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790.50KB ,
资源ID:145547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54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1、长郡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脂肪鉴定实验中滴加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的原理是苏丹或苏丹易溶于酒精B. 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常用鸡蛋清作为对照组实验中的材料C. 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为防止蛋清粘在试管壁上,最好对其进行稀释处理D. 在物质鉴定实验中,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有脂肪鉴定、蛋白质鉴定、高倍镜下观察线粒体等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之所以

2、选择50的酒精是因为苏丹或苏丹易溶于酒精,A正确;为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需要在对照试验中也是蛋白质,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B正确;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蛋清浓度较高,为防止蛋清粘在试管壁上,最好对其进行稀释处理叶,C正确;健那绿是活细胞中线粒体的专一性染料,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掌握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A. 氨基酸胰岛素;ATPADP+PiB. 葡萄糖淀粉;H2OH+O2C. 氨基酸RN

3、A聚合酶;H+O2H2OD. 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胰岛A细胞。氨基酸胰岛素只有在胰岛B细胞中发生,A错误;葡萄糖淀粉只在部分植物细胞中发生,B错误;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是正常生命活动的代谢基础,C正确;染色质染色体发生在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而胰岛A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D错误。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体内由 n 个氨基酸、m 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共脱去了(n+m)个水分子B. 处于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渗透压逐渐变大C. 若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水,则可以确定培养

4、液中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 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会引起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详解】n个氨基酸,m个肽链,形成的蛋白质过程中,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个,A错误;处于清水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其渗透压逐渐变小,B错误;若培

5、养基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水,则可以判断酵母菌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但不能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C错误;衰老的细胞特征:自由水减少,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能力减慢,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计算、酵母菌细胞呼吸、衰老细胞的特征等知识,熟记细胞呼吸的过程,衰老细胞的特征,掌握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题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为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的 C2 和 C3 分别是含有 2 个和 3 个碳原子的无机物B. 脂肪最终转化为蔗糖

6、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这些酶的化学本质相同C. 1 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 2 分子葡萄糖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琥珀酸可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代谢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过程图的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运用这些信息并根据已学知识点解释相关问题,1分子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有机物彻底氧化产物应该是CO2和H2O。【详解】图中的C2和C3分别是含有2个和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A错误;反应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催化,这些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正确;1分子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C错误;依图可知,琥珀酸在线粒体

7、中氧化分解为苹果酸,还未彻底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课外知识等,上课过程中虽没有涉及,看起来较新,但不代表题难,题干中所涵盖信息均涉及已学知识点。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模型构建法可用于研究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B. 洋葱的根尖细胞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C.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都必须随机取样且要求样本量足够大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了“观察 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

8、布实验”等多个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注意事项,实验器材的使用等。【详解】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A正确;洋葱的根尖细胞含有DNA 和 RNA,可用于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而且洋葱的根尖细胞分生区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必须随机取样且样本足够大,C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需要对酵母菌培养液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因此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分别创造有氧和无氧环境,用澄清的石灰水和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因此不要用显微镜,D错误。故

9、选D。【点睛】掌握教材中基本实验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如图为 ATP 的结构和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中 a 是构成 RNA 和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B. 图乙中的酶 1 只会催化图甲中高能磷酸键 c 的分解C. 叶肉细胞在暗处发生图乙中酶 2 催化的过程时,能量只来自细胞呼吸D. 人体在相对静止或剧烈运动状态下,图乙中酶 1 和酶 2 所催化的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图此图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甲图中a是腺

10、嘌呤核糖核苷酸,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详解】图甲中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B正确;叶肉细胞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ATP的合成所需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C正确;ATP和ADP在人体中含量很低,图乙中酶 1 和酶 2 所催化的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ATP和结构与DNA与RNA的区别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酶促反应在细胞中往往不是独立发生的,酶促反应的序列性使得不同的酶促反应彼此按一定顺序相互联系,如图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图,请分析下

11、列有关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若控制图中某种酶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一定无法合成嘧啶核苷酸 BB. 若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则“?”代表抑制酶 1 的活性C. 天冬氨酸和嘧啶核苷酸均可以与酶 1 结合,但效果不同D. 酶 15 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由天冬氨酸合成嘧啶核苷酸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如图中的某种酶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可能合成的酶不变,还能合成嘧啶核苷酸,A错误。如果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可能会抑制酶1的活性,这是机体的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由图可知天冬氨酸和嘧啶核苷酸均可以与酶1结合,但前者是促进合成中间体A,而后者是抑制中间体A的

12、合成,C正确。酶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甚至是体外发挥作用,D正确。点睛:酶的作用场所和激素有所不同,酶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但激素只能在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 K+浓度B. 突触小体上的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方式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C. 体温调节中,人持续高烧 38 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神经、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点,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K+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膜外,

13、Na+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膜内;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详解】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K+浓度,A错误;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不是释放突触小泡,是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人持续高烧 38 ,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血糖的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当血液中胰岛素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D正确。故选D。【点睛】持续高烧 38 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如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会逐渐升高。9.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体内缺乏

14、氮元素,其合成的叶绿素会减少B. 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均有水生成C. 病毒的蛋白质需要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 真核细胞中,组成核酸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中,DNA双链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RNA单链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详解】合成的叶绿素需要C、H、O、N基本元素,植物体内缺乏氮元素,其合成的叶绿素会减少,A正确;DNA的复制过程中相邻脱氧核苷酸脱水形成磷酸二脂键,DNA的转录过程中相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的脱水形成磷酸二脂键,翻译过程中有相邻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均有水生成,B正确;病毒无细

15、胞结构,需寄生在宿主细胞体内,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正确;细胞中的核酸既有DNA又有RNA,那么细胞中组成核酸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重要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的必要元素,熟记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掌握病毒特性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 浆、尿、乳汁等体液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从鸡蛋清中提取分离的溶菌酶如图,溶菌酶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临床作为药物使用时偶有过敏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溶菌酶被彻底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

16、要消耗128个水分子,氨基和羧基的数量都增加128 个B. 鸡蛋作为食物,蛋清中的溶菌酶进入人体可以增强 人体的免疫力C. 与溶菌酶合成、加工及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 溶菌酶只对细菌细胞起作用,对动物和植物细胞不起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依图可知: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8个。【详解】溶菌酶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失去128个水分子,反过来,溶菌酶被彻底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也需要消耗 128个水分子来补充形成肽键失去的水分子,A正确;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

17、质,进入人体内会被消化水解,B错误;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依题干可知,溶菌酶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因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不含有细胞壁,D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蛋白质相关计算题、分泌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细胞壁组成成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人群 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该病因为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

18、该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苯丙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如果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可以减轻患者病情B. 人群中表型正常的个体约 100 人中有一人为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C. 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D. 该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干可知,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 假设A/a控制苯丙酮尿症,那么aa基因型频率=q2=1/10000,那么q(a的基因频率)=1/100, 那么p(A的基因频率)=99

19、/100。【详解】依题可知,苯丙酮酸是在体内积累过多导致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那么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使体内的苯丙酮酸不至于太高,是可以减轻患者病情的,A正确;依分析可知,p(A的基因频率) =99/100,q(a的基因频率)=1/100,那么Aa基因型频率=2pq=21/10099/100=198/10000,B错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错误;依题干可知,该病因为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单基因遗传病概念,

20、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方式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如图为气孔调节的两种机制示意图(图中离子个数的多少代表离子浓度的大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脱落酸与光照在气孔开闭方面具 有协同关系B. 图示表明气孔的开闭与液泡的大 小密切相关C. 脱落酸通过直接参与代谢来抑制H+ATP 酶的活性D. H2O 和 K+进入保卫细胞的跨膜运 输方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依左侧保卫细胞可知,保卫细胞光受体受到光刺激后,能够增强H+ATP酶的活性,使H+主动运输到细胞外,同时引起膜电位变化,使K+通过主动运输运进细胞,K+进入液泡使液泡体积变大,气孔张开;依图右侧保卫细胞可知,脱落酸-受体复合物结合,

21、抑制H+ATP酶的活性,使K+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气孔关闭。【详解】依图示和分析可知,脱落酸能使气孔关闭,光能使气孔打开,因此脱落酸与光照在气孔开闭方面具有拮抗关系,A错误;液泡体积大气孔打开,液泡体积小气孔关闭,因此气孔的开闭与液泡的大小密切相关,B正确;脱落酸间接通过抑制细胞膜膜电位变化,来抑制H+ATP酶的活性,而不是通过代谢来直接参与抑制H+ATP酶的活性,C错误;依图可知,H2O仅需要载体蛋白进入保卫细胞,是协助扩散,K+进入保卫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且需要K+通道,是主动运输,因此H2O和K+进入保卫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相同,D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图示中所涵盖的信息,并根

22、据已学相关知识点解释相关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实验对照设置正确的是A. 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 0 、20 、40 、60 、80 和 100 条 件下进行B. 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两部分,每部分各含有一半的细胞核C. 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分别给不同组小鼠注射蒸馏水和甲状腺激素溶液D. 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分别将植物甲的根尖和植物乙的芽尖用低温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多个实验对照组和自变量的设置,实验设计时,应保证自变量是不同的,其他无关变量相同。【详解】研究

23、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应该让温度有所不同,其他条件保持一致,A正确;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是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不是各含有一半的细胞核,B错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时,对照组应该注射生理盐水,不是蒸馏水,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影响细胞活性,C错误;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植物,选择甲乙两种植物,但所选植物器官应该保持一致,都选择根尖或都选择牙尖,D错误。故选A。【点睛】对照组应选择不影响实验材料活性的物质,注意加入动物细胞时,对照组应选择生理盐水。1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A

24、.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是体液免疫的过程模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A模型错误B是激素调节的方式,垂体产生的促激素作用于性腺、甲状腺、肾上腺,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胰岛细胞不受垂体细胞分泌物的调节所以B调节方式错误C是神经调节的过程中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模型,该模型正确D是血糖平衡调节的曲线模型,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含量应该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应该降低,血糖降低后,胰岛素的含量应该降低,胰高血糖素正好相反所以,D模型错误考点:本题主

25、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5.下列关于核酸、蛋白质与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RNA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均可合成出病毒的 DNAB.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实现的C. 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一定是 mRNA 发生了改变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RNA病毒合成蛋白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DNA再转录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另一种直接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详解】有些RNA病毒可直接以体内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26、,与RNA复制得到RNA组成新的RNA病毒,并不都需要合成出病毒的DNA,A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实现的,B正确;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是由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并不是mRNA发生了改变,C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但不是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如身高是由多个基因控制,D错误。故选B。【点睛】熟记并掌握RNA病毒合成蛋白质方式,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蛋白质结构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中科院陈雁研究组研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调节机理如下图:小鼠实验发现:饥饿时肝细胞中PPP

27、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提高,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降低;进食后该基因表达水平则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B. 该图说明某些信息调节分子直接参与了细胞代谢过程C. 推测PPP1R3G基因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D. 该研究完全推翻了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完成,翻译则在细胞质中完成,A错误;据图可知,糖原合成酶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它只是对细胞的代谢起催化作用,

28、而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B错误;据题意“饥饿时肝细胞中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提高,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可知PPP1R3G基因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C正确;据题意可知,在血糖调节过程中,除了激素起调节作用外,糖原合成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研究是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推翻,D错误。17.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少B. 外来入侵种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农田生态

29、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D. 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有害物质有逐渐积累效应,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根据能量金字塔,能量传递过程中,不会百分之百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量越少。【详解】根据分析,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A错误;如外来物种适应性强,在当地大面积生长,与本地物种发生竞争,会使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丰富度降低,B错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物质是可以反复利用的,能量是不可循环的,C错误;利用人工授精

30、、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等多种生物技术,可保护濒临灭绝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故选D。【点睛】熟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豌豆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如图是用三种方法培育纯合矮蔓抗病豌豆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方法、所涉及的原理都有基因重组B. 方法利用花药培育出单倍体的过程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C. 方法中矮蔓抗病植株自交一代即可得所育品种D. 图示筛选过程中,抗病基因的频率不断升高【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一共采取了三种育种手段: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是连续自交、汰劣留良的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都涉及减

31、数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方法利用花药培育出单倍体的过程,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B正确;方法是诱变育种,经X射线照射获得的抗病性状,若为显性,则矮蔓抗病植株为杂合子,自交一代获得的矮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共存,还需继续自交,若为隐性,则矮蔓抗病植株为纯合子(可能性极小),不需自交,C错误;图中各种筛选过程均为人工选择,导致抗病基因的频率不断升高,D正确。【点睛】此题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过程、原理不清楚;二是不能通过识图得到有效信息。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并把握其内在的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19.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

32、护的综合技术。如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 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论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A. 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群落C. 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D. 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低潮带至超高潮带的土壤湿度不同,所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33、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演替为坡地群落,因荒滩原有土壤条件等基本保留 ,所以其发生的演替为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依图可知,图中第一营养级为樟毛等植物,固定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有:小型飞行草食动物(b)、大型飞行草食动物(d)、地面草食动物(e),第三营养级有蜘蛛、沙氏变色蜥、小型地面肉食动物,第三营养级能量并未给出,因此无法计算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b+d+e)/a应为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图示并没有把该地区所有生物标识出来,群落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故D错误。故选B。【点睛】从题目所给

34、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熟记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胞内核DNA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蜂毒素可能通过延长癌细胞的细胞分裂间期来抑制其增殖B. 控制蜂毒素合成的直接模板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 工蜂和雄蜂都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D. 核DNA含量为4C的癌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依图可知,细胞内核DNA含量有2C ,2C-4C,4C,2C表示DNA数量还未加倍,2

35、C-4C数量正在加倍,4C已加倍完成,因此2C代表间期尚未复制的细胞,2C-4C代表间期正在复制的细胞,4C代表分裂期的细胞。【详解】依图所示,加入蜂毒素的实验组,2C ,2C-4C细胞数目都比未加入蜂毒素的对照组多,说明蜂毒素可能通过延长癌细胞的细胞分裂间期来抑制其增殖,A正确;因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因此蜂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核DNA含量为4C的癌细胞处于分裂期,可能是前期,中期,后期,不一定是后期,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细胞内核DNA含量

36、变化,并根据图示推出蜂毒素对间期有抑制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若图中细胞为胰岛 B 细胞,则可能为神经递质,为胰岛素B. 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为胰岛素,则其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C. 若为胰岛素,则过程需要依赖结构的流动性D. 若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过程依次是:核糖体(合成)内质网(第一步加工)高尔基体(第二步加工)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当兴奋传至胰岛 B 细胞,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37、A正确;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能力,B正确;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胞吐过程细胞膜的形状改变,需要需要依赖结构的流动性,C正确;依分析可知,其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不需要溶酶体,D错误。故选D。【点睛】熟记胰岛素的化学本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分泌蛋白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图 a、b 分别表示先将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 浓度培养液中,然后再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科学的是A. 乙种水蚤的抗污染能力强于甲种的B. 在含铜培养液中培养

38、,水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C. 可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 环境改变,水蚤的进化方向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依图a可知,当铜浓度大于10g/L,乙种水蚤数目多于甲种,再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甲的数目多于乙;依图b可知,当铜浓度大于30g/L,乙种水蚤数目多于甲种,再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甲的数目增多,乙的数目在减少。【详解】当铜浓度大于10g/L或大于30g/L,乙的数目都是多于甲,因此乙种水蚤的抗污染能力强于甲种的,A正确;在含铜培养液中培养,水蚤会发生各种突变,能抗污染的水蚤生存下来,不能抗污染的水蚤死亡,因此在含铜培养液中培养,水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

39、改变,B正确;在有铜和无铜的两种环境中,两种水蚤的种间关系都是竞争,C错误;自然选择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放在含铜培养液环境中,水蚤的进化方向朝着抗污染的方向进化,D正确。故选C。【点睛】抓住图示中所涵盖的信息,掌握自然选择概念、种间关系类型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3.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B. 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 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

40、多样性的作用【答案】D【解析】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能破坏害虫的正常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进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A项错误;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海洋捕捞时,捕捞后使鱼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才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而不是在K/2时捕捞,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被循环利用,C项错误;“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所以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D项正确。24.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 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41、正确的是A. 当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图中的过程将会受到抑制,属于正反馈调节B. 图中胆固醇、mRNA 和 LDL 受体的化学本质不同、功能不同C. 图中的和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的是 TA、UAD. 乙酰 CoA、胆固醇、mRNA 和 LDL 受体共有的元素组成是 C、H、O【答案】A【解析】【分析】依图可知:过程是转录,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过程是翻译,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LDL 与LDL 受体结合也可合成胆固醇,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P)。【详解】当

42、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的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胆固醇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mRNA的化学本质是核酸,LDL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因物质不同其功能也不同,B正确;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RNA含有A、U、C、G四种碱基,过程是DNA转录,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配对方式中既有TA配对、也有AU配对,过程是翻译,翻译是mRNA中的密码子与tRNA中的反密码子配对,配对方式中仅有AU配对, C正确;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都有 C、H、O,D正确。故选A。【点睛】正反馈是结果作为信息能够促进原来的生命活动,负反馈是结果作为信息能够抑制原来的生命活动,胆

43、固醇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的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25.用 32P 标记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 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玉米植株。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A.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所使用培养基中通常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 由于玉米是自养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可不加有机物成分C. 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40 条和 5 条,则该 细胞可能处于第三次分裂的后期D. 形成玉米植株过程中,细胞发生分化,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依题可知“由玉

44、米体细胞分裂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玉米植株”整个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全能性是组织细胞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玉米体细胞的20 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上32P,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新合成的DNA子链不带有32P标记。【详解】由分析可知,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为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玉米是自养生物,是玉米植株绿色植物细胞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合成有机物,但是单个玉米体细胞,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叶绿体,不一定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因玉米正常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40条,说明该时期染

45、色体数目加倍,该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玉米体细胞的20条染色体都被标记32P,第一次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带有32P标记,第二次分裂后期共有20条染色体带有32P标记,移向同一极的可能有0-20条染色体带有32P标记,所以第三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0-20条染色体带有32P 标记,C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DNA复制特点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如图中 ad 表示连续分裂的某植物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 a、c 时期B. 秋水仙素可抑制

46、纺锤体的形成,其在 a、c 时期发挥作用C. 人工诱变育种最好的时期是 b、d 时期D. b、d 时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细胞周期,依图可知,a、c时间较长,为分裂间期,b、d时间较短,为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版上,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染色体消失。【详解】核膜、核仁的解体发生在前期,应在b、d 时期,A错误;纺锤体的形成在前期,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应在b、d 时期发挥作用

47、,B错误;人工诱变育种最好的时期在间期,为a、c 时期,C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主要发生在间期,也可以发生在分裂期,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占比和各时期分裂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研究发现,当电信号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具体过程如图,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B. 组织液中Ca2+浓度降低,会增强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C. 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D.

48、图中涉及的原理包括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包括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依靠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故组织液Ca2+浓度下降将引起乙酰胆碱分泌量减少,则会减弱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A错误;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离子的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考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49、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28.图 1 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 2 为不同浓度的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 1 和图 2 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图 1 中、的最低点和图 2 中 H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 浓度C. 若图1 中的 a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 2 中的 m,则 b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 eD. 若图

50、1 中的 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 2 中的 m,则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g 小于 2m【答案】D【解析】【分析】两重性是指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依图甲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种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先变短后变长,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依图乙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再减弱,最后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逐渐加强,也说明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详解】依分析可知,图 1 和图 2 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图 1 中、的最低点代表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最短,H 点对应的生长素促进作用最强,因此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

51、度,B正确;若图 1 中的 a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 2 中的 m,则 b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a,对应图2应大于m,且b点在图1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应图2应大于e,因此 b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 e,C正确;若图 1 中的 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 2 中的 m,因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c, 对应图2应大于m, 且c点在图1的作用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加强,未达到最适浓度,对应图2应大于m小于g,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9.在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和石鳖等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 食。藤壶和贻贝固着于岩石表面,且都以

52、浮游植物为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发现实验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 15 种迅速下降到 8 种,同时发现藤壶 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 海星移除后,由于种间竞争导致被捕食物种的数量下降C. 藤壶的种群密度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 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说明: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属于捕食关系;“将海星从

53、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详解】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 海星移除后捕食者减少,被捕食者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都会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被捕食物种的数量下降,B正确;种群密度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共同决定的 C错误;捕食者海星移除后,被捕食物种丰富度降低,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群落的概念、种群密度决定因素、种间关系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0.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 T

54、i 质粒的 T-DNA 整合到植物染色体 DNA 上,诱发植物形成 肿瘤。T-DNA 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据图分析,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不同导致植物肿瘤分化生成不同组织B. 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D. 基因 S 与基因 R 能在植物体内成功表达,说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答案】C【解析】【分析】依图可知,当R表达,S不表达,可诱导

55、生芽瘤,当R表达,S都表达,可诱导肿瘤,当R不表达,S表达可诱导生根瘤,R、S基因的表达能影响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的合成,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详解】A依图示可知,当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诱导芽的分化;生长素比例高时,诱导根的分化,因此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不同导致植物肿瘤分化生成不同组织,A正确;T-DNA 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通过控制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B正确;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直作为激素,是细胞内的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并不参与细胞的代谢,C错误;依图可知该植物具有染色体,是真核生

56、物,土壤农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土壤农杆菌的 T-DNA能够在真核生物表达,说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基因工程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激素特点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31.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 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_。 凤眼莲能够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这一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分析图甲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_,会抑 制凤眼莲根细胞的_,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3)

57、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乙实验数据发现 60 g/L 蓝藻实验组凤眼莲根系活力_,结合图甲推测其原因是凤 眼莲对逆境产生了抗逆性。120 g/L 蓝藻实验组凤眼莲根系活力的变化情况说明_。(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_, 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答案】 (1).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间接 (3). 溶解氧含量低 (4). 有氧呼吸 (5). 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 (6). 蓝藻浓度过高,会影响凤眼莲的根系活力(或凤眼莲 的抗逆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7). 蓝藻浓度过高【解析】【分析】凤眼莲和蓝藻是竞争关系

58、,因此加入蓝藻会对凤眼莲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造成影响,依据图甲可知:加入60 g/L 蓝藻或120 g/L 蓝藻后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显著下降,依据图乙可知:加入60 g/L 蓝藻凤眼莲根系活力逐渐上升且始终高于对照组,加入120 g/L 蓝藻后凤眼莲根系活力却逐渐下降。【详解】(1)依题干可知凤眼莲是高等植物,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区别主要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

59、、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凤眼莲能够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答案为: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间接。(2)分析图甲可知:对照组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很高,加入60 g/L 蓝藻或120 g/L 蓝藻后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显著下降,因此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低;溶解氧含量低能够影响凤眼莲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故答案为:溶解氧含量低 有氧呼吸。(3)分析图乙可知:加入60 g/L 蓝藻凤眼莲根系活力逐渐上升且始终高于对照组,依据图甲加入蓝藻后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很低,但加入蓝藻凤眼莲根系活力却升高,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抗逆性,但加入120 g/L 蓝藻后凤眼莲根

60、系活力却显著下降,说明蓝藻浓度升高后,会影响凤眼莲的根系活力,或者凤眼莲的抗逆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故答案为: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 蓝藻浓度过高会影响凤眼莲的根系活力(或凤眼莲的抗逆性是有一定限度的)。(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蓝藻浓度过高,使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和根系活力维持一定水平,以保证凤眼莲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能力。故答案为:蓝藻浓度过高。【点睛】掌握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区别,生物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理解图意并抓住图示中主要信息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2.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构简式为 CH2=C(OH)COO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

61、转变途径,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的 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 35提高到了 58。请回答下列问题:(1)PEP 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的元素是_。酶 a 和酶 b 结构 上的区别可能是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_不同。(2)基因 B 的模板链转录时,需要在_酶的催化作用下使游离核糖核苷酸 形成 mRNA。物质 C 与基因 B 相比,特有的碱基对是_。(3)图中信息显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4)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科研人员使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 35%提高到了 58%所依据的 原理是:_。【答案】 (1). N (2). 肽链的空间结构 (3). RNA

62、聚合 (4). AU 或 UA (5).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6). 诱导非模板链转录出单链 RNA,使其与自然转录的 mRNA 形成物质 C(双链 RNA), 从而抑制酶 b 的合成,导致 PEP 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受阻,使得 PEP 能更多地转化为油脂【解析】【分析】本题依据PEP物质转化过程,考察转录、翻译、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知识,转录是以DNA一条链做模板,与核糖核苷酸基团配对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mRNA,翻译是mRNA与tRNA配对,tRNA上的氨基酸连接起来合成蛋白质;依据图示,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 ,一种转变为油脂,一种转变为

63、蛋白质,其中PEP在酶 b作用下转化为蛋白质,酶b是自然转录的 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详解】(1) 依据题干“PEP,结构简式为CH2=C(OH)COOP” ,PEP含有C、H、O、P四种元素,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因此PEP 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的元素是N;蛋白质主要区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故答案为:N 肽链的空间结构。(2) 游离核糖核苷酸形成 mRNA的过程是转录,转录的酶是RNA 聚合酶;物质 C是双链RNA,含有的碱基是A、U、C、G,基因 B是DNA,含有的碱基是A、T、C、G,因此物质 C特有的碱基对是AU 或 UA。故

64、答案为:RNA 聚合 AU 或 UA。(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方式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图示中基因A、基因B分别控制酶a、酶b的合成来生物性状,因此图中信息显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故答案为:AU 或 UA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依图示可知: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 ,一种转变为油脂,一种转变为蛋白质,欲提高油菜的产油率,应阻碍PEP 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自然转录的 mRNA可促进合成酶b,但自然转录的 mRNA与非模板链转录出单链

65、RNA形成物质 C(双链 RNA)后,抑制酶 b 的合成,导致 PEP 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受阻。故答案为:诱导非模板链转录出单链 RNA,使其与自然转录的 mRNA 形成物质 C(双链 RNA), 从而抑制酶 b 的合成,导致 PEP 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受阻,使得 PEP 能更多地转化为油脂。【点睛】熟记转录和翻译的模板、原料、场所、酶,并能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差异,理解图示所含信息并能抓住图示的逻辑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3.研究人员为探究 CO2 浓度上升及紫外线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用紫外线辐射番茄幼苗和用一定浓度的 CO2 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期间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

66、用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1)C 组番茄叶肉细胞中产生和利用 CO2 的部位分别是_和_(填具体部位)。(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外线辐射导致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减弱是因为_ 。 叶绿素具有的作用是_。(3)据表分析,C 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_, 加快了暗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_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4)由表可知,CO2 浓度倍增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 CO2 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 A、C 组植株中生长素的含量。 若检测结果是_,则支持假设。(5)将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分成若干组,在不同的

67、 温度下先暗处理 1 h,测得其干重的变化如甲曲线所示。 再将每组置于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照射 1 h,测得其干重的变化如乙曲线所示。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是_。光合作用酶最适温度是_。【答案】 (1). 线粒体基质 (2). 叶绿体基质 (3). 紫外线辐射使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4). 吸收光能(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5). CO2 浓度倍增 (6). 叶绿素 (7). C 组植株生长素含量高于 A 组植株生长素含量 (8). 28 (9). 28 【解析】【分析】本题查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68、2ATP),第二阶段(场所: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2ATP),第三阶段(场所:线粒体内膜)24H+6O2酶=12H2O+能量(34ATP);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H2OH + O2,ADP+Pi+光能ATP,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中)CO2+C5C3,C3+H (CH2O)+C5。【详解】(1)依分析可知,叶肉细胞中产生CO2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叶肉细胞中利用CO2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 (2)根据图表,紫外线辐射叶绿素含量为1.8 mg.g-1,对照组为2 mg.g-1,说明紫外线辐射导致

69、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减弱是因为紫外线辐射使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叶绿素捕获的光能给ADP来合成ATP,使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3)根据图表,C 组CO2浓度倍增,依分析可知,CO2浓度增加,增强了光合速率,且叶绿素含量为2.45mg.g-1高于对照组,使C 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若CO2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C 组CO2浓度高,其生长素含量应高于A 组。 (5)甲组番茄幼苗暗处理测得其干重,甲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干重的减少是呼吸作用消耗的量,乙组番茄置于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测得其干重,乙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干重的增加量是乙组番茄净光

70、合作用的量,依图可知,乙组在28干重变化最大,说明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是28,也是光合作用酶最适温度。【点睛】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影响因素例如CO2 、叶绿素作用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4.某植物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显性基因 A、B、R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其余都为白花。现用同一红花植株分别与三种 白花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两组杂交结果推断,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综合考虑三组杂交 结果,可判断该红花植株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2)如果组产生的 F1数目相等,且将三组 F1混合,则红花植株

71、与白花植株的 数量之比是_,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种。(3)若该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 aabbrr 的植株杂交,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 让这些白花植株自交,其中某植株的子代由于 1 个基因发生突变而开出红花,此植株的基因 型最可能是_,基因突变的实质是_。【答案】 (1). AaBbRr (2). R、r 与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R、B 位于一条染色 体上,r、b 位于另一条染色体;A、a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1:2 (4). 8 (5). 1/3 (6). aaBbRr DNA 分子中产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少,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7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推理和应用,依据题干“显性基因 A、B、R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因此亲本的红花为A_B_R_,根据其与三种白花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知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详解】(1)A_B_R_aaBBrr, F1红花植株占25%,说明亲本基因型位AaB_Rr,A_B_R_aabbRR, F1红花植株占25%,说明亲本基因型位AaBbR_,综合两组杂交结果推断,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Rr;AaBbRrAAbbrr,如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红花的概率应为=11/21/2=25%,而结果中F1红花植株占50%,与结果不符合,说明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

73、对同源染色体上,因AAbbrr产生的配子只有Abr,如产生红花AaBbRr的配子应有为ABR,因F1红花植株占50%,AaBbRr产生的另一个配子为abr,AaBbRr只能产生ABR、abr的配子,说明R、r 与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R、B 位于一条染色 体上,r、b 位于另一条染色体;A、a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故答案为:AaBbRr,R、r 与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R、B 位于一条染色 体上,r、b 位于另一条染色体;A、a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设组产生的 F1 数目相等为x,,那么组产生的红花数目为1/4x,白花数目为3/4x,组产生的红花数

74、目为1/4x,白花数目为3/4x 组产生的红花数目为1/2x,白花数目为1/2x ,那么三组混合后,红花的数目为1/4x +1/4x x +1/2x =X,白花的数目为3/4x +3/4x +1/2x =2X,所以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 数量之比是1:2;因AaBbRr产生的配子有ABR、abr或aBR、Abr两种,组白花aaBBrr,产生的配子有 aBr,产生的白花有aaBbrr、aaBBRr、AaBbrr三种,组白花aabbRR产生的配子有abR,产生的白花有aabbRr、aaBbRR、AabbRr,组白花AAbbrr产生的配子有Abr,产生的白花有Aabbrr、AAbbrr,综上所述,白花

75、植株的基因型共有8种。故答案为:1:2 8。(3)AaBbRraabbrr,AaBbRr产生的配子有ABR、abr或aBR、Abr, 四种配子各1/4,aabbrr产生的配子有abr,产生的白花aabbrr=1/4 ,aaBbRr=1/4 ,Aabbrr=1/4 , 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1/4+1/4+1/4=1/3;产生的这3种白花aabbrr、aaBbRr、Aabbrr 1 个基因发生突变而开出红花,那么此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BbRr,aabbrr需要突变2个基因才能开出白花, Aabbrr需要突变2个基因才能开出白花;基因突变的实质是DNA 分子中产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少。

76、故答案为:1/3 aaBbRr DNA 分子中产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少,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点睛】能够根据红花与3种白花杂交子代表现型推知亲本,并注意多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5.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 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 A、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KCl、酵母膏以及水解酪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 A 是_。本实验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 要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_。(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

77、养基中加入_溶液,等培养 基上长出菌落后,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会出现_。(3)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_进行 接种。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4)用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 5 天和第 10 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 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_的降解作用最强。与第 5 天结果相比,第10 天秸秆各组分中_的降解率变化最大。【答案】 (1). 纤维素 (2).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3). 刚果红 (4). 透明圈 (5). 平板

78、划线 (6). 培养基表面的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7). 半纤维素 (8). 纤维素【解析】【分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刚果红和纤维素结合能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因此用刚果红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为筛选能够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培养中应添加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因此培

79、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 A 是纤维素,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扩增纤维素分解菌,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故答案为:纤维素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2)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需用刚果红,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故答案为:刚果红 透明圈。(3)平板划线法以接种环为接种工具,用接种环取菌后需要在平板上划线进行接种,涂布平板法接种前需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涂布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防止培养基表面的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故答案为:平板划线 培养基表面的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4)据图可知,三种菌株对半纤维素的降

80、解率最高,与第 5 天结果相比,第10 天秸秆各组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变化不大,纤维素的降解率变化较大。故答案为:半纤维素 纤维素。【点睛】本题考查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和培养等相关知识,熟记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接种方法,区分两种接种方法的接种工具和注意事项,并能结合柱形图获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6.栾树适合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因 此常用于矿区废弃地恢复过程中的种植。为了增加栾树的耐旱性,某科研所将耐旱基因导入 栾树中,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Hind和 BamH切割部位是 Ti 质粒的_。被 Hind和 BamH酶切后, 能产生_

81、种 DNA 片段;过程为_;、过程的基本原理 是_。(2)图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栾树细胞的方法为_,通过这种方法,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_上,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 维持和表达。(3)矿区废弃地的土壤条件极其恶劣,因此在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时,人们采取的措 施包括_、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 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_的重建。【答案】 (1). T-DNA (2). 4 (3).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4).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 农杆菌转化法 (6). 染色体的 DNA (7). 人工制造表土 (8). 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析

82、】【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首先通过酶切或人工合成等方式获取目的基因,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组成形成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本题当中使用的运载体是Ti 质粒,受体细胞是农杆菌。【详解】(1)Ti 质粒的上的T-DNA能够将目的基因转移并稳定整合到植物核基因组,因此Hind和 BamH切割部位是 Ti 质粒的T-DNA;因上含有两个BamH酶切位点,一个Hind酶切位点,加入 Hind和BamH进行酶切,有三个位置会被切割,共产生4种 DNA 片段;的过程是将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Ti 质粒重新组合,因此过程为构建基因表

83、达载体;依据图示:、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将细胞培养成植株,其应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答案为:T-DNA 4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图中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农杆菌,再导入栾树细胞,因此该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如想要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DNA上。故答案为:农杆菌转化法 染色体的 DNA。(3)矿区废弃地的土壤条件极其恶劣,可使用人工制造表土等方法缓解矿区的生态环境,最根本在于能够利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即土壤中微生物将矿区有害物质分解。故答案为:人工制造表土 土壤微生物群落【点睛】熟记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过程,以及植物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