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女子的处世之道第二阶段小说细读窥斑见豹红楼梦中圆融式生存和诗意地栖居的对比探寻1.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生命模式进行归类,对圆融式生存和诗意地栖居进行对比,探寻成因、命运等。2.借助回目,学习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粗读等阅读方法。一、教学目标红楼梦一书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根据你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初步了解,进行归类对比,完成图表。活动一、阅读红楼梦,初识书人类别人物(至少写出两个人名)形象特征身份地位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性格品质温和、敦厚、贤淑、沉稳刚烈、直率、敢作敢为生活态度积极追求、注重自我安于礼制、隐忍求悦为人处世现实主义,富有生存智慧浪漫主义,注重个人理想类别人物(至少写出两个
2、人名)形象特征身份地位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统治阶级平儿、晴雯、刘姥姥等被统治阶级性格品质宝钗、平儿、紫鹃等温和、敦厚、贤淑、沉稳晴雯、探春等刚烈、直率、敢作敢为生活态度司棋、晴雯、鸳鸯等积极追求、注重自我迎春、袭人等安于礼制、隐忍求悦为人处世宝钗、探春、平儿等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宝玉、黛玉等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依托上题,借助红楼梦书中的情节,分别概括以上为人处世方式中典型人物他们各自的命运结局,并评价这两种为人处世方式的现实意义。活动二、依托情节,概括命运(一)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的1.(人名)的命运结局是。(简要概括)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的2.(人名)的命运结局是。(简要概括)(二
3、)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的1.(人名)的命运结局是。(简要概括)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的2.(人名)的命运结局是。(简要概括)总结:1.我认为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的为人处世方式是。2.我认为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的为人处世方式是。(一)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的1.宝钗(人名)的命运结局是 为贾家称道,以身卫道,一生付与一个逃往丈夫所遗留的胎儿。(简要概括)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的2.探春(人名)的命运结局是 许配贵婿,离家千里,远嫁海疆。(简要概括)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的3.平儿(人名)的命运结局是 凤姐在世,为凤姐合用的工具;凤姐过世,被“扶正”,仍不失为贾琏的牺牲品。(简要概括)(二)
4、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的1.宝玉(人名)的命运结局是 爱情幻灭,理想幻灭,离家出走,弃而为僧。(简要概括)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的2.黛玉(人名)的命运结局是 爱情幻灭,人生幻灭,气绝而亡。(简要概括)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的3.妙玉(人名)的命运结局是 欲洁不曾洁,终陷淖泥中,为贼所抢。(简要概括)总结:1.我认为遵从现实,富有生存智慧的为人处世方式是 圆融式的生存方式,在现实中能巧妙周旋,有所得,但也有所失。3.我认为立足精神,追求个人理想的为人处世方式是“诗意地栖居”,不与现实妥协,追求生命自我,被现实摧毁。1.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
5、,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知识链接活动三、借助回目、探析人物研究红楼梦的回目,找出作者评价宝钗、平儿、探春的分别用什么字?请以宝钗为例,设计思维导图,摘选体现她圆融式生存方式的情节,并探寻她所为背后的原因。同时思考作者曹雪芹在她身上究竟寄托了怎样的情思?曹雪芹笔下的宝钗,不管是容貌、品德、才智,以及取得被环境所推崇喜悦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美满的女性,宝钗的这种圆融式的生存方式,也体现出她的美好,是正统主义的代表。但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宝钗抽到的酒签是一枝牡丹花,题着“艳冠群芳”,附注的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6、作者褒贬也在于此,凡一切世故者总缺少烂漫真情,其美具有旧礼教“温情”“美好”的一面,其背后有其功利、残酷的一面。以黛玉为例,设计思维导图,摘选体现她诗意地栖居式的为人处世情节,分析性格和剖析性格成因。并同样思考作者曹雪芹在她身上究竟寄托了怎样的情思?活动四、分析性格,剖析成因、作者意图林黛玉有高度的文学天才,高尚的情操,真挚的热情,鄙视封建文化的庸俗,用生命来争取她的理想,不同流合污,与社会的主流思想不合,是作者曹雪芹用极深重的情感写出来的一个在腐朽环境中独具高洁品质的闺阁少女的优美形象。曹雪芹能从这腐朽的世界里,看到一丝生机,林黛玉就是从腐朽中转化出来的神奇,借助林黛玉诗意地栖居式的生活方式
7、,寄托了他的理想世界。寅,字子清,号荔轩。七岁能辨四声,长,偕弟子猷讲性命之学頫字昂友,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康熙六十年刊上元县志曹玺传【资料链接】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叔祖父是曹宣。子猷,是曹寅的弟弟曹宣(荃)。“性命之学”是指程朱理学。这就是说,曹寅和曹宣都讲究程朱理学。而曹頫呢?依传中所说(见引文),也应是继承曹寅、曹宣的家学的。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其二予仲多遗息,成材在四三。承家望犹子,努力作奇男。经义谈何易,程朱理必探。殷勤慰衰朽,素发满朝簪。曹寅楝亭诗别集卷四曹寅这首诗说得非常明白,希望自己的子侄辈(曹頫是四侄,过继给曹寅)
8、能够认真学习、继承程朱理学,以慰他的衰朽之年。前面已经说过,康乾之世,是程朱理学作为正统学术思想风行的时代,曹寅他们信奉程朱理学是必然的。信奉程朱理学,也等于信奉忠顺于康熙皇帝。可是到了曹雪芹,却完全不是那末回事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通过贾宝玉却大反程朱理学,说程朱理学是杜撰,甚至把四书以外的书都烧了。这不言而喻,把程朱理学的书也都烧了。不仅如此,红楼梦的思想主旨之一,就是反程朱理学,这对于当时的正统思想来说,是大胆的叛逆,而对于他的父祖来说,也是不折不扣的背叛。曹寅本来希望他的子侄能继承他的家学程朱理学来慰他的衰朽残年的,哪想到竟出来一个孙子,大反他的家学传统,幸而曹寅早已不在世上,否则不知
9、将何以堪!由此,再来读一读上引的“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这两句话,不能不让人相信,曹雪芹讲的完全是真话、实话,他确是背叛了父祖辈的家学传统。也由此可以确知,曹雪芹的反封建正统思想、反程朱理学、反“仕途经济”,包括反自己家庭的思想传统等等,都是一种自觉的清醒的行为,不是主观动机以外的客观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说,曹雪芹的立场,是自觉的反封建正统思想、反封建政治道路、反封建礼法等等,总之,是反封建社会的一切现存秩序,向往着他理想中的自由人生之路!这就是曹雪芹的立场!论红楼梦思想冯其庸著【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两种不同为人处世方式的比较,看出不同的生命模式。深入了解宝钗圆融式生存方式和黛玉诗意
10、地栖居式生活方式的各自表征,并分析她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成因,更剖析了作者寄托的情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曹雪芹曾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也只有多一些深入探寻,或能些许解一点其中之味,明一丝雪芹之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在文学接受上,受众更倾向于“诗意栖居式”生命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受众又倾向于“圆融式生存”智慧,黛玉虽灵,但也多心,宝钗虽贤,不免无情;钗黛各有不可爱之处,然而一些读者喊出了“我爱史湘云”,请结合情节,分析湘云为人处世的特点。【布置作业】答案示例;(1)湘云虽自小父母双亡,处境孤苦,但是活得健康而乐观,如:曾对黛玉说:“你是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2)湘云娇憨天真,为人豪放。如:第49回和宝玉切生鹿肉,围炉烤食,面对黛玉嘲笑,湘云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第62回湘云醉眠芍药裀;酣睡石板凳。(3)湘云对友真诚,热情大方。如:与宝钗交好,当黛玉取笑宝钗为宝玉执拂绣花时,她顾左右而言他,不肯与黛玉取笑。得到几个绛石戒指,就专诚分给朋友们。别人结社吟诗,积极参加,经济不宽裕,但也想着请客。(4)湘云也接受当时的正统规范。她不像黛玉恃才自傲,也不似宝钗藏拙,宝钗没有她真情,黛玉没有她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