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527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一、单选题1.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 先秦诸子学说对政治的依附B. 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答案】B【解析】【详解】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问题都是人事问题,他们的 著作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说明学术文化的发展迎合了社会转型的需要,即反映了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故选B项;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在思想领域的变革,用“

2、依附”的程度不当,故A项错误;C项社会变革的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无关,故排除;D项未表明学术与政治的联系,故排除。故选B。2. 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类型的书院数量变化简表,由此可知,各类书院的数量发生相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8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59A. 经济发展增强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B. 科举制度改革提高了官办书院的质量C. 统治阶级加强对文化思想领域的控制D. 活字印刷术的革新推动了书院的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

3、从表格可以看出:官办书院数量呈增长趋势,而其他类型的书院的数量则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清朝更注重对书院(知识分子)思想的控制,故选C项;A项错在“人们求学积极性”在材料无法体现;B项错在“官办书院的质量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活字印刷术的革新与书院普及没有直接关系,且表格无法体现“书院普及”,D项错误。故选C。3. 史学家费正清说:“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由此可知,汉代儒家思想A. 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B. 不再继承孔孟正宗

4、C. 体现儒学独尊、思想专制的特点D. 促使君主权力膨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同时,又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A正确;B项汉代儒家思想是在继承孔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儒家的独尊地位,排除;D项汉代儒学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非权力膨胀,排除。故选A。4. 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

5、子A. 主张挽救瓦解社会结构B. 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C. 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D. 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6世纪后半期,即明清时期,根据“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说明知识分子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形成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思想,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大夫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的产生反映出这一时期A 儒家经典丧失其影响力B. 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趋势C. 道家学说取得主流地位D. 三教并立局

6、面已被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一些士大夫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反映出儒家和道家在思想领域的彼此融合,故选B;儒家经典仍然是当时教育的主要教材,并没有丧失其影响力,排除A;儒学仍然居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地位,以老庄学说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无法体现三教并立局面已被打破,排除D。6. 对于宋代理学,有人认为它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有人认为它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B. 理学是儒家思想

7、的一种倒退C. 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 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对宋明理学积极和消极影响的评价,说明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材料认为理学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但没有涉及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是一分为二认识理学的影响,故B是片面的解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理学的看法是基于历史学者素养所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7.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

8、拉底的哲学思想A. 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 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C. 属于自然哲学范畴D. 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答案为D项。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而不是神的伟大价值,排除A;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是亚里士多德,不是苏格拉底,排除B;希腊智者学派已经将自然和法区分开,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其哲学思想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排除C。8. 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大批的人文主义者聚集在罗马,有的人文主义者充当了教皇的秘书、使节或顾问,有的人文主义者还受教皇任命承担了教堂的修建

9、和装饰工作,使罗马一度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这说明人文主义者A. 屈服于罗马教皇B. 具有拜金主义倾向C. 对教会态度矛盾D. 放弃人文主义信仰【答案】C【解析】【详解】人文主义者一方面肯定人的价值,倡导人的自由,反对天主教会的束缚,但同时又为教皇和教会服务,体现了他们对教会的矛盾态度,故选C项;人文主义者为教皇服务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屈服于教皇的,也不能说明他们具有拜金主义倾向,更不能说明他们放弃人文主义信仰,排除ABD项。故选C。9. 恩格斯说过:“欧洲在14世纪后以封建制度解体和城市兴起为基础发生了文艺复兴,它以理性、人文主义和科学击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掀起了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

10、的变革。”据此可知,当时A. 城市的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B. 文艺复兴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C. 文艺复兴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D. 文艺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以封建制度解体和城市的兴起为基础,突破了教会精神独裁,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文艺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选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非城市的发展,A选项错误;文艺复兴打破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但并没有粉碎人们对上帝的信仰,B选项错误;文艺复兴“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10. 马丁?路德在翻译

11、圣经时,经常走街串巷听路人发音说话,谨慎地从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和中部地区德语中选用词汇,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这说明马丁?路德翻译圣经A. 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B. 推动了德意志通用语言的形成C. 与原版圣经有较大出入D. 践行“因行称义”的改革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各类德意志民族语言,最终广泛流行于德国的史实可知,宗教改革有利于推动德意志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B项;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即可得救”,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D项

12、史实性错误,排除D项11. 16、17世纪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培根,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甚至还公然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A. 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主教廷的迷信D. 维护了现存的社会政治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之前,科学家们承认旧的政治秩序和权威,18世纪的哲学家们则直接思考和描绘未来社会、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转变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B选项符合题意;西方第一场思想

13、解放运动是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智者运动,A选项不符合题意;打破民众对罗马天主教廷迷信的是1517年,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C选项错误;维护现存社会政治秩序,与18世纪哲学家们的特点不符,D选项错误。12. 以下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由此可推导出的结论是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A. 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C.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D.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

14、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7世纪中叶和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教育得到发展,这就有利于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表格信息体现的是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故B项错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是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故选: D。13.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希腊的天文学家是纯粹的私人,是哲学家与之相反,中国的天文学家和至尊的天子有密切的关系,君主依照礼仪把他们供养在皇宫高墙政府机关之内。中国古代君主旨在A. 推动古代天文事业的发展B. 不违农时发展生产C. 为其提供受命于天的依据D. 弘

15、扬敬天保民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和天子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C项符合题意;君主将天文学家供养在皇宫高墙政府机关之内是为了给其专制统治提供受命于天的依据,并非是为了推动天文学发展和农业发展,更不是为了弘扬敬天保民思想,排除ABD项。故选C。14.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 市民价值观念

16、变化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白蛇故事内容和主人公身份的变化更契合普通市民的价值观,所以这种变化反映了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故选C项;故事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市民价值观的变化,无法体现封建制度的衰落、社会风气的败坏,排除AB项;中国古代的社会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15.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B.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17、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D.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符合禅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与“营造温馨的气氛”无关,排除A;中国山水画注重写意,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排除B;材料内容与政治观念无关,排除C。【点睛】关键信息是“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16. 牛顿学说通过18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但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却走

18、向“牛顿主义”,“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的哲学”。 材料反映出牛顿()A. 科学精神影响启蒙思想B. 在诸多领域获得了成就C.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 否定了中世纪科学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的哲学”可知,牛顿学说影响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科学和哲学,故A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牛顿学说影响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科学和哲学,而没有反映其它领域,B与材料无关;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而不是18世纪,C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否定中世纪的科学成果,D与材料无关。17. 英国学者雷洛伊评价达尔文时说:“只有睁开眼睛看世界时,你才

19、会开始理解,达尔文无所不看。我们看山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达尔文看山看出了一种理论。他看到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这座山。这是他从来不停止的想法。”雷洛伊意在说明,达尔文A. 创立了进化论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B. 通过对世界物种的考察创立了进化论C. 有善于观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D. 从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中得到科学启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达尔文看山看出了一种理论”“他看到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这座山。这是他从来不停止的想法”可知,达尔文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坚持用科学理论来解释自然现象,雷洛伊意在说明达尔文有善于观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故选C项;材料论述的是对达尔文的评价,没有反映进化论的创立以及

20、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途径和方式,排除B项;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是通过不断地科学观察和实践创立的,而不是从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中得到科学启迪,排除D项。18. 2019年诺贝尔奖获奖得主名单自10月7日起陆续公布。下表为20世纪不同时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人数统计表。这说明国别19011925年19261950年19511975年19761999年美国3人26人69人95人德国22人25人10人13人英国11人18人27人9人法国12人5人5人5人A. 德国是20世纪初的世界科技强国B. 美国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中心地位C. 欧美发达国家垄断了所有的奖项D.

21、西方大国操纵了诺贝尔奖的评选【答案】A【解析】【详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物学奖。奖项获得的越多说明该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较高。表格中德国在1901-1925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人数最多,反映出德国是20世纪初的世界科技强国,故A正确;美国在“19011925年”就不如德国获得的多,排除B;表格没有比较世界其他国家获得奖项的人数,排除C;表格数据不能说明西方大国操纵了诺贝尔奖的评选,排除D。故选A。19.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奏称:“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由此推知,林则徐A. 主张增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B. 重视改造陈腐的国民观念C. 仍秉持浓

22、厚的天朝上国观念D. 正确分析了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可知,林则徐认为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的国情和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组织翻译外文报刊书籍,以了解西方情况,故选A;材料反映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的国情和状况,因此林则徐并非改造陈腐的国民观念,排除B;林则徐认为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的国情和状况,于是组织翻译外文报刊书籍,以了解西方情况,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正确分析了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D。20.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

23、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A. 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 存在巨大的局限性C. 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D. 有其时代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知,材料认为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中体西用”具有其时代的合理性,故选D;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开展了洋务运动,结果失败了,没有达到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效果,排除A;材料说明“中体西用”提出的合理性,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21. 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

24、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A. 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B. 进化论思想遭到排斥C. 中体西用思想仍继续存在D. 进化论思想不符合现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体现的是严复用进化论来宣传维新思想,“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表明在近代中国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故A正确;BD材料未体现,排除;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C。故选A。22.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以张之洞

25、奠其终。其把魏源等人归为保守主义思想的依据是这些人A. 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B.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C. 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D. 都是当时顽固势力的代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以张之洞奠其终”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其阶级立场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将其归为保守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失败是中国社会性质导致的,A排除;材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无关,B排除;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不是顽固派,

26、故D项错误。故选C。23. 瀛寰志略是晚清名臣徐继畲所编纂的世界地理志。在1848年初版中,他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是他的好友担心这一安排可能会遭到国内文人士大夫的抵触,于是徐继畲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卷一的卷首。这表明A. 徐继畲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 士大夫深受华夷观念影响C. 把中国地图调放在卷首更加科学D. 编纂地理志成为时代风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徐继畬编瀛寰志略时,本来把“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在好友的提醒下徐继畲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卷一的卷首,这表明了晚清的知识分子还深受华夷观念的影响,具有天朝上国

27、的思想,故选B项;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A项;把中国地图调放在卷首反映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而非更加科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地图的摆放位置问题,而非编纂地理志成为时代风尚,排除D项。24. “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于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基于A. 对国民革命时期湖南农村状况的调研B. 对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经验的总结C. 对开展城市武装斗争屡次失败的反思D. 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完整理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革命当局对于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反映

28、毛泽东对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的肯定。结合所学,毛泽东通过对国民革命时期湖南农村社会状况的调研,充分肯定农村革命的重要性,故A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时期并没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B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说明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失败,故C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时期并不能涵盖整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5. 邓小平说:“现在我们人民,要摆脱左倾个人崇拜思想,我们思想的观念要冲破旧习惯、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从实际对象出发,要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定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反映了邓小平主张A. 解放思想、实行党内民主

29、B. 发展经济、健全法制C. 实事求是、探索经济规律D. 解放思想、探索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要摆脱左倾个人崇拜思想,我们思想的观念要冲破旧习惯、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可以看出要求解放思想。从实际对象出发,要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定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明显可以看出是要进行探索和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实现党内民主的要求,A排除;材料内容也没有涉及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B排除;材料除了反映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经济规律,还要求解放思想,C选项表述不完整。故选D。26.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

30、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这体现出毛泽东主张A. 走群众路线这一基本路线B. 将阶级斗争作为工作的中心C. 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D.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重点【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信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可知毛泽东主张带有自己特点建设社会主义,即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C正确;A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是“文革”时期,排除。故选C。27.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

31、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A. 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B. 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并确立三大政策C. 认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但过程迥异D. 认为贯彻土地国有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思想,但并不能认为孙中山赞同共产主义理念,而是孙中山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希望中国避免,在探究一条中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故选A项;孙中山没有接受俄国式的发展道路,排除B;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不同,排除C项;D项与三民主义内容和孙中山的主张不符,排除D项。故选A。28.

32、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种变化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实质B.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C.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D.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兴中会誓词中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到临时大总统宣言中“五族共和”,再到1924年,明确联合各民族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历程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选项

33、正确;孙中山“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与 “民主共和政体”、“民权主义”思想不同,A选项错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B选项错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没有关联,D选项不符合题意。29.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观点A. 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B. 解放了人们思想C. 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D. 否定计划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34、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观点主要论述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所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这一观点并未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A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伟大决策,而材料是在1992年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排除C项;材料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未否定计划的作用,排除D项30.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

35、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B. 改革开放的实践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开展C. 第二次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 第三次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冲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都是实事求是的表现,说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A;第一次思想解放促成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排除B;第二次思想解放促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排除C;我国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并没有被改变,排除D。故选A。二、材料阅读31. 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苏格拉

36、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摘编自

37、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答案】(1)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追求现世生活幸福,有利于激发资产阶级拼搏进取的精神;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自然科学兴起;过分追求人文主义,造成私欲膨胀、拜金主义盛行。(3)推崇理性;反对专制和迷信。【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2)根据“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得出追求现世生活幸福,有利于激发资产阶级拼搏

38、进取的精神;结合所学,还可从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自然科学兴起分析其积极性,可从过分追求人文主义,造成私欲膨胀、拜金主义盛行等分析其局限性。(3)根据“必须要按理性行事”得出推崇理性;根据“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得出反对专制和迷信。32. 东西方文化在相互碰撞与融合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有为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潮中具有特殊性,表现为保守与进取的交织。受过多年的传统教育,使康有为思想难以避免具有相对保守的一面;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国”的优越观,寻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康有为将儒学思想与当时传播进来的政治思想相结合,

39、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中,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摘编自徐兴燕资产阶级维新思潮“两面性以康有为为视角材料二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走向世界。摘编自浅析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全盘西化的认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现代中国主流

40、文化价值从迷失到走上自信的探索历程。【答案】(1)特点: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原因:传统儒学的影响;民族危机的深重;西学东渐的推动;资产阶级软弱性。(2)历程:由部分西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全盘西化(新文化运动),再到西学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曲折过程【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康有为将儒学思想与当时传播进来的政治思想相结合,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中,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概括得出: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41、“原因”,依据材料信息“受过多年的传统教育,使康有为思想难以避免具有相对保守的一面;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国的优越观,寻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得出:传统儒学的影响、民族危机的深重;结合所学知识从西学东渐的推动、资产阶级软弱性等角度补充。(2)“探索历程”,根据材料二信息“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部分西化到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西学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曲折过程等角度回答。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

42、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

43、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答案】(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2)差异: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

44、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可归纳出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根据材料“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可归纳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可归纳出崇尚实际和实用。(2)差异:根据材料“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需要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民主政治变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