(回答3点)(2)PCR是获取大量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反应体系的成分中有两种引物,对两种引物的设计要求之一是:两种引物之间不能碱基互
16、补配对,试分析原因_;下图展示了用PCR技术从DNA分子中获取铁合蛋白基因的过程,A、B、C、D是四种引物,选择图中的_引物通过PCR三次循环就可将铁合蛋白基因分离出来。图中过程,属于_技术,制备的培养基是由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_四部分组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析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其化合物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没有RNA,而组成蓝藻的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DNA和RNA等,A错误;HIV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细胞壁,B错误;高等动物的肌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故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17、2.答案:B解析: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18O标记的CO2的空气中,CO2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三碳化合物;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标记的O2的空气中,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水。3.答案:D解析: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但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能分裂的细胞,因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会变为染色体,而成熟叶表皮细胞不能再分裂,故观察不到染色体;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不属于无丝分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细的液泡为紫色便于观察,且取材方便,故常用
18、作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实验材料。4.答案:B解析:DNA分子发生断裂,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NA分子发生碱基对替换后,虽然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是改变后的密码子可能与改变前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种类相同,因此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发生变化;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会引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5.答案:B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由分析可知,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B正确;为持续获得较大捕捞量,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之后,t2之前,因为此时年龄组成
19、为增长型,且捕捞后该鱼的剩余量应保持在K/2左右,因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不会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C错误;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增加,D错误。6.答案:C解析: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在使用除草剂的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可能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正确;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的强度不断增大,致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C错误。7.答案:C解析:在人体中,ATP合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在人体中,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的肠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
20、,B错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内环境后可与水结合形成碳酸,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8.答案:A解析: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两个体杂交,两对基因型都是测交类型,后代性状分离比都是1:1,因此两对基因型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型之间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是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也是1:1:1:1,则两对基因遵循连锁定律,所以不能证明两对基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选A。9.答案:C解析: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不变,处于动态平
21、衡中,“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A错误;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C正确;“捂”不能增强机体产热抗冻能力,D错误。10.答案:D解析:扩散是物质微粒由相对含量高的地方向相对含量低的地方移动,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具有方向性,而分子的热运动无规则,A正确;红墨水将一杯清水染红是溶质分子在水中扩散的结果,B正确;渗透作用的速率取决于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C正确;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细胞壁是全透的,不是半透膜,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不属于渗透作用,D错误。11.答案:B解析:艾滋病是一种后天性免疫缺陷病,
22、其病原体HIV主要攻击的对象是人体的T淋巴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等乘虚而入。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原材料的来源、隔离与自然选择对进化的作用。突变的普遍性决定任何生物、任何细胞、任何过程都可能发生突变,A正确;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对其有一定作用,B正确;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形成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使用青霉素属于自然选择的一部分,它决定着细菌进化的方向,但是抗药性突变是在使用青霉素前就已经出现的,D错误。13.答案:A解析:线粒体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A错误;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可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降低,可能导致线粒体外膜破裂,从而
23、释放膜间腔有害蛋白,B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正常的生理,有利于机体生长发育,C正确;线粒体膜间腔蛋白可能是线粒体DNA控制,有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内,调节凋亡相关基因,产生凋亡效应,D正确。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与遗传系谱图。由题意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而5号个体只有条带2,说明条带2对应的是基因a,则条带1对应的是基因A,又因为个体2同时含有两个条带,所以其基因型是Aa,A正确;图中个体3、4基因型都是AA,而其后代个体10基因型是Aa,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基因重组至少含有两对等位基因,而题干中只有对等位基因
24、,C错误;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不需要画系谱图,而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需要绘制遗传系谱图,D正确。15.答案:B解析:A、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易位纯合公猪因为13和17号染色体的易位,形成了一条易位染色体和残片,残片的丢失而导致减少了两条染色体,故细胞内只有36条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存在36条染色体,B错误; C、易位纯合公猪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其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38)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C正确; D、易位纯合公猪(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38
25、)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其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D正确。 16.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和喷施的不同种类的试剂,A正确;对照组不喷施试剂,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组的数据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检验不同激素的作用,因此对照组的结果不能证明矮生豌豆幼苗没有生长现象,B正确;由图中五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C错误;已知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结合题图可知,生长速率越慢的突变体,赤霉素对其的作用效应越显著,D正确。17.答案:(1)效应器(1分);感受器(1分)
26、(2)突触(1分);单向(1分);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3)电流表(1分);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2分);0(1分);1(1分);2(1分)(4)神经递质(1分);外正内负(1分)解析:(1)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图一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而用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表明A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E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图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由
27、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刺激G处时,与电流表相比,电流表的反应滞后。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处,电流表偏转的次数为0,电流表偏转的次数为1,电流表偏转的次数是2。(4)图二中的H表示的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即神经递质,若H抑制乙神经元的活动,则乙神经元上与H结合处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18.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2分);叶绿体和线粒体(2分)(2)18O2最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H218O,然后H218O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18O2
28、,C18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合成含有18O2的葡糖糖。(3分)(3)前者增加快(1分);“光斑”照射开始后,O2释放速率急剧增大,CO2吸收速率增大相对缓慢(2分);“光斑”移开,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与H减少,暗反应速率缓慢下降。(2分)解析:(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和线粒体。(2)18O2最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H218O,然后H218O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合成含有O2的葡萄糖。(3)前者增加快:“光斑”照射开始后,O2释放速率急剧增大,O2吸收速率增大相对缓慢;“光斑移开,光照强度减弱,光
29、反应减弱,产生的ATP与H减少,暗反应速率缓慢下降。19.答案:(1)母本(1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1分)(2)图1F2中紫花:蓝花:白花=9:3:4,说明F1紫花植株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3分)(3)3/5(2分)(4) 设计实验:选择纯合蓝花植株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杂交;(2分)结果预测:若杂交后代全开蓝花,则说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说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分)解析:(1)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利用其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30、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处理。(2)图一显示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说明F1紫花植株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1/3AAbb、2/3Aabb,进行自交,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3+(2/3)(1/4)/1/3+(2/3)(3/4)=3/5。(4)分析图二可知: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可见,为了确定一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选择纯合蓝花植株与待测纯合白花植
31、株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如果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全开蓝花;如果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全开紫花。20.答案:(1)初生演替(1分);水平(1分);群落的物种组成(或物种丰富度)(2分)(2)种群密度(1分);样方法(1分);“S”型曲线(1分)(3)随机取样(1分)(4)提高环境容纳量(或建立自然保护区)(1分);生物多样性(或稳定性)(1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湿地里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在此地面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光滩区到核心区主要由于地形的起伏
32、等因素导致不同地段种群分布不同,这几个区域的不同体现在群落水平结构上。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他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等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调查植物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种群数量变化模型有“J”型和“S”型,自然条件下资源有限,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等,种群数量最终会趋于稳定,呈“S”型曲线。(3)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受主观因素影响。(4)保护稀有动物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它们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若将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势必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使其不能到达顶
33、极群落,物种组成达不到最大值,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其稳定性。21.答案:(1)筛选目的菌(2分);选择(2分)(2)化合物A(2分);异养需氧型(2分)(3)高压蒸汽灭菌法(2分);多(2分)(4)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2分);判断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2分)(5)减少(2分);增加(2分)(6)灭菌(2分);污染环境(2分)解析:(1)该实验是为了筛选可以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故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选择培养基是指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允许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2)该培养基由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而成,
34、因此化合物A为目的菌提供碳源和氮源。培养过程中的振荡培养,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由此推测目的菌是需氧微生物,又因为它可以降解有机化合物A,故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对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目时,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实际活菌数要比测得的菌落数目多。(4)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实验,通过观察该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来判断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5)由于目的菌有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液,
35、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6)实验结束后,为了避免污染环境,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22.答案:(1)BamH和Hind(2分);防止自身环化,避免反向连接,防止目的基因被破坏(2分);(2)防止引物之间结合形成双链,降低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的效率(2分);B和C(1分);植物组织培养(2分);激素、琼脂(2分);解析:(1)图中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若选用ECOR,会破坏目的基因;由于目的基因两侧的酶切位点被Hind、BamH识别,且质粒中也存在同样的酶切位点,则所选用的限制酶为BamH和Hind。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2)两种引物之间若能碱基互补配对,会导致引物结合形成双链,降低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的效率。要扩增目的基因,只能选择引物B和C。据图分析, 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制备的培养基是由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激素、琼脂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