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8 ,大小:8.19MB ,
资源ID:14546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46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1) .ppt)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1) .ppt

1、求谏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察言慎行鉴古今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初步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2、分析古代帝王对待讽谏的不同做法,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弊端。3、鉴古察今,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唐太宗为什么要积极求谏?2、唐太宗是怎样虚己求谏的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或主张?要求与步骤:自主勾画句子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文本研读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人性的弱点制度的缺陷太

2、宗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怎样求谏?怎样求谏?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唐太宗 历史延伸君王的求谏与拒谏历史上如唐太宗一般凭借虚己求谏而成就大业的人还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一)求谏敢谏鼓诽谤木历史上也有许多君王将领闭目塞听、独断专行,最终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你又能举出哪些实例呢?(二)拒谏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君

3、王蒙上眼睛、塞上耳朵而最终独断专行、身死国灭呢?试从人性的弱点和制度的缺陷两个方面来剖析。(三)深入探讨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巩固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广开言路,博采众谋。正所谓“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拓展应用鉴古察今话言路李克强在湖北恩施冒雪走访村民 听村民恼火事现实意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辩证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我们要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他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这样,我们听取他人的意见才是有价值的。教师寄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